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记录,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总结的目的在于归纳和概括,要注意言简意赅,不偏离主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作。
记录听课笔记篇一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余映潮主讲)。
自己根据同事的笔记整理一下,学习一下,但愿没有曲解的意思在里面。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
读书笔记。
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记录听课笔记篇二
听课时间:12月4日。
听课老师:本人。
听课地点:翰林香金色摇篮幼稚园活动名称:花手套。
班级:小班。
活动领域:美术。
活动过程:。
教师行为。
幼儿状况。
一、引入主题。
1、娃娃家里的宝宝们没有手套。
二、引导滚画。
1、请小弹珠到盒子里来玩一玩。
2、怎么请弹珠的?用勺子,请后勺子放回盒子家里.(幼儿常规引导)。
3、老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滚弹珠。
4、请小朋友一起来滚画。
三、引导幼儿用弹珠和颜料一起来滚画。
1、请弹珠休息一下吧。
2、我们怎么把颜料也请到盒子里来玩一玩呢?(引导幼儿讨论)。
3、用勺子请弹珠到颜料里去洗个澡,请完后勺子放回哪里?
4、请小朋友帮老师念儿歌,老师来滚画。
四、小朋友操作,教师帮助念儿歌。
五、引导幼儿讨论。
1、现在手套宝宝上有什么了?
2、它怎么样?
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滚画。
1、可以在去请一次颜料,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可以选两颗.
2、现在看看你的手套变怎么样了。
七、活动的结束。
我们去请太阳公公帮忙。
a、太大了(怎么办,老师没有作回应)。
弹珠滚出后怎么办要加以引导。
有线宝宝。
a、像绳子。
b、像马路。
c、像树根。
变五颜六色的了。
评价:一、这是一个小肌肉运动的训练,操作后有幼儿的交流.
二、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中应该让孩子玩透,不需要示范。
可以这样来引导幼儿:“你怎么来让弹珠玩”孩子先进行操作,“玩一玩,发现什么了”围在孩子身边引导,不需要再让孩子坐下来了.让孩子再找不一样的颜色,看颜色的变化.
三、小班常用儿歌来引导,一个活动就用一个中心儿歌来引导.
记录听课笔记篇三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记录听课笔记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创新的乐趣。
3、逐步形成善于与同伴合作以及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活动准备:
经验: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的经验。
物质:
1、30厘米见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块(3种颜色)。
2、《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
活动组织:
一、以“郊游”情景导入,并唤醒身体各部分机能。
引导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幼儿脚踝、膝以及腰部等关节,为下面活动做准备。
二、探索、体验拼板的不同玩法,学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1、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并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2、组合拼板,练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并敢于跳过高30厘米的拼板。
三、放松与整理。
四、活动延伸。
初步了解“滚车”玩法并体验“滚车”游戏的愉悦,为再玩拼板留下悬念。
这两个精彩的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图形一家人》来源于老师的有心人。老师看到的《东方娃娃》上的`一本小书,老师巧妙地借助图形,激发孩子对生活经验的再现,本节课突出了“情感”、和一个“趣”字,巧妙地把枯燥地数学巧妙地溶于绘本教学之中,让小班的孩子在感受一家人快乐的同时,提高了想象和表述的能力。
而《巧玩拼板》也重点在一个巧字上,老师利用一块拼板,把它变成一条板,再变成板轮,层层递进,通过一个个有效的提问,推动着孩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不断深入的游戏了熟练地掌握了侧身跳的能力,整个活动不但孩子兴趣盎然,连我们看的老师也一直随着活动情节的开展而起伏跌宕。不得不让我感叹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能把活动设计的如此严谨、巧妙。
收获着,感悟着,虽然放弃了休息时间很辛苦,但收获远远比失去的多,让我们一同努力学习,尽可能把所学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不虚此行。
活动二名称: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区别圆和椭圆,判别不同方位变化脸型,表现想象中的同伴。
2、关注各种图像组合与图像间的空间位置,为自己的好朋友而高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好朋友长大了,变成小巨人了,互相叫叫好朋友的名字。
二、观看ppt《好朋友》。
提问:
1、有位好朋友来了,看看是谁?边看边说添上头发、眼睛、鼻子、嘴等。
2、小朋友好!这个好朋友有怎么样的脸?(圆圆的脸)。
3、这是谁?脸儿变变变,变成什么脸?(椭圆形的脸)。
4、还有什么脸的好朋友呢?
5、请出小太郎,他和好朋友在干什么?(做玩圈的游戏、做公鸡母鸡的游戏)。
三、贴贴画画。
1、绿绿的纸是草地,让你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2、讲解:先把不同的脸型的纸贴上去,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老师重点指导添画五官和衣服。
四、互相交流。
说说我和哪位好朋友玩什么游戏?
记录听课笔记篇五
林丹花。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2017、4、11。
课时。
1
课 题。
荷叶圆圆。
听课地点。
红岗三队小学。
班级。
一
课
堂
教
学
纪
要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荷叶图。这是什么?
2.怎样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的。
3.游戏巩固: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流利。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3.齐读课文。
五、拓展。
1.回家之后把喜爱的荷叶画下来。
2.在音乐声中欣赏荷塘的美。
听
课
评
议
1、 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 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以学生为主。
3、 学生朗读课文时有出现唱读现象,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结:学生朗读课文时有出现唱读现象,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记录听课笔记篇六
(导入新课)。
3.自选方式朗读课文“个别,小组”
4.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作文。
水平都能有更大的提高!
记录听课笔记篇七
一、导入。
1、师语: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什么课文?
生:给予树。
2、师板书,逐字进行写法指导,生齐读课题。
3、正音,再读课题。
二、生字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课件出示:宽裕。
分享。
担心。
卡片。
沉默不语。
立即。
援助。
体贴。
仁爱。
如愿以偿。
圣诞节。
棒棒糖。
2、指名读(师评价方式多样,贴切、平淡而有效)。
3、齐读词语。
4、师板书:如愿以偿。
5、生读,找出文中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6、师直接讲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7、书写指导:予、即、盼、仁。
(1)。
生观察,师作详细指导,每个字的注意点提醒到位,生书空练习(2)。
师范写。
(3)。
生练写,写到自己满意再停笔。
三、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表扬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表现,齐读问句。(2)。
师引导发现课文前两句和后两句中,主人公的不同心情。(3)。
师范读,生观察师的表情。
(4)。
生自由练读,师语:看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肯定有启发(5)。
再次指名读,强调生读得好的地方,相机板书“一百”、“五”
2、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师直接评价,在肯定之后,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习,强调读这段就和说话那样自然。
(4)。
再请那位学生读,考验他的模仿能力和听课效率,让大家体会他的进步。
3、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发现优点时,不惜打断他,以插话的方式及时肯定(2)。
师范读。
(3)。
生自由练读,师语:象老师这样读,超过我,好吗?(4)。
展示读,师语:展示你的进步,展示你的体会。
4、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直接说这一段非常难。
(2)。
引导发现金吉娅说话时要抓住的两个关键词“低”和“难过”(3)。
帮助理解:金吉娅为什么难过?为什么说话声音低?(4)。
生练金吉娅说的话。
(5)。
师范读,连读4、5自然段,要求:仔细听,除了听出她难过之外,还听出了什么?(6)。
交流:害怕、担心、善良……。
(7)。
生自由练习,师语:象老师这样去练,不仅要读出金吉娅外表的难过,还要读出她是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那就更了不起了!
(8)。
请同学推荐读金吉娅说的话,听的同学观察他的表情,开展同学间赛读。
5、第五自然段。
师语:还记得老师刚才是怎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吗?你们一齐读一读!
7、师引导,交流:“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当金吉娅知道后……如愿以偿了!”(休息5分钟)。
一、巩固生字。
观察字型——默写生字——自己检查——交流学习。
二、练笔。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
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组别超级版主帖子86476积分86984性别注册时间2008-01-06网站工作室2010-12-0918:04|只看楼主2#字体大小:tt语文园地一(综合性学习)。
1、教师介绍自己的姓。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并用姓说一句话。(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2生)。
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6、小组合作还没有认识字,请这个姓的小朋友帮助他。
7、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姓,请你课后找到该姓的小朋友,请他帮助。关注学生个体,并向课外延伸。
8、你还知道哪些姓?/8:50。
9、放录音儿歌《百家姓》。(课间操)。
10、导出“骆宾王”(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也还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骆宾王的哪些事?
12、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咏鹅》(2生)。
13、有感情地朗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价。齐读,背诵。
14、想象当时骆宾王写诗时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学生说:骆宾王看到“咏鹅”说明他不懂这个题目的意思。老师应加以引导。
15、做一做,玩一玩。让学生自己选择,有些写诗,有些配图,有些既写以画。
16、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给他人。9:15/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总评: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姓氏与本班学生的姓氏相结合。并适当补充本地名人骆宾王的信息。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本班同学的姓氏。自己去学骆宾王的诗。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
3、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帮助他。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组别超级版主帖子86476积分86984性别注册时间2008-01-06网站工作室2010-12-0918:10|只看楼主4#字体大小:tt今天早上听陈老师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现点评如下:
一、亮点:
1、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语言生动、简洁。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文内容分析得较清楚。
3、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4、朗读形式多样,时间较充分。
如分析小柳树的话,猜猜它怎么想,“喂,小枣树,你的枝干多难看,看我多漂亮。”这句话点了3名同学读,然后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读小柳树在春天的美丽,小柳树的话点了5名学生读、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
二、建议:
1、生字教学有点浮光掠影、粗略,没有落到实处,不符合阶段训练目标。
在播放完整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后,要求学生找生字,标出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只粗略地读了一两遍就收场。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也只提到了一个多音字“曲”。还有“呗”字的读音也应着重强调。
2、教师没有挖掘好教材的教育意义,学生对课文的思想认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
学会表扬夸奖别人这一主题地挖掘不够准确。准确来说应是:谦虚,不能骄傲自满,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胸怀宽广,做到别人在挖苦、讽刺你时还能坦然面对,还能去称赞别人。当然也包含有学会表扬夸奖别人的意思,但不是主要的。
3、以听录音代替自由读,简化、省略了学生自主感悟的过程。
老师在教学时,每个自然段的教学都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然后展开教学。如此千篇一律,只重视了学生听觉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多种感官并用的作用。
4、读得较多,但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只是枯燥地堆积。
比如一个学生读了之后,让另一个学生再读,上面提到的小柳树的一句话点了5名学生读。没有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读得再多,可能效果也不太好。
5、按课文情节内容串讲,虽然层次清楚,但主体生动性不够,模式单一。
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应是课文的重点,课堂中若能抓住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两个一组自由搭配比赛读,读出各自的语气,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用过多的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非常明白。下载链接:小语全册试题小数全册试题小语全册课件小数全册课件top返回列表(本内容来自精华本站http://原文地址:http:///fanwen/c370704/)。
记录听课笔记篇八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指名读。
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听课时间:10月13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老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爱我中华。
教学过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细读感悟,美读背诵。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长征。
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第一板块——背景介绍。
1、简介“长征”情况;
2、引入《长征》诗歌,(课件)。
3、教师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二、第二板块——整体感知。
4、学生自由自读;
5、指读课文;
6、评价朗读。
7、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走泥丸、逶迤、五岭?)。
三、第三板块——抓总起句。
8、文中有两行诗句概括了全文,用笔画下来;
9、交流结果;
10、引导学生朗读这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理解“远征”和“万水千山”
13、指导朗读:“节奏、气势”
14、指学生朗读展示。
四、第四板块——由总及分a、1、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3、深入理解“不怕”:这五座山有什么特点?(学生介绍)。
4、通过数字“1300公里”理解“长”,引导朗读,读出“长”;
5、通过学生的资料理解“乌蒙山”,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高”(教师:读得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仅仅是“声音高”能解决的吗)。
6、从这两句你读懂什么?(教师:“革命的大无畏气概”)。
7、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气概吗?
8、小结:五岭乌蒙一长一高,所以毛主席在开始用了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学生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阅读感受;
4、再次理解“暖”,交流;
5、帮助学生理解“寒”,播放录像《泸定桥》;写出观后感。
6、交流观后感。
7、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名读,齐读。
2、岷山给红军带来哪些困难?(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课外资料“过雪山”(课件出示)。
4、这么艰难的事情,诗句中却用了一个“喜”字,你如何理解?
5、小结学生回答,引导朗读本句。
6、再次回顾到首句话。
五、第五板块——由总及分。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过渡扩展《清平乐。
六盘山》,学生自读,指读,齐读;
3、扩展《娄山关》„„。
4、总结:长征是„„(出示课件:电影片段)一起背诵全诗。
我叫“神舟号”江苏如皋师范附小。
彭之俊。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记录听课笔记篇九
(1)认识圆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构成一个圆。
4.小结。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2)指导阅读第63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65页第1的第1题。
2.完成第64页下面的“做一做”。
5.看书质疑。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让学生动手操作去验证,去理解、探究出好的方法。
2、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值得我学习。
4、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有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
教者:黄老师。
学科:英语。
课题:unit6hotandcold。
一、复习上节课律动和单词。
三、撕卡片游戏把hot和cold卡片分别贴在两个小朋友的背部,看哪个小朋友先撕下对方的卡片,然后进行奖励。
四、听指令游戏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教师念到哪个单词,小朋友就拍哪一个,拍对了的小朋友得奖励。
五、新律动的学习。
六、发卡片复习单词。
教师带领小朋友跳律动的时候不太自然,主要是律动没有练熟。在组织游戏的时候有一点混乱。很多小朋友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上课的时间过短。总的来说,流程较清晰,相比之前有很大进步。
本周我有幸聆听了璐璐老师的小班音乐游戏《快乐的小老鼠》,体会到了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感受璐璐老师的教学机智和上课热情。记得这个音乐我在小班时候也上过,我上的版本是《开始和停止》,也是感受音乐的突然停顿,但是我是采用很多方面的开始停止,如开汽车、煤气灶、洗衣机等,感觉没有璐璐老师的小老鼠来得生动形象。
首先,璐璐老师的选材很适合,悦动的音乐很轻松,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配上小老鼠跳跃的形象,很能抓住幼儿的眼球。音乐很形象,轻松跳跃,然后音乐戛然而止,短暂的停顿后继续进行,很像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四处张望。同时,陈老师扮演的小老鼠也很生动,拍手、洗澡、啃玉米、吃饼干一个个动作来源于幼儿生活,动作夸张、精彩,逗得幼儿哈哈大笑,前期的小老鼠也为后期幼儿的游戏进行铺垫。
其次,璐璐老师自身的教学比较有感染力,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非常难能可贵。在幼儿每次倾听音乐后,璐璐老师都能随机表扬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认真听音乐,而且教师本身的语言比较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带动幼儿一起快乐游戏。教师还能关注到细节,比如停顿音乐的处理和倾听,图谱的利用,小老鼠的表演等,都为了目标达成而服务。
但是也有几点有不同的看法,璐璐老师在放置图谱时没有按照小老鼠的表演顺序进行,导致幼儿在游戏时有点混淆,个别幼儿看着图谱进行,大多数幼儿跟着老师游戏,图谱没有发挥最大的效果。建议根据小老鼠的游戏顺序放置图谱并进行游戏,等后期让幼儿自由游戏时可以撤离图谱,并告诉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而且璐璐老师的小老鼠图谱画得不够形象,可以以小老鼠为主体,再配上简单道具的形式来进行。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快乐、愉悦、轻松的音乐游戏,让孩子、教师、听课教师都感受到了快乐!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一
本学期第十四个工作周是初中部的听课周,在这一周中,各位青年教师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让我受到许多的启发,现在联系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说一说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听课中,老师们精心的备课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让我心动!这些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我们的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道德教育”转化为“道德学习”,强调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教材研读是非常透彻的,对教学环境、环节处理的独具匠心,设计精妙,虽然我们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但是我们对通往广场的结果心知肚明,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啊!
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赞誉的教师。
2013.12.18。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二
2016年10月218日,我校双语数学教师参加了在临沂金雀伊宁市一小和伊宁市2小小学听课结对子交流活动。并听了这次两个学校的四位老师的课:尼露帕尔老师的《角的认识》、阿斯彦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尹老师的《和倍问题》、和古丽江的《找规律》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尹老师的《和倍问题》中,老师准备了三道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使学生理解新授课有了很好的铺垫。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四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三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必须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潜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那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样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明白学生会怎样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构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此刻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这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个性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样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就应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听课感言——。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四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请学生自我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我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忙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经过自我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五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经过拼音认读,自我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教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我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六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光添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听课记录。
听课内容:习作3《春游》。
过程:
一、看图: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要求:按顺序说,要体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生: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麦苗、岸边的小草长得正旺、柳条、河流、鸭子、花。
二、学习例文:
师:有一位小朋友就用文字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请同学们用“~~~~~~”划出观察的地点。
用“(三角形)”划出看到的景物。
生:麦田旁麦苗绿油油泛起波浪。
小河边桃花、小草、河水、鸭子。
(清、缓慢、荡起波纹)。
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呢?
用圈把相关句子划下来。
(划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
1、麦苗:不光写出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2、娇嫩的景物让人不忍去破坏它。
3、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作写出了鸭子的可爱。
师:作者选出了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动物,鸭子选得与众不同。
齐读例文。
三、指导习作:
师:那天春游,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色?该怎样来写?
归纳要点:
1、写景不需要写人或事。
2、有详有略,选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来写。
3、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学生口头说景:(内容见板书)。
可挑选景物有详略地进行描写。
四、板书:
阳光、空气、风。
花柳树动物。
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杜鹃、紫藤)。
柳枝吐翠柳絮飞舞(枝、叶、絮)。
柔软。
忙碌的蜜蜂、昆虫。
草
小河。
重要。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七
《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所以,这个课上,我努力体现活力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朗读为主线,经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本文的教学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经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
一、感官引入,激活美感。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经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想不想跟教师一齐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课件播放了很多精美的荷花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荷花之美,以便激活学生的美感。之后,我又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然后经过视频情景朗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来,学生有了兴致,在我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自我先去感受课文的优美,此时学生对课文资料有了初步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课文对荷花的描述方法。由直观形象的荷花图片到优美的文字描述,美感已从学生心中悄然升起,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构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美读课文,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并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荷花这篇课文运用美读法教学,十分适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充分的交流你认为哪一小节写的最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经过抓重点词句和指导朗读来发现美。如:描述荷叶的经典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朗读中学生抓住“挨挨挤挤”读出了荷叶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描述白荷花的句子,是经过三种不一样形态的荷花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运用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荷花的婀娜多姿以及与荷叶相衬相映的美感,这样学生明白作者不仅仅在赞美荷花,更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基本都能熟读成诵,感悟优美的语言。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主要运用美读让学生发现美。在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经过富有动感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从示范朗读到自我朗读再到朗读的比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发现美,增强语感。
三、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教学“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做出多元解读。如让大家想一想“冒”在句子中的含义,经过课件展示: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做“冒”出来。经过各种的朗读,悟一悟,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紧之后又抓住“冒”字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想要干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荷花的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千姿百态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用句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有的,好像。”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说话。学生各抒己见说出:“有的微微摇摆,仿佛在跳舞;有的弯下腰,好像在鞠躬;有的点点头,似乎在轻声细语。”“有的侧着头,好像在深思;有的紧紧地靠在一齐,似乎在说悄悄话;有的昂首挺胸,仿佛在展示自我美丽的身姿。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本事,并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学习“想到变成荷花”部分,重点引导创新想象不一样动物对荷花的不一样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到“图文结合”、“情境学文”,“体会情境”、“升华情感”。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我的不足,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其一,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能够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能够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可是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当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最终,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当更有针对性。
我想,仅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记录听课笔记篇十八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地点:xx班级。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我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
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我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到达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潮。
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鉴赏语言文字,供给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本事。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忙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本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03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