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论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20:56:05
交通的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1-07 20:56:05     小编:翰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在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总结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字数多少,更在于是否能够突出重点和抓住要点。

交通的论文篇一

北京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都是近几年的突出问题,而这两者恰与不断增长的汽车有关。最近来,北京的小汽车拥有量增加了一倍多,从10年前的220万辆增长到目前的550多万辆。

在这一背景下,北京释放出征收拥堵费和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的信号,显得并不奇怪。9月2日公布的《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已明确授权交通、环保两部门,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并提出持续重污染时,单双号限行措施将成应急选项。

近年来,北京为治堵和治污采取了诸如尾号限行、摇号购车、停车费涨价、开辟公交专用线、发展轨道交通等措施,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效果很差,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依旧甚至更厉害。一个直接因素,就是所有这些措施的综合效果,都被汽车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抵消。而北京的小汽车在这些年里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增长,除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有余钱来购买汽车以改善生活质量这一原因外,也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一些人的虚荣心理;二是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各种发展机会,这使得北京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口。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购车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北京国家机关多、大院多,这是导致某些特殊区段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上述因素中,后两者又与中国行政主导的体制和不均衡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根本因素。本质上讲,要改善北京的交通状况和空气质量,必须限制北京的人口,改革行政主导的体制,实行均衡发展。但此乃长期课题。而治堵和防污又不能等,因此,在余下的选项中,征收交通拥堵费和实行单双号限行就作为治堵和防污的有力措施而势在必行。事实上,由虚荣导致的非理性购车行为,固然有盲目一面,也是因为车的使用成本相对不高,故提高使用成本,亦有助于挤掉这方面的购车泡沫。

根据专家的.介绍,小汽车的使用成本包括环保和空间两个方面。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机动车排放形成的pm2.5约占总来源的22.2%,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其中,小汽车的能耗标准是公共交通的8倍左右。空间成本方面,一辆停放在地下室的小汽车平均要占用4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目前这些环境成本、空间成本并没有完全体现在车主身上,而是由全社会为有车族尤其是城市核心区的有车族提供了巨额的“隐性补贴”,因而,从该角度看,这对消费水平更低的无车族甚至不去核心区的有车族来说也不公平。收取交通拥堵费就是一种让有车族体验到成本的方式,使他们能够依据真实的成本作出理性选择,减少小汽车在中心城区的使用量,甚至放弃购买。车辆少了,或者不开,自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

所以,即使有车族对这两项政策不满,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也只能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两项政策毕竟关乎二三百万车主的利益,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务必做到精细、周到。政策的制定必须让公众尤其是广大车主参与,政府部门不能独家垄断。比如,拥堵费是在哪些区域、路段和时段实行;单双号限行是分区域还是全市,周期是以天为单位还是更长?都需要在调研阶段就让车主参与进来,共同制定拥堵划分规则和收费标准、重度污染的标准等,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政策实施后,还应当对收取资金进行透明化管理,公开使用情况。

此外,对因政策强制停驶的车主还要进行适当补偿,否则会造成权利的不平等和失衡。

公共政策因涉及到多数人利益,需要做到精致安排,尽可能避免留下过多后遗症。

(作者系知名新闻评论人)。

交通的论文篇二

5月国家批准了上海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到,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转换的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共同发展。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市域城镇、产业布局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共同构筑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城市群,必须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框架。

以“三港两路”建设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港和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骨干航道为构架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衔接国内外,辐射长江三角洲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运输网络。

市域交通以“两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市域高速公路网,完善中心城道路网络;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密切衔接,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交通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

市政府4月批准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提出了上海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和措施,它是推进城市交通发展的纲领。城市交通发展面临四个重大转变,由注重偿还历史欠帐转向适度超前,为城市发展提供保障;由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交通服务;由注重建设转向建管并举,发挥交通设施的效能;由注重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转向市域交通、重视市域交通对外辐射和衔接、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小汽车进入家庭,交通供需规模扩大,对外交通服务要求提高,上海迫切需要构筑以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国际大都市的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运型交通体系,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总体规划批准以来,市政府加大了规划实施的力度。以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加快“三港两网”的建设,作为上海联系世界,服务全国的重要载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一期工程开始建设,洋山深水港区、东海大桥、海港新城、现代物流园区、沪芦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系统工程正在有序开展。浦东国际机场的主体功能正在加强,吞吐能力得到扩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第二期工程正在积极策划。上海铁路枢纽功能加强,上海南站正在建设,浦东铁路已列入十五计划。市域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展开,沪嘉浏、沪青平、同三国道等新线已投入使用。市内交通在实施干道网的基础上,正在加快中环线等快速道路系统的建设,外环越江隧道和卢浦大桥已投入使用,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也将在今明年建成。轨道交通的'基本网络正在一条接一条地开工兴建。

二、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

1.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新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1世纪的头,是我国、也是上海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八届党代会和十二届人代会提出,根据中央批准的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四个中心”,向世界城市迈进,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配置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发动机,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为了给上海未。

[1][2][3][4]。

交通的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更多安全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安全论文。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如果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一般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5]孙平,宋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

交通的论文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治堵宣传,展示三年来治堵工作成效,营造治堵宣传新声势,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改观——满意”为主题的“城市交通治堵宣传月”摄影展览征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上虞区治堵办上虞日报社。

承办:上虞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上虞区摄影家协会。

二、作品主题。

围绕“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工作总目标,突出宣传治堵工作开展三年来,我区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路网和停车设施建设、严管严治交通违法行为以及科技治堵方面取得的'成效,用视觉艺术展示治堵带来的丰硕成果。

三、征稿时间。

10月30日—11月20日(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四、征稿对象。

全区摄影爱好者、摄影工作者。

五、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用数码相机在本区范围内拍摄,黑白、彩色均可。

2、参赛者一律提供7寸纸质照片,不得装裱。作者须自行保留数码照片拍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3、参赛作品要求是后拍的作品,在以往各类摄影展(赛)中入选、获奖的,如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作品也可参赛。

4、参赛作品须注重内容的真实性,照片仅可做长画幅接片、反差、亮度、饱和度、裁剪等适度调整,不得进行多底合成、添加、改变色彩等大幅度技术处理。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

5、参赛作品凡涉及肖像权、著作权和版权等问题,由作者自行负责。

6、每幅作品请在照片背面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相关信息。

7、本次活动不收参赛费,来稿一律不退。作品入选后,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原始数据文件,用于影像鉴定及举办展览,作者请务必将数码拍摄的原始数字文件和调整后的数字文件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交。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主办方对获奖入选作品拥有非商业性的出版、印刷、展览等同作者共享的使用权,且不再支付作者稿酬。

六、投稿方式。

参赛作品请邮寄或直接送达上虞区舜江东路299号美达摄影。

联系人:朱列锋电话:13588529988。

七、作品评选。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主办方邀请摄影专家进行评选。

八、获奖入选作品数量及奖励。

1、一等奖作品1幅奖金3000元。

2、二等奖作品2幅奖金各元。

3、三等奖作品3幅奖金各1000元。

4、优秀奖作品50幅奖金各100元。

5、评委推荐奖若干名奖金各500元。

6、同一作者获优秀奖的作品数量不限,获一等、二等、三等奖作品的作者不得重复。以上获奖入选作品均颁发荣誉证书(上虞作者可作为申请加入上虞摄影家协会条件之一)。部分获奖作品将在《上虞日报》刊登。

交通的论文篇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是交通治堵第二年,县交通运输局将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任务书》工作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治堵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会及代表的监督。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以攻坚克难的精神,通过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公交运行网络等有效措施,着力在提高公交分担率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在治堵方面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缓解城区拥堵状况。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于4月17日完成30辆天然气公交车招标采购工作,计划于6月底前投入使用。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车辆驾驶员招聘、培训工作。加上去年新增的20辆公交车,我县公交车的品质将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二是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覆盖率。为改变原公交线路过长,绕道过多和重复率高的现状,根据市民实际需求,尤其是结合“两代表一委员”的议提案,对已运行了十几年公交线路进行全面调整。目前,线路调整方案已公示,公开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后,将于6月底前按照新方案运行。同时对现行公交车提速10%。

三是积极推进公交信息化和公交站亭设施规范化建设。6月底前完成公交车智能调度工程,同时开通“掌上公交”。市民用手机下载指定软件,就可查询到要乘坐的公交车的离到站等实时信息。9月底前在主要线路的公交站亭安装公交电子站牌。目前已完成新增13个候车亭和改建8个候车亭。

四是加快完善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已完成公共自行车站点93个(共112个点)、完成公共自行车1850辆(共2500辆)。

五是交通治堵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将全力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做好公交专用道建设。由运管局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三小车”整治工作。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客运中心地下停车场功能归位的整治工作。

六是加强公交驾驶员的队伍建设,提升公交企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确保实现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3%,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的交通治堵各项任务。

我的表态完了,谢谢。

交通的论文篇六

1.寒霜专打无根草,事故爱找偷懒人。

2.校园隐患处处有,时时刻刻要小心,只要安全心中记,平安一定伴你行。

3.执标不走样,安全有保障;上班不违章,下班吃饭香。

4.营造安全氛围,创造安全环境。

5.千忙万忙,安全不忘。

6.大意一次,忏悔一世。

7.危险因素一件件,件件排除莫小看。

8.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9.上班多一份责任,下班少一份担心;作业多一点认真,安全少一点隐患。

10.红线管理高压线,切莫靠近防“触电”。

11.无论是谁,无论你多么优秀,只要一不注意安全,你就会失去活着的权力。

12.抓安全促生产,讲效率出成果。

13.绳子断在细处,事故出在松处。

14.遵守道路安全法,平安伴你一路行。

15.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16.抓安全促生产讲效率出成果。

17.安全带是个宝,高空保险不能少。

18.安全帽,挡住飞来的横祸。

19.生命就像一只蜡烛,你不珍惜它,它就会消灭。

20.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着安全第一。生命才是学习的本钱。同学们,让我们共创平安校园,在平安的蓝天下,放放心心学习,前面是一片艳阳天!

交通的论文篇七

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决定了交通安全的技术水平。所以,对《道路交通安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和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道路交通的技术与装备水准。本专业学生走上社会,来到工作岗位后,便能采取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得社会交通环境与条件得到改善,进而使交通事故得到抑制和减少。所以,道路交通安全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掌握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提升交通安全整体技术水平。

1.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前,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人才培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创新能力不仅包含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含了观察、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要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了解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出适合的应对策略。只有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加强课程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交通安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1.3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交通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而交通安全则是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目前情况看,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国民经济与人民的人身安全,并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从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仍在上升,伤亡人数也在不断上涨。因道路交通事故损失的财产直接达到了9.8亿元。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若要促进道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广大科学工作者要重点探究我国交通环境特征,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对道路交通安全课程进行改革。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索。

2.1从理论方面进行改革。

从理论层面着手,教师可以将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联系起来,采用多媒体等新式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要全面发挥出多元化教学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效率。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这门课程而言,其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感到乏味。因此,教师更应当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或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丰富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积极创新,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交通事故案例,实施案例教学。然后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采用课堂辩论、学生讨论等方法,利用案例进行理论讲解。或是组织交通安全月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2从实践方面进行改革。

所谓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水平以及创新水平。实践教学包含了两个部分,即专业实验与专业实习。前者的主要目的就是养成学生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认知与实践能力;而后者的目标则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交通安全工作的意义和规律,让学生对安全设施、监测方式、防治手段等有较为明确的理解。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好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和外界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到校内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向学生传达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专业性问题。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与学习,充分了解这些单位在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情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研究科学课题,让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

2.3制定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

以往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学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使学生不得不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无益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因此,必须要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提升考试检测的有效性。例如,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课程而言,可以采用过程考核与项目任务联合考核的办法,将具体的评价体系分成三大部分。其中期末考试的分数占据70%,实践课程分数占据20%,平时表现则占据10%。在期末考试时,允许学生开卷考试,学生可以自主整理好理论知识点。考试内容应把应用题型作为主体,并提高题目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实践课程,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和书面报告,对学生进行评分。平时成绩则包含了出勤、课堂提问等。将这几点综合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准确地作出评估。

3结语。

要提升教学水准,实施教学改革便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和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实践、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道路交通安全》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科学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素丽.《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11:221+256.

交通的论文篇八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有关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统一计划、集中指挥、迅速准确、安全保密的原则,组织国防运输。

承担国防运输任务的公民和组织应当优先安排国防运输任务。

第三十六条国家以大中型运输企业为主要依托,组织建设战略投送支援力量,增强战略投送能力,为快速组织远距离、大规模国防运输提供有效支持。

承担战略投送支援任务的企业负责编组人员和装备,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实施预案,进行必要的训练、演练,提高执行战略投送任务的能力。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加强国防运输供应、装卸等保障设施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防运输的需要提供饮食饮水供应、装卸作业、医疗救护、通行与休整、安全警卫等方面的必要的服务或者保障。

第三十八条国家驻外机构和我国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的企业及其境外机构,应当为我国实施国际救援、海上护航和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军事行动的船舶、飞机、车辆和人员的补给、休整提供协助。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前款规定的机构和企业为海外军事行动提供协助所需的人员和运输工具、货物等的出境入境提供相关便利。

第三十九条公民和组织完成国防运输任务所发生的费用,由使用单位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规定。

第四十条军队根据需要,可以在相关交通企业或者交通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派驻军事代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国防运输和交通保障任务。

军事代表驻在单位和驻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军事代表开展工作提供便利。

军事代表的派驻和工作职责,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制定国防交通保障方案,明确重点交通目标、线路以及保障原则、任务、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实施交通工程设施抢修、抢建和运载工具抢修,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有关军事机关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四十三条国防交通保障方案确定的重点交通目标的管理单位和预定承担保障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编制重点交通目标保障预案,并做好相关准备。

第四十四条重点交通目标的管理单位和预定承担保障任务的单位,在重点交通目标受到破坏威胁时,应当立即启动保障预案,做好相应准备;在重点交通目标遭受破坏时,应当按照任务分工,迅速组织实施工程加固和抢修、抢建,尽快恢复交通。

与国防运输有关的其他交通工程设施遭到破坏的,其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按照管理关系向上级报告,同时组织修复。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确定预定抢建重要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的土地,作为国防交通控制范围,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占用作为国防交通控制范围的土地。

第四十六条重点交通目标的对空、对海防御,由军队有关部门纳入对空、对海防御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的地面防卫,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的工程技术防护,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其管理单位和保障单位实施。

重点交通目标以外的其他交通设施的防护,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因重大军事行动和国防科研生产试验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保密物资、危险品运输等特殊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相关地区的陆域、水域、空域采取必要的交通管理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有关军事机关应当给予协助。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训练、演练。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由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建。

参加训练、演练的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参照民兵参加军事训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执行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抢修、抢建、防护和民用运载工具抢修以及人员物资抢运等任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本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调配。

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车辆、船舶和其他机动设备,执行任务时按照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的规定设置统一标志,可以优先通行。

第五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承担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第五十一条国家建立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防交通顺畅的需要。

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应当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储备的物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的品种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规定。

第五十二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监督检查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管理工作。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储备物资进行保管、维护和更新,保证储备物资的使用效能和安全,不得挪用、损坏和丢失储备物资。

第五十三条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执行交通防护和抢修、抢建任务,或者组织重大军事演习,抢险救灾以及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训练、演练等需要的,可以调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

调用中央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调用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

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储存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储备物资调用指令,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动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

第五十四条国防交通储备物资因产品技术升级、更新换代或者主要技术性能低于使用维护要求,丧失储备价值的,可以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

中央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由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技术鉴定并审核后,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批。

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需要改变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技术鉴定并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批。

中央和地方储备的国防交通物资改变用途或者报废获得的收益,应当上缴本级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一)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工程设施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

(二)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执行国防运输任务的;。

(三)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执行重点交通目标抢修、抢建任务的;。

(四)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执行国防交通储备物资调用命令的;。

(五)擅自改变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用途或者作报废处理的;。

(六)擅自动用国防交通储备物资的;。

(七)未按照规定保管、维护国防交通储备物资,造成损坏、丢失的。

上述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有关军事机关以及交通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国防交通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贪污、挪用国防交通经费、物资的;。

(三)泄露在国防交通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四)在国防交通工作中侵害公民或者组织合法权益的。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本法所称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是指国家为国防目的修建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国防交通专用的指挥、检修、装卸、仓储等工程设施。

本法所称国防运输,是指政府和军队为国防目的运用军民交通运输资源,运送人员、装备、物资的活动。军队运用自身资源进行的运输活动,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与国防交通密切相关的信息设施、设备和专业保障队伍的建设、管理、使用活动,适用本法。

国家对信息动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本法自1月1日起施行。

交通的论文篇九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部长赵克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草案说明时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军队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防交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包括利益引导机制不够完善,公民和组织参与国防交通工作的权利义务调整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草案积极面向和适应市场,建立利益引导机制,使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更好地兼容、共生、双赢。

草案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和组织依法参与国防交通建设,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草案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和贯彻国防要求的交通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在土地使用、城乡规划、财政、税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民用运载工具因贯彻国防要求增加的费用由国家承担。有关部门应当对民用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持和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对贯彻国防要求的民用运载工具在服务采购、运营范围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草案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承担国防交通保障任务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

延伸阅读:

国防交通,是指根据国防需要,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和邮电通信等交通运输行业及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的其他领域,组织进行的建设、管理和资源使用等活动。由于国防交通工作具有军地互涉、行业交叉、纵横全国、立体结合的鲜明特点,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因此,不论是从涉及主体的多元性还是运行机制的协调性而言,都对立法保障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新形势下,我国交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将国防功能“嵌入”交通基础设施,在国家交通建设中积极贯彻国防要求,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围绕提高我军以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核心的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从兵员运输到装备输送,从保障作战训练到驰援抢险救灾,从大规模联合作战到海外战略投送,都需要提供畅通的交通保障。为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一部专门的国防交通法,已是客观现实的紧迫要求:。

一是健全我国国防交通法律制度的需要。在现有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公路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等相关法律,虽然涉及到国防交通方面的.内容,但不够系统完整,可操作性不强。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尽管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权威性不高、约束性不强,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国防交通建设的现实需要。为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务院“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央军委“十二五”期间立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国防交通法。

二是推动国防交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需要。国防交通具有国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中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家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国防交通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领域。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国防交通保障不但首当其冲,而且贯穿始终,活跃在国家应急保障的前沿。适应当前国家交通建设快速发展、适度超前的趋势,迫切需要制定国防交通法,规范国防交通建设的管理体制、战略布局、需求提报、规划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落实等事项,将以往的交通设施建设融合、运载工具研制融合、保障力量融合,扩展到法规制度融合、运行机制融合、规划计划融合、信息资源融合、标准规范融合等,为进一步实现国防交通与国家交通的协调发展、平时保障与战时保障的深度结合,提供根本性、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三是提高我国战略投送能力的需要。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掌握和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的海运企业已多次为海军护航编队运送补给物资,航空公司和海运企业船舶也多次承担国际救援运送物资、海外撤侨任务。加快建设一支骨干在军、主体在民、军民融合、一体保障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是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战略投送能力的生成和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人力资源、交通设施、投送装备和体制机制等多种要素,关系力量建设、运用、管理、训练、保障等多个环节,涉及军队、政府、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为此,必须形成国家统一意志,制定专门的国防交通法,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是规范相关国防交通工作责任权利义务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更加复杂,迫切需要依法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依法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随着交通行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多方投资渠道和多元结构形式的交通运输产业发展中,既要保证国防交通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又要保护相关组织和个人的合法利益,必须坚持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以国防交通法中明确政府、军队、企业、公民的相关责任、权利和义务,发挥法律在调整规范各有关方面利益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履行国防交通义务的积极性。

一是准确定位、注重衔接。国防交通法作为我国国防交通领域的基本法律,应立足于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增强国家交通的国防功能,以宪法为基本依据,做好与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港口法、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的衔接,明确政府、军队、企业、公民在国防交通建设和管理中的相应责任、权利和义务,从而将国防交通工作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为未来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制度提供依据、预留接口。

二是系统规范、突出重点。国防交通法应着眼增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国防活动的适应性,对国防交通工作的领导体制、方针原则、职责分工、经费保障等进行系统规范。在此基础上,突出国防交通工作的重点环节,对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管理、民用运载工具建造、国防运输、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国防交通物资储备、交通保障、国防交通教育训练与科研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

三是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在将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军事运输工作条例、驻交通沿线军事代表条例等现行法规上升为法律的基础上,积极着眼未来国家利益拓展、信息化战争要求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吸取国防交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国防运输、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军地会商制度等内容予以充实。

国防交通法规范的内容。

一是明确国防交通工作的基本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国防交通活动既从属于国防建设事业,又从属于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由政府和军队共同组织实施。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全国国防交通工作,按照军队提需求、交通战备部门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原则,依法构建国防交通的基本领导体制,界定军队、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国防交通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以及公民在国防交通中的权利义务。

二是系统规范国防交通的主要活动。国防交通法应从我国国防交通事业的实际出发,围绕提高国防交通实力特别是战略投送体系保障能力,对国防交通活动的主要内容、运行机制、基本要求进行系统规范,应该包括国防交通工程设施、民用运载工具、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国防运输、国防交通保障、国防交通教育与科研等内容。

三是重点规范国防交通活动的主要保障条件。经费保障方面,按照国家的事权划分原则,由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负责国防交通经费保障,规定交通企业事业单位在本级财务预算中列支国防交通日常工作的事业经费。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方面,国防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实行目录管理制度,军事需求纳入交通设施设备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扶持政策方面,明确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边防、海防地区运输服务业发展。

四是体现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是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未来国防交通法立法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我们研究认为,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支撑。如果设专章规范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在立法技术上难以实现,可考虑明确国家在大型交通企业组建战略投送机队、战略投送船队和重装备输送车队,以满足战时及平时特殊情况下战略投送的需要,同时将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融入国防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物资储备、国防运输、防护与应急保障等章节中,使这些内容能够兼顾战略投送的需要。

一是处理好国防交通法与国防动员法以及国家交通行业相关法律的关系。处理好国防交通法与国防动员法以及国家交通行业相关法律的关系,是国防交通法能否“立得住”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研究认为,国防动员法立足于整个国防动员领域,规范的是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共性问题,公路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港口法主要是从行业的角度,对各类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作出规范,在国防要求方面只作了原则规定。因此,必须将国防交通法定位于国防建设领域专门规范国防交通工作的专业法,把着眼点放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满足国防适应性,规范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担负什么职责,国防交通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什么制度,企业、公民和组织享有什么权利义务,避免与国防动员法的有关内容重复,也能够与交通行业法律实现衔接、互补。

二是处理好国家交通与国防交通的关系。国家交通主要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其建设主要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建设中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要统筹国防需要。国防交通主要以国家安全环境、未来战争可能的规模与样式、战略地理环境等为依据,主要追求国防和军事效益,并按此确定交通建设重点与时间,交通网路布局与构成、交通网密度要求,运载工具的战术技术性能,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特定要求。因此,在国防交通法立法中,必须立足国家交通整体,既强调国家交通贯彻国防要求,又突出国防交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实现国防交通与国家交通统筹兼顾、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国防功能。

三是处理好国防交通与军事运输的关系。长期以来,在国防交通工作中,习惯使用“军事运输”一词。有的观点认为,国防交通不包含军事交通运输,理由是军事交通运输是军事之事、军队之事;也有观点认为,国防交通是由军事交通发展演变而来,是对军事交通的发展和完善,故应当包括军事交通运输。将“军队使用社会交通资源运送人员、装备、物资的活动”,概括为“军事运输”。我们研究认为,原有的“军事运输”这一提法,是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保障军队运输作出的笼统界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国防”名义下,依法负有承担国防义务包括国防运输的法定义务,是顺理成章的,但在“军事运输”这一军队专有活动的名义下,给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附加义务,在法理上难以自圆其说。正因为如此,其他国防法律在规定公民负有与军事有关的义务时,均使用“国防”一词,这已成为国家立法的惯例。如果在未来制定国防交通法中仍使用“军事运输”的概念,会给立法工作造成困难,也可能对今后军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使用社会交通资源完成国防交通工作,带来一定的限制和阻力。同时,从国防交通法的法律名称和其规范的主要事项如国防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国防交通物资储备、国防交通防护与应急保障、国防交通教育与训练等来看,都限定于“国防”而非“军事”,因此,建议在国防交通法专章规范“国防运输”而非“军事运输”,并将“国防运输”界定为“军队使用国家和社会运输资源运送人员、装备、物资的活动”,对军队利用自身运输力量组织的军事运输,由于其属于军队内部工作,只须法律的附则部分作出原则规范即可。

交通的论文篇十

摘要: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交通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城市交通己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综合考虑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通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其他问题的背景下,从多种角度来重新审视交通规划的变革方向,拓展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城市生态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生态足迹交通结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问题不可能被与处在产生它们同一水平的认知能力所解决。”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跳出对现有城市交通问题认识的框架,重新审视城市交通的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问题,也都有为解决交通问题而量身订做的交通处方与随之发展的交通模式,这些交通问题、处方与模式看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因为它们都是在各自独特的社会脉络与时空背景中逐渐长成的,但仔细分析实是相似,因为问题产生的本质与经历却是共同的。本节期望通过对北京市交通发展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城市交通的认识。

1.北京市交通发展特征。

尽管八十年代以来,北京的道路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每况愈下。

(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

(2)道路网结构和客货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从北京市区道路网结构看,二环路和三环路虽己改建为半封闭的快速路,四环、五环快速路也已建成通车,但由于环路之间缺乏快速联络线,因而难以成网。

2.北京市交通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的启示。

(1)城市布局与形态的发展固然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形态与发展水平、规划理念与规划实施体制等自然、社会因素相关,然而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与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的无序化发展,反过来又必然加剧城市交通需求的畸形发展趋势(例如时空分布的过度集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对交通规划建设决策做出误导,迫使决策者在中心区的交通供给上进行更大的投入,而无力顾及引导外围地区开发所必要的交通设施建设。

上述北京市的交通发展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分析表明,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认识从开始忽视城市交通的作用到逐渐认识到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并全面考虑城市交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城市交通,深化对城市生态交通内涵的认识。

3.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内涵。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审视,深化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认识,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需要重新建立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本节通过对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内涵的分析,探讨交通对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影响,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特征勾绘一个大致轮廓。

4.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定义为: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考虑生态极限约束条件,以人和物的移动为目标的高效、公平、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系统。研究城市交通生态交通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间各种有机联系,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城市交通系统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交通规划方案,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人居环境。

5.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特点。

(1)以人为主体的交通系统。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车辆或其它交通基础设施,这是与传统城市交通的根本区别,城市生态交通以提高人的可达性为目标,并引导城市向高可达性演变。

(2)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布局的影响等。

城市生系统的目标是把将城市视为线性、开敞的系统转变为将城市视为闭合回路或更平衡的循环。而城市交通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应该用输入/输出的观念进行思考,考虑最小化输入/输出量,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系统的循环。

6.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一种合理的交通模式,既能提供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地污染与破坏,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成为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的理想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为我们描绘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方向和目标。由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与发展目标可知,城市生态交通规划必须考虑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生态极限约束,实现人和物的移动。因此,本文给出的城市生态交通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型式;二是中观和微观上,土地利用密度、混合程度和邻里开发型式应以合理的客运交通供应结构为导向。主要是运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思想,通过研究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特征(出行次数、出行距离等)的变化及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变化,建立城市人口规模一土地利用布局交通需求总量相关关系分析模型;研究城市规模(人口、地域面积)及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布局、地形条件等)对城市交通用地的要求及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对人口集聚、土地开发的反作用,与城市战略规划相结合,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后,就进入交通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阶段。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对居民出行产生机理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居民出行目的、方式、时耗、分布、密度等出行特征的变化。同时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方式结构又取决于交通发展政策如交通投资开发政策,土地开发政策,交通市场政策,交通环境政策等,因此交通总体方式结构预测实质上是个决策过程。

城市交通供给分析包括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分析,主要通过分析主要交通工具的运行特点,研究各交通工具的动态时空消耗模型及对道路网络、停放空间的需求,提出具体城市在具体道路空间和城市交通结构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容量。

在交通分析与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基础上进行交通供需平衡分析后,进入交通系统结构优化阶段,这是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交通结构的优化受各种因素的约束,包括强约束条件和弱约束条件。强约束条件指规划满足交通需求目标和生态约束等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其中生态约束主要是通过城市生态足迹承载力供给分析与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量度计算(交通方式生态足迹分析)来确定;弱约束条件包括其它辅助约束如建设资金约束等,弱约束条件有时为了主要目标的实现而可以放宽。另外,城市总体交通结构、路网方案、交通流量、环境质量、能源消耗、土地占用等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平衡过程,其贯穿规划的始终。

在交通系统总体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交通供应设施规划包括以可达性为导向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和各单项交通规划。当然这部分内容也要受生态极限的约束,体现在整个交通网络的资源、能源消耗、土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约束上,该阶段是保证宏观交通结构能满足交通需求和生态约束等条件的重要环节,同时要注意进行多次交通供需平衡分析。

结语。

从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原理,城市交通规划地位的思考三方面重新审视了城市交通的内涵,认识到城市交通发展观念需要更新,城市交通发展理念首先要明确交通的目的是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代价。交通规划不应以机动性为主要目标,交通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达性应被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加以强调。

交通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湘南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在村落布局和建筑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道路交通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湘南地区道路交通务实文化。

湘南古民居的道路交通系统,是指包括村外交通系统和村内交通系统在内的人为建造的交通体系,本文主要对村落内部的交通系统进行研究。

湘南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素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说法,这里被认为是“农惰、工拙、商贾断绝之地”,是历朝遭贬文人士大夫流放之所。湘南先民崇尚自然务实的生活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湘南地区的村落大多以姓氏和宗族为单位实行聚居,“父子兄弟多族居,或至百口,盖其俗朴古然而也。”(《桂阳直隶州志》)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湘南民居古村落交通系统的特征,也促使村落的交通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

一、道路。

湘南地区进出村落有一条相对宽大的道路,称之为官道,一般设在村落前方,是进出村落的必经之路,也是联系外界的唯一纽带。道路以碎石和泥土铺设而成,亦有青石路面。官道是村落的“颜面”,官道的宽窄和好坏直接影响宗族的形象,因此这条道路由宗族内部共同维护和修缮。进入村落前一小段距离处,常设有凉亭,多为石柱框架,覆盖青瓦或毛石。凉亭主要供途经路人歇息之用,也是对村落范围的界定。此外,凉亭还有风水功能。

村落入口处一般设有朝门,是正式进入村落内部的标志。在朝门外设有拴马石,外来人员在此下马落轿,徒步进入朝门,以示尊重。朝门体量不大,但十分考究,多为砖木结构。防御性较强的村落朝门还采用青砖、青石构建,使其更为牢固。如果族中出了名人,还会在朝门外建立牌坊,或直接以牌坊代替朝门,以示旌表传颂。朝门的另一个作用是确定村落的朝向。

二、桥梁。

一般湘南地区多山多水,大多村落有小溪、小河绕村而过,道路在跨越时就会架设桥梁。桥梁一般有梁式和拱式两种形式。跨度不大的小桥,多以青石板或木板、树干直接搭过,稍大石桥借助于桥墩,分成若干跨,比如,永兴县马田镇板梁村村口石板桥,桥身分成两跨,每跨桥身由三块宽大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四米有余,宽约70厘米,厚达30厘米。如果是较宽的河流和汛情较大的溪流,则以石拱桥构建,湘南地区的石拱桥多为圆拱,起拱较高,多在半圆以上,为行洪泄洪之便,这主要由该地区河面狭小、雨季水流量大的特点决定。拱桥有单拱和多拱之分,主要根据河面宽窄而定,如郴州市宜章县的寡婆桥、汝城县热水镇的仙人桥等。

三、街、巷。

街巷是村落内部的主要交通系统。单体建筑之间的地面间隙,正、背立面之间为街,侧立面之间为巷。湘南地区的街巷都比较窄,宽约1—2米,一般街比巷宽,有“大街小巷”之说。巷道狭长笔直,主要功能是交通,而街还有建筑门前庭院的功能,可以堆放一些杂物,亦可作纳凉歇息等一些简单活动的场所,因此较为宽敞。街巷的分布尽可能规范、平直,平坦地区的村落街巷形成“井”字形,交通十分便捷。山区或者丘陵地区的村落,地势较为复杂,街巷的分布受地势的影响富于变化,街一般随着建筑物的`前后错落而弯弯曲曲。巷道则由于地势的影响前低后高,有缓和的坡度,坡度较大处以台阶进行连接。由于建筑物外形十分相似,街巷也十分接近,较大的村落内部,街巷四通八达,蜿蜒曲折,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村落内部的人引路,外来人员不敢擅自进入。

四、门、廊。

门是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物内部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依据封建礼制,门分成若干个等级,大门的级别是最高的。在湘南民居中,大门的朝向就是建筑物的朝向,多朝正南方向开设,讲究风水,并且与主人的生辰八字相符。进入室内要跨越门槛,大门门槛多为青石制成,一般较高,象征屋主地位。大门是建筑的主要交通要道,一般重要的活动必须由大门出入。大门外侧部分设有廊道,内侧部分设有过厅,均作交通停顿之用。如果是多进多天井建筑群,还会设有多重大门,当然,级别是逐渐降低的。

二进以上的较大体量建筑物设有腰门,腰门设在前后两进的交接处。如是多进,则有多个腰门。腰门对称出现,连接的是巷道。腰门的地位次于大门,在进深较大的房间中缓解了大门的交通压力,使家人出入方便。

在建筑物的后方,设有后门,规模很小,多为单页门,平时很少打开,只为方便之用。室内各房间的入口设有一扇简易小门,门框、门页、门槛均为木作,体量很小,便于开关,也少有装饰。

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称之为廊。廊在湘南民居中也很普遍,主要出现在较大公共建筑物的正面,暗间墙体向内收缩形成廊道。廊道地面稍作抬高,以石阶与街道相连,一般为三级,公共建筑级数更多,更显威严。廊道上空多以柱头支撑,形成一个半敞开式的庭院,廊道内沿墙角处设有石凳或木凳,供人歇息。另一种廊道体现在受客家建筑影响较大的封闭的村落或大型民居中,此类建筑对外十分封闭,内部浑然一体,各单体建筑之间四通八达,相互连接,在一些相互连接的街巷庭院上空设有屋顶,即是为廊。有的在单体建筑之间的二楼和三楼亦设有廊道,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浑然一体,能更好地共同防御外敌入侵。

湘南古民居的交通系统是湘南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利用环境,改造自然的智慧的结晶。它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利用科学的手段,结合具体的材料和工艺,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它在满足生活需要、保护宗族利益、加强与外界沟通、促进邻里关系以及建筑美观等方面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交通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近年来,集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公共交通型铁路客运枢纽快速形成,此类型的铁路枢纽站前广场区域规划问题日益被大家所关注。本文力求通过对嘉兴火车站区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与介绍,以及对枢纽内部交通组织的分析研究,为国内其他相同类型的铁路客运站站前区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交通枢纽;火车站;站前区域;概念规划。

1.规划背景。

沪杭铁路建成通车,嘉兴火车站及周边区域也随之发展,历经近百年的变迁,如今的嘉兴火车站区域在功能、交通、景观、形象等各方面均显露出颓势。作为城市门户,越来越无法体现嘉兴的城市建设水平和历史人文风情。

随着嘉兴南站(高铁车站)的建成,高铁和主要的动车客流都分流到南站,使嘉兴火车站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减低,但火车站的客流量仍在持续增长中,而且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可能的城际铁路的设置,还将为火车站区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火车站区位及规模预测。

2.1区域条件。

嘉兴火车站区域位于老城区以东,南湖的东北侧。基地与老城区隔环城河相望,距离传统的老城商业金融中心仅1公里,基地北侧的中山东路是穿越老城区的十字形主干道之一,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同时,基地西南侧隔甪里街即为南湖风景名胜区,景观条件也十分优良。

2.2规模预测。

2.2.1客流规模预测。

2.2.2站房规模预测。

(1)长途客流站房。

预测嘉兴站远期平均日发送量约为1万人次,最高聚集人数约为人。根据《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站房主体部分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

(2)城际客流站房。

预测嘉兴站远期城际客流平均日发送量约为2万人次高峰小时发送约为4000人。建议站房设施总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站台需要向南扩建30米左右。

3.功能定位研究。

3.3.1功能定位。

嘉兴主城重要的铁路客站,重要的城市客厅和交通换乘枢纽;城市主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旅游集散旅、旅游服务、特色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的复合功能的城市中心节点。

(1)嘉兴主城重要的铁路客站,重要的城市客厅和交通换乘枢纽。与嘉兴铁路南站即高铁站有效分工,承担时速在300公里内的长途铁路客站和城际铁路客站功能。

(2)城市主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旅游集散、旅游服务、特色商业、商务办公等功能的复合功能的城市中心节点。本区域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紧临老城、城市主中心,以及作为红色旅游重要基地的南湖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

3.3.2适建项目与规模。

(1)交通项目:包括铁路客站及其相应配套设施,各类停车和交通疏解设施;广场等开敞空间;轻轨地下车站,公交枢纽、城乡公交站等交通换乘设施等。

(2)其它项目:旅游集散、旅游服务(中档,中低档为主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特色商业、商务办公、酒店式公寓等。

(3)业态:除为铁路客站服务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外,以中档特色商业为主。初步考虑,可安排青少年流行商品、文化用品、服装、餐饮服务、便捷服务等。

(2)适建规模。

借鉴国内外城市重点区域的各项功能设施所占开发量的比例,结合嘉兴火车站区域的实际条件,建议商业服务设施部分占开发量的.比例在10%-20%之间,旅游集散和旅游服务设施部分占开发量的比例在10%-20%之间,商务办公设施部分占开发量的比例在50%-60%之间。

4.站前区域规划方案。

(1)功能布局。

采用线上候车式站房,地面层为公共开敞空间(站前集散广场),两侧布置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候车等交通设施,实现“零距离”换乘,并通过地下通道与轨道交通站点形成便捷、安全的步行联系,打造高效、便捷的铁路公共交通枢纽。

站场北侧安排商务办公组团,南侧安排酒店、旅游服务中心综合体,东南侧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复合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等多种功能的大型建筑综合体。

铁路客站的公交车、出租车主要安排在站房两侧,流线相对独立;社会车辆安排在地下停车场,车行出入口设置在公交枢纽站内部。

独立开发商业地块均独立设置各自的地下停车库和独立的车行出入口。

通过站房正下方的公共地下步行通道,串联南北广场、铁路站房、轨道交通站点,形成便捷、安全的步行系统。

(3)空间景观营造。

以现代化商业中心景观为南片的风貌特色。通过商业、办公建筑围合而成的广场,完美展现现代化交通建筑的景观,并形成强烈的空间秩序感,使行人对于他们所处的空间一目了然。

沿纺工路是现代化的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界面,塔式高层与多层裙房形成富有韵律的空间节奏;沿甪里街为酒店、大型商业建筑界面,跌落的裙房和形态优美的酒店建筑与南湖遥相呼应。

(4)地下空间利用。

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设置地下商业空间,并通过地下步行廊道与出站大厅以及跨铁路地下步行通道相连。此外,结合周边商业功能布置一处下沉景观广场,丰富空间景观,加强地下商业空间的可达性。

5.结语。

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大发展,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将会不断涌现,如何实现枢纽内部各种交通设施的快捷、方便的换乘,站前区域为乘客出行提供多样化选择及人性化服务,将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嘉兴火车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有以下经验可供参考与借鉴:

(1)首先应明确枢纽的功能定位,指导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地区发展。

(2)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具有换乘量大、换乘方式多的特点,客流集散仅靠道路交通远不能满足需求,应结合客流预测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引入枢纽的条件。

(3)铁路客运站应从传统的平面布局向立体化布局转变,强调各类交通设施的“零换乘”和“无缝衔接”,成为公共交通枢纽型火车站,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可以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交通的论文篇十三

交通工程学(traffic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下面是交通工程相关论文请参考!

交通工程监理资料的有效管理。

1引言。

交通工程监理资料是交通工程资料文件档案的重要内容。一份完整有效、逻辑严密的监理资料能全面客观地重现交通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而实际工程中的监理资料问题重重,难以达到竣工资料档案验收的要求。我国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监理资料尚存的问题。

1)监理与施工单位协商时没有参考资料报审事宜。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结果上的差异,为报审工作不按规定开展的现象提供了滋长空间[1]。另外,监理部门在催促报审时缺乏主动性,使监理内业的'开展工作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2)轻视监理资料交接管理,用内业资料应付平时检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就是监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样类似的想法在监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除此以外,很多监理资料管理制度的局限性较大,造成了资料和资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每个工程的监理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加之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思维,使困难重重的监理资料管理工作雪上加霜。3)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由于监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工作技能有待提高,在对内业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过分参照刻板的形式,造成了监理资料价值的流失。4)在监理资料交接工作中疏忽大意。很多监理人员对资料的交接过程重视不够,一些监理部门没有安置专职资料员的岗位,导致实际工作中,监理资料的缺失和重复现象比比皆是。

3监理资料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同步及时性。切忌先施工后补资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同步完成对监理资料的整理。另外,实际的施工顺序也要保障其逻辑的连贯性。2)真实性和完整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工程项目中所有资料的最基础的要求,完整的监理资料可以不失客观性地还原整个施工过程。对监理的现场情况和施工单位报送的数据要如实地反映,这样才能帮助监理人员精准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4资料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设策略。

1)监理的管理细则。根据工程的特点将资料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分,制定管理细则,更透彻地反映规范、依据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2)资料的文件编码。会议纪要和监理通知这样的日常工作资料都要具体到每份文件的编号[2]。在多标段工程中,文件编码细致到了每一个标段,如果在编排编码上缺乏合理性,势必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3)资料的分类建档和格式统一。为了便于查找资料,和监理过程关联的资料都要进行分类并建档。建档的资料大致上可以分为会议资料、监理发文等13项资料。为了保证监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采用统一的格式,通过对资料的编号和归档,全程将工程施工过程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

5监理资料的意义。

1)是保障监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不同于形象的工程项目,监理属于一种无形的管理工作,正因为如此,监理工作的展开需要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体[3]。而监理资料浓缩了监理工作和监理服务,成为监理工作展开的依据,同时监理资料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检查对象,其接受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查监理服务是否符合合同。监理资料可以对交通工程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记录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服务质量。2)是研究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交通建设项目过程的实施少不了监理环节,卓有成效的沟通使建设各方的利益诉求保持了较高的协调性。并且还原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需要借鉴的依据便是一份完善性、真实性、逻辑性兼具的监理资料。3)是监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完整体现。监理工作的性质属于无形的智力服务,通过实体资料方可体现其中的价值。同时,监理工作由于关系工程质量安全、廉政、环保等多个问题,属于高危行业。相关问题如若发生,监理单位必然会被有关单位谴责,因此,可以从中看出监理职责履行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6从日常管理入手开展监理工作。

1)及时归档监理资料。对于内部流转流程,应建立系统的管理途径,保证资料都归档存底,监理部门尤其要对重要资料的归档格外注意。2)监理资料岗位职能划分。在监理资料的不同工作环节上,例如,收集、整理、归档都需要做到定岗定人,合理分工。3)日常管理要遵循的原则。对监理资料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中,一定不能随意更改资料分类的类别,监理资料应按时间先后排序整理,并按照顺序进行装订。存档的监理资料必须都是原件,并且要根据项目的文件资料及时录入到数据库里。

7强化工作人员的培训。

1)巩固监理业务的培训。为了创造业务学习的氛围,应定期邀请综合素质高的监理工程师或者档案技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和监理工作相关专业的专家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2)务必在岗前展开监理人员的培训,巩固团队凝聚力。对监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只是因为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明确自我职责、达到上岗条件,也需要对岗前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监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人挑大梁”,更重要的是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因为每项监理工作都环环相扣,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项监理环节的小疏忽都可能对其他的监理环节造成蝴蝶效应似的影响,这无疑为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结语。

加强监理资料的管理无论从何种角度思考,对整个监理工作的推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先明确监理资料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再从监理过程中的原则、制度的完善性建设、监理资料的意义、日常管理工作、员工培训这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2】黄雪梅.工程监理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22):338.

交通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更多安全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如果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一般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5]孙平,宋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2.

交通的论文篇十五

铁路作为设备联网、生产联动的系统,系统中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这就对铁路各个系统管理、装备与作业有更高的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工作是铁路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铁路实行提速战略之后,面对市场竞争和铁路内部组织运行方式要求,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对此,铁路客运要给予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分析现有安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失,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完善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体系,进而达到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1、系统化。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是独立的系统,其安全问题涉及到铁路运输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同时渗透到铁路技术系统中,覆盖范围广,结构复杂。正是这一特性,赋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极强的系统化,为了保证管理效率,必须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囊括各个运输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进而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高效运行。

2、动态化。

由于铁路交通运输大部分时间处于位移状态,时空的变换提高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风险发生几率,并衍生出大量不可控因素,使得铁路交通运输中经常发生意外事件和非正常情况。对此,为了保证铁路交通运输安全,其安全管理也具备动态化特点,对铁路交通运输实行动态化监测,最大化控制不稳定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而最大化保证铁路交通运输安全。

3、复杂化。

从本质而言,铁路交通运输系统在日常运输中属于全天候、开放型作业,影响运输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受到内部管理、人员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的影响,同时也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也具备一定的复杂化。除此之外,由于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发展背景下,加大铁路技术系统的复杂程度,则安全事故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加,使得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愈发艰巨。

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思路。

1、以人为本。

在进行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中,人是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要以控制“人”这一安全因素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健全激励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人性弱点,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

2、全局发展。

在进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铁路系统内含多专业和多部门,在达到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为了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管理人员要以系统理论为核心,利用全局思维开展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全员安全、全面安全和全过程安全的管理体系,通过全局思维解决实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以惩罚制的单向管理,深入安全核心因素,优化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事前预防。

在进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其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目的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这就要求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要以事前预防为核心,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降低不安全现象的发生几率,进而最大程度的消除安全事故。为了提高事前预防效果,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从经验入手,对未遂安全事故进行深入统计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内在规律,形成管理依据;另一方面以科学分析为核心,借助安全分析技术判断不安全因素,并加强控制和管理,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体系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分配管理人员,开展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进行铁路客运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制定客运计划,按执行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和日常计划三种形式。站在全局视角下,做好长短途旅客列车合理分工,根据客流变化,图定列车数量、编组、运行区段变化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充分发挥旅客运输能力的最佳效能,均衡地运送旅客。同时强化职工岗位作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完善以作业标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机制,挖掘影响控制点安全因素,划分控制重点,制定层次化控制方案,并通过监控系统进行客运全过程控制,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要重视过程管理,以提高班组自控能力为核心,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将被动管理转换为自动管理,使得各个职工自觉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将管理中心向下转移,完善职工个体安全自控体系,将安全他控、职工自控和安全互动等管理措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全过程控制体系。

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落实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责任机制的建立要从机制落实和机制考核两方面入手,一是责任到人,在进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以逐级负责为核心,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和管理情况,构建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责任体系,明确各基层安全责任,避免责任泛化和责任虚化的情况出现,并加强领导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负责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安全责任衔接途径,在明确权责后赋予管理权力,提高责任与权力的匹配程度,进而落实相关安全措施。二是有责必问,在进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明确相关权责后,要对权责执行情况进行进一步考核、审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控制绩效,综合考核安全管理成绩,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将考核结果和收入、职务、荣誉等联系在一起,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实现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完善思想政治机制,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在进行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安全管理效果,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以文虎育人,创设和谐轻松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行为,进而达到对“人”安全因素的控制。首先,以尊重为手段,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人”充分的关心和了解,管理人员要和基层职工拉近距离,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并尽量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提供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心,进而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以教育为手段,强调责任教育,完善思想动态监控机制,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活动,纠正思想偏差,进而避免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最后,以鼓舞为手段,对职工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构建友好型上下级关系,凸显人文关怀,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为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得出:(1)受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影响,赋予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动态化、复杂化特征,控制不稳定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管理水平。(2)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工作重点落在以人为本、全局发展和事前预防等方面,分析安全因素和安全风险,制定对应措施,进而保证安全管理效果。(3)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以现场卡控机制、安全责任机制、思想政治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

交通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湘南地区的古民居建筑,在村落布局和建筑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道路交通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湘南地区道路交通务实文化。

湘南古民居的道路交通系统,是指包括村外交通系统和村内交通系统在内的人为建造的交通体系,本文主要对村落内部的交通系统进行研究。

湘南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素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说法,这里被认为是“农惰、工拙、商贾断绝之地”,是历朝遭贬文人士大夫流放之所。湘南先民崇尚自然务实的生活态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湘南地区的村落大多以姓氏和宗族为单位实行聚居,“父子兄弟多族居,或至百口,盖其俗朴古然而也。”(《桂阳直隶州志》)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湘南民居古村落交通系统的特征,也促使村落的交通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

一、道路。

湘南地区进出村落有一条相对宽大的道路,称之为官道,一般设在村落前方,是进出村落的必经之路,也是联系外界的唯一纽带。道路以碎石和泥土铺设而成,亦有青石路面。官道是村落的“颜面”,官道的宽窄和好坏直接影响宗族的形象,因此这条道路由宗族内部共同维护和修缮。进入村落前一小段距离处,常设有凉亭,多为石柱框架,覆盖青瓦或毛石。凉亭主要供途经路人歇息之用,也是对村落范围的界定。此外,凉亭还有风水功能。

村落入口处一般设有朝门,是正式进入村落内部的标志。在朝门外设有拴马石,外来人员在此下马落轿,徒步进入朝门,以示尊重。朝门体量不大,但十分考究,多为砖木结构。防御性较强的村落朝门还采用青砖、青石构建,使其更为牢固。如果族中出了名人,还会在朝门外建立牌坊,或直接以牌坊代替朝门,以示旌表传颂。朝门的另一个作用是确定村落的朝向。

二、桥梁。

一般湘南地区多山多水,大多村落有小溪、小河绕村而过,道路在跨越时就会架设桥梁。桥梁一般有梁式和拱式两种形式。跨度不大的小桥,多以青石板或木板、树干直接搭过,稍大石桥借助于桥墩,分成若干跨,比如,永兴县马田镇板梁村村口石板桥,桥身分成两跨,每跨桥身由三块宽大石板组成,每块石板长四米有余,宽约70厘米,厚达30厘米。如果是较宽的河流和汛情较大的溪流,则以石拱桥构建,湘南地区的石拱桥多为圆拱,起拱较高,多在半圆以上,为行洪泄洪之便,这主要由该地区河面狭小、雨季水流量大的特点决定。拱桥有单拱和多拱之分,主要根据河面宽窄而定,如郴州市宜章县的寡婆桥、汝城县热水镇的仙人桥等。

三、街、巷。

街巷是村落内部的主要交通系统。单体建筑之间的地面间隙,正、背立面之间为街,侧立面之间为巷。湘南地区的街巷都比较窄,宽约1—2米,一般街比巷宽,有“大街小巷”之说。巷道狭长笔直,主要功能是交通,而街还有建筑门前庭院的功能,可以堆放一些杂物,亦可作纳凉歇息等一些简单活动的场所,因此较为宽敞。街巷的分布尽可能规范、平直,平坦地区的村落街巷形成“井”字形,交通十分便捷。山区或者丘陵地区的村落,地势较为复杂,街巷的分布受地势的影响富于变化,街一般随着建筑物的`前后错落而弯弯曲曲。巷道则由于地势的影响前低后高,有缓和的坡度,坡度较大处以台阶进行连接。由于建筑物外形十分相似,街巷也十分接近,较大的村落内部,街巷四通八达,蜿蜒曲折,像迷宫一样,如果没有村落内部的人引路,外来人员不敢擅自进入。

四、门、廊。

门是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物内部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依据封建礼制,门分成若干个等级,大门的级别是最高的。在湘南民居中,大门的朝向就是建筑物的朝向,多朝正南方向开设,讲究风水,并且与主人的生辰八字相符。进入室内要跨越门槛,大门门槛多为青石制成,一般较高,象征屋主地位。大门是建筑的主要交通要道,一般重要的活动必须由大门出入。大门外侧部分设有廊道,内侧部分设有过厅,均作交通停顿之用。如果是多进多天井建筑群,还会设有多重大门,当然,级别是逐渐降低的。

二进以上的较大体量建筑物设有腰门,腰门设在前后两进的交接处。如是多进,则有多个腰门。腰门对称出现,连接的是巷道。腰门的地位次于大门,在进深较大的房间中缓解了大门的交通压力,使家人出入方便。

在建筑物的后方,设有后门,规模很小,多为单页门,平时很少打开,只为方便之用。室内各房间的入口设有一扇简易小门,门框、门页、门槛均为木作,体量很小,便于开关,也少有装饰。

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称之为廊。廊在湘南民居中也很普遍,主要出现在较大公共建筑物的正面,暗间墙体向内收缩形成廊道。廊道地面稍作抬高,以石阶与街道相连,一般为三级,公共建筑级数更多,更显威严。廊道上空多以柱头支撑,形成一个半敞开式的庭院,廊道内沿墙角处设有石凳或木凳,供人歇息。另一种廊道体现在受客家建筑影响较大的封闭的村落或大型民居中,此类建筑对外十分封闭,内部浑然一体,各单体建筑之间四通八达,相互连接,在一些相互连接的街巷庭院上空设有屋顶,即是为廊。有的在单体建筑之间的二楼和三楼亦设有廊道,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浑然一体,能更好地共同防御外敌入侵。

湘南古民居的交通系统是湘南先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利用环境,改造自然的智慧的结晶。它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利用科学的手段,结合具体的材料和工艺,将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它在满足生活需要、保护宗族利益、加强与外界沟通、促进邻里关系以及建筑美观等方面均起到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交通的论文篇十七

随着油田5000万吨原油、天然气产量的实现,面对着日益完善的油田开放市场,参与油田运输的市场化车辆达1、2万辆之多,市场化车辆管理单位上百家之众,车辆状况、车辆管理参差不齐,车辆行驶路况差异大(土基路面占80%,山大沟深),交通监督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而且油田存在着火灾爆炸、原油泄漏、人身安全三大最高风险,而以人为本,控制人身安全风险,交通风险控制是关键,是交通监督者的神圣使命。

1交通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

监督部在建设“西部大庆”的过程中,针对上产快、时间紧、任务重、用工量大、生产区域分散、承包商数量多、各种矛盾突出的实际,经过十年来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不断优化“1+n”的监督模式,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培训,创新监督方法。在交通监督过程中创建了一个平台(gps监控),形成了“六查”(生产现场,随机查;重要车辆,持续查;特殊时段,专项查;运行过程,动态(gps)查;路查路检,静态查;纠正预防,跟踪查)的监督方法。十年来,交通监督立足现场、严格监督,严厉处罚,保障了油田开发建设中交通安全平稳运行。但与当前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对交通监督工作要求仍有差距,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市场化日臻完善,与之相适应交通管理机制尚未完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运输队伍“重效益,轻安全”思维表现突出。三是市场化车辆单位把驾驶人作为首要的资源,管理相对滞后。四是监督运行过程中问题表现突出。五是监督队伍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六是随着油田大发展,区域不断扩大,车辆利用程度高,在市场运作体制下,油田的自有资源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方法变得十分重要。按照优化监督模式,改进监督方法的战略部署,要求依hse体系量化审核为推手,向管理延伸,提高监督效率与质量,从而促发了对创新交通监督方法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2提高交通监督质量的思考。

基于交通工作监督面临诸多问题,以及“识别大风险、排查大隐患、防范大事故”的监督工作原则要求,适应油田公司稳健发展安全环保形势,提高交通监督质量,创新监督方法,向管理延伸,还需要认真地去思考,去解决。

2、1确立三个观念。

2、1、1确立监督对问题的导向观目前监督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或隐患,要向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转变,树立漠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正视问题,小问题就会演化成大问题的认识观,不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监督主动,提高监督质量。2、1、2确立监督对问题的处置观交通监督要从现场操作层处置问题,转向从管理层进行处置,也就是监督部主要领导要求监督向管理延伸宗旨所在。2、1、3确立监督对问题的认知观交通监督工作坚持把预防为主运用于各种监督措施之中,辅助于处罚,加强教育、监督制度执行、促进油田公司交通管理体制优化和完善,从源头上逐步遏制重复性问题大量出现。

2、2实现三个转变。

2、2、1“查人、查车”向“查管理、查深层问题”转变根据“识别危害、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努力减少亡人事故”的风险防控监督总体原则,目前交通监督工作“查人、查车”,已经不能适应监督工作总体原则,在摒弃现有的监督方法的同时,坚持静态监督和动态监督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追溯发现的问题为什么属地单位没有发现,要查管理、查深层问题。改进交通监督实施细则,明确监督的流程、方法,以及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追溯、如何整改,固化好的经验、流程和标准,实现安全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交通监督由“查人、查车”向“查管理、查深层问题”转变。2、2、2监督人员密集型向技术集成型转变一是利用监督部安全环保监督信息2、0系统,发挥“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日常监督数据,以大数据为手段,深入挖掘并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监督交通安全问题。二是依托油田公司gps交通监控平台,对企业自有车辆、外雇车辆的gps上线、故障、违章等动态监督。三是开展安全监督方式方法、检查检测装备为重点的科技攻关,安装使用车辆动态行驶记录仪,强化车辆行驶过程动态监控。2、2、3监督方法定性化向定量化转变由于油田公司推行hse体系量化审核,要求监督按照hse体系思维,对管理现状、风险大小进行准确评价。原有定性化监督方法已经跟不上体系发展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定量化监督必应势而生,促使了监督方法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转变。

2、3处理好一个关系。

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和谐互动机制,各尽其责,才能保证油田公司交通安全平稳运行。但是目前在监督向管理延伸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的探讨,还需要监管双方做艰苦细致工作。

3创新交通监督方法的实践。

通过对交通监督工作面临形势的分析,其存在诸多问题;有体制问题,有市场化队伍的问题,有监督本身问题。针对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三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处理好一个关系”,按照“识别大风险、排查大隐患、防范大事故”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交通监督工作以“9座以上载人车辆、生产指挥车辆、危化品运输(包括原油拉运)车辆为重点。在固化交通“六查”法的同时,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静态和动态监督相结合,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向管理延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1优化监督模式,完善监督机制。

就监督模式和机制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改变了大监督格局(部监督、站监督、派驻监督),确定了三级运行模式(部、站、组),定位了监督部机关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保障职能。监督站执行监督部决策部署,组织开展本区域安全环保监督工作,监督组作为监督站的基本工作单元,具体实施现场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层级职责界面分明,层级责任有效落实,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统一、突出实效的监督运行机制。

3、2推行交通量化监督,实施交通绩效量化考核。

本着以问题为导向,向管理延伸,适应新体制、新模式,改进交通监督工作方法,检验监督成效,提升监督质量,促进交通安全管理,监督部推行了交通量化监督。进行了油气田交通安全监督任务量化、监督过程量化(交通安全管理量化检查表),监督结果量化。交通量化监督绩效考核由监督部统一组织,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站结合区域内交通监督重点、道路风险、季节特点等,自行组织交通量化监督。监督部规定,二级单位交通车辆监督,站领导1次/半年,车辆监督人员1次/季;大队级交通车辆监督,车辆监督人员1次/季;9座以上载人车辆、生产指挥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监督,站领导1次/季,车辆监督人员1次/月。

3、3强化监督培训,快速适应新机制新方法。

面对新模式、新体制,推行量化监督,实施绩效量化考核的要求,提升全员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能力、技巧等业务素质,根据安全环保监督核心业务需求,设计开发员工培训矩阵需求分析测试系统,依据测试结果,编制监督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全员实施。建立监督技能测试系统,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作为下次培训需求分析和参训人员培训效果考核的依据。通过强化全员培训,注重培训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将集中培训与自学自培有机结合,以考核测试为手段,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督队伍。

3、4固化和创新监督方法,提升交通安全监督质量。

近十年多的努力,交通监督“六查”法,在交通监督“出车前预防”、“行驶过程控制”、“纠正与处置”全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固化,随着监督赋予新的使命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监督工作要求,把固化和创新监督方法相结合,进行有益的实践。

4持续提高交通监督水平的发展方向。

4、1以文化人,培育发展监督文化。

监督文化是全体监督工作者为实现公司安全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在长期的监督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监督思想和理念,围绕监督工作而产生的文化体系。

4、2专业引领,完善交通管理机制。

提高交通监督水平,仅依靠目前交通监督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控制交通风险的需求。这就促使油田公司研究和配套与之相适应专业交通管理模式,借助市场化资源,重新整合内部交通管理与专业技术资源,形成核心专业交通管理机制,使其他功能虚拟化(虚拟是指虽没有实际形式,但能发挥同样的效果),形成虚拟交通管理模式,促进专业交通管理能力的提升。

4、3人本理念,建立监督队伍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强调“人本理念”,旨在调动内在激励因素,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环保监督部,运行已经十年,逐渐固步于一个小圈子,个人发展形成了瓶颈,导致监督人员积极性不高,监督效率下降。这就要求油田公司要研究解决困扰安全监督人员的问题,确保适合人员进得来、优秀人员升得了、不合格人员出得去,形成安全监督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监督部要探索研究出台层级监督专家评选制度,形成三级(监督部、油田公司、集团公司)监督专家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引导提升安全监督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从根本解决监督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交通监督质量,要通过转变观念、固化和创新监督方法,制定与油田公司实际情况相符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强化交通量化监督和绩效量化考核,探索完善专业交通约束和激励机制,培育监督文化,不断挖掘监督人员潜在能力,从而使交通监督质量可持续提高。

交通的论文篇十八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居住坏境的优化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替运行,促使各个地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在通行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私家车数量过多导致交通堵塞及过量排放汽车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已经开始探寻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静态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索创新。另外,我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我们要积极发展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智慧交通,进一步保障交通畅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内涵。在本文中,笔者将联系我国实际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逐一分析问题,希望利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能力,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为读者带来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想象空间。

:大数据;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管理。

静态交通管理十分复杂,但又很重要,主要包括行车政策、停车形式、停车场的设置、日常出行方式、换乘途径、占地范围、静动交通结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有完备的交通政策和合理规划指导。当下,受国家道路布局规划、政策明文规定等问题的多元影响,各类问题凸显,致使国家对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重视度逐步上升,下面谈一谈出现的问题。

(一)人口密集区停车位不足。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汽车的私有量逐步上升,但城市面积有限,停车位数量需求增多。尤其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旅游景区等人口聚居处,停车点不能满足车辆需要。

(二)对停车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在企业及商场集中地,白天,大量汽车长时间停留,且不断有新来往的车辆想要停留,造成车位严重不足现象;晚上,几乎没有车辆停留,造成车位空缺。停车场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停车资源不能及时被共享和利用,导致停车矛盾加剧,甚至引起矛盾激化。

(三)司机停车过于盲目。

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去过,有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因而需要借助汽车导航。但导航不能提供非常准确的停车信息,使司机常常盲目找寻空余停车位而影响了后面的车辆行驶,加剧了交通压力,甚至会造成乱停现象。

(四)停车收费标准单一。

就当前情况来说,许多停车场地没有制定合理、严谨的收费标准,会形成钻漏洞现象,致使停车时间过长并陷入恶性循环,既给车主增加了出行压力,又不利于交通体系的健全、完善。

(五)静态交通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城市的各个停车场车位信息仍然相互独立,信息孤岛效应明显。城市静态交通还存在着管理不严谨、标准不细致、规划不健全等各类问题。城市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静态交通体系标准的完善,系统、综合考虑不同地点停车场资源配置情况。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在交通管理中,对交通体系的掌握和交通需求量的关注十分重要。诸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一线城市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情况,给城市居民生活及当地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兴盛,司机可通过大数据合理分析城市交通网的信息,逐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单来说,大数据既能适时分析整合大量数据信息,又有助于对我国交通管理体系的发展情况做出探讨。而且,城市管理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深入挖掘研讨各类数据。大数据在静态交通管理中的利用,能够帮助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源管理。

(二)及时发布停车信息,引导司机快捷停车。

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向司机提供停车位容量、停车地点及行车路径等信息,既方便了驾驶员的出行,又优化了行车路径,能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过多、交通环境噪音污染等问题,对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减少交通违章,提高路面处理能力。

大数据对预防交通违章影响巨大。它能够针对以往交通事故的经常发生路段、灾祸产生频率找出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实时检测交通事故,督促提醒相关交通部门做好处理工作。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还将逐渐智能化和集成化,如可以自动检测道路状况,并进行相应预警,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使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杂乱环节。

大数据的使用能帮助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各类资料整合完善的智慧城市静态交通系统,有利于及时实现信息处理和资源控制。同时,通过科技替代人工,既缓解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减缓了从业人员的压力。大数据对驾驶员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提出更适合出行者的、更丰富多样的交通出行方式,有效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现如今的智能引导、系统识别、数据验证、自动收费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促进了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交通的论文篇十九

交通工程学(traffic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下面是交通工程相关论文请参考!

交通工程监理资料的有效管理。

1引言。

交通工程监理资料是交通工程资料文件档案的重要内容。一份完整有效、逻辑严密的监理资料能全面客观地重现交通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而实际工程中的监理资料问题重重,难以达到竣工资料档案验收的要求。我国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监理资料尚存的问题。

1)监理与施工单位协商时没有参考资料报审事宜。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结果上的差异,为报审工作不按规定开展的现象提供了滋长空间[1]。另外,监理部门在催促报审时缺乏主动性,使监理内业的'开展工作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2)轻视监理资料交接管理,用内业资料应付平时检查。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就是监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样类似的想法在监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除此以外,很多监理资料管理制度的局限性较大,造成了资料和资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每个工程的监理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加之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思维,使困难重重的监理资料管理工作雪上加霜。3)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达标。由于监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工作技能有待提高,在对内业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过分参照刻板的形式,造成了监理资料价值的流失。4)在监理资料交接工作中疏忽大意。很多监理人员对资料的交接过程重视不够,一些监理部门没有安置专职资料员的岗位,导致实际工作中,监理资料的缺失和重复现象比比皆是。

3监理资料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同步及时性。切忌先施工后补资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同步完成对监理资料的整理。另外,实际的施工顺序也要保障其逻辑的连贯性。2)真实性和完整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工程项目中所有资料的最基础的要求,完整的监理资料可以不失客观性地还原整个施工过程。对监理的现场情况和施工单位报送的数据要如实地反映,这样才能帮助监理人员精准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4资料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设策略。

1)监理的管理细则。根据工程的特点将资料管理内容进一步细分,制定管理细则,更透彻地反映规范、依据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2)资料的文件编码。会议纪要和监理通知这样的日常工作资料都要具体到每份文件的编号[2]。在多标段工程中,文件编码细致到了每一个标段,如果在编排编码上缺乏合理性,势必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3)资料的分类建档和格式统一。为了便于查找资料,和监理过程关联的资料都要进行分类并建档。建档的资料大致上可以分为会议资料、监理发文等13项资料。为了保证监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采用统一的格式,通过对资料的编号和归档,全程将工程施工过程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

5监理资料的意义。

1)是保障监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不同于形象的工程项目,监理属于一种无形的管理工作,正因为如此,监理工作的展开需要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体[3]。而监理资料浓缩了监理工作和监理服务,成为监理工作展开的依据,同时监理资料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的检查对象,其接受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查监理服务是否符合合同。监理资料可以对交通工程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记录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服务质量。2)是研究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交通建设项目过程的实施少不了监理环节,卓有成效的沟通使建设各方的利益诉求保持了较高的协调性。并且还原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需要借鉴的依据便是一份完善性、真实性、逻辑性兼具的监理资料。3)是监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完整体现。监理工作的性质属于无形的智力服务,通过实体资料方可体现其中的价值。同时,监理工作由于关系工程质量安全、廉政、环保等多个问题,属于高危行业。相关问题如若发生,监理单位必然会被有关单位谴责,因此,可以从中看出监理职责履行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6从日常管理入手开展监理工作。

1)及时归档监理资料。对于内部流转流程,应建立系统的管理途径,保证资料都归档存底,监理部门尤其要对重要资料的归档格外注意。2)监理资料岗位职能划分。在监理资料的不同工作环节上,例如,收集、整理、归档都需要做到定岗定人,合理分工。3)日常管理要遵循的原则。对监理资料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中,一定不能随意更改资料分类的类别,监理资料应按时间先后排序整理,并按照顺序进行装订。存档的监理资料必须都是原件,并且要根据项目的文件资料及时录入到数据库里。

7强化工作人员的培训。

1)巩固监理业务的培训。为了创造业务学习的氛围,应定期邀请综合素质高的监理工程师或者档案技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和监理工作相关专业的专家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2)务必在岗前展开监理人员的培训,巩固团队凝聚力。对监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只是因为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明确自我职责、达到上岗条件,也需要对岗前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监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人挑大梁”,更重要的是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因为每项监理工作都环环相扣,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项监理环节的小疏忽都可能对其他的监理环节造成蝴蝶效应似的影响,这无疑为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结语。

加强监理资料的管理无论从何种角度思考,对整个监理工作的推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先明确监理资料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再从监理过程中的原则、制度的完善性建设、监理资料的意义、日常管理工作、员工培训这几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交通的论文篇二十

第一,对人生命造成损害,根据研究发现,我国每一年要发生70万起左右的交通事故,在事故中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达到15万,意味着每半分钟就会出现一个人死于交通事故或者受伤,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第二,对事故双方人员带来财产损失,两辆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会破损,而人与车发生的事故,造成人员受伤需要花费医药费;第三,对国家的经济造成损失,车辆有保险,发生事故需要保险公司负担,但是很多国家相关的世通事故则需要国家承担,如铁路交通事故、航运交通事故等。

(一)酒后和醉酒驾车国家交通法则明确规定禁止酒后和醉酒驾车,一旦被发现将判刑,但是实施的效果却不明显,尤其是小城市和乡镇。酒精会麻痹人们的神经,身体功能受到影响,如果驾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看不到前面驶过来的车辆和过路的行人,不能紧急刹车,还有一些借着酒劲儿飙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必会造成人员伤亡。

(二)不按规定车速行驶和停车第一,不按照规定的车速行驶,尤其是现代化建设中对道路的扩建,宽敞的路面使人们忽视了车速的问题,那么与前一个车的距离难以保证,在紧急转弯的时候由于车速过快容易出现碰撞和撞车,而对于路上的行人来说,快速行驶中人的视觉会受到影响,不能及时发现前面的行人,会撞到行人;第二,不按照规章制度停车,将车停在马路边和车道上,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使行车道变窄,后面有大型车辆的时候,会发生摩擦碰撞,轻则造成车辆的损害,如果小型车里有人或者路边有过路行人,那么这些人员的生命健康将受到威胁。

(三)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除了车辆驾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外,过路的行人也不遵守交通规则,主要表现就是闯红灯和不走斑马线,甚至还有一些行人翻越隔离栏等,发生这样的状况,路上行驶的车辆难以及时发现或者紧急刹车,则会撞到行人,行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而受反作用的影响,驾驶员的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影响,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会影响路上的秩序,阻碍交通。

根据上文提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表现我们发现,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将重点分析,并且根据重要性对推动全民遵守交通规则的具体措施进行思考。

(一)推动全民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第一,保持交通秩序,行人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阻碍交通秩序,驾驶员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法规,转弯、下坡和掉头的时候减速慢行,按照路牌规定的车速行驶,而且双手把方向盘,不能接听电话等,保持行驶安全;第二,遵守交通法规,将车停靠在指定位置,行车不插队,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那么交通事故的数量会降低,即便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事故,也会因集中注意力而及时刹车和掉头,降低伤害;第三,遵守交通规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是人人遵守法律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风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减少经济损失,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做贡献。

(二)关于全民遵守交通法规具体措施的几点思考。

1.国家完善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推动各地方政府认真宣传一方面,国家完善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推动交通法规形成完备的体系,囊括全面的内容,使驾驶人员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交通法则都有据可依,并且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各地方政府认真学习,负责监管交通秩序的交通警察等部门,熟记交通法规的内容,宣传部门通过多样的媒体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尚,如大屏幕宣传、报纸宣传等。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制定交通法规的同时还要做好城市的规划,合理规划路面的宽度。

2.在驾照考试中增强交通法规知识的传授第一,当前国家推行自行报考驾照的方式,那么就可以不用去驾校学习,所以在进行笔试之前,要完善教材的内容,细化交通法规,增加考试的难度,不能按照题库进行考试,避免应试考试方法;第二,严格要求科二和科三的考试,每一项内容都要符合标准,这样可以强化驾驶人员驾车的规范性;第三,在科四的考试过程中,在安全文明驾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法规的内容,如车让人、不在行车道随便停车等。此外,出租车公司、公交集团、货运公司等交通运输行业,要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交通法规,制定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3.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政府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交通警察严格监管,保证交通的秩序,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调查研究,明确主要负责人的人员,并按照相关的法律严肃处理。另外,做好引导工作,交通协管员要认真负责地工作,及时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耐心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

总之,遵守交通法规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人员要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驾驶人员要有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及时了解新动态,而人们在步行、骑自行车、摩托车和电动车的时候,要在规定的车道上,不能抢占机动车的道路,共同保持交通秩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89900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