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食物链教案(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4:36:41
科学食物链教案(汇总13篇)
时间:2023-11-07 14:36:41     小编:书香墨

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任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下是一些知名教育专家推荐的教案,涉及到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一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概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的沟通。

交流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学会在互相配合中。

取长补短,在合作中提高。

3、立足教材,发展课程,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培养学生。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3、关键问题: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关键问题的处理:

课前收集资料,作好充分准备。

教师通过提问,组织活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

得出正确的结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找关于松毛虫和灰喜鹊两种生物的相关资料。

2、学生游戏道具:印有狮子、鹿、青草、昆虫、蜘蛛、鸡、猫头。

鹰、青蛙、蛇、鹰的彩色图片,制作十四顶配有以上图。

片的小帽子。

3、学生活动卡片:准备印有各式菜肴的彩色小图片若干张。、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

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

策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

提问:

1、这张图描述了怎样一个谚语故事?、说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新课。

1、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我”被吃掉啦!

请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帽子,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克星,有红色大箭头指向对方。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第一组:狮子、青菜、鹿。

第二组:青菜、食虫鸡、蜘蛛、猫头鹰、食草昆虫。

提问: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

2)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组活动:青草、蛇、蚱蜢、鹰、青蛙。

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

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总结]:通过几轮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总结一下食物链的一些规律: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为什么?

3)从屏幕上的这三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

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

2、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提问: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

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食品品种。

[学生探究]:请你“吃”大餐?

三位同学一组,从三个小盒子内分别抽取一张食物图片,贴在白纸上,并连出一条与之有关的食物链。

各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自己的食物链。

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总结]: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

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3、生物防治。

[课件展示]:含啄木鸟、猫头鹰在内的食物链场景。

啄木鸟、猫头鹰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

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办法,大大减少了害虫的危害。

[学生活动]: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阅读信息库和课前查的资料。

分小组从松毛虫的危害,灰喜鹊的生活习性、管理和调教、

灭虫能力等方面设计防治方案。

方案发布:各组方案展示,其他组同学可以发问。

[实例分析]:田地里种的青菜上常会长上许多菜青虫,一个同学把妈。

妈养的几只老母鸡放到田里去,用老母鸡来防治菜青虫。

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

动脑筋思考:

什么叫食物链?

书写食物链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3环节的生物通常为肉食性动物;箭头表示被吃关系。)。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二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内容,此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就是在研究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了解了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及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生物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点研究食物链,为后面认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做铺垫。

《食物链》是一节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初步感知食物链——建立食物联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完善食物链认识——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点拨互动、生生合作互动,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并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1.初步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

2.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渗透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教育。

经历建构食物链等科学概念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理解食物链中动植物间的排序及箭头的指向。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食物链模型、剪刀。

学生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四人。

黑色大头笔、彩色卡纸条、回形针。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分析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拟以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

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

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

四、归纳、整理——完善食物链认识;。

五、拓展与思考——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

六、总结;。

七、作业。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三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 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简食物链中的动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3、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4、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二、活动准备:

课件、动植物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根据课件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里一开始有谁?后来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里面谁最厉害?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出示故事里的动植物图片。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关系?谁被谁吃掉?

2、请幼儿排一排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像这样一个吃一个,好像一条链子的关系,我们叫它食物链。

(三)了解动植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它们中你最讨厌谁?为什么?

2、假如没有了其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会发生什么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觉得谁最厉害?(人类)为什么?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动植物的减少呢?(如过量捕杀动物;过度砍伐树木等)。

4、讨论: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5、发散思维,讲述其它的食物链。如海里的食物链。

(四)游戏:谁饿了。

1、幼儿自由选取角色,根据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请扮演相关植物链角色的幼儿根据食物链的关系迅速手拉手蹲下。

教学反思:

首先,用故事引入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其中的食物关系显而易见,激发了学生开始学习的兴趣。而食物关系用箭头标识,看起来虽然比较容易,但学生往往会画错箭头的方向。对此,准备了几个红色箭头,并着重指出板书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出来。

其次,着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具体说活动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构成。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的收集,学生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多种多样,普遍存在。通过观察和阅读第45页的文字,组织讨论,学生知道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作用;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第二层,建立食物网的概念。画食物链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但在一定的生活区域里给形象的生物画,很容易画乱。为了减少盲目性,引导学生从绿色植物开始一直找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五

过程与方法:

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动物)。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六

(一)导入:根据课件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里一开始有谁?后来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里面谁最厉害?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出示故事里的动植物图片。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关系?谁被谁吃掉?

2、请幼儿排一排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像这样一个吃一个,好像一条链子的关系,我们叫它食物链。

(三)了解动植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它们中你最讨厌谁?为什么?

2、假如没有了其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会发生什么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觉得谁最厉害?(人类)为什么?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动植物的减少呢?(如过量捕杀动物;过度砍伐树木等)。

4、讨论: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5、发散思维,讲述其它的食物链。如海里的食物链。

(四)游戏:谁饿了。

1、幼儿自由选取角色,根据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请扮演相关植物链角色的幼儿根据食物链的关系迅速手拉手蹲下。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

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

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

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八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

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

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

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九

1.用科学小实验的'办法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幼儿亲自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间简单变化。

1.幼儿人手一份试管、烧杯、滴管和喷雾器。

2.桌上准备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试管架和抹布等,幼儿已经有做各种小实验的简单经验。

3.贴在墙上的白纸两条,上面已经有淀粉画。

一、教师简单交代,引出主题:做小实验。

1.出示聪明豆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3.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小声议论。

二、通过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1.师:聪明豆给小朋友带来两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颜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请小朋友讨论,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按标签放滴管。

4.幼儿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神奇变化。

5.教师提问:实验有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原来的黄色液体(碘)和白色液体(淀粉)通过混合后,颜色变成了蓝紫色。这两种神奇的液体分别是碘和淀粉。

三、通过提供的第三种液体,使幼儿继续感知神奇的化学反应。

2.请幼儿继续讨论,如果将第三瓶液体滴入刚才的试管中会怎样。

3.幼儿亲自试一试,在操作中发现变化。

4.教师提问: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这瓶液体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刚才的蓝紫色液体中,却将颜色一下子变没啦!这是产生了化学反应。

四、做游戏:寻找聪明豆的礼物。

1.出示周围墙上的淀粉画,教师介绍,礼物是用淀粉画在纸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见。

2.启发幼儿:纸上有什么?看得见吗?聪明豆将礼物藏哪啦?怎么办?

3.引导幼儿用灌有碘水的喷雾器向周围墙上的淀粉画喷射,使幼儿惊奇的发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画的礼物。

4.可以请幼儿再想一想消除画面的办法。用有石灰水的喷雾器喷射。

师:今天的游戏有趣吗?我们发现了许多秘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好多有趣的变化,以后我们一起再玩。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十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饮料瓶若干(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锥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小孔,小孔间距约为0.5厘米);吸管;用蜡涂染过的硬卡纸片若干;大小一样的玻璃板若干(玻璃板周围用胶布贴好);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镜子(不要太小);迷迷转若干(把乒乓球剪成月牙形);每组盛水脸盆一个;筐子;抹布等。

游戏一:调皮的.小水滴每个幼儿从筐子中取一个干燥的玻璃板和一张涂过蜡的卡片,用吸管吸水,向干燥的玻璃板上滴,看玻璃板上的水滴是什么样子的。(水滴是"散开"的。)再向用蜡涂过的纸片上滴,看水滴是什么样子的,和玻璃板上的水滴一样吗?(不一样,玻璃板上的水滴是"散开"的,纸片上的水滴是圆圆的,像小豆子一样。)

游戏二:不容易分开的玻璃板给每个幼儿提供两面大小一样的干燥的玻璃板,让他们把玻璃板叠放一起,试着分开一下,然后再在水中将它们叠合在一起,拿出来之后再试着掰一掰,看两块玻璃是否容易分开。(湿了之后的两块玻璃板比干燥的两块玻璃板要难分一些)

游戏三:会"握手"的水向饮料瓶内注满水,会发现水从饮料瓶壁上的几个小孔射出,形成几条水流。让幼儿在几条水流的"根部"轻轻一捏,看有何现象发生。(几条水流合在了一起)再用手在水流"根部"轻轻一划,又有何现象发生。(几条水流又分开了)。

游戏四:旋转的"迷迷转"给每位幼儿提供一面镜子和几个"迷迷转",让幼儿把"迷迷转"放在干燥的镜面上,当镜面稍稍一倾斜,"迷迷转"会怎样?(会从镜面上滑下来)如果在镜子上滴上水,再像刚才那样玩, "迷迷转"会怎样?("迷迷转" 像穿上了滑冰鞋,旋转的很快很好看)。

结合4月22日地球日,教育幼儿要树立的节约用水意识。

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于理解活动。对于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也可试着让幼儿说说为什么。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十一

纸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来喝水、而且很轻。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引导幼儿直观感知纸杯的承重,并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纸杯承重的探究活动,不仅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的意识。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改变纸杯的数量,可以使纸杯的承重能力发生变化。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在纸杯探索实验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

经验准备:有过分工合作的经验

物质准备:纸杯、a4 打印纸(约40包)

一、导入部分

1.幼儿展示力量。

引导语:这次我们要玩与力量有关的游戏。你有力量吗?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2.悬念导入,情境引出“纸杯大力士”。

提问:钢琴后面藏着一位小客人,说他能撑起特别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引发幼儿猜测及探索兴趣。

(1)对比打印纸和纸杯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如果把这么重的打印纸放在杯子上,纸杯会怎么样?

(2)示范纸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导语:纸杯放在干净的卡纸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个底板防止倾斜。

(3)教师示范放打印纸,请幼儿大胆预测结果。

提问:轻轻地放在了纸杯上面,压塌了没?这一个纸杯最多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协助幼儿分工。

提问:按照课前的分组,你们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儿开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提醒分工和操作要点。

3.师幼共同讨论,科学记录结果。

(1)讨论“放了多少包”的问题。

(2)幼儿完成记录表。

4.增加纸杯数量,探索纸杯数量与承重的关系。

(1)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两个纸杯的承重。

提问:两个杯子,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记录第二次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引导语:你从记录表上发现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动

1.引发幼儿对3个纸杯承重能力的猜测。

提问:再加一个纸杯,你觉得能撑起什么?

2.师幼合作用纸杯撑起小朋友,达到活动高潮。

引导语:我要把他轻轻的抱起来放上去。小杯子,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3.邀请成人参与体验。

提问:用9个纸杯,可以撑起一位大人吗?

4.延伸拓展。

师:纸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还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请小朋友回去后,大胆探索,下次我们一起来交流。

园内延伸:在建构区投放纸杯、纸板,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

园外延伸:鼓励幼儿利用家中材料挑战纸杯承重的游戏,并用照片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经验。

“纸杯力量大”比较符合课程游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探究游戏的暗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放松地进行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地假设,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终发现纸杯的数量与承重之间的关系,感受纸杯的神奇“力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在地面上进行的,为幼儿带来更为舒适、放松的探索环境,而且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科学食物链教案篇十三

1、对探索动、植物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产生兴趣。

2、初步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产生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2、动物图片若干,如兔、羊、牛、斑马、狼等,小草等植物或植物图片若干。

3、教学挂图。

1、幼儿交流、分享收集的有关食物链的资料。了解食物链的含义。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动、植物间互相依存的这种互为食物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是相互连接的链条关系,如果哪一个链条断了,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幼儿自由玩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体会。

5、将动植物图片按食物链排成一列。比比谁排得多,找一找谁在食物链的最上层,谁在食物链的最下层。

绘画“我发现的食物链"。

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了解的食物链画出来,并鼓励幼儿编成故事与小朋友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并用箭头标出食物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8675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