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论文(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4:40:26
古诗小论文(专业21篇)
时间:2023-11-07 14:40:26     小编:飞雪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许多改变和便利。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得沟通更加流畅和自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古诗小论文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古诗小论文篇二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诗词之美本在于此,可随着时间的流淌,科技的发展,“快餐式”阅读渐渐成了主流,而传统诗词却发了酵,蒸了馏,饮了使人醉眼迷离,乱了方寸。

“快餐式”阅读的今天,人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一字一句品读诗词上,他们刚喜欢通俗的笑话。当今的学生对诗词亦是如此,完成任务者居多,而由衷热爱者廖廖。诗词在网络上被网友肢解,改的面目全非,并带有戏谑的意味,成了彼此逗趣的工具,失去了原本的含义,与古人的初衷背道相驰。

如果继续这么发展,百年之后,怕后人们只能在字典中见到“诗”“词”这类的字眼了吧。缥缈如鸿影,闻其名却不能见其人。

诗词从来不是消遣的工具,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传达。

我的语文老师曾讲过她的一个经历:她的朋友酷爱在秋天摄影,而她对秋天的印象一直是秋风秋景秋煞人。机缘巧合,在一个秋天她的那位朋友邀请她共同登山赏景。路途上她没有多大的兴致,对沿途的光景满脸不屑。当她到达山顶时,便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群所折服。山下的枫树像是拍打海滩一层一层的海浪,一层黄,一层红,颜色由浅而深的递进。她说她当时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个词“层林尽染”。自此,她便对秋景有了别样的感受。

曾有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百无聊赖的走在上学的路上,像是一个沙漠中迷失方向的人缓慢的移动着。一阵清风徐来,使我感到了一丝舒爽,而那时我突然想起一首诗“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是多么沉寂。”而那一阵清风打破了沉寂,让我看到了新的生命绿洲。此时,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师那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教诲。诗词的魅力正是如此,他不在于你生硬的记住了多少,他更是让你在不断历经世事之后产生心与心的共鸣。以至于看到某情某景能脱口而出。

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要他们背根本不懂的诗词?初衷本是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三千世界无数美景时,脑中出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面对忧愁难耐时,所想的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面对时间流逝时,所想的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面对人生逆境时,所想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妙不可言的不仅仅是在于诗人的遣词造句,而更在于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恰好有那么一刻,看到眼前的景色,眼前的人,突然想起当初背过的诗句,原来千百年前曾有人如此贴切的表达出了自己一样的感受,而诗词之美也正是这心与心的共鸣。诗词可谓中国文化之基本,人不可忘本,诗词值得每个人传承!

古诗小论文篇三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渔歌子》唐朝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诗小论文篇四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古诗小论文篇五

九年制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在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理论中进行的。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改后新的语文教学的探索。

一、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问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

二、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启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始终贯穿自主、探究、合作这一主线,注重合作与交流,例如:我在进行《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后练”,而是“先学后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文,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知识的选移,掌握了五种玻璃的特点与用途,然后,教师应该实物投影,老师以“科技创新公司的董事长的名义,代表本公司招聘业务推销员,竞争上岗,利用投影出示“告示”招聘推销员:“现代科技创新公司,研制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今天,公司要招聘这五种玻璃的推销员,你想竞聘哪一个?请你对其中一种新型玻璃特点和用途作一次演说。有创新精神的优先录用。”接着,小组激烈竞选,产生了竞争优胜者,代表学习小组参加班上的竞聘演说,每个演说者好像身临其境,十分神气地把每种玻璃的特点及用途说得条条有据,栩栩如生,很有感召力。“口动不如心动”“快来买呀!”等广告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达到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朗读和理解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

四、学生加强阅读,拓宽阅读渠道,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扩大阅读量,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开架阅览,班级图书箱向学生适时开放,家中图书橱使学生自由阅读,开设多种阅读渠道,加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交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平日阅读中我们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逐步学会精读、略读、诵读、跳读和浏览等方法,我校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利用图书馆、网络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通过大量的阅读即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又积累了知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看适应自己能力的《作文指导》、《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古今名著》、《科普读物》、《当代文学》等书籍,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利用节假日或星期天,多到书店一走,随时充实自己的家庭小书橱,加大智力投资,增添精神食粮,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发展,自觉探究,终身自学,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的一代新型人才!

[课改后语文教学的新探索(网友来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小论文篇六

【引语】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

正文: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深入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古诗小论文篇七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诗小论文篇八

唐代: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唐代: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东郊。

唐代: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行路难·缚虎手。

宋代:贺铸。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古诗小论文篇九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效益,而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然而,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体验,对于人们的情感沟通和审美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古诗赏析,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感表达,更能够拓宽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人文认知。因此,对古诗的赏析成为了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一种审美的内心世界。

古诗是文学的瑰宝,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寥寥几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古代诗人用朴素的句式,通过巧妙的形象描绘和对自然的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简单的词句描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古诗中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思考,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感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古诗赏析可以成为一个人心灵的绿洲,滋养个人的情感和情绪。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诗人的情感对话,将自己的情感触动与之对比。例如,读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就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伤感,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让人在寂寞和孤独中找到安慰和力量。因此,古诗赏析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净化和滋养。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赏析古诗可以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例如,读到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战,深入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和历史背景。通过赏析这样的古文作品,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事件,更能够领悟到当时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对于我们自身的心理塑造和人文价值观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古诗赏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欣赏和赏析古诗,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思想和情感共振。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情感滋养和审美修养,更能够丰富人们的人文思维和传统文化认知。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注重古诗赏析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将古代艺术的魅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深邃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的赏析之美,让它在我们的内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古诗小论文篇十

总之,古诗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所在,对于古诗文、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需要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古诗文、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感受古诗文、文言文的魅力,滋养自己的心灵。

古诗小论文篇十一

教学目的:

1、会认“夹、断、渡、撑”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夹、断、渡、撑”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生自由发言。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游湖》。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从春雨的角度写春,有情有景,生机盎然,俏皮的问候点出了小燕子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还有桃花映水的姿态跃然纸上,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轻轻贴着睡面开放。原来春天早已在湖边,从柳阴里撑出一只小舟来。绝处逢生,令人欢呼雀跃,小舟撑来,全诗随之飞动,勾画出一个情趣盎然的春游图。)。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9、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学生背诵。

11、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12、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5、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6、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古诗小论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三部分:

1、古诗十二首。

2、名人名言十句。

3、带“龙”的成语9个;含有“想”意思的成语6个;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5个;描写态度和蔼的成语5个;成语接龙一组。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经典诵读课及一、三、五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

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五、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4、《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版。

二、选读书目。(根据各自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

1、杨红樱系列。

2、《中华美德故事》。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古诗小论文篇十三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

年代:唐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代:宋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观刈麦》。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诗小论文篇十四

自学校开展朗诵读经典古诗活动以来,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诵读经典古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上课铃一响,热闹的课间活动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整齐诵读声,你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还越读越起劲呢,他们完全融入诗的意境当中,个个摇头晃脑的朗读着,好像诗人在吟诵着他写的诗。

每当我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几句诗时,心中就浮现出农民伯伯们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同时懂得了应该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

当我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时,我眼前浮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从小就应该勤奋学习,如果错过了儿时的光阴就再也无法回头了。从此我也改变了的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我的成绩进步特别大。

诵诗不仅培养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让我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懂得了从小应该勤奋学习,懂得了……总之,诵诗让我受益匪浅。

古诗小论文篇十五

在我国文化的长河中,古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还是学者探究古代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依据。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灵魂的流露,阅读古诗不仅可以带我们感受前人的情感奇思妙想,还可以启迪我们自己内心的体悟和认识,今天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古诗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一段:古诗语言的艺术。

古诗的语言艺术是我最受感染的,古人几乎没有学习巨大词汇库的能力,但他们丰富的感情和聪明的头脑,让他们创作出的诗歌,含义深刻,意境优美。尤其是他们最善于借景抒情,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大雪满弓刀。”严寒的天气,凄厉的声音,猿的叫声和弓刀的萧声,配合在一起,内在的含义更是深远。对我来说,探索诗歌语言的奥秘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因为每一首诗歌里都藏着一种特殊的韵味,不管是暗示还是隐喻,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二段:古人的修身养性和社会意识。

阅读古诗,我也发现了古人深厚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思想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唐朝的白居易在诗中不断反映出抑制自我欲望,利他主义的理念,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篇诗歌描绘了杂草看似脆弱而快速生长的过程,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渐萎之间作了巧妙的转换。他希望人们“虚怀若谷”,崇尚环保和自然律,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有着同样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古诗道出的真理。

古诗还经常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述方式,表达出大道至简的精神,这种真理深刻却朴素易懂,可以使人们感性而理性的思考人生。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现代人也常常用到,几乎成为洋洋洒洒的人生哲理,意思是要在人生的得意时尽情享受,珍惜当下的美好。这就是古诗最厉害的地方,它们从生活实际出发,诠释了最根本的道理。

第四段:古诗唤起的情感共鸣。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古诗,每隔一段时间再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尽管古诗涉及了复杂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但最终穿透人们的心扉并打动人们的情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首诗歌都蕴含着诗人深情告白的情感,这种情感通常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起了我心中的思绪,在心灵深处卷起了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第五段:古诗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繁华的世界里,诗和追求精神世界的人们交融在一起,更具备了时代价值。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古诗的人,都会拥有一份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理解,以此更好地认识自己、爱别人,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加油。

总之,我对古诗的感悟很深,它们是一座一座古代文化遗址,经历岁月沧桑,历经风雨洗礼,却能给现代的我们带来价值引领,启示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以及一些我们应该追寻的人生目标。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发扬古代文化的精华,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古诗小论文篇十六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领会朗读诗歌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2.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激情。

3.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经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它对人们精神的陶冶。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下听后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这些正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激荡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海洋,去感受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下面我们就进行以“古诗词诵读”为主题的专题读书会。

(二)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诵读古诗》,从中选出你喜欢的诗歌先在小组内进行试读,然后再推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1、配乐,学生朗诵古诗。教师进行点评。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在屏幕上出示一首古诗,由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首诗的停顿、节奏、语调、语气,(声断气不断),重音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师范读演示。

学生再独诵,齐诵。

教师:同学们的形式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畅谈一下我们读书的收获,有请读书笔记小组。

(三)畅谈读书收获(学生在古筝乐的伴奏下,畅谈读书学习的收获,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

学生代表去畅谈读书收获(带着自己的学生笔记)。

(四)手抄报小组:

(师)过渡:同学们做的古诗词小报,设计美观,内容新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甚至别处心裁为古诗配了画,有请“诗配画”。

(五)“诗配画”:

学生展示,着重在边读边说上,是根据怎样的意境画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名家――齐白石为古诗“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的画和朱中为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配的画,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领略名家的诗配画为何高超,重在领会那种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了解诗句的内涵的方法,从而明白古诗能把人不自觉的带入到它的优美意境中,让你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师)过渡: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再加上同学们细致的解说,把我们带入到了古诗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了你们对于古诗的独到见解,发挥了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这些小组都是善于积累,而下面这个小组却是善于创新,有请“古诗新译”。

(六)“古诗新译”:

学生展示。

学生解说自己是站在何种角度立意改写古诗的.,是怎样着重体现“新”的。

(师)过渡:我都情不自禁的为你们鼓起掌来。你们编的小诗琅琅上口,诠释着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你们已经成为小诗人了,祝贺你们!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代表着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下面有请“唱诗小组”为我们重新演绎这动听的旋律。(七)“唱诗小组”:

学生表演。

男生演唱《水调歌头》。

女生演绎《虞美人》。

学生在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可以一块跟着唱,调动起现场的气氛。

(师)过渡:歌声真美妙,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我已经陶醉其中了。一首首优美的古诗总是穿越历史为我们上演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请欣赏“七步诗”。

(八)表演小组:。

学生表演。

二胡现场伴奏,一个学生解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演员表演这个故事,表演结束后由两名学生上台接着演唱《七步诗》这首歌。在歌声中进一步体会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迪。

(师)过渡:同学们表演的真好,能够借助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把它演绎的惟妙惟肖,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在赞叹曹植才华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至亲骨肉间的真情。

五、总结读书成果,激发读书兴趣。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读书收获)(音乐伴奏)六、结束语。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古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诗海遨游只是红杏一支,要想领略满园春色,就应该积极积累,勤学苦练,相信同学们在古文化的熏陶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会是你们明天的辉煌。让我们在赵翼的《论诗》中结束本课。请同学们一块来读下赵翼的《论诗》。

论诗。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筝配乐伴随期间)。

七、作业。

1.选取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搜集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给同学,家长。

2.尝试改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古诗小论文篇十七

自学校开展朗诵读经典古诗活动以来,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诵读经典古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上课铃一响,热闹的课间活动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就响起了整齐诵读声,你看,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还越读越起劲呢,他们完全融入诗的意境当中,个个摇头晃脑的朗读着,好像诗人在吟诵着他写的诗。

每当我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几句诗时,心中就浮现出农民伯伯们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深深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同时懂得了应该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

当我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时,我眼前浮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从小就应该勤奋学习,如果错过了儿时的光阴就再也无法回头了。从此我也改变了的学习态度,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我的成绩进步特别大。

诵诗不仅培养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让我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懂得了从小应该勤奋学习,懂得了……总之,诵诗让我受益匪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小论文篇十八

古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深刻阐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我不仅仅能够掌握诗歌的本身,更能够领悟其中的内隐之意,进而获得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启示与帮助。

第二段:感悟。

通过学习古诗,我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优秀道德观念的瑰宝,包括了对情爱、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古人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可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启示与帮助。例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出人生离合无常,也暗示着我们应该看到人生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生活。

第三段:诗歌语言。

古诗的语言非常优美,经过学习后,我越发欣赏古代诗词的语言之美。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通过简练气韵的语言,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之美,我也更加地重视语言艺术,注重自己的文学修养。

第四段:文化传承。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包涵了我们国家历史、文化以及人民的情感。而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带着这些文化进行传承。例如《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随处可见,即使是如今的人们,也依旧深受其影响,这便是传承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意义不仅仅在于熟悉古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精神和思想层面。古诗通过精湛的艺术表达,传递给我们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增强我们未来的文化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尔后传承,让古诗的精髓在现代传承下去,照亮人类永恒的真善美之路。

古诗小论文篇十九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小论文篇二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古诗小论文篇二十一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诚信品质等,让大家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让经典烛照少年。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口号: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

2、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少年宫为活动载体;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

3、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五、主要工作与活动内容安排。

1、活动开始利用8分钟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少年宫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每周利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等形式开展活动。

4、举行经典诵读擂台赛。

5、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总之,经典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饱满的热情开展好此项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8688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