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这是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一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认识不同的梯形。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师: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让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二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三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律动。
2.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等)。
3)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4.物体比较:
1)看图比较宽窄。
2)实物比较。
5.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3)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展示作品。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四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
一、回忆蔬菜。
1、帮助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子的?
师:蔬菜王国里有很多蔬菜,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课件)。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1、看到蔬菜的图片,认识蔬菜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猜猜看:看课件引导幼儿猜出谜语(西红柿)。
3、列举植物的果实: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幼儿说说这些蔬菜可以怎么吃。
4、植物的根:猜一猜:引出“萝卜”的谜语。出示课件让幼儿知道有些蔬菜是吃根的。
5、出示吃叶的蔬菜:白菜、菠菜等。
6、蔬菜的块茎:土豆、藕。
三、蔬菜分类。
1、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2、出图说一说这些蔬菜分别吃哪一部分。
3、做游戏:找朋友(给蔬菜找朋友)。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五
1、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地球仪,纯净水、豆浆、醋、盐水、脏水各一杯。
2、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颜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问幼儿淡水资源多吗?怎么看出来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诉幼儿虽然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纯净水、脏水各一杯,问问幼儿两杯水的区别。请每个幼儿都要看一看,说一说。
4、提问:水有什么用?(向幼儿介绍水的用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能洗衣,做饭,饮用,水还能发电,使幼儿能看电视,使用电冰箱,空调等等。)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六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初步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说出某些蔬菜的名字与外形特征
1.一个大篮子,幼儿每人准备一份常见的蔬菜卡片,如:青菜、花菜、菠菜、辣椒、胡萝卜、土豆、黄瓜、番茄、南瓜、茄子等。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二、观看ppt认识蔬菜的外形和颜色。
1.播放ppt,引导幼儿说出菜的名称及特征。
小朋友,你认识这是什么菜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颜色?你们吃过吗?
2.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
认识这么多的菜,说说你自己喜欢的是哪种菜?你为什么喜欢它?
3.复习巩固已认识的蔬菜。
请幼儿按照老师所说的特征去选菜送进篮子里。
三、扩展关于蔬菜的经验。
你还见过哪些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是什么样子的?
四、借助网络观看蔬菜图片。
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的蔬菜,现在我们一起(请你们)来看看其他(图片上)的蔬菜。(看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又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五、蔬菜除了可以吃,还有其他用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在活动前,我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菜场认识一下常见的蔬菜,为《一篮蔬菜》的教学的教学打下一个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一开始,我先是询问幼儿在菜场里见过哪些蔬菜?然后出示装满蔬菜的篮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并请幼儿到客人老师身上去找一找与蔬菜相同的颜色。这样做目的是达到师幼互动的效果。
接着我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蔬菜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我还请幼儿去告诉客人老师自己喜欢吃什么,并问一问客人老师喜欢吃什么,进一步展示师幼互动的效果。其中我还出示蔬菜排行榜,让幼儿将笑脸花贴在最喜欢吃的蔬菜的下面。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名称与外形的认识,二是教育幼儿样样蔬菜都要吃。最后,我使用《办家家》的音乐结尾,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延深活动,放在表演区内让幼儿进行表演。
在本活动中,我认为在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一环节中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整体,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增设一个在每个小组里放几样蔬菜,让幼儿去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七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1、教具:四个季节的圆拼盘。
2、幼儿用制作小书用具,画纸,笔等。
一、音乐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走线,依次拿“坐垫”。
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1、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2、老师示范操作:
(1)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
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
(分成两个半圆),
教师: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
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教师: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一年)。
(3)教师: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4)教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
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5)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1、教师: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2、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3、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八
昨天晚上,我满脑子都在想厦门方特游乐园。我想:暑假快过了,如果还不去好好地玩一次,恐怕要等到明年了。今天早上,虽然火辣辣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但是我、舅舅、舅妈和哥哥依然要去厦门方特游乐园玩。
早就听说那里有过山车、水世界影视城、火流星、未来警察、聊斋等有趣又好玩的地方。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那里。
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有趣的是乘坐的“星际航班”。因为那种游戏像在坐飞机。我们刚坐上星际航班,它就起动了。刚飞的时候,差点要撞上了旁边高楼大厦。我赶紧抓牢扶手,双脚缩得紧紧的心里超级恐惧,心脏扑嗵扑嗵地直跳,节奏越来越快,差点就跳出胸口了。说时迟,那时快,“飞机”在千钧一发时刻,把我们拉到了东方明珠,眼看又要撞上了,“飞机”又随身一变,把我们送到了长城……好在有惊无险,我们终于安全着陆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厦门方特游乐园真好玩。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九
1、愿意与大家分享水果,体验分享到快乐。
2、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3、能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多种多样。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1、经验准备:认识常见的水果,参观水果超市,找一找各种水果。
2、物质准备:
(1)多种多样的水果ppt,盘子,一次性手套。
(2)准备一个“水果魔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3)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4)盘子,一次性手套,水果刀。
一、幼儿听音乐,进入水果王国。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水果王国的国王,水果王国里有许多水果宝宝,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呀!瞧,它们都躲起来了,它们在和我们玩游戏呢。
二、幼儿认识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
1.看图猜水果宝宝。
2.猜中以后出示水果实物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感知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看看藏起来的水果宝宝在不在里面好吗,我们一起呼喊它“xx,xx”快出来。
幼儿:xx,xx快出来。
水果从宝箱里滚出来,师:哇,xx宝宝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xx宝宝吧。
(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xx宝宝叫什么名字?
xx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xx宝宝长的什么样?
(2)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
师: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水果宝宝的表皮怎么样?水果宝宝的下面有什么?
(3)切开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特征。
师:把水果宝宝切开,看看水果宝宝里面有什么?
(4)尝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
师:请小朋友互相尝一尝,水果宝宝的果肉是什么味道?
小结:我们在水果王国里认识了苹果宝宝、梨宝宝、桔子宝宝、香蕉宝宝。苹果宝宝长得圆圆的,有的红,有的青,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梨宝宝上边小下边大,表皮上有小黑点,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桔子宝宝是扁圆形的,表皮粗糙,果肉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有营养;香蕉宝宝长得象弯弯的月亮,果皮是黄色的,果肉又香又甜。
三、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快来看,这里还有许多漂亮的水果宝宝的照片呢!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苹果、梨、桔子、香蕉、草莓、西瓜、樱桃、葡萄、芒果、桃、荔枝、……)。
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扁的;有各种颜色,红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绿的;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又甜又酸的、又甜又苦的。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四,欣赏水果拼盘。
师:各种各样的水果宝宝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美丽的水果拼盘,让我们看看水果拼盘里都有哪些水果宝宝吧。
请幼儿说说水果拼盘由哪些水果拼成。
五、制作水果拼盘。
六、分享水果拼盘。
师:宝贝们的水果拼盘做的真漂亮,现在就请宝宝们邀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水果拼盘吧,吃之前请你们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你的拼盘是用什么水果组合成的。
七、活动自然结束。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体现了预设目标中让孩子“喜欢”“探索”生活中有关宽窄的问题的设计理念,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游戏中从粗浅的感知到细致的深入,对生活中的“宽窄”有了真实的感知,而且也习得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比较的方法比较宽窄,理解了物体具有相对性这一特征。
情境游戏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将“宽窄”这一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了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幼儿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去探索、感知,并将体验反馈给老师,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教”而是“导”,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本课时的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也为老师在课堂中实现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但在本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中班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在老师的语言指导下不能很好完成。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一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二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有几个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影子,我见他们对影子的形成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以此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影子的游戏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手电筒、玩具狗、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谜激趣。
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谁最先告诉老师。
幼:影子。
师:对,是影子。中班小朋友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
2、师: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没有影子。
(2)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有。
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幼: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
(3)教师关掉幻灯机。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幼1:没有。
幼2:没有小狗了。
教师总结: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2、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师: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
师: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游戏。
1、看一看。
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师: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师:有光就有影子吗?
幼2: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总结。
出示课件: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师:咪咪明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三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四
3、昆虫会吃哪些东西?
4、昆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5、你知道哪些昆虫是有益的?哪些昆虫是有害的?
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的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地表、土壤、动植物的体内及体表。这些昆虫中有的食肉、有的食植物、有的杂食……它们有的是害虫,如蝗虫、天牛、知了、蚊子、苍蝇等,有的是益虫,如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等,有的有除害的本领,有的没有除害的的本领。
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试让孩子们从"有趣的昆虫"的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让孩子们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通过演示文稿,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方法和能力:引导幼儿收集信息,培养他们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行为和习惯:通过讨论、观察、操作、信息发布等活动,使幼儿能从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一、准备。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本次主题的主题内容。
2、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内容,并与幼儿共同策划活动的进行过程。
3、召开幼儿家长会,交代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内容及需要家长配合帮助的地方。
二、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昆虫的信息。
目标:满足幼儿对昆虫探索的兴趣。
1、通过翻阅图书、资料了解有些什么样的昆虫;
2、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等;
4、通过到科技馆参观百虫展览,让幼儿对昆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拍摄有关昆虫的录象和幼儿参观过程的录象。
老师对幼儿进行昆虫资料收集情况的调查,让幼儿填写调查表(附表)。
三、师生共同布置和展示收集来的资料和信息。
目标: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成果。
1、帮助幼儿整理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要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运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把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制作成2-3张幻灯片演示文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以绘画的形式(电脑绘画、纸张绘画)做成幻灯片的样式,再在老师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
2、通过信息发布会、展示绘画作品、展示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形式向大家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
3、集体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
四、引导幼儿研究:昆虫吃什么?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
习性(以什么为食)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吃什么东西的?(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喜欢吃什么?
5、教师小结:蝉吃树汁;蜻蜓吃孑孓;蚕吃桑叶;蜜蜂吃花蜜;蜘蛛吃飞虫;蚂蚁特爱吃带甜味的东西和菜根等杂食;瓢虫吃菜叶;七星瓢虫吃蚜虫;苍蝇吃腐烂食物,雌性蚊子吸人畜的血等等。
五、引导幼儿研究:昆虫生活在那里?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习性(生存条件)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生活在哪里?
5、幼儿操作:把昆虫分放到天空、水里、土壤的图片上。
6、教师小结:昆虫生活在哪些地方?
六、小小昆虫。
目标:1、比较及说出不同昆虫的相同地方。
2、选出与所示景物相关的昆虫。
材料:图片、记录表。
1、蜻蜓、蚊子、苍蝇、螳螂、蜜蜂、蝉等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向幼儿介绍上述昆虫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与幼儿一起数其数量,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其相同的地方,例如:它们同是有1个头,1节胸部,1节腹部,6只脚等。
4、与幼儿一起总结:昆虫的身体可分头、胸、腹三部分,有6只脚和2只眼睛。故此,蝴蝶、蜻蜓、蚊子、苍蝇、蟑螂、蜜蜂、蚂蚁都属于昆虫类。
5、向幼儿介绍凡对人类生活有贡献的昆虫是益虫;危害人类健康、有破坏性的昆虫是害虫。请幼儿说出益虫的名称及对人类的贡献,并说出害虫的名称和害处。
6、让幼儿操作:填图材料。
七、建立幼儿关于昆虫的个人网站。
目标:发展运用计算机站点展示信息的能力,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1、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建自己的网站。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互相结对,生生互动。
能力强的幼儿能在教师提示下尝试创建2张网页左右的网站。
能力较弱的幼儿可回家让家长帮助共同制作网站。
2、幼儿之间互相浏览他人的网站内容。
八、科技活动《昆虫保安大队》。
目标:1、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巩固和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2、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益虫、爱自然的情感。
(一)破译招聘启事。
1、出示图夹文形式的招聘启示,请幼儿猜猜招聘启示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出示报名者(昆虫和非昆虫若干),让幼儿回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
(二)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1、揭开第一个条件(是昆虫和不是昆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互相合作将昆虫与非昆虫放到合适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是根据昆虫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分法在大的分类框架图中一一示范分出。
4、小结:昆虫有三对足、一对触角,大多。
数昆虫还有翅膀。
5、检查纠错。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1、揭开第二个条件(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益虫和害虫放到适合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介绍,老师根据幼儿说的一一示范出。
4、小结、检查和纠错。
(四)判断能否除害。
1、揭开第三个条件(会除害与不会除害),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会除害与不会除害的昆虫分别放到合适的非类图中。
3、各组代表讲述分放的理由,老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示范。
(五)成立昆虫保安大队。
请幼儿宣布成立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
九、我最喜欢的昆虫。
目标:巩固幼儿对昆虫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条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1、幼儿在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前围坐成一圈,并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百虫馆时所见过的昆虫,自由地讲讲名称、外形和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说说它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生存条件,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3、出示昆虫头饰的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半成品)。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做完后戴到头上进行游戏。
十、活动展示。
向全园师生展示这次主题活动的有关照片、图片、绘画、美工作品、书面资料、电脑资料、教师制作的模拟网站等等内容,全园师生资源共享。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五
活动意图:我们幼儿园里面的小区就有健身器械,每次散步的时候小孩都特别感兴趣,都想去玩玩。但有些器械师不适合幼儿玩的。通过这节课,想让孩子都能了解各种器械的用处,并能知道独自玩这些器械可能发生的危害。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小区里运动器械的名称、作用。
2、知道多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有些器械不能独自玩耍,会造成伤害。
活动准备:小区健身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观察各种器械,了解各种器械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上面怎么有个大圆圈啊?”
——“上面是扶手”
——“这个上面有个大脚丫是什么意思呢?”
——“是可以踩到上面的.”
——“哦,是踩到上面然后扶住扶手。”那你们猜猜这个是锻炼什么的呢?
——幼儿相互猜测。教师可以示范模拟。
——原来这个事锻炼腰部的,叫扭腰器。
——教师一一带幼儿进行探索了解。
三、了解各类器械的危险性。
——教师故意不按健身规则进行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引导幼儿知道独自玩这种器械的危害。
四、巩固认识。
——回到教室,师幼讨论。
——你最喜欢的器械?是怎么玩的?几个人可以一起玩?
——教师总结。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六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点,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兽类、野兽、熊猫的关系,学习归类,并学习用比喻、形容词来描述熊猫的形态。
3、知道熊猫是我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1。课件:幻灯片—熊猫。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
1。提问:你知道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吃什么?
让幼儿和同伴自由交谈。
2。教师讲解熊猫生活的相应区域“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知道熊猫是杂食动物。
1。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2。提问:熊猫的头上有什么?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熊猫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导幼儿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观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猫的形态。
表达自己对熊猫的喜爱,讲述熊猫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以及熊猫走路、爬树慢悠悠的姿态。
教师:你知道熊猫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1。教师:熊猫为什么是我们中国的动物宝贝?
(熊猫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动物,熊猫的数量很少,熊猫生出来的宝宝很小,只有150克,
妈妈每次只生1—2只,两年后离开妈妈生活,寿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师:熊猫被全世界人们喜爱,是我们国家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除了在各地的动物园有熊猫展览馆外,还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些有好国家,
你知道我们送给哪些国家的朋友观赏吗?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七
活动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打气筒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设计本次活动《打气筒》。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了解打气筒的使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来临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感知打气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到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正确使用打气筒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过手动、脚踩打气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各种颜色气球若干;手动、脚踩打气筒14个;电动打气筒一个;自制ppt。
3、环境准备。
背景音乐《wewishyouamerrychristmas》;彩带布置的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室里为什么挂上了彩带?
还可以挂些什么?
帮我吹气球?
2、幼儿吹气球。
你把气球吹大了么?
吹完气球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用嘴巴吹气球吹不大也很累。
二、操作交流分享。
你有什么好办法吹气球?(打气筒)。
第一次操作。
每人选择一种打气筒尝试打气球。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个别幼儿介绍。
你用的是那种打气筒?你的气球有没有变大?
介绍打气筒的名称手推打气筒和脚踩打气筒。
3、教师演示手推打气筒。
气球套在打气筒的口子,一只小手捏紧,一只小手不停地拉推打气,气球才会变大。
4、介绍脚踩打气筒的使用方法。
有谁用了另一种打气筒?
你是怎么打气的?
5、小结:不论手动和脚踩的打气筒都要先把气球套进出气孔,捏紧不让它漏气,然后不停的打气,这样才能把气球吹大。
第二次操作。
用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来打气球,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看看谁打的气球多。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注意安全,不要太大,以免气球爆掉。
打完一个可以继续打。
2、我们用气球打扮教室漂亮么?
你觉得自己吹气球和用打气筒那个方便?
小结:使用打气筒打气球比较方便,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气球变大。
3、演示电动打气筒。
你们发现电动打气筒和刚才的打气筒那个更快呀?
活动延伸:
1、你知道哪些地方需使用打气筒么?
2、播放幻灯片(打气筒的用途)。
3、还有许多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找一找。
认识熊猫中班科学教案篇十八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活动准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2、认识空气(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3实验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98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