报告要求准确、客观、清晰地呈现事实和调查结果。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对所述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未来发展的思路。报告的质量和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还取决于演讲和陈述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一
自20xx年机构改革后,我县医疗救助工作职能划转县医疗保障局,我局认真落实贯彻医疗救助政策。近年来,我县医疗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标准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按照《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吉府办字[20xx]124号)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住院救助为主,以门诊救助、儿童倾斜救助、二次救助为补充的全方位救助,具体如下:
1、住院医疗救助。
(2)城乡低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同时又是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不限病种,其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救助比例70%,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不超过3万元。“六类对象”、“两类对象”和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救济对象患病住院,不限病种,其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救助比例70%,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不超过3万元。属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不限病种,其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救助比例在相应规定上再提高10%,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不超过5万元。
(3)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中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其个人负担部分(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超过20000元的,医疗救助在政策范围内按50%的比例,对20000元起付线以上的超出部分给予救助,封顶线不超过1万元。属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其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在相应规定上再提高10%,全年累计救助封顶线不超过2万元。
2、门诊医疗救助。
对重大疾病和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符合19类重大疾病和15类门诊购药救助病种范围,确实需要依靠门诊用药维持治疗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按10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10000元;城乡低保常补对象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救济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3000元。
报账式门诊救助年累计救助金额同时计入年医疗救助资金总额;救助对象当年门诊救助金额已经超出年封顶线,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可将门诊、住院救助封顶线合并计算给予救助,但医疗救助门诊和住院救助封顶线不得重复叠加计算。
根据中央补助资金文件,安福县20xx年度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预算为1068万元。县级安排的医疗救助配套资金为96万元,合计1164万元。20xx年医疗救助支出总资金为1036.54万元(截至20xx年10月业务数据)。
目标达到情况:为民政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医疗救助,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过重的医疗负担,受益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加,社会反响好。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安福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下拨、县配套组成,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中,中央预算资金和省级预算资金为1068万元,实际到位1068万元;县级配套预算资金为96万元,实际到位96万元,合计筹集资金1164万元。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资金为1036.54万元(截至20xx年10月业务数据)。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安福县财政局对上级下达及本级预算安排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3、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受理、审批,经公示后报县医疗保障局核算待遇,经审核无误后报县财政局复核,由财政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全年接受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为12502人次,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稳步提高。
(2)质量指标:重点救助对象自负费用年度限额内住院救助比例达到75%。
(3)时效指标:“一站式”即时结算吉安市内全覆盖,补助金及时发放。
(4)成本指标:符合条件的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比例为50%;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比例分别为70%和100%;符合条件的民政对象个人自负医疗救助比例为7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全年医疗救助支出总额为1036.54万元。
(2)社会效益:医疗救助对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将未纳入低保、五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视同低收入家庭,直接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减轻其医疗负担。困难群众看病就医可以享受定点直补、异地就医直补、慢性病特殊门诊、医后救助等政策,给群众提供便捷服务。通过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政策,使患者个人自负费用大大减少,有效缓解了其过重的费用负担,社会反响好。
(3)生态效益:困难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加。
(4)可持续影响: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消除“因病致贫”现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问卷调查,困难群众对我县民政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达91%,对医疗救助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5%。
我县医疗救助工作是机构改革后由县民政局划入县医疗保障局管理的职责,之前在县民政局管理时有三名工作人员经办医疗救助工作,各社区和乡镇民政所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上报县民政局,再由县民政局各工作人员审核后上报县财政局拨付,最繁杂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各社区和乡镇民政所专职人员完成,而医疗救助职责在划入我局管理后,由于我局在各社区和乡镇没有相关机构,只是在各乡镇人社所有一名工作人员经办医保业务(医保业务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已经苦不堪言),根据“一站式结算”的工作要求,各乡镇人社所经办人员不仅需做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报,还必须承担医疗救助金额的拨付工作,使本身经办医保业务工作人员偏少的情况,现今更是捉襟见肘。
改进措施:加强与医疗救助资金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让医疗救助经办流程更科学,更合理化。
工作建议:医疗救助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入户调查、公示、档案管理等需要大量工作经费,建议上级增加人员编制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增加各乡镇人社所医保业务经办人员,从而让医保业务和医疗救助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0xx年医疗救助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及时,用款程序规范,符合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由县财政局、医保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评价组一致认为,安福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合理、政策执行有力、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对项目的监督及时准确。
医疗救助政策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缓解了我县困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高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评价组一致认为,安福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合理、效果显著,绩效评价得分为100分,达到优秀等次。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二
20xx年财政批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包括人社基层平台及社会保障大厅运行经费、人事人才专项经费、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专项经费、劳动监察仲裁专项经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党建经费、代发老干部贴等7个项目,项目资金248.7万元。用于保障我市社会保险经办、人事人才、劳动监察仲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等专项工作以及我市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享受适当补贴。
二、
(一)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分析。20xx年本单位实际到位资金199.13万元,到位率79.98%,项目资金使用199.13万元,使用完成率100%。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我们一直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开支,资金结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设置专项资金专户,专项核算,分账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严格按计划使用资金,无资金缺口或结余,无浪费行为,无挤占挪用或套取资金等现象;自觉接受财政与审计部门项目审计,同时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及时纠正资金管理上的不良行为。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20xx年我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查自评结果良好,保障了重点工作的开展,绩效目标得到较好实现,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绩效指标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各项目实施完成后达到了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在我市人事人才,社会保险经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劳动维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体现了应有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部分项目支出因财政资金安排不过来未能实施导致一些业务落实不够,如社会保险经办、人事人才招考等,下一步计划加强和财政联系,积极向政府汇报,切实落实本单位项目实施。
将按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无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三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医保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现将我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总体情况。
20xx年中省共下达我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4339.72万元。其中: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第一批中央财政下达3988.45万元、省级财政下达855.75万元(《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提前下达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川财社〔20xx〕169号);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第二批省级下达203.53万元(《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下达20xx年省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川财社〔20xx〕21号);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第三批中央财政下达-682.46万元、省级财政下达-288.25万元(《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下达20xx年医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川财社〔20xx〕46号);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福彩公益金)中央财政下达262.7万元(《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福彩公益金)的通知》(川财社〔20xx〕65号))。
(二)项目绩效目标。
1.年度总体目标。
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绩效总体目标为持续做好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参保缴费资助工作;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支付比例不低于70%;年度救助对象人次符合客观需要;加强医疗救助规范管理、统筹医疗救助,探索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风险的长效机制。
2.具体绩效指标。
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绩效具体指标为:基金累计结余占筹集基金总额的比重小于或等于15%、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年度限额内救助比率大于或等于70%、服务对象工作满意度大于或等于85%等。
(一)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为加强医保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对我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支付情况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和评价等次。
按照全省统一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城乡医疗救助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评,自评等次为优秀。
(三)指标体系设置。
指标体系设置参照全省统一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城乡医疗救助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执行,主要报告:项目决策等4项一级指标、决策依据等11项二级指标、贯彻中央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医疗救助决策部署等21项三级指标。
(四)评价工作过程。
组织规划财务、待遇保障、基金监管等相关股室人员,对照全省统一的《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城乡医疗救助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xx年实际完成情况,开展各项指标自评工作,形成自评结果。
(一)评价得分。
20xx年岳池县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7.6分。
(二)评价结论。
20xx年岳池县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总体较好,决策依据充分,目标较明确,组织实施有序,通过项目实施,稳步拓展了医疗救助对象覆盖范围,扩大了救助规模,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
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执行。
(二)过程管理。
县医保局严格落实资金监管要求,保障医疗救助资金运行安全,合理使用救助资金。20xx年,岳池县医疗救助资金支出7680.95万元,其中:全市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金3034.57万元;住院救助资金4617.06万元;门诊救助资金29.32万元。
(三)项目产出。
1.数量指标。
医疗救助对象实现符合救助条件人群全覆盖。20xx年全市资助参保150873人,住院救助47044人次,门诊救助5435人次,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待遇,基金累计结余率为0.18%,较去年大幅度降低。
2.质量指标。
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支付比例达到70%,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资助参保覆盖率达到95%。
3.时效指标。
“一站式”即时结算覆盖地区不断增加,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就医结算。
(四)项目效益。
1.社会效益。
(1)医疗救助对象覆盖范围稳步拓展。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救助对象,将救助范围拓展到孤儿、医疗费用支出大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等人群。
(2)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方便程度更加快捷。全市救助对象在市域内就医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一窗口、一单制”即时结算。
2.可持续性。
健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成效明显。坚持保基本、惠民生、托底线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织密织牢医疗保障网,积极沟通协调民政、卫健、乡村振兴等部门,有效衔接救助对象的各项保障,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服务对象满意度。
各级医保部门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根本宗旨,切实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政策知晓率达到85%。
全县医疗救助资金当期收支差口较大、资金投入机制还不够健全,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社会捐赠、慈善筹集及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尚未开展。
(一)提高统筹层次,完善救助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救助资金运行情况,积极推动医疗救助制度省级统筹,逐步消除地区间待遇差距,不断增强救助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拓宽筹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鼓励引导社会捐赠、慈善筹集及其他渠道资金投入医疗救助基金,有效防止各类支出风险。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四
(一)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乐委发〔20xx〕5号)文件精神进行年度化肥储备工作。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由市供销社提出储备确定品种及数量,由市财政局审核储备资金来源上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承储企业以政府采购方式确定。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为增强我市农资化肥市场调控能力,切实做好淡储旺供,保障农业生产应急需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收。20xx年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从20xx年10月开始至20xx年3月结束,为期6个月。储备期间月平均储备量为4500吨(其中:尿素2200吨、复合肥2300吨)。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乐委发〔20xx〕5号)第五条完善农资供应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化肥商业储备制度”。市供销社严格按照20xx年由市供销社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乐山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化肥淡季储备。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项目资金计划是50万,全年预算39.1万元,资金到位39.1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资金使用。20xx年化肥淡季储备项目资金已全额支付,资金使用率100%。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1.资金来源。淡储化肥所需资金由存储企业自筹,由市财政给予利息补贴。淡储化肥利息补贴,由市供销社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市场行情、淡储化肥资金占用情况、银行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和合理运杂费用测算,承储企业包干使用。
2.资金拨付。储备期满后,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储备工作进行了专项审计。待中介机构审计认定承储企业完成化肥淡季储备任务后,市供销社会同市财政核拨项目资金。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由市供销社会同市财政向市政府提交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有关事项的'请示,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市供销社按照《乐山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中介机构,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承储企业。储备期满后,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储备工作进行了专项审计。待中介机构审计认定承储企业完成化肥淡季储备任务后,市供销社会同市财政核拨项目资金。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度市本级化肥淡季储备从20xx年10月—20xx年3月为储备期,储备期间月平均储备量为4500吨(其中:尿素2200吨、复合肥2300吨)。
(二)项目效益情况。
化肥淡季储备主要是围绕全市保障春耕用肥供应,在农业生产上出现遇有重大灾情和化肥供应紧缺,价格异常波动,可调配到市内指定区域销售。截至目前,全市每年化肥市场稳定,未发生一起因没有化肥供应不上而影响农业生产的事件发生。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的化肥储备为春耕肥储备,储备期为上年10月至次年3月。若在7、8月遇到洪灾、冰雹等突发自然灾害时,政府需调运化肥,则没有化肥可以调运。主要因为现没有开展淡季储备期外的化肥储备。
当前,化肥价格涨幅相当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5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中,尿素3184.5元/吨,复合肥3991.7元/吨,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为2454.3元/吨和2512.5元/吨,分别涨价730.2元/吨和1497.2元/吨,涨幅分别达到29.8%和59.6%。由于价格上涨,储备成本相应增加。
(二)相关建议。
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同市财政商议措施,力争解决化肥储备空档期的问题。
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防止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投机倒把问题。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五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发〔20xx〕34提出的“加快建设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贵处下发的《关于报送20xx年度财政监督评价工作总结的通知》(藏财监[20xx]1号)收悉,我局针对工作总结内容,进行认真梳理,现将我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结合机构改革,我局在拟定“三定”方案中向市委组织部申报了山南市财政局绩效科,但未得以成立。将自治区下发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做好20xx年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及时转发至市直各单位及各县(区)财政局。
一是在20xx年市本级预算编制工作中,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努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对所有市直预算单位申报部门预算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涉及531个项目,金额14.11亿元,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市本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工作,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和政策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级安排的财政教育投入资金、科技三项费等23个重点项目资金和固边富民专项资金等5个市级出台的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资金9.1亿元,重点围绕专项资金项目和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事关民生方面的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升财政支出绩效。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对于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对于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得分较低的项目,整合或不再安排项目预算。三是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选定市直部门的部分项目进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市直相关部门按自评表模板上报,我局汇总完成相关市直部门填报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切实增强资金主管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的支出责任意识和支出效率意识。四是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市本级和12个县(区)20xx年指标资金接收、分配、支出及绩效目标、自评填报工作已全部完成,在监控平台中接收并分配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6亿元。五是对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绩效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六是各县(区)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重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试点工作。
积极配合自治区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对我市的20xx年“普惠性”边民补助、20xx-2018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理念开始转变,开始重视财政支出绩效问题,重视预算支出成本结果导向的绩效理念进一步树立。二是部门和单位更清楚地了解财政支出所要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明确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了部门和单位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项目安排的合理性,提高了预算的规范性,减少了资金支出的随意性,促进了资源整合,优化了支出结构,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四是提高了各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了高效、透明、责任政府的建设。五是促进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尽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门不重视绩效工作,绩效理念还未牢固树立,部分预算单位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绩效”的思想,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待提高。二是绩效管理广度深度不够,还未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试点面偏小、范围偏窄、进展不平衡。三是绩效约束能力不强,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还未完全有机结合,优化、促进预算管理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予以解决。
通过建章立制、宣传动员、典型示范,我市绩效管理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确保工作实效,市财政将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一)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按照“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预算部门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将绩效目标、绩效监控、部门自评等绩效工具,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财政部门通过检查、督促、重点评价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为了提高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的质量,我们将继续邀请部分专业领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合谋共评。
(二)推动绩效管理提质扩面,将财政重点延伸到事前,推进全过程绩效管理。
为了更紧密衔接预算,将财政绩效工作重点从事后延伸至预算编制前端。通过审核绩效目标来确定项目预算资金额度,并建立起不同年度间的可量化绩效目标数据对比,提高预算编审的科学性,结合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事前评审工作力度。围绕预算编制中的改革需求,以重要性为原则精选项目,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集中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作为项目入库、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提高部门绩效监控和自评工作质量。
对监控中预算无绩效、低绩效、达不到主要预期目标的项目,预算部门要及时将资金调剂用于其他有条件项目,加快支出进度;对自评开展较好的预算部门,将在今后预算安排时予以优先支持,对开展较差的项目将按规定停止拨款、调减预算。对未按规定开展绩效监控和单位自评的,由市财政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作为市政府对市直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逐步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绩效管理工作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透明高效的政府。逐步推动各预算单位将绩效目标、自评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绩效情况,将逐步依法向社会公开。通过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六
根据《关于印发池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池医保发【20xx】19号)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准备并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自评,现将有关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立项。
1.绩效目标合理性。
根据《关于印发池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池医保发【20xx】7号)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东至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东医保【20xx】7号),该《实施办法》设定了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目标符合《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分解下达的目标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客观实际的要求。
2.绩效指标标明确性。
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由医保部门牵头,财政、民政、乡村振兴局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机制,并有效运行。《实施办法》制定的绩效目标设定了清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设定的绩效指标做到了细化、量化、可衡量。
(二)资金落实。
3.资金到位率。
实施年度内实际落实到位的城乡医疗救助补贴资金总额543.14万元。截至评价日,资金到位率100%。
4.补贴资金到位及时率。
县级财政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增长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测算的资金需求总量,截至规定时点应落实到位的资金543.14万元。截至评价日,实际已按规定时限拨付到城乡医疗救助专账的资金543.14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一)项目管理。
5.政策宣传。
开展了面上和点上的宣传工作,做到了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和医保经办规程公开。坚持正确舆论宣传导向,利用启动参保动员会、电视台采访受益对象、通报参保工作进度等方式开展了多形式、多平台的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参保人员树立合理预期,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氛围和良好发展氛围,以提高社会公众和贫困人员对项目政策的知晓度,做到“应救尽救”。
6.救助管理。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公布的时间、地点和格式符合要求;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等情况每季度在村(居)委会张榜公示7天,公示的时间、地点和格式符合要求。救助对象符合程度为100%;申报材料符合程度100%;救助标准符合程度100%。
7.信息平台管理。
以建档立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平台,与脱贫退出机制相衔接,实行对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动态管理,实时进行调整;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一站式”即时结算覆盖地区比例高于上年度。
8.档案管理。
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项目档案;档案的建立规范、完整,档案资料齐全。有关单位及时提供资料;提供的资料齐全、真实、准确。
9.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选择的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均是本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100%实行了合作协议管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医疗收费、诊疗费用优惠减免等严格按合同要求执行,无违规现象。
(二)财务管理。
10.资金使用合规性。
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实行了专账核算,并做到专款专用;城乡医疗救助项目应配套资金及时纳入了年初预算管理;对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的,以及需要事后救助的,救助款发放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资金支出手续齐全、原始凭证合规;资金支出严格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和手续符合规定。资金使用中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贪污浪费,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发生。
11.监督检查有效性。
建立了基金使用内控制度,并开展了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督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审计部门每年均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12.目标任务完成率。
截至评价日,当年城乡医疗救助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程度为100%。
13.救助覆盖率。
救助范围做到“应救尽救”,按规定将扶贫部门确认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截至截至评价日,当年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为100%,且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为29%,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自负费用年度限额内住院救助比例为72%。
14.完成及时性。
截至评价日,当年城乡医疗救助目标任务完成及时率为100%。
15.社会效益。
通过随机抽查参加医保受益人群,参加医保后,个人或家庭得到了实惠;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方便程度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医疗费用负担明显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成效显著。
16.可持续影响。
城乡医疗救助项目实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贫困人群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且积极参与和支持;经办单位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积极性高,工作基本无失误,服务对象普遍反映良好;未出现过影响城乡医疗救助事业发展的不良事件。
17.社会公众和受益对象的满意度。
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现场走访等,社会公众、受益对象满意度超过90%。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七
1950年3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云南日报》正式创刊。20xx年9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云南日报社组建成立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云报集团”),是省委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目前,云报集团拥有以云南日报为龙头的9报9刊(包含外宣“四刊”),云南网、“云报”客户端和多语种网站云桥网,多平台账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以及受权运维的“云南发布”、省政府门户网站、省人大网站、省纪委省监委网站及其新媒体平台等政务发布、政务宣传平台,是云南省主流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云报集团发展的要求,云报集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报姓党,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条生命线,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新闻宣传主基调,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宣传质量,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巩固提升主流舆论阵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始终围绕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领作用,为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云报集团职责定位,设立了部门绩效目标:一是坚持守正创新,以党报党网党端的深度融合引领集团的全媒体融合,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三个融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内容深度融合,坚持内容为主,落实“走转改”,强化“四力”教育实践,提升正面宣传的到达量、阅读量、点赞量;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支撑强化平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技术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实现融媒体业务流程再造;以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为导向推进人员和资源深度融合,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二是按照“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重构国际传播内容生产平台、应用发布平台和支撑体系,不断推动国际传播向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数据化方向发展,实现国际传播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xx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年初预算项目预算总支出5353.5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800万元,自有资金开支2553.52万元;实际总支出为5217.3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800万元,自有资金开支2417.36万元,具体为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工作包干补助经费项目共支出5009.84万元,财政补助2700万元,自有资金开支2309.84万元;四位一体金色热线报纸和网络版项目共支出207.52万元,财政补助100万元,自有资金支出107.52万元。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云报集团历来高度重视制度管理,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涵盖决策程序,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和绩效考评,财务和审计,投资、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管理管理,行政、经营管理,纪检监督等七大方面、五十多个管理制度,20xx年上半年又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实际再次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修订、补充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达到一百多个,涵盖决策程序,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和绩效考评,财务和审计,投资、资产管理和招标采购管理管理,行政、经营管理,纪检监督,党的建设等八大方面。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其中,涉及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制度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规定》《子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年度报告办法》《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从制度层面规范和完善了预算管理工作和项目绩效管理工作。
通过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情况、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资金的管理是否规范;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等,从中检验资金支出效率和效果,分析项目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从而不断增强和落实绩效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而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自评指标体系。
参照省财政厅云财预〔20xx〕98号文件,按职责履行良好、履职效益明显、预算配置科学、预算执行有效、预算管理规范、绩效指标量化、明晰等原则,制定自评指标体系,进行自评。
(三)自评组织过程。
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项目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工作项目包干补助经费2700万元和四位一体金色热线报纸和网络版项目100万元,合计项目资金2800万元。
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推进有序。云报集团成立有专门的绩效考评小组,每年均要安排组织有关部门对部门整体财政支出及所有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开展专项的绩效评价及督查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常态化的重点工作之一。20xx年的部门整体财政支出及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依然是由集团主要领导牵头,绩效考评小组汇同集团编委办、集团财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实施部门一同参与实施。
(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工作项目包干补助经费。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工作项目包干补助经费(含云南老年报补助)获得20xx年年初部门预算资金2700万元,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云南日报》、《民族时报》、《滇中新区报》、《云南老年报》的采编、印刷、发行。据统计,20xx年,《云南日报》全省征订数为210200份,《民族时报》征订数为3946份,《滇中新区报》征订数为8727份,《云南老年报》征订数为39000份,以上四种报刊的征订数均超过项目年初制定的项目绩效指标(详见绩效目标表)。
项目的各项绩效指标完成较好,充分证明了云报集团在围绕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所发挥的主流媒体舆论引领作用。
(二)四位一体金色热线项目报纸和网络版补助经费。
四位一体“金色热线”栏目是由云南省纪委、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监察厅、云南省政府纠风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位一体”的多媒体联合互动、组合式聚焦的监督平台,“金色热线”四位一体联动报纸和网络项目获得了20xx年部门预算专项资金100万元,根据省监察厅、生纠风办、省委宣传部的要求,保证完成上线单位数量,配合上线单位做好报道,与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适时联动。
(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为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并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集团在年初就编制好预算。资金的使用严格依照年初预算、相关制度及审批流程。比如对发行费严格控制,使20xx年该项成本较预算节约244.61万元,成本节约率达55.6%;但是由于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新闻纸张费用比预算增加132.4万元。
总体来说,20xx年通过严格管理,项目开支总额较预算节约136.16万元,节约率达到2.5%,预算与实际支出比为1:0.98,说明预算比较精确,通过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促使预算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在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严格按照制度,做到了专款专用。云报集团整体支出项目总体完成质量较好。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勇开新局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坚持公益属性,履行党报集团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针对各个具体项目,我单位对各项目制定了量化科学、指向明晰的绩效指标,从各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项目推进有序、项目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规范、绩效目标完成良好。
在此次绩效评价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主要为:一是集团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尚在探索,变现能力较弱,数字文化、信息产业等新兴业务尚在培育中,而印刷、发行、广告等传统媒体业务面临严重的增长天花板,受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盈利能力等影响,集团资金链高度紧张,加之刚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集团的流动性压力空前巨大;二是在预算编制及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以后年度的预算安排中,我们将会更加注重预算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更加严格地控制成本,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融资程序。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指导,以及持续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给予政策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算额度,以切实缓解集团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困难。
集团自评为优秀等级。下一步将根据财政检查绩效自评发现的问题等进行改善,并按政务公开的相关规定,及时将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绩效自评报告,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云报集团主要领导牵头主抓,对项目的实施统筹规划,并提前制定预算,从而有效推动了项目的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集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使项目得以规范实施;三是归口管理,明确职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项目实施部门,做到了职责明确,保证项目安全和实施质量;四是严抓绩效,科学评价。云报集团成立有专门的绩效考评小组,每年均是由集团主要领导牵头,绩效考评小组汇同集团编委办、集团财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项目实施部门对部门整体财政支出及所有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开展专项的绩效评价及督查工作,及时处理、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绩效达到预期目标,使之真正成为集团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有力驱动。
无。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八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并通过绩效评价找出财政支出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方向,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随着以编制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财政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重视。由于目前徽县县级财政管理基础还不够坚实,实施绩效监督将会面临观念制约、制度制约、技术制约,所以推进徽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绩效监督管理的层次、主客体,初步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合徽县县情的改革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深化与延伸,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支出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政府性负债比重正在逐步加大,给政府及财政部门带来新的压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对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财政资金是政府性资金,实际上是老百姓的`钱,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后财政支出重点要放在公共事业领域,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的本意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是体现公共财政投向结果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支出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通过绩效监督评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用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在客观上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九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实施“粮安工程”,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守住底线的必然选择,是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粮食质量安全需求新期待的基本要求,是应对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形势增强我国粮食流通抗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
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是以国家重要政策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市农村统筹、政府社会协同、治标治本兼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为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解决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设备和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的问题,通过使用机械通风、电子测温等有利于科学储存的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功能和储存水平,增强粮食和应急物资的储藏能力,对保障储备粮的安全和应急物资的稳定供给、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新型的高标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粮食储备库,该项目工艺无公害、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起着典型示范作用,对推进仓储技术进步将起到积极作用。项目的建设能带动建材、粮油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能强力拉动当地投资,推动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所延伸的更多配套服务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有利于增加当地群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拉动地方国民经济的增长。
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中转基础设施,解决当地粮库仓容、中转设施不足的矛盾,促进当地和周边地区粮食产品的销路,增加农民对粮食等农作物的供给量,因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同时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变革,提高粮食流通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解决并满足城市居民的用粮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粮食应急调运能力,保障粮食供应和存储安全,支持本县粮食应急措施,有利于备战备荒、应急救灾,调节粮食供需矛盾、稳定粮食市场,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本项目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粮食及应急物资流通体制改革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和应急物资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稳定粮食和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国家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和应急物资流通体制。
(2)是国计民生的需要,是政府增强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粮食和应急物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和应急物资工作。实行粮食和应急物资市场改革后,储备粮库和应急物资库将成为衔接产销,促进流通,发展贸易的重要载体,是政府调节供需平衡,保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稳定供给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由于粮食和应急物资收储设施老旧,仓容不足,使项目区地方储备工作发展缓慢,难以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后备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市场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因此,建立科学、先进的地方储备制度,是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和应急物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地方政府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并能够抵御大型外来国际粮食和应急物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威胁,保障区域城乡人民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是完善项目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为提高粮食和应急物资市场流通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稳定供给,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局共同编制了《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实现粮食仓储物流一体化融合发展。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功能为重点,结合粮食生产、流通形势和城镇规划,以及现有收储库点分布,合理改建、扩建和新建粮食仓储设施,将粮食收储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实施收储能力优化工程和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产区重点完善收储网点、调整仓型结构、提高设施水平;产销平衡区重点提升收储网点的收购、储备、保供综合能力;销区重点加强储备库建设、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立足项目区仓储、粮源等优势,打造物流节点的连线和构造整体网络工程,完善项目区粮食现代贮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以带动项目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这也是粮食现代仓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常年粮食品种主要为玉米、小麦。目前发展和改革局承担着县级储备粮承储任务,原有仓库场地、设备均已老旧。因此,为稳定粮食生产和收储,确保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的稳定供给,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和谐,进行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主要有进一步保证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加强粮食和应急物资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稳定。本项目的建设,可大幅提升的粮食收储、转运和应急保障能力,更好的服务群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具体如下:本项目建设,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使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日趋完善,加快的综合开发与建设,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保障。本项目建设,可极大促进城市开发改造的建设进程和力度,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繁荣了城市经济与文化,使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得以提高。本项目建设可带动并促进地方材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解决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库设备和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的问题,通过使用机械通风、电子测温等有利于科学储存的新技术,提升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功能和储存水平,增强粮食和应急物资的储藏能力,对保障储备粮的安全和应急物资的稳定供给,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加强粮食和应急物资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扩大储备能力,有利于抵抗自然灾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完成,可加强和完善粮食和应急物资宏观调控,确保项目区粮食和应急物资供应和市场稳定。可根据市场形势把握好临时存储的销售节奏和力度,满足市场需要,稳定市场价格;进一步调整优化库存布局;切实做好粮食和应急物资收购工作,掌握产品源头,保护人民利益;完善粮食和应急物资工作机制和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突发灾害不确定增加,例如目前新冠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项目的建设将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不仅可以提高应急救灾的效果,也是灾后重建的有效保障。
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粮食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发挥应急保障作用,提高疫情期间粮食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效能。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当地和周边地区粮食和应急物资产品的销路,增加粮食和应急物资的供给量,因而提高居民的收入,加快居民奔“小康”的进程。同时,又能保证居民安居乐业,这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十
20xx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指导思想和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注重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使财政实力明显壮大,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20xx年我镇财政预算总收入1653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94万元,增长6%,财政预算总支出162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加69万元,增长1%,收支两抵,略有结余。
(一)一般预算收入640万元,占预算的39%。
1、国税收入360万元。
2、地税收入280万元。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445万元,占预算的27%。
(三)上级补助收入568万元,占预算的34%。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29万元(其中人大经费5万)。
2.国防支出22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56万元(其中普法经费2万元,禁毒经费3万元,防范防控经费3万元,重点地区整治经费4万元,综治干部培训经费3万元,群防群治经费4万元,安全创建经费5万元,人民调解经费2万元,司法行政经费2万元,表彰见义勇为经费1万元,安置帮教经费2万元)。
4.教育支出15万元。
5.文体与传媒支出15.5万元。
6.社保和就业支出102万元。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5万元(其中区级示范村15万)。
8.节能环保支出35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195万元(其中:规范农村建房支出72万元,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支出118万元,查违拆违支出5万元)。
10.农林水支出288万元(其中扶贫工作经费5万)。
11.交通运输支出16.5万元。
12.资勘电信(安全生产及食药)支出56万元。
做好20xx年的财政工作,确保预算圆满完成,对深化改革、壮大财力、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力争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一)突出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植壮大财源。
继续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开放带动、工业强镇、旅游活镇、民营富镇、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化进程为重点,不断壮大财源,增强财政实力,努力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着力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有效推进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帮强扶优,以大带小,引导和扶持其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和规模,加快提高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以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支持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提高直接利用外资水平。二是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五里牌。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努力满足我镇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需求,着力构建创新体系,改善创新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财税收入征管,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把完成收入目标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加强与税务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
(二)突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工程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三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稳定和完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发放力度,确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身上。四是突出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突出强化财政监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管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管理效益。一要强化财政监督。切实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监督体系,重点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二要加强绩效管理。要加快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三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努力扩大社会知情权,注重通过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改进财政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四要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打造高效透明的“阳光理财”模式。
(四)突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一要努力加强效能建设。紧密联系财政工作实际,扎实推进以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和谐发展为重点的效能建设。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逐步理顺分配渠道,推动财政和谐发展。二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复合型和实用型财政人才,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三要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动力,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财政工作宗旨,努力以财政文化提升财政形象,以财政形象展现财政文化。
各位代表,20xx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又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围绕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五里牌镇财政工作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十一
根据《德江县财政局关于组织相关预算单位开展20xx年度部门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德财绩〔20xx〕2号)要求,现将德江县总工会20xx年度预算整体支出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绩效自评报告如下:
(一)部门主要职能。
1.负责单位工会组建工作;
2.指导基层工会加强对行政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帮助并加强监督;代表职工与单位就有关职工的分配、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事项,与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3.协调和处理单位劳动争议和劳资矛盾。推动职工之家建设,指导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4.加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等适合单位特点的工会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
5.指导基层对工会经费的收缴、上解,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6.执行会员大会上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负责闭会期间工会的日常工作: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7.推动创建职工之家,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双爱双评”活动,并使之与建家活动科学结合。
(二)机构设置。
德江县总工会设3个内设机构(办公室、业务股、服务职工中心)。
(三)人员情况。
总编制人数10人,其中:参公事业人员编制9人,机关工勤人员编制2人,事业编制人员2人。20xx年末在职人数15人。其中:在岗参公12人(其中:行政人员10人,工勤人员2名);事业人员3人。
20xx年度本单位年初整体支出185.84万元。其中:其中: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年初绩效目标为164.00万元,1至12月完成168.64元,预算执行率为102%;公用经费17.54万元,1至12月完成17.20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8%;项目支出年初绩效目标为130万元,1至12月完成0万元。减少原因是:项目无匹配资金。
(一)20xx年基本支出中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数为17.54万元,决算数为17.20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缩减。
(二)20xx年支出预算数为311.53万元,支出决算数为185.84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缩减。
经过自评,我单位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年度预编制当中绩效目标指标设置简单,指标细化不够。下步工作中,我会将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做好年初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量化,强化预算执行期间的绩效监控及年终的绩效评价与评价的应用工作。
(一)从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职责履行和履职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100分。
(二)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配置、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的重要参照依据,不断细化绩效评价指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十二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增强预算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的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近日,呼市财政局部署开展20xx年度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下达了《关于开展20xx年度市本级部门(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通知》,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力推进。
明确绩效评价内容和范围,内容包括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两部分。绩效自评重点对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市级对下级转移支付开展绩效自评。部门评价优先选择部门履职的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开展评价。范围是纳入20xx年度预算管理的所有支出,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涉及的预算资金支出。
加强财政审核和考核,重点审核绩效目标的规范化设置、绩效指标设置的全面性、合理性,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内容。考核重点从工作完成及时性、评分标准明确性、指标权重合理性、报告结构规范与完整、项目情况介绍全面性、资金概括全面性、分析严谨和透彻性、存在问题有效性和建议可行性等方面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评价结果应用,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强绩效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四是落实主体责任,落实预算部门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责任主体,按照“谁支出、谁评价”的原则,加强对本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及时性负责。
预算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篇十三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巢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巢政办【20xx】6号文件、《巢湖市预算绩效管理考核问责暂行办法》(巢政办【20xx】4号)及《巢湖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巢财【20xx】9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办根据市预算考核要求,就20xx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按照预算法“讲求绩效”的基本原则和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我办20xx年度全面推行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努力提升绩效自评管理成效,进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自评的质量。
1.抓好绩效目标编制,及时报送绩效目标。
2.探索绩效跟踪监控,要求加强过程监控。
3.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自评和项目核查,以此为基础,形成自评报告。
4.强化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的衔接。
5.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努力提高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一)基础工作管理。我办公室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注重基础工作,关注财政下发的预算。
(二)绩效目标管理。我办严格按照财政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绩效目标,如每月的人员工资发放,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的汇缴等,都能按时准确的办理到位,无拖拉现象。
(三)绩效监控管理。我办按要求对预算绩效跟踪监控,全年有计划的执行目标预算。
(四)绩效评价管理。我办20xx年度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都按预算的目标完成。财政收入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及公用经费,支出按规定的工作标准发放给职工。公用经费全部用于添置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等,比如购置复印机、打印机、电脑等。公用经费用到实处,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环境。三公经费主要是公务用车维护费,与上年相比,本年度有所减少。
(五)结果运用管理。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办20xx年出色的完成了绩效管理工作,为下年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我办在工作中还存在些不足,尤其是资金的使用上,还需要更好的与财政部门沟通,杜些不合理的开支。
新年将始,我办会继续做好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认真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86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