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3:44:20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实用17篇)
时间:2023-11-08 03:44:20     小编:BW笔侠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总结需要客观、真实地概括自己的表现和收获。你可以从范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便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一

最苦难也最辉煌,苦难过后,注定是辉煌!

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和昭和军阀集团同处于一个时代,他们身后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冲撞与较量绝非历史巧合。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经历如此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事事正确,难免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难免也会打败仗,走弯路,他们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也会出尔反尔,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这一切被太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所美化,剪切了,反倒是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纵观整本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伟人又的的确确不平凡,无数历史场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仅是具体钢铁意志和胆魄之人,我们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伟人的过人之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身处境域的清醒认识,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确选择,这一次次的选择都将自己引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两万五千里长征,精炼出的是一种民族之魂,无论再艰苦,有再多的磨难我们都能从容面对,最终坚持下来的几千精锐,他们经历了苦难,改变了中国民族的命运,铸造了辉煌!

看到书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长征的艰辛我们很难感同身受的去体会,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对当时境域描述的文字或影视作品中感受,如《一袋干粮》《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长征的艰苦条件,这使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生更应体会到现今优越物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看到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事迹,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他们中许许多多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让人敬佩万分。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我们青年一代要继续的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以此指引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坚定我们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忠心,早日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

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之下,从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收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之所长,引导他们制订出适合我国革命的道路,用事实与实践使洋为中国之所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指定出一套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与发展道路。我们作为当代国防生,同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应该盲目的借鉴别人成熟的管理,学习模式,生活模式,要积极的探索适合自己,切实对自己提高有帮助的实际方式,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一套只为自己所适应的模式,正如同在清华百年校庆之中对我们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那样:“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这本《苦难辉煌》是金教授积累一生只所学所做出的总结,其中独立的缜密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做人要作有心之人,做事要认认真真,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说的多做的少!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为动力,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立足本职,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来缅怀革命先烈,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始终如一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弘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是我、也是我们许许多多青年一代要用心去培养的爱国情操。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国防生,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崇高精神,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我们经历了苦难,更应该牢记这苦难,这必将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为中国之复兴而不懈奋斗。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二

二十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就过于救国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那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军阀割据,谁能救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即使红色政权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基础。

我感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白色恐怖到五次反围剿,再到长征。在这段苦难的岁月里,仅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37000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其他革命人士献身.到1932年前达100万人以上,其中还有大批的优秀领导者皆被杀害,可以讲蒋介石集团在这个阶段制造了世界顶尖级的白色恐怖。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开始了最需要热血的长征。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以76岁的高龄跋涉一万多公里,完成了对工农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寻访,出版了,译名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序言里他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国防大学博导金一南则在书中写到:“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形成二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进,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这一点你将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的精神与非凡的气概。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长征的艰苦以至于多年后许多伟人回忆起来都有切肤之感。

毛主席也对长征有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由此而体现。历史的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1910年毛泽东在出韶关时给父亲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师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那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及太多的仁人志士。蒋介石也算是个人物,只可惜到死他都不明白,共产党是靠什么发展成为如此强大,如此坚不可摧。大浪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常想,假如没有国民党五次反围剿,也许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可是历史没有假如,历史终究是历史。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尽了百年的历程。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死开我的翅膀。”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为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去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我慢慢的合上手中那本厚厚的书,但我将会再次翻开那厚重书。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围绕这一盛事我局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是系列活动之一,开始是因为党支部的安排,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苦难辉煌》一书,但开卷以后,不能自抑,竟成了我爱不释手的书,后来一口气看完,直呼过瘾,颇有收获,掩卷深思,感慨良多。

历史,纵然已逝,但却永远魅力无穷。《苦难辉煌》从非凡事件和非凡人入手,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审视了人民军队的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书中从平凡人的角度审视开国领导人,正视他们取得的荣誉犯过的错误,毛泽东一生打过四次败仗,但独独在赤水就吃了两次败仗,中国革命不是凭一纸宣言、一个纲领、一个领袖就能够成功的。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给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富有史诗意义的壮举。

历史记载的非完全客观性决定了历史是相对的。从启蒙时代的法国到德国历史哲学都探讨过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笛卡尔曾指出即使是最真诚的历史,即使它们没有完全歪曲事实,也总是非常普遍的做出一些删减,这样字面上的东西就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是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因此对于人类来说,历史是可以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人类在认识和理解并不能完全保证历史认识的真实性,因为人们在认识历史时有时候会落入一些由于人类自身的偏见而造成的陷阱。所以,在真正辩证理性的反思中,无论历史认识运动过程,还是历史认识运动结果,都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体,二者从不分离开哪怕一秒钟。总的来说人类智能历史的理解存在,因为人们的心智是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们在学习当时革命史的时候要置身于历史,研究分析社会现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各种救国理论争论不休,社会各阶层群起攒动,广大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社会各阶层风起云涌的夹缝中生存并壮大。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但要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个科学的理论武器,找到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前提。第二,解决中国问题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所在。我们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其目的不是别的,正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用“有的放矢”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第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要求。:“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第四,实事求是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其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并根据这些客观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

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先进的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找到一条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苦难”与“辉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回顾我党的历史,你会发现正是在经历无数的苦难中,一步步孕育成功,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党的成长过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经历一次苦难都成熟、发展一点,直到走向辉煌。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曾经的苦难或许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过去的创伤或许正是我们应对生存危机的力量。正因为苦难的积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到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实现了由城市向农村的道路转变;“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解开了序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此理论指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正是因为先辈们的探索和实践为后人积累了大量的可借鉴的宝贵实践财富,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辉煌,虽然其中有不少弯路,但是共产党人能够果断的认识自己的错误,修正路线,拨乱反正,恢复国民生产建设。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四

少党的优秀儿女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于九泉之下。金一南悲伤地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是个永远也无法说得清清楚楚的综合体。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人间真的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与上帝,只要是人就不会天生正确,更不可能永远正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也会冤枉人,甚至还会发脾气。我更加感叹:不是作为伟大领袖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甚至从不曾留下名字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生,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给一个伟大的事业——拯救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之子”的称号,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也很让我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一南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还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一南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他的这些话对我来说无异金玉良言。我也是个老师就应该做个好老师,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的教书也要教出自己的风格,我的育人就该育出对人民有利的人。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不要说得太多,干的太少,要做个能干实事的实干家。人间的苦难很多,但大多不能创造出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地对待苦难才能浴火重生创造辉煌。作为个人的我从不敢希翼一辉光芒,也永远不敢存此妄想。但我愿,愿与我灾难深重的全民族人民一起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五

本书以客观详实的笔墨描述了民主革命初期,我党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起,左右中国前途民运的四种力量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集团之间地殊死较量。对我党的发展历程不掩饰错误,不一味赞颂,对党在初期指导方针的严重失误、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叛徒等内容均如实撰写并加以评价。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丝丝入扣,生动鲜活。尤其将1927年后,我党在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咬紧牙关,痛定思痛,在累累伤痕中思索经验,在逆境中不断成长,终于淬火成钢,从苦难中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真实的史实换取读者真挚的感动和震撼。通读全书,闭目凝思,回顾这段原本熟悉的历史,跟随金教授的文字重温后,又有新的收获:

一是信仰和思想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战胜苦难,蓬勃发展的源泉。怀玉山之战红十军团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要亲眼看看红军的师长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见到胡天桃,他惊呆了。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王耀武与胡天桃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问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胡天桃说,‘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不要保护。

试想王耀武当年一身将校戎装,在寒冬中与衣衫褴缕、脚穿两只各异草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兴亡、民族命运、个人生死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境。在思想交锋中,一位红军青年将领,把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意志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王耀武打赢了战役,却输掉了精神,输掉了信仰。共产党人何以能战胜重重反动势力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来的真正独立,靠得就是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在一个个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倒在冲锋的路上时,背后诠释的就是这样一种是为了理想信念,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勇气成为些耕种但不参加收获的人。这样的人是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所在。如果以个人的成败得失作为心中的准绳,那么中国不会有孙中山,不会有毛泽东,不会有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烈士,不会有奔走呼号,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也不会从列强的铁蹄下奋勇抗争求得民族独立,也不会有国家今天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烈士之所以投笔从戎,参加革命,走上一条当时看起来九死一生的革命道路,为的绝不是个人的成败荣辱,他们能想到的是国家民族真正的富强起来,后世子孙不受战乱压迫,所以他们能够大义凛然,能够从容面对各种苦痛,哪怕是死亡。就是这些把生民大众的福祉,把国家民族的存亡放在心里并为之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人,给予了我们今天的一切,而这种崇高的精神,不应是仅仅是我党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它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作为一名成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党员,党我细细品味过金教授这番文字的时候,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无比重大。无论再过多少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曾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一种精神,一种天下为公,九死不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失去或者遗忘他们,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六

人,是不是走得远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人,是不是走得久了,就会忘了当初出发的方向?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当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不得不叩问:为什么当年身处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的国民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在一些所谓“饱学之士”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时候,可以说纪录片《苦难辉煌》的播放正当其时。该片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专家访谈着重表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两次历史性转变,让我们从中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又是什么。

在纪录片《苦难辉煌》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立三的女儿说,南昌起义前夕,李立三要去庐山见鲍罗廷和瞿秋白,而上山必须坐轿子。这在今天看来都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当时的李立三却需专门请示中央,经中央批准才可以坐轿子上山。因为那时候坐轿子被共产党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是人剥削人的一种表现。这件细微的小事回忆震撼了我,遥想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他们革命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他们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天下劳苦大众都得到解放的目标。今天,当我们议论民主、自由的时候,我认为,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谋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当今社会,那些追求“学有所成”以期“功成名就”的目标,与其说是理想还不如说是欲望。当人人都被绑架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轨道上的时候,何谈“信仰”这个崇高而伟大的话题!而从李大钊到瞿秋白,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当时主流社会的精英?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信仰中,完完全全是把国家命运放在了个人命运之上,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可以沙场马革裹尸还!该片在第三集里采访了朱德之孙朱和平。他说,朱德当将军的时候,仅仅32岁,是云南的警察厅长,相当于国民党中将。当时的朱德可谓是高官厚禄春风得意,然而心存救国之志的朱德却毅然抛弃了这一切,去寻找刚刚建党不到200人的共产党,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纪录片《苦难辉煌》以其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那段艰难曲折、错综复杂、变革深刻、波澜壮阔的沧桑历史。第八集中,敌人大兵压境,情势危急。当陈毅把大腿绑在树上自己为自己挖出子弹,发出“就是到地狱也要干革命”的豪言壮语的时候,当独臂将军刘畴西和方志敏被俘以后面对蒋介石一次次劝降而选择慷慨赴义的时候,个人信仰的坚定和执着高下立见。今天的我们可以不必去追问如果切换历史场景是选择当勇士还是做叛徒?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在人类寻求解放、争取自由的革命史上,有一群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挽救国家命运,选择了抛弃人生繁华,选择了面对苦难!他们是播种者,却不参与收获;他们是手持火炬的人,却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无论历史怎样演变,道路如何发展,那些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度,都将是人世间的一座丰碑,永远震撼着朝圣者的心灵!

不经历“苦难”哪来“辉煌”,可是“辉煌”之后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当年仅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现在已有8000多万党员。可是,大党不等于强党。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国家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德国,取得了二战主战场的全面胜利,解放了几乎整个欧洲,而在拥有20xx万党员时,却轰然倒塌!在和平与发展作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仰抵制腐蚀我党筋骨的各种诱惑和侵害。

观看《苦难辉煌》就是重温中国近代的苦难史,就是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七

读罢长篇巨著《苦难辉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就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该书的作者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7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官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所经历的不再是前辈们需要面对的恶劣生存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来自哪里,不能忘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付出生命的那一群群可敬、可爱的人。只有不忘记他们,我们才更能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与伟大。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以为缅怀革命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动。于我而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将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做一个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也许,我们的一生并不一定会经历多大的苦难,也并不一定会取得多大的辉煌,但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的每一步,每个平凡人坚实的每一步必将成就我们国家的最终的辉煌。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八

《苦难辉煌》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值得每个人去拜读。

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虽然是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带给大家却是一种沉重的感觉。它是一部共产党艰辛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苦难史。书中不仅仅描绘了众多令人仰慕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许多平凡的普通军人,通过他们的感人事迹讲述了苦难中蕴含的辉煌。

“苦难之后是辉煌,烈火才能出真金”。用这句话来概括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成就真是太贴切不过了。最让我感慨和佩服的还是共产党人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死亡,坚定的拥护共产主义,他们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踏上了缺吃少喝,到处充满死亡威胁的长征之路。通过这段波澜壮阔、生死拼搏的历史,警示后人要珍惜和平,努力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拼搏!面对苦难,他们没有退缩,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有的只是一直前进,从未停止。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了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限付出。无数的革命前辈在金钱、权利的诱惑和死亡的威胁下丝毫不动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钦佩。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大地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在封建主义的余威中艰难求生,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欧美列强蚕食鲸吞、日本财阀军阀伺机掠夺、民族资产阶级夹缝钻营、官僚资本主义蠢蠢欲动、各地军阀割据为王......动荡不安、屈辱挣扎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初期仅有53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发展成引领千千万万同胞,抛头颅、撒热血、领风骚,建立新中国的中流砥柱;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那支长征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千难万险、沧桑坎坷之中,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信仰,早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前途与辉煌。

“辉煌”是“闯”出来的。在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怎么走?马克思、列宁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也一再失败,我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如何使破茧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转危为安,怎样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部队闯出重围,转战井冈山,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辉煌”是“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直处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毛泽东、朱德同志吸收群众智慧,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原则,连续粉碎了4次“进剿”、3次“会剿”,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两次重大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取得了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的胜利,保卫了革命根据地,让革命斗争得以继续坚持与发展。

“辉煌”是“斗”出来的。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中国共产党既要战胜恶劣的外部环境,又要摒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能茁壮成长。革命过程中,党与红军需要在战胜反动势力绞杀的同时,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右”倾主义错误,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根除旧军队军阀主义陋习。毛泽东等党的领导同志一方面用“四一二”、“七一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斗,教育全党坚持武装斗争;另一方面结合敌我力量对比,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斗,教育红军依靠有力地形,采用游击战法,战胜敌人壮大自己。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并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气势磅礴的诗篇坚定必胜的革命信念,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进行“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根除旧军队军阀主义陋习,淬炼出一支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铁军。

“辉煌”是“熬”出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红军从瑞金出发,四渡赤水,淌过金沙江,强穿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惊涛骇浪、枪林弹雨中匍匐向前;翻雪山,穿草地,在弹尽粮绝、风雪沼泽中奋勇前行。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无时无刻不锤炼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胆略、气概和毅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九

苦难辉煌,这是一部介绍抗战时期艰难岁月的纪录片,记录了那一段充满波折和挫折的历史。当我们观看这部纪录片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苦难中辉煌起来,如何坚持不懈地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第一段。

苦难是大时代背景下生命的直观感受,它不仅是展示时代的一种现象,更是影响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苦难之下,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微小和渺小,但同样在苦难中也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个体的力量。在战争时期,我们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项目资金短缺,工人空巢,即使我们面临不堪的情况,中国人民也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并挺身抵御外敌入侵,付出巨大代价保卫自己的家园。

第二段。

苦难也是行动的动力和希望的起源。不少志愿者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到抗日战争中,积极支持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工作。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每个人都在小范围里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许多人在医院里夜以继日地相伴患者,照顾伤员,救治死伤。还有一些艰苦卓绝的故事,比如援华美国飞虎队的第一飞行队、苏联派遣的航空兵小分队。这些行动证明了苦难下,人性的光辉依然存在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段。

苦难之下,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力量释放出来,极大地激励了整个社会。在空前的艰苦岁月里,我们之前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为保护祖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那段时间,能够在自己心中找到自尊和尊严的人,显然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因为困难重重,生活一夜之间发生了好转,变得感慨和燃热。毛泽东曾经说过:“只有经历过艰苦困苦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人性的光辉在这种时刻绽放。

第四段。

苦难不是一段孤立存在的经历,更不是一直持续的存在。人们要求生存,也要求生活。苦难使人清醒,但更多地让人珍惜。面对生命、面对未来,人们也要求一个自由自在而丰富多彩的生活。紧随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文化和科技上的繁荣,开创了和平发展的全新阶段。这里的“辉煌”不仅是亮丽的历史光荣,它也是历史背负下未来的希望与愿景。

第五段。

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是顽强而勇敢的。他们在各种条件下,敢挑战困境,敢追求进步和变革。苦难中,人性的光辉不停地释放,人们的生命与生活更加鲜活而强大。如今,在和平与民生快速发展之中,我们也可以从苦难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展现我们作为一个人民和国家拥有的历史智慧、历史底蕴和未来的无限潜能。我们相信,将苦难转化为一种智慧的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底气所在,更是我们恢宏大业的终极目标。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

苦难是人生中不能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它们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是,苦难也能激发出人类内在的坚韧和毅力,激励着我们向前迈进。在苦难中,我们可能会经受死亡、可怕的痛苦和无尽的恐惧,但是我们也会经历到那些深奥的、不可言喻的、不可申述的人类美德。在我经历过的、和我所熟悉的一些苦难中,我学到了人类史上最光荣的人性品质。

第一段:灾难中的勇气和自救精神。

回顾历史,有很多灾难的故事。比如,在中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很多生还者被困在废墟的狭小空间里,他们没有放弃,用手抠地,用牙齿啃铁筋,甚至用鲜血涂弄出SOS等标志;在日本的海啸中,有一位老人靠着自己的拐杖蹒跚着向山丘走去,他遇到了一个要求帮助的婴儿,他没有放弃,将婴儿扛到了山丘上。这些勇气展现了人性最坚强的一面,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很多人将死于自己的恐惧和害怕。

第二段:团结合作和互助。

在灾难中,团结合作和互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踊跃加入,他们无私奉献,在救援第一线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令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如果我们能够集中一起,把我们能够做的事情都做好,那么我们就能够超出自己的力量和想象,从而赢得更大的胜利。

第三段:承受痛苦和坚强的毅力。

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承受痛苦和坚强的毅力也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放弃。在日本的福岛核灾难中,有很多人面对着无法想象的恐惧和痛苦,但他们还是保持着坚强的毅力,没有放弃和失去希望。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精神上的支柱,那么就可以克服极端的困难和挫折,最终赢得胜利。

第四段:斗争和生存的渴望。

生存是一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在面对灾难时变得尤为强烈。在地震、海啸、水灾等灾难中,很多人都面临着死亡和生存的选择。对于生存的渴望和斗争的意志,能够帮助他们存活下来。那些希望存活下去的人能够承受极端的痛苦和折磨,在灾难结束后,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但是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战胜了灾难,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灾难中,我们可以学到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是生命的顽强。即使在面对巨大的苦难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坚持生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最终就能够克服难关,获得胜利。在那些充满困难的岁月里,我们会发现生命最珍贵的东西是那些我们经受住的苦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灾难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力量和动力做出更多的努力。

以上是我在苦难中所学到和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后果不重要,我们也不能从灾难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我们应该从人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来看待他们。通过坚持和奋斗,我们可以获得胜利,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一

《苦难辉煌》是金一南所著,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该书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审视了人民军队的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上阙,诠释了我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感慨。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主席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二

苦难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很多人都会在苦难中经历痛苦和沮丧。但是有些人却能够逆袭,在苦难和逆境中获得辉煌。我深深地体悟到,苦难虽然带来痛苦,但逆境中的辉煌也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珍视。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苦难,怎么克服困难,在失败中不屈不挠,向成功进发。

一、苦难中的成长与收获。

苦难不是为了折磨我们,而是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毅力。面对苦难,我们可以通过正视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进而成长。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最终都可以找到一个道路来克服它。”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但是如何寻找新的机会,探索新的方法,这些才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苦难中,我们需要沉着冷静,勇于面对,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前进。

二、苦难中的人生转折点。

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很容易陷入绝望。但我们要知道,逆境中很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无数成功人士都有着曲折的人生经历,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他们笑到了最后。巴尔扎克说:“人类灵魂的一切伟大胜利和无边的成功都源于当他们看到绝对是无望时,坚韧不拔地而又焦虑不安地撑持下去。”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苦难,只有挑战和克服了这些困难,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真正潜力和力量。

三、苦难中学会积极思考。

苦难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我肯定,也能够让我们学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耐心地思考,总结经验,挖掘思想,也许能够找到一些改善自身状况的方法。乔治·S·帕顿说:“成功是依靠勤奋和毅力而不是运气和天赋,因为有时成功用半数的才智和百倍的毅力便已够了。”在苦难中,我们要学会用思想来挑战痛苦,让困境成为成长的机会。

四、苦难中的自我归纳与调整。

在苦难中,我们需要积极地反思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行改善。逆境中的人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而且需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会从比较长远和深远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状况,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想要的事情,才能够容易地增强其实现的可能性。

五、苦难中的坚持与追求。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生中要经历很多的苦难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使追求变成现实。在沉重的负担下,不放弃,并且继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行动在虚无的地盘上轮廓变得鲜明,使我们的故事在那个苦难中变成一个伟大的传奇。

总之,无论是已经面对过苦难和逆境的人,还是将面对苦难和逆境的人,在逆境的中要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同时学会在苦难和挑战中发现机遇和机会。这是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追寻的诺言,也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三

随着岁月的流逝,苦难与辉煌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常见的主题。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生活中的苦难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辉煌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经历了个人的挫折与成功后,我深刻体会到苦难与辉煌之间的复杂关系,下文将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探讨苦难与辉煌对人生的意义。

首先,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父亲因病去世,让我们一家陷入了巨大的困境。那时的我正处于叛逆期,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我感到极度的绝望和无助。然而,正是这个苦难的时刻,锻炼了我的坚韧和勇气。我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因为苦难而气馁,而是要用坚强的意志和努力去改变现状。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学习努力、拼搏奋斗,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其次,苦难可以激发出辉煌的动力。在求学的过程中,我遭受了许多困难和挫折。课业压力、社交困境、学业差距等种种问题都曾让我陷入过沮丧的情绪中。然而,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不再将困难看作是阻碍,而是将其视为激励我前进的动力。在勇于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只有通过克服苦难,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达到辉煌的高度。

第三,苦难塑造了我的品格。人生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能掌握的是如何面对苦难。在遭遇挫折时,许多人都会选择逃避、放弃或是抱怨。然而,我意识到苦难并不是困住我们的枷锁,而是用来锻炼我们的品格。在苦难中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态度,可以锻炼出我们的毅力、坚韧、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品格的塑造不仅仅使我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还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拥有的一切。

第四,辉煌是苦难的回报。辉煌只有在经历了苦难之后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岁月的积淀和辛勤的付出终将化为辉煌的果实。当我成功地完成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这一刻的辉煌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满足。这是我在苦难中拼搏奋斗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我从小到大所经历的困境的辩护。辉煌让我相信,只要敢于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苦难,走向辉煌。

最后,虽然苦难与辉煌似乎是天差地别,但它们却紧密相连。苦难是辉煌的基石,辉煌是苦难的终点。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练,我们将无法领略到辉煌的美好。在克服苦难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韧和勇气,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品格。而这些又成为了辉煌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因此,无论是面对苦难还是追求辉煌,我们都应该坚持,勇敢向前。只有在坚持与努力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苦难与辉煌对人生的最大意义。

苦难与辉煌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就没有辉煌,而辉煌也需要苦难的激励。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认识到苦难和辉煌之间的紧密关系。苦难可以培养我们的品行和勇气,同时也成为我们追求辉煌的动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相信只有通过苦难的磨练,才能最终达到辉煌的巅峰。因此,让我们以苦难为基石,追求辉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四

苦难辉煌——一个生动而感人的名字,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这本书是一部历史类的著作,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辉煌。读完这本书,深受震撼,也深刻感受到了“苦难辉煌”所代表的含义。

第一段:苦难是历史的必然。

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必然。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战争与灾难的国家中,苦难更是随处可见。看着书中那一段段草菅人命的历史,人们不由地感到心痛。那时,中国被列强欺凌,国土被侵占,民众生活水深火热。伟大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与瓦解。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看到了苦难的真实样貌。

第二段:苦难是人民的磨难。

苦难不是少数人的痛苦,而是一个民族的磨难。苦难的产生,往往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有关。曾经的封建制度,让各种不公不义深深扎根,导致了民族的动荡和苦难。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承受了最大的磨难,他们失去了自由、尊严、平等,在磨难中聚起了反抗的力量。然而,即使是在苦难之中,人们仍然没有失去对独立自主、尊严、自由等核心价值的追求。

第三段:苦难激发了人民的奋发。

在历史上,每当民族处在苦难之中,即使生活在绝望之中,但人民的奋斗精神却仍在不断激发。我们看到,在各种苦难中,人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始终不忘民族独立和和平的目标。仅以抗日战争为例,那时的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瞬间跌入了谷底,但是人民却没有放弃抵抗,仍然在面临强敌时坚决顶住了压力。

第四段:苦难是历史经验的积累。

历史总是激荡人心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苦难给我们的教训仍不可谓不深刻。在各个历史时期,每一次苦难或许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次都让人民少走了一步,更知道了一些历史的错误、人性的黑暗面。而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使得人民对于前途的预期更加明朗,对失败的原因也更加深刻。我们渴望着国家能够在历史教训的熏陶下,走向更好的未来。

第五段:苦难故事让我们更加珍重和感恩当下。

历史是长河,而苦难则是浪花。在苦难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坚定,也看到了山河的壮美。唯有了苦难,我们才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感恩前人为我们做出的牺牲与努力,更加深刻地体悟着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易。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向历史致敬,向未来献上自己的努力,让苦难辉煌的历史不断闪耀!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五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了“苦难辉煌”这一词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这个主题,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与感想。

第一段,苦难是历史的必然,辉煌始终伴随着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种种难题。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人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追寻道路前行。无论是战乱或灾难,还是各种不公与不义,这些苦难并非我们所期望,但却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需要通过历史,看到苦难给人们带来的磨练、洗礼和成长。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经历中前行,始终在苦难中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和人民是相互依存的,历史在发展人民,人民在创造历史。”

第二段,苦难会带来感性理解,辉煌则需要理性思考。在将苦难转化为辉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从自我牺牲走向机制造就。苦难死是底线,奋斗者当勇担使命,始终踏实前行,唯有如此,生命的亮点才能长久闪耀。因此,我们需要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反思自我不足之处,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为创造更多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苦难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辉煌则需要创新。苦难是人的一份珍贵的财富,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苦难是多样的,它可以来自生命的风险,也可以来自风险背后隐藏的机遇。只有从苦难中品味成功的味道,我们才能真正尊重和牢记生命的价值。而辉煌则需依托创新,越是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越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思维,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发挥所长,实现创新的价值。

第四段,苦难让人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辉煌则需要协作力量。在面对苦难困境时,人们之间的携手互助往往会带来无比的力量。在团结中共同化解困难,建立一个有效的协作体系很重要。而当我们更加专注于协作时,可当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眼睛的视野自然也会更广阔。团结与协作可以成为无形的纽带,让我们增强合作意识,弘扬团队精神。

第五段,苦难引领我们走向美好,辉煌则开启新的征程。苦难与辉煌本身并非是彼此矛盾的两个词语,它们始终是紧密相连的,又不可割裂的。每当humanity面临挑战的时刻,便会产生十倍斗志,肩上担负着双倍重任。苦难可以真正培养出并发掘出潜力,并滋养出对未来的自信。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求真务实、与时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万众一心,无往不胜,脚踏实地,勇攀科技高峰,搏击海外市场,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牵引中国创新大潮,带着厚重的历史基础,走向新的征程。”

总之,在历史和现实中,苦难与辉煌伴随着人民共同的成长,不断着力和创新,我们可以在更显扬中国精神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尽管风雨路上,我们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如果我们能够志同道合,使得自我价值与社会应用相一致,那么,我们便能在苦难和辉煌的过程中找到一条更为优秀更为美好的道路。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六

前段时间,认真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此书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再现了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奋斗,经历苦难挫折,最后走向辉煌胜利的史诗画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奋发的自强之路,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努力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后来人,我们如何秉承先辈们的教诲,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强化三种坚持:

一是坚持革命信仰。

革命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历史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其他所有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之路,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开始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革命信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终于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更要秉承我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入党誓言,坚定革命信仰,对党忠诚,对革命忠诚,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二是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才能取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本色,也是每一名党员应该始终遵循的政治信条。当前我党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宗旨,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目标和梦想而努力奋斗。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上世纪初期,全国上下的有志之士都在苦苦思索中国该向何处去。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是充满坎坷。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如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才能保证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

苦难与辉煌光荣心得篇十七

《苦难辉煌》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值得每个人去拜读。

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虽然是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带给大家却是一种沉重的感觉。它是一部共产党艰辛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苦难史。书中不仅仅描绘了众多令人仰慕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许多平凡的普通军人,通过他们的感人事迹讲述了苦难中蕴含的辉煌。

“苦难之后是辉煌,烈火才能出真金”。用这句话来概括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成就真是太贴切不过了。最让我感慨和佩服的还是共产党人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不怕困难、不惧死亡,坚定的拥护共产主义,他们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踏上了缺吃少喝,到处充满死亡威胁的长征之路。通过这段波澜壮阔、生死拼搏的历史,警示后人要珍惜和平,努力奋斗,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拼搏!面对苦难,他们没有退缩,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有的只是一直前进,从未停止。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了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限付出。无数的革命前辈在金钱、权利的诱惑和死亡的威胁下丝毫不动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钦佩。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大地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在封建主义的余威中艰难求生,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欧美列强蚕食鲸吞、日本财阀军阀伺机掠夺、民族资产阶级夹缝钻营、官僚资本主义蠢蠢欲动、各地军阀割据为王......动荡不安、屈辱挣扎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初期仅有53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发展成引领千千万万同胞,抛头颅、撒热血、领风骚,建立新中国的中流砥柱;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那支长征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千难万险、沧桑坎坷之中,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信仰,早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前途与辉煌。

“辉煌”是“闯”出来的。在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怎么走?马克思、列宁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也一再失败,我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如何使破茧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转危为安,怎样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危急关头,主席同志毅然率领部队闯出重围,转战井冈山,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辉煌”是“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直处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主席、朱德同志吸收群众智慧,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原则,连续粉碎了4次“进剿”、3次“会剿”,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两次重大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取得了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的胜利,保卫了革命根据地,让革命斗争得以继续坚持与发展。

“辉煌”是“斗”出来的。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中国共产党既要战胜恶劣的外部环境,又要摒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能茁壮成长。革命过程中,党与红军需要在战胜反动势力绞杀的同时,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右”倾主义错误,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根除旧军队军阀主义陋习。主席等党的领导同志一方面用“四一二”、“七一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斗,教育全党坚持武装斗争;另一方面结合敌我力量对比,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斗,教育红军依靠有力地形,采用游击战法,战胜敌人壮大自己。斗争中,主席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并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气势磅礴的诗篇坚定必胜的革命信念,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进行“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根除旧军队军阀主义陋习,淬炼出一支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铁军。

“辉煌”是“熬”出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和红军从瑞金出发,四渡赤水,淌过金沙江,强穿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在惊涛骇浪、枪林弹雨中匍匐向前;翻雪山,穿草地,在弹尽粮绝、风雪沼泽中奋勇前行。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无时无刻不锤炼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胆略、气概和毅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1293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