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语言学论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05:23:07
法语语言学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8 05:23:07     小编:灵魂曲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合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头绪和思考。写总结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不夸大和缩小自己的成绩和表现。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参考文献,请您仔细阅读。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一

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处在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信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的信蚌片的一个方言点,从信阳方言词汇体系来看其词汇不但明显有别于河南境内的其它方言词汇,而且与周边省市的方言词汇有密切的联系,有其独立的语言类型价值。本文主要从词形、构词、词义、造词理据等几个方面将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信阳方言、词汇、普通话。

从本质上来看,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由于各自形成年代不同,影响因素和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普通话和各方言也有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本节从词形、词法、词义、造词理据等方面对信阳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二者的差异。

一、信阳方言词与普通话的词形比较1.有音无字。

到目前为止,汉语各方言中还有许多单音词有音无字,找不到恰当的字来记录。造成有音无字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字少词多,没有为对应的单音词造字;另一种情况也会造成有音无字现象,即:方言中某个词可能有本字,但由于历史音变关系而湮灭了,造成本字无从考证。有音无字在汉语各方言中是异常突出的现象,那些有音无字的方言词,往往是各地方言中最具特色的最常用的口语词,各方言中都有一些其他方言没有的有音无字词。信阳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存在有音无字现象,而这些词是信阳方言词汇中口头常用语(下列例子[]中字母代表拼音,数字代表声调),例如:

[ceng3]伸到外面。

如:这个竹竿太长了,都~到门外头去了[pia3]。

淡而无味。

如:这个菜炒得~~的,就像没放盐。

[liao2]。

缝补。

如:她的衣服破了,每次都是她自己~地[jiang3]生产。

如:他家的老母猪昨晚~了一窝猪娃儿2.构词语素。

信阳方言的某些词与普通话意义相同,但构词语素有差异。有的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而另一部分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相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却相同;有的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却不同(如没有做其它说明,下面所有的例子,前面是信阳方言词语,后面是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2.1构词语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如:

天河一银河。

扯闪一闪电。

车身一转身。

袖笼子一袖套儿。

耳隆一耳朵今个一今天。

惯势一娇惯。

蛛蛛一蜘蛛。

手巾一毛巾。

洋火一火柴2.2构词语素完全不同,如:

鱼鹰一鸿鹤。

老丈人一岳父。

屋里的一妻子。

斗嘴一接吻。

有喜一怀孕毛娃儿一婴儿。

茶吊子一水壶。

2.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但意义相同,如:

麻雾子一毛毛雨。

檐老鼠一蝙蝠。

冷子一冰雹。

手杆子一胳膊片子一尿布。

眼欠一羡慕。

打圆壶一调解。

金贵一稀罕。

腿包一膝盖2.4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如:

齐整一整齐。

实诚一诚实。

紧要一要紧。

弟兄一兄弟。

宵夜一夜宵。

信阳方言中有一些词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是排列顺序恰好相反,周一民在研究北京话的词汇时,将这种“把普通话里的某个双音节词倒过个儿”的方言词叫作“逆序词”。信阳方言中的逆序词虽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二、信阳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信阳词汇的重叠构词和特殊的词头、词尾两个方面来分析信阳词汇的特点。

1.信阳方言词汇重叠构词有7种格式:

aa式。

有动词重叠,如:瞧瞧、想想、找找;有形容词重叠,如:好好,慢慢,高高;有名词(或量词)重叠,如:人人,天天,个个,亲属称谓的重叠例外。

aab式。

有5种形式:(1)形形+形,如:当当响,稀稀软,梆梆硬;(2)形形+动,如:好好干、慢慢走、细细看;(3)形形+名,如:暖暖手、热热饭、烤烤火;(4)名名十动,如:天天想、人人爱、年年盼;(5)量量+形,如:个个壮、头头肥、袋袋满。

a.a式。

多由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如:闻一闻、听了听、冷一冷abb式。

多由形容词构成,含程度加深的意思,如:圆溜溜,美滋滋,暖烘烘、毛绒绒、胖墩墩、哭浙浙、红彤彤。

abab式。

以双音节的动词为主,形容词不多,如:教育教育、商议商议、享受享受、表扬表扬、打听打听、清理清理、打扫打扫、高兴高兴。

a里ab式。

由双音节的形容词构成,如:流里流气、洋里洋气、土里土气、妖里妖怪、糊里糊涂、风里风光。

aabb式。

词头“老”除有老张、老。

五、老弟这类全国通行的用法以外,还常用于长一辈、平辈和晚辈中表示最小的意思,如:老姑、老叔、老妹、老弟、老闺女,此外,形容词或一些短语的前面常冠以各种词头,用以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得很”,常用来作词头的字很多,如:死、生、焦等。

死——。

~慢。

~磨。

~笨。

~重。

~好吃。

~不讲理生——。

~疼。

~不愿意。

~撑。

~闲。

~不去焦——。

~干。

~黄。

~崩崩。

三、信阳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词义比较。

1.有时候,信阳方言里有些词,在普通话里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词,往往只能用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如下:

(1)麻纷亮:天微微亮,例如:天刚~,我妈就起床给我们做早饭了。

(2)卧泥:猪或牛在有水又有泥的地方长时间卧着不起,有也可指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坐在或躺在地上不起来,例如:这小孩可倔,你稍微说她几句,她就又是摔东西又是~~的。

(3)回门:姑娘出嫁三天后,带着礼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如:新娘子~~时往往要穿一身新衣裳。2.色彩意义的差异一些在普通话中表示褒义的词语,在信阳方言中却表示贬义,如:

(1)精:在普通话里表示精明能干!精华,是一个褒义词,而在信阳方言里则有狡猾!奸诈意义,是一个贬义词"如:他这个人~得很,跟他合作可得注意点儿。

(2)能:在普通话里做动词时多含有褒义,如能够、能动,而在信阳方言里往往表示逞能,如:看他~的,那么小一点点的人拿那么重的东西,一会儿非绊倒不可。

三、信阳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造词理据的差异(1)黑老啩/乌鸦。

信阳方言的“黑老啩”强调的是颜色和叫声,而“乌鸦”则强调了颜色和属类。

(2)天河/银河。

信阳方言把舌头叫做赚头,有避讳的作用,尤其是做生意的,或卖肉的,因为“赚”意味着做生意赚钱了或工作赚钱了,而“舌”与“折本”的“折”同音,人们认为不吉利。

从上面的分析,感觉信阳方言挺特殊的,是多种方言互相交融的产物,是一种混合型方言,信阳方言中揉合了周边多个省市的方言,它与这些比邻城市的方言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彻底了解信阳方言有赖于对方言语音、语汇和语法特征的全面把握。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结论只能是阶段性的,待将来信阳方言各方面的特征都摸清了,再来对结论作修正,那时就可以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了。

参考书目: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二

近些年来,人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大,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绝大多数高专学校都开设与语言学相关的学科。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在现实中,语言学教学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等等。同时,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英语术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也会受到语言学的影响。如何积极利用语言学的积极作用,有效规避语言学的消极作用,切实加强语言学的应用,是英语术语教学必须认真应对和思考的课题。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从语言学概述、应用分析两个角度,对英语术语教学问题作了如下的语言学思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语言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是总起来说,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研究为主导的科学。具体而言,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以及语言应用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语言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理论,使研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中,研究语言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探讨与验证各类语言现象,概括与说明各类相关因素。

与其它学科不同,语言学既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又以语言为研究工具。正是基于这个特点,语言学被冠以“语言的语言”。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语言学也在不断革新与发展。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来源、语言的应用等各项问题。

语言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囊括了语言的方方面面。现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现象日益显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搞清楚彼此之间的界限。因此,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就语言而言,语言学可以研究不同层次的语言系统,如词素、单词、句子等等。在研究语言元素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词法学、音位学、语音学等诸多分支学科。而在研究语言与外部事物的关系时,又出现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分支学科。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哪种学科,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是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而不是应用语言学,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在现实中,有些人产生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其实,语言学对英语教学,包括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英语术语教学与语言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英语术语教学,离不开语言学的帮助与推动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强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在实践中,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语言的描写与阐述,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英语术语的认知水平。例如,当前,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缀属于粘附词素,也有些学生不知道词素是语法最小的单位。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学,使学生对英语术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其次,语言学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于英语术语来说,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与此同时,语言学对英语术语的'研究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内容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通过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英语术语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英语术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语言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组织教学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各项具体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说语言学应用于英语术语教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加强语言学的应用,能够使英语术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二,语言学与英语术语教学之间是应用与暗示的关系。在实际中,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可以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但是,他们对语言性质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会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一种暗示。正如edgej.所说的那样:“如何没有对语言学知识的参考,就不会有英语教学系统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性分析,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方方面面。纵使抛开英语教学的心理学理论不谈,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如何提高英语术语教学的问题,结构语言学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如细察、分离、特定分析等等。在实际中,这些方法主要体现正在语言实验室训练与语言方式练习上。可见,语言学对英语术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英语术语教学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语言学的应用力度。具体而言,首先,要对加强语言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的应用现状有一个全面的分析;最后,要对语言学在英语术语教学的应用路径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术语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推动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三

大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与方式一直引起热议。试图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切实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目前的情景来说,在目前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来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就大多数表现出来的状况是:我国高等学校的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教学人员的认识上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教与学的过程是发生变化的主要的表现方式。被教育人员如何进行自主的自愿的主动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研究必不可少的领域。学生如何自主的进行研究和学习是教育的重点方面。

1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概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英语语言学习的研究不仅是可以帮助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一方面对于个体学习者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另一方面对于英语教学的宏观方面也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会对语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国内外的研究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把英语的学习的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这些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意义。

1.1国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外国研究者有ruhin,naiman,wongfilh-nore,stern,awenden,jammalley,chamol,等。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初期,外国语言的教学法研究,处在一个难以跨越的地位,发展的速度出现了极大地问题,同时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快速的发展使得双方的地位难以均衡,就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转化来说,它的研究的重点是从教育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从教育者如何去主动的教,逐步的转化成为了学习者如何的主动的去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突出。

这一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较为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总结和梳理,以及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和比较。在稍后的时间里,研究者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和改进,特别是在研究问题的深度和覆盖的范围上面。在这些问题的改进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调整,使其发展有更好地空间。就早期的研究来说,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对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以后的新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jammallev,},等研究者对语言的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和最具有象征性的是malley等人的研究,这些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认知学习的理论来指出的,他们认为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必然与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比较完善的一系列的具有理论化的关于语言的学习策略。

伴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的较为规范化和深度化的发展,对于学习策略的论着也越来越多了,如wenden和ruhin于1987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learnersalegiesinlanguagelearning,这是对于学习者来说较为不错的学习策略。malle和chamo于90年代出版的专着learnersal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一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以及oxford于1990年出版的专着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语言学习策略:教师须知》)等。oxford还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alegieseinve-worvforlanguagelearning。

这些著作的发展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发展的前景和较为光明的未来。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更好地条件。

1.2国内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相对于来说,中国的语言学习的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言的策略研究才刚刚开始了,主要的研究者有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等,他们在各自的论述和文章当中都有对自己所涉及的问题研究和重大的发现。

并且在当中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的方案和主要的研究的策略。

这些研究者的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的研究做好了铺垫,并且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对于语言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的深刻的含义,并且在另一方面来说对于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来说,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性的杰出意义。

这对这一过程的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特点有:首先,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在各种理论的学习的策略的基础性的研究,它是一种基础性质的研究,具有基础的意义。主要有krashen的监控理论、a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其次,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逐步有了发展,它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是一个从表面到深入内里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和深入发展的过程。

再次,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和策略有着比较深刻的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觉得研究方法的研究程度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

最后,语言学习策略的实践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转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策略的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方法的证明的可行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者的接受的程度,接受的程度越高就说明学习策略的成功,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验证其成果的可行性,使用策略的成功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幅度,是一个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教育专家针对我国学生的外语语言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的报告来说明这一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文秋芳所发表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另一有代表性意义的是在,程晓堂和郑敏编写的《英语学习策略》,它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2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英语语言策略研究方法。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的英语的教学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是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教学的成果和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和进步,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各个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以及传统的学习方法的根深蒂固,大量的大学生在对外语的学习上还有着较大的误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在成绩的取得上还是差强人意,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取得结果和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以教为重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2.1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机会的逐渐增多,使得人才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之一。但是,与需求量显着增长的趋势相比,中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较大漏洞,使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发生了脱节。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大问题,有着相当一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的前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英语上,而没有真正的做到持之以恒,逐步发展。这种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学理论环节的研究力不够;学校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外语的教学应试化严重,不注重真正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在外语教学工作上缺少创新能力和思维;学生学习态度的不主动;学习方法的应用出现问题;学习阶段的连接性不够等等。

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也有重大的概念性的错误,比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语言是教会的而不需要联系;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外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阻碍。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主要方面在于老师怎么教会学生和学生怎么主动的去学。因此,如果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参与到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所以来说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水平。

如果教师要使大学生具有英语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英语教师就必须应该掌握大量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分析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类型有:自然调查(survey),对研究(contrastivestudy),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发展研究(developmental/longudinalstudy)和策略训练研究(strategytraining)。学习策略研究数据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observation),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访谈(interview),日记(diary)和口头报告(verbalreport)。就目前我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表面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并且在研究上发现定性研究有增加的趋势。策略的研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是采用多种数据收集的方式来进行客观的研究以及调查,以客观并且全面地数据来反映事实、深刻剖析,进而避免所得的结论的片面性。

所以,外语教师在进行策略研究中应该从多角度出发来采集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而发现较为深刻的数据和发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来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的效果和自身的科研水平。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作为语言准确性保障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再单纯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讲授,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可以寻找到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途径,挖掘形式规则背后的潜在意义,传授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规则,同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四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的研究。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五

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4.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xx年4月撰写初稿。

3.20xx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的合作原则。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

2、同音法。

(二)词汇手段。

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

(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

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

1、词序的变化。

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

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

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六

我们在闲暇时候或者在疲劳的时候会聆听美妙的歌曲,也会看些休闲的电影,玩些动感的游戏,我们为那些唯美的画面所折服,为那些动听的音喉所感动,为那些炫幻的游戏所激动,无疑,我们是很幸福的。然而,这些休闲娱乐的背后是语言在支撑着它们。没有词人,哪来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美妙画面,也不会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感人场景和声音,更不会有现在美好的一切。

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时候,我在学习生物时,了解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时我还很不屑,动物也有语言啊,鸡鸣、狗吠、狼嚎、虎啸、猿啼等等,它们也用语言啊,学习了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后,我了解了人类语言是多么的复杂和高深莫测,它和动物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语言有很多机制,“牧笛横吹、夕阳余晖”是羡余机制的体现,“蛋白质(笨蛋、白痴和神经质)”是经济机制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对称机制的体现,语言还有预设机制、隐含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等,而在这里,我班门弄斧来浅谈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

弗雷格是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斯特劳森从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看作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所谓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而语言机制也就是语言内部的可循的规律,那么预设机制就是语言本身内部可以寻找到的具有“预设”的机制。

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同样,语言只有有了依托才能焕发光彩,才能真正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而预设就是支撑语言的基础。

预设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重要。人在使用自然语言时,有很多不言自明的预设,否则交际就会比较困难。“吃核桃”、“吃花生”其实是吃核桃仁儿;“吃排骨”、“吃鸡蛋”其实是吃排骨肉、蛋清和蛋黄。人们只是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类绕口令中才分出葡萄皮和葡萄肉这类精确的涵义。

在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了解了预设即预先设定,是说话人在说一句话时主观认定的他和听话人都接受的背景信息,是假定的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内容或共有的认识;预设在话语中总是附带表达的(在断言范围之外),是潜在的,也是不言自明的,无论对话语本身进行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影响预设的存在。

预设在语言里随处可见,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比如在《西厢记》里:[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也![旦云]啊,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

夫人话中有一个预设:小姐和张生是兄妹关系。由此而生出另一层意思:既是兄妹关系,那就不能结婚;夫人赖婚的意图非常明显,故而,张生、莺莺、红娘他们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

在我看来,“预设”可以看成是语言发生的环境,它预先设置了语言发生的环境,不同的“预设”对于相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一个成功人士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赞美。而对一个不求上进失败的人的妻子说:“你先生真有本事啊!”这就是一个讽刺。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表达的目的,于是有了讽刺这一修辞,也造就了鲁迅这一个文学大师,但是在现代鲁迅的文章很难读懂,就是因为时代不同,语言的环境不同,我们没法真正全面的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很多特性,它体现了预设的内在特点。

语言的预设机制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可撤销性。

1、合适性。

最早对预设的合适性进行研究的是菲尔莫(charlesfillmore)。他从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出发,认为语用预设就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共知性。

共知性指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交际场合的情景和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等。

它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辽大食堂一楼,如果你想买鸡蛋饼,你可以说:“要一份三块五的!",老板就知道你要的是加肠的,但是,如果你在卖米饭的那说同样的话,老板肯定没法给你打饭,因为最低的是四块的。这就是预设机制共知性的体现。

3、单向性。

单向性指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在被听话人理解之前只有说话人自己知道预设的含义。

例如:

a:你这人真够阿q的!b:阿q?听到a说阿q,b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a所说的阿q是什么意思,或者他不知道a指的是自己的哪一点,所以才要求a明示。

4、主观性。

主观性指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预设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有些广告也运用了预言该特性而让消费者在潜意识里相信了该产品。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

脑白金广告的预设是“脑白金是最有价值的,其他礼品都不如脑白金”;或“如果送礼,脑白金最合适,最讨对方的喜欢”。

西安杨森制药厂推出的治疗脚气病的“达克宁”抗真菌药膏,它的预设是“治疗脚气,达克宁疗效最好”。

这两个广告的预设都带有的强烈的主观性特点。

5、隐蔽性。

隐蔽性指说话人没有将预设信息明白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这种隐含的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

例如:

a:你说谎的时候会不会紧张?b:不会。不,我从来不说谎!a的问话含有一个预设:b说过谎。而b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答“不会”,其实等于认可了a的预设。

6、可撤销性。

在一定语境下,语用预设可以撤销,这种可撤销性“依赖于说话者的态度和信念”。例如:

a:您儿子好可爱啊!

b:我还没结婚呢!从以上对话的预设触发语“儿子”中我们得知a预设了“b有儿子”,然后这一预设随着交际的进行而被b撤销了,b的话语中蕴含着“这不是我儿子,我还没结婚”这样一个意思。

说来说去,预设就是预先设定一个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使别人可以知道,也可以不让别人知道,也可以大家潜意识里都知道。

那么,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它难道只是局限于发现而不能使用它吗?

预设的作用有很多:

1、表达不适合直接表达的言外之意。

2、利用预设诱使对方中圈套。

3、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比如,商家打广告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打击对手,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好钙,蓝瓶的”,预设:不是蓝瓶的就不是好钙。这就含蓄的表达了该公司的意念,那就是只有他们公司生产的蓝瓶钙才是质量好的钙,这运用了预设的第一个作用。

还比如,在法庭辩论中,律师常常会这样问:“你是案发前还是案发后出的门?”样预设的目的,就是诱使谈话对象进入自己事先设计的“陷阱”,以便控制谈话对象,实现自己谈话的目的。这也是一种谈话的技巧,既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又不让别人发现自己在问他问题。

再比如,一位年轻人患病住院,他的好友来探望,一见面就说:“怎么,你的脸色还是这么难看。”年轻人顿时沮丧起来。在医院这样的场合,本应安慰病人,而不是打击。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我们说话也应分清场合,看清对象,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要真心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不要说出伤害病人的话,俗话说“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所以说出不合身份、不合场合的话,主要是说话人忽视了话语中的预设。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注意言语中的预设那么就可以使语言准确、得体。因此,利用预设,遵循预设理论,可以使语言更为准确、得体。

可见语言的预设机制是多么的重要,任何言语行为都有预设,在实际言语行为交际中,如能巧妙利用言语行为的预设,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的言语行为交际目的,有时,还能产生奇效。

怎样才能把预设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呢?只有了解和学会语言的预设机制,才能在生活中得体的表达那些隐晦的话,或者听得通别人的“言外之意”,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

这里有一个幽默的例子: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与共和党人交恶,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有些共和党人是婊子养的。他的言论在议会引起轩然大波,共和党人纷纷抗议,要求马克吐温公开道歉。马克吐温便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声明:我道歉,我收回我的话,应改为“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除了运用“逻辑学”中的“判断”技巧外,还运用了“言语行为的预设”,他的“有些共和党人不是婊子养的”否定句中早有预设:有些共和党人就是婊子养的。

另外,在现代生活中,广告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使消费者接受其产品和服务。

作为消费者,在接受广告语时也应提高认识,辨别信息的可信度,洞察广告宣传背后的诱导机制,不要盲日从众。认识到语言预设机制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语境和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真正做到合理的沟通、有效的沟通、真诚的沟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就减小了,语言所起的真正的作用就达到了。

我在小学的时候做过一个阅读理解,现在看来就是和语言的预设机制有关,该文章内容如下:

有个人过生日,邀请四个好友到家中吃饭。

三个准时到达了,只有一人迟迟未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很不高兴的对主人说:“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走了。

一个人未到,另一个人又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个也生气地说:“那好,我也走了。”说完掉头就走。

又一个人走了,主人更加着急起来。最后剩下的这位就劝主人:“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以后说话要好好想想。”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这位朋友听后再也坐不住了,最后也铁青着脸走了。

这不仅是一个悲剧,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在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境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预设”,因而会引起误会,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那些说话爱得罪人的朋友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由于不注意语言的前提预设导致人际关系淡薄,所以语言的预设机制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在这里浅谈了一下语言的预设机制,希望老师多多指教!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教导!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统计学2班。

学号:110704222。

姓名:董朋朋。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七

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8;32.[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12.[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9.[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4.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xx年4月撰写初稿。

3.20xx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的合作原则。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

2、同音法。

(二)词汇手段。

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

(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

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

1、词序的变化。

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

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

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

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乔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结构》(1957)中明确指出:“语法是独立发挥作用,不依靠意义的。”这种“语法独立论”实质上把语法视为纯形式的东西。他把意义比作头发的颜色,认为研究语法不需要研究意义就像研究语法不需要了解说话人头发的颜色一样。他的这种观点遭到很多学者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语义必须包括在语言学之中,研究语言不考虑语义就如同研究牛奶可以不考虑奶牛一样站不住脚。

乔姆斯基本人也发现他建立的语法规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句子结构,从而感到以前的观点过于绝对,应该进行修正。乔姆斯基接受了反对者的建议,在其《句法理论面面观》(1965)一书中考虑了语义因素。他说:“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作出句法考虑和意义考虑可以截然分开的假设。”乔姆斯基不再坚持语法独立的观点,不再认为先由句法生成深层结构,然后由深层结构进入意义,而是认为语法和意义共同发挥作用。他提出了一套解决语义问题的理论,即标准理论。标准理论分为语法、语音、语义三个部分。尽管乔姆斯基对其以前过于绝对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但他却没有赋予语法、语音、语义这三者以同等的地位,在句法和语义的关系上,乔姆斯基主张句法自主,认为句法研究可以不必依赖语义概念而独立进行。他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建筑在其基本成分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的基础上的,表面(直接构成成分)结构提供的结合方式一般跟语义解释几乎全然无关,然而在抽象的深层结构上表达的语法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却决定句子的意义。”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的基础部分生成句法表达式,然后在语法的语义部分中通过一定的语义规则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解释。语法系统中只有句法部分才具有创造性、生成性,语义部分只有解释性,没有生成性。尽管乔姆斯基后来对自己的理论又做了几次较大的修改,但是语法和语义的基本关系并未变动,他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仍然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

二、乔姆斯基――语义内在论。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生成语言学理论成为西方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语言学说。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生成语言学采取了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它感兴趣的不再是实际存在中的外表化的语言,而是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因此,生成语言学理论已经不是狭义的语法,而成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但从语言学角度看,生成语言学实质上是广义的句法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特有的生成无限句子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人类能够理解各种句子意义的内在能力。因此,句子语义研究就成了生成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先天机制,语言具有自治性、生成性,强调心智上的内指性,提出了语义内指论的观点。

意义内在论的理论要点可以概括如下:1.人类有创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2.意义独立于外界的感知刺激,意义先于词语,即在没有词语形式表达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脑之中;3.意义无法从别人身上用归纳、类推或演绎的方式学得;4.意义是一种个体的心理/认知事件,具有人类种属属性;5.个体之间关于意义的心理感受大体相同又相通。

乔姆斯基为证明意义先于词语的看法,给出了下面一些例证(宁春岩,:243~244):

1.任何人都有“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情况,有许多意义和思想我们没有词语表达,意义的数量远远大于词语的数量。

2.幼儿可以凭借一句话的句法信息辨认出母语中不存在的词语的意义。

3.儿童能够识别父母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信念和意义,尽管他们尚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

4.颜色词的意义在盲人与正常人的头脑里是一样的。

5.哑语的语言结构及语言习得同正常人口语的语言结构及语言习得完全一样。

6.大面积感觉器官的损伤对语言习得没有多大影响。

7.新生儿对于出现在任何一种人类语言中的“对照”同样敏感。

乔姆斯基(1995)认为在意义问题上存在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指称论和真值论的语义观属于外在论;语言被视为人脑的一种属性,意义存在于心智中,因而持内在论语义观。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先天的`、普遍的,一种心智自治能力,独立于任何与外界相连接的东西,与身体经验无关,并认为语言一定具有一个使其成为语言这种东西的本质,内存于语言之中。(王寅,:194~195)。

认知语言学是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语言意义的理解始终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对于如何研究语言理解的模式,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对语言理解感兴趣的研究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客观现实,语言只是表现客观现实的符号,语言意义的理解就是建立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现实的联系。当代认知语言学家则对意义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完全存在于客观现实中,而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一种心理和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简单投射。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它采用了经验主义的哲学主张。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的内容是客观世界,一切知识都由经验产生。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观点体现在它的语义观上,即语义以概念为基础,词汇或言语的意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脑中被激活的概念。概念的形成植根于普遍的体验,特别是空间体验,这种体验制约着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词义的确立必须参照百科全书式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识解。(刘宇红,:22~23)。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种认知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只有在其对应的认知结构中才能理解一种语言形式的意义。意义是词义的非常抽象的最简表征。由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结构,而是与人在同客观现实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以及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对应,因而就涉及到范畴化理论、隐喻系统、意象图式、句法象似性等方面。虽然认知语言学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但研究不同课题的认知语言学家有着几个共同的理论假设,具体要点如下(束定芳,:27):

1.意义就是概念化。某一词语的意义等于说话者或听话者大脑中被激活的概念。因此,大脑可看作是词语和大脑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直接是词语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2.词语和更大的语言单位均是进入开放型的知识网络的入口。要完全解释某一词语的意义,常常需要考虑可视与不可视的意象、隐喻联想、思维模型和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因此,一个词的意义一般无法通过星星点点的词典定义之类的形式来解释。

3.范畴不是通过标准―特征模型或者是由必要和充分条件决定的成员身份而确定的。相反,范畴是围绕原型、家族相似和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而组成的。

4.是否合乎语法的判断涉及范畴化,因为说话者认为某一话语是某一公认的语言模式可以接受的成员之一。因此,合乎语法性的判断是激进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情况。这种判断依赖语境的微妙关系和语法规约。

5.认知语言学家在一般认知方面寻找语言现象的对等物。心理学方面有关人类范畴化、注意力、记忆力等的研究成果被用来直接武装语言理论。

6.句法被看作是语音赖以传达意义的规约模型。因此,句法不需要自身特殊的原始形态和理论架构。语法知识通过设立说话者凭借接触实际出现的话语获得的规约化或已确定的符号模型得到描述。

语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对意义本质的看法以及意义研究的方法。lanacker认为意义是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最终必须从认知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束定芳,2008:27)。

意义是存在于认知模式中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语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知结构,它并不反映客观实体,而是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实验的各种结构和认知过程: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具体地说,语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识解中,它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文旭,:36)。

概念化是广泛的,既包括抽象的概念,也包括一个人对外部的、社会的、语言的、环境的意识,概念化实际上就是认知处理;形式逻辑难以用来描写语义结构,因为它具有主观性。langacker指出,概念化这个词应该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它几乎包括了各种大脑活动,其中重要的有:1.原有的和新的概念;2.抽象的或智力概念,以及直觉的感觉、运动和感情经历;3.非即时的、逐渐展开的概念;4.对物理、社会和语言语境的完整把握。简言之,语言意义被看作是物理体现、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人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束定芳,2008:105)。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语言表达基于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感知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结构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系统和语义结构,因此要将其描述清楚,必须从概念、语义描述着手。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语义结构不但反映了所观察到的情景的内容,而且也反映了这个内容是怎样建构和解释的。语义是人们关于世界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反映,是与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规律相吻合的。认知语言学对客观真值条件的描写与对认知概念的建构统一起来,不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而是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建构的,研究原型理论、范畴化、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机制。

语义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义研究历来是语言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意义问题是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人类而言,人类世界从本质上讲就是意义的世界。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语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这已成为认知语言学家的共识。”(文旭,2007:35)。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语言的意义与认知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而词法、句法是受语义制约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认知语言学以语言所传达的语义为起点,并以语义贯穿始终。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所谓的语义实质上是语用或广义的包容语用的语义,不同于乔姆斯基仅限于与句法接口的语义。他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将语义分析放在首位是因为它认为,如果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范畴化,那么,意义必将是最主要的语言现象。语义之所以包罗万象,是因为如果语言是一个对世界范畴化的系统,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不同于将世界知识与语言形式联系起来的语义结构层次。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法是词语概念内容的结构化。这深刻揭示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血肉”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法。这也是揭示一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的重要窗口。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这一点与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乔姆斯基认为,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机制,后天的语言习得是代入一些参数,主张语义跟句法脱钩,语义是语言表达在某一阶段代入的东西。

认知语言学家对意义的研究也是沿着内在论方向进行的,与乔姆斯基一样都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语义必须按照心理现象来描写。认知语言学家的一个重要口号是“meaningsareinthehead(意义在人们的头脑里)”(王寅,2005:195),这一观点就明确表明他们对语义的基本态度也是基于内在论的,与乔氏的内指性有某些共识。

认知语言学的最基本观点是:在世界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同时还认为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心理现象,不能脱离人们的身体特征和生理机制、神经系统。对于意义的看法,他们还有一个口号:“meaningsareontheembodiedbasis(意义基于体验)”(王寅,2005:197)。语言的语义是一个从语言表达到某些心理实体的映射。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言不是自治的而是基于体验和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语义虽是存在于头脑之中,但其根源不是天赋的,而是来源于身体经验,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在推理过程中人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知语言学还认为,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的内部,而是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使用者对世界和文本的理解。意义取决于理解,产生于解释者主体与文本之间的辨证关系。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人类这一最重要的认知特点正是他们与乔姆斯基理论在意义内在论上的根本差异之所在。

认知语言学说虽与乔姆斯基理论都研究心智,表面上看同属内在论,但对于心智的来源、表征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得出的结论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根本性分歧。尽管两者都持语义内在论,但认知语言学家与乔姆斯基所主张的先天的和自治的内在论存在巨大差异。前者的最基本观点是:在世界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同时还认为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心理现象,不能脱离人们的身体特征和生理机制、神经系统。乔姆斯基那种先天的、自治的内在论正是认知语言学批判的靶子。

七、结语。

生成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主的,可以独立于语义而运行;语法就是形式的运算,可以由系统规则来描写,而语义是次要的附加特征。恰恰相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主要成分,以感知表征的形式出现,早在语言完整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语义图式的结构制约着可能的语法结构形式。

生成语言学认为语义只有解释性,语法是自主的,具有生成性,所以完全撇开语义因素而研究语法的转换规则。生成语言学假定句法是自足的,语义和交际功能对句法规则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被排除,这与生成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是一致的,即“用符号操作的数学系统来描述语言,这种数学系统的主要对象是抽象符号的运作,至于符号的意义和系统外的其它因素都不予考虑”(蓝纯,:16~17)。在乔姆斯基看来,语义学是附着于语法规则系统之上的从属性的独立部分。(卢植,2006:25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义不能在语言系统内部的聚合和组合关系中去寻找,语义根植于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及信念系统之中。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只有在人的认知结构中才能理解一个语言形式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言的意义不限于语言内部,而是根植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的认知,根植于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和信念。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跟人的概念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客观上是同一座山,由于人的观察角度的变化就形成两个不同的心理意象,也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概念。

参考文献:

[1]chomsky,ticstructure[m].monton:thehague,1957.

[2]chomsky,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mitpress,1965.

[3]chomsky,geandnature(mind,vol.104,413)[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4]蓝纯.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j].外语研究,2001,(3).

[5]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宁春岩.关于意义内在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8]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9]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10]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6).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九

最早对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进行系统阐释的是gumperz(甘柏兹),他曾经在1982年出版的《会话策略》一书中详细阐释了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渊源、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甘柏兹指出,互动社会语言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充分认知会话参与者在言语会话的互动中如何对言语、说话行为以及交际策略所承载的交际意图进行细致的理解与分析,当然参与者对会话的意图理解既存在成功的一面也存在失败的一面。社会互动语言学更重要的就是将语言和会话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交际的意图有机联系起来,将交际者的会话意图、交际习惯和策略以及言语表达的方式融入到一个全方位、立体的研究机制中,其主要理论倾向有三方面:

甘柏兹认为社会互动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基础就是在深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会话交际范例的基础上,研究会话参与者如何正确利用社会背景和交际习惯来进行正确的交际。他认为社会文化和背景以及习惯规约影响着会话的形式和理解,会话形成所构筑的话语单位、语义的范畴、所选择的词汇、语言的音调幅度等都受到会话参与者社会文化和背景的影响。在会话中,说话者应该通过具体的语境或者对话意图和文化背景的分析,选择合理的会话互动机制,所以说互动双方交际得以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有共同的社会习惯和交际认知。例如,甘柏兹在《会话策略》一书中,讲述了这样的一段会话案例,一名黑人研究生奉老师之命前去城内低收入的一个黑人家庭去做采访,采访之前,该学生已经和这个家庭取得了联系,去采访时来开门的是这家人的丈夫,此人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husband:soyouaregonnacheckoutmaollady,hah?student:ah,no.ionlycametogetsomein-formation.theycalledmefromtheoffice.之后主人不是很高兴地去屋内叫他的妻子。这段对话充分显示了交际者往往会在自身固定的交际意图和社会背景以及交际习惯的驱动下,去选择一些具有特殊语境的言语去会话,并期望得到交际方的正确理解与互动,然而这个黑人学生并没有掌握这家丈夫独特的说话方式而去选择更加严谨的回答方式,因此引起这互动交际的戛然而止。

会话的语境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静止的描述性语境,一种是动态式语境。描述性语境主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纯粹的事实”,可以用一个具体的语境结构来描述,但是在实际的会话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认知、具有强大复杂性的认知语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语境,是交际双方通过互动而形成的一种语境形式。互动社会语言学认为,在会话交际的过程中语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共同构成的,交际者在实际的会话互动过程中只有正确激活静态的背景,真正理解和辨析会话的意图,才能真正认清交际中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然后在互动交际中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所以说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就是交际双方通过言语的互动和所处的社会背景而形成的即时的动态语境过程,通过对外界相关因素的内化分析,实现了言语互动的效果。

互动社会语言学更加重视言语交流所形成的交际意图,主要指交际者往往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并通过在会话的过程中来了解这些意图,而选择性地使用合理的交际策略。[1]例如在交际时会产生一些语境化的提示信息,会话发起人会在言语中发出一定的信息以让对方理解自己潜在的说话意图,会话回答者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理解对方的意图就是会话得以成功的关键,根据这些信号理解和阐释说话人的意图,然后实现交际互动,所以说语言学习应该建立在理解和阐释的基础上。

从上述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学习和会话的互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背景以及交际习惯和意图,所以说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所描述的社会文化互动性的重要作用。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门语言的社会文化和交际习惯。语言本身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语言民族社会历史和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2]例如英语中包含许多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俗语、成语、谚语、俚语或者委婉的语言成分,以英国为代表的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式英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所以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讲述基本的语法、词语等基础知识外,还应该重视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形成的社会背景,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向学生讲授交际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地把英语应用到交流对话中,让学生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和什么人会说什么样的话,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互动社会语言学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论研究和发展上也深深受到社会语言学的影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曾经提出过语言交际的四个主要内容,就是可能性、可行性和得体性以及现实性。而可行性和得体性的实现就与语言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行性就是说英语会话互动实现的可行性,就是要在互动中使用正确的、真实的、地道的语言;得体性的实现主要是说不同的会话对象、场合、背景和身份等,要使用不同的、容易让人理解的、得体的语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单一地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语言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

互动社会语言学更加关注动态化语言情境的创设,语言必须要在一定语言情境下发挥作用。语言运用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发挥它的社会交际功能,语言会话必定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互动社会语言学为我们阐释了语言交际是一个动态化情境创设过程,不同的话会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不同的效果。[3]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语境提示在“会话策略”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互动社会语言理论的核心,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真实的语言情境。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真实情境创设的重要优势,通过英语会话场景的播放或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情境中的真实人物,在真实的会话过程中,充分了解语言的情境。此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情境实践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真正融入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会话情境中了解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时间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语,以真正达到英语应用的实际作用。

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交际中,通过自身对特定语言的理解去了解说话者的意图,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回答。英语教学也同样如此。学生在英语会话运用上也应该充分了解交际对方的说话意图,在英语语篇阅读的学习上,对语篇意图的正确理解将十分必要,这直接决定着学生做题的正确性。[4]交际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英语交际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变成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位置,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交流。教学效果的展现,并不仅仅只是看教与学的实际价值,而更看重的是语言互动的结果。交际教学法,不在于学生所获得多少英语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定的任务,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分角色的会话和对话,让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掌握对方的说话意图,了解英语运用的真实作用,实现英语互动表达的作用。

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理论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改变了过去认为语言会话是词语堆砌的过程,在语言的学习中更加重视交谈双方的会话情境和社会背景,更加重视语言互动的重要作用,这对当前英语应用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英语教学创新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挥,更加认清当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在社会范畴下研究语言变体、语言变异现象、语言的功能等。它从不同社会的角度科学的研究语言,研究社会对语言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等。其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语言学的分支。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与学术动机。正如hyme所言:社会语言学的显著性标志,仍然体现在坚持研究语言特征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现。由此可见,社会语言学从来不是独立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基于社会层面的各种语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环境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因此,社会语言学又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研究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紧密联系。它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果具有应用意义。例如,已退休的语言学教授罗杰就曾帮助警察分析绑架信,指出绑匪所在地。社会语言学对课程教学、尤其是语言类教学,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由于以下原因普遍不受学生重视。首先,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甚至直接与学生学位证挂钩。因此相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师生普遍更重视听、写、阅读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与四级考试题型结合,容易形成填鸭式教育方式。由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结合课程与英语四级,学生普遍重视单词的意义,忽略单词的用法,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区别。例如:leap,jump,hop,bound都有跳的含义,但彼此又有区别;其中leap一般指跳跃距离远,bound指弹跳。又如,relate本意联系。但在翻译下列句子“在台湾,通常中秋节会和烤肉联系在一起”时,学生多会译为“intaiwan,mid-autumndayusuallyrelatestobarbecue.”。而正确的译文应是“intaiwan,mid-autumndayisusuallyrelatedtobarbecue.”。因此,即使部分学生考试阅读成绩出众,但写作、翻译就稍显逊色。

第三,由于课时分配不够,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锻炼口语的机会,导致学生即使会背单词,也无法灵活交流。此外,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口语练习时,一是难展开,二是难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第四,即使部分大学安排了听力课程,但课堂教学仍以与四级考试题型接轨为主。这就造成学生做听力练习时成绩尚可,但听原文、或与人直接交流时,就听不明白,甚至心生恐惧。

三、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

综合以上分析,现结合社会语言学粗略探讨如何改进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

第一,教师应鼓励学生习得单词时,将单词放进具体的句子里记忆。如邓炎昌、刘润清所言,有相同指示的词汇和句子在英文和中文的语篇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含义。如中文的“馒头”、“汤圆”,在英文中并没有精确的对等词。

另外,两个字面意义对等的词,可能真实所指不同。如单词“dragon”,龙在中文里代表着权力与吉兆,中国古代的皇帝就称真龙天子;同样一个词,在西方文明里就代表邪恶。在《圣经》里,龙就是邪恶动物。

第二,讲解课文时,除个别重难句子的语法分析,也应将重点放在课文的语篇分析上,如段落大意的讲解,课文主旨,课文结构的整体把握等。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单词的学习,但绝不能局限记忆单词。需知单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段落组成语篇。韩礼德指出,语言有三种功能,分别是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篇章功能。这就足以证明对课文整体分析的重要性。

第三,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应用。交际则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人的往来又形成了社会。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应与社会脱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适当介绍文化常识,在增长其知识的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结合近期发生的趣闻、新闻、重大事件等,及时向学生介绍,既能调节课堂气氛,也能教授新单词,或复习相关已习得单词。

语言的教学本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只要端正心态,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定能有所收获。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里也应关注社会;教师本身不与社会脱节,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一

一直对玻璃杯有种说不出的喜欢和释怀,小时候可能是因为它的晶莹剔透、简简单单,还可以从这边看到那边的东西而且是变形的,好玩又鲜奇。长大了以后,从中又找到了一些乐趣--装饰它。在它里边放各种各样的东西、或涂鸦、或扎蝴蝶结,让它变得更有情调,每次都有不同的效果,也有不同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透过这些杯子看世界,犹如雾里看花。而雕塑综合材料的运用可以把现实生活中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切材料来制作作品。我就一直在思考,或许应该给所喜爱的玻璃杯留下点什么,于是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事件使得雕塑作品《你和我》得以创作。

《你和我》这一雕塑创作的形成是经过酝酿和提炼才确定下来的题材。在整个构思过程中,是以爱恋为主题贯穿整个作品。通过体验生活,获取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概括、构想出完整的艺术意象。听过曹卉娟的《玻璃杯》,很纯净很美:“那轻轻巧巧的玻璃杯,总是太容易破碎,盛下了泪水就盛不下妩媚,究竟谁湮没了谁,谁又能体会。”是我们每个曾经经历青春飞扬时的记忆定格,生命无常而青春美丽。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作为主要材料,因为它代表了感动透明的青涩年华,并分为五组不同的恋爱的场景分别来诠释这一相知相离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学生时代的爱情是最纯洁的,而现实又是残酷的,只能留下遗憾的美好。这件作品所描述的这个经历是每个正处于青春的恋爱过的“你和我”,从相知到相离,所要表达的是爱恋的反思,要成长就得从失败中汲取养分,使我们更加完美,更懂得爱人。

爱是与生俱来的,爱的真谛是美,其衍生行为:付出、欣赏、珍惜、感动、了解、保护、占有等,副行为:得到时的欣喜、、失去的痛心、不能拥有的无奈。.。等等这些情感都在雕塑创作中有所体现。正如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有名的符号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把这种青春爱恋的感觉用五对木偶人在玻璃杯里演绎着,运用玻璃材料这种雕塑语言完美的表现出来。雕塑是用实体性的物质材料,在三维空间塑造立体形象的艺术,它的雕塑形象是静态的、直观的、诉诸人们的视觉系统,所以选择情感生活中的某几个可视的`瞬间断面来描绘。如果说艺术构思是“形之于心”,那么艺术表现则是“形之于手”。巧妙的构思是一种充满艰辛的心理运作过程,艺术表现则是中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在的这个雕塑创作中,运用综合材料现成品加以组装和调整,充分调动想象和灵感,在审美情感的驱动下聚合时空,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中的生活素材分离出来,按照创作意图重新聚合在一个同构状态的时空中,形成完整的艺术有机体。同时还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展示了对生活的微妙感受。

自从1917年杜尚的《泉》问世以来,瓦解了所有对传统艺术的界限,而观念的改变,形式也必然随之变化,面对接下来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现代雕塑,可以看到雕塑所用的材料达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在这次创作中,就是利用综合材料来完成的。综合材料雕塑重要的特征在于其物质材料性,材料本身特点也就构成了雕塑作品本身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有一个物质载体,在作品中就用到现成品:玻璃杯、木偶人等材料。所选的这些材料与创作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作品的意义原本就在物或者说材料之中,作品的意义即物之灵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品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是整体体现青春爱恋这一甜蜜又纯净的校园情结,让艺术语言和材料本身超越叙事性而获的“阅读”,引用一位欧普艺术大师瓦萨利的话说:“感觉作品比了解作品更重要。”对于这种不仅是叙事故事,表达情感或思想,还是纯粹探索视觉现象,进而引发独特的共鸣。

对于创作所用的材料,玻璃杯:首先它有如水晶般的透明,有很好的强度和观赏性。(国外的雕塑家很重视这种材料,并学习玻璃的拉型技术,应用这种材料创造出很新颖的作品)其次,玻璃的易碎性也象征了周围不确定的环境因素。所以玻璃杯单纯的透明如水,在里边盛什么就是什么。而易碎的特点使它实用却要很小心,犹如我们感动透明的青涩年华,越长大越害怕,约束也越多,越怕碰壁的心理。木偶人,实在而纯真,大学时代的我们单纯而有激情,充满了幻想和憧憬,所以把小木偶人中的男生涂成蓝色,代表了大方、稳重、活力并存。把女生喷成桃红色,介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因为这个时候的女生正处在从粉红色到大红色的过度期。综合材料雕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雕塑观念(泥、木、石铜等)弱化了传统雕塑的界限,推动了雕塑的泛化,运用新材料来完成艺术创作,通过材料自身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观念和思想。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会不断地遇到了材料制作的问题。

在雕塑创作《你和我》中所描述的是青春的一段情感、一声叹息,所以用雕塑的方式把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凝结,凝结昔日的往事和回忆,以雕塑语言来诠释个人的思想感情。作品的造型体现了雕塑艺术的凝练性和单纯性。玻璃杯和木偶人、材料和形象的完美交融,达到了我想要的明净、单纯的艺术效果。并实现了思维活动与操作实践的相统一,遵循了内容加形式的双重原则,推动了作品的最后的成熟和成型,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意象物化成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这件综合材料雕塑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把其中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使有限的场景表现出尽可能丰富的艺术蕴涵。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二

冉永平,2002)。它是语言去研究语言运用的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的一部分。语用现象存在认知基础。因此“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论上,认知语言学都是以语用学为取向的一种语言学。在方法论上,认知语言学是一种认知方法,因为它是以用法为基础的模式;在理论上,认知语言学是一种语用理论,因为在语言分析中它强调语言的功能”(冉永平,2002)。具体来说,认知语用学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孤立地研究语言到研究一定语境中的语言。因为语用学反对脱离现实生活和语义环境孤立地研究抽象的语义,认为语义研究不能脱离语言使用者—人,也不能脱离语境。而语境包括了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的认知体系等等。这样就将人的认知融入了语言研究。

(二)将隐喻研究纳入了语言研究范围。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排斥隐喻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方式,隐喻语言是一种非正常语言,对它的研究只能算作修辞研究而不能登入“语言学研究”这一大堂之内。而语用学则将隐喻当做正常语言来对待。这为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空前的关注和重视打下了基础。

别是斯珀珀和威尔逊(r&)的关联理论关联将人类认知的相关性引入语言理解理论也成了认知语用学的基本内容。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人类交际,认为人类交际(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非常强调认知语境和认知推理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三

论文写到致谢,也就意味着即将向我的硕士研究生生涯说再见了,回首这过去三年的学习经历,想想完成这篇论文的一年光阴,心中感慨良多。

从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我已经站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平台上,此时的我充满激-情、梦想、抱负和无尽的志向。

三年的岁月,在求知、求学、积累、历练中如斯逝去,这段岁月让我逐渐褪去了本科刚出校门的稚气和冲动,多了几分成熟与冷静,依然不变的是同样的激-情和梦想。

它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缓冲和积累的过程,使我的心灵得到了锤炼,学业也得到了升华,让我可以充满自信,身怀所学,以不减的激-情投入到人生新的阶段,将这宝贵的三年带给我的财富转化为生活的动力。

在写这篇论文的一年中,身心也经历了巨大的考验。

开始为选题困惑,后来又为文章结构所累,再就是对论文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的参考性观点时又遇到了思路的瓶颈,同时在这个过程了发现了自己知识沉淀的不足,和对理论及文字的驾驭力的欠缺。

不过对最终论文还是成型,深感欣慰,这其中也的确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和付出。

只是自己所有的知识素养只能支撑自己写出这种水平和高度,希望在今后的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能有更大的提高和更深的见解来使自己的观点得以完善。

我满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身边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和家人。

不知道“感谢”二字是否可以表达心底那份最深的情意。

感谢我的导师白凤峥教授,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一个宽厚仁慈的长辈,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我从您身上学到的东西虽九牛一毛,但足够我受益终身。

在我的论文的每一次的修改过程中,白老师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为我指点迷津,才使得我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得以豁然开朗。

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对白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汲取和学习作为对老师的回报。

同时感谢马培生教授、赵俊康教授、赵怡副教授以及段永惠副教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是他们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使我没有虚度这三年的光阴,获得了人生重要的财富。

感谢我的社会保障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这个集体团结友爱,志向高远,我能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感到非常的荣幸。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兄弟姐妹,才使我在求学的路上感到充满力量。

感谢我的室友陈赟、范玉兰、潘霞,在像家一样温暖的宿舍里,我们彼此关爱,同喜同悲,一同渡过了生命中重要的时光,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能幸福!

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那样爱我,呵护我,理解我,在家庭最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坚定的支持我去读硕士,这就意味着她自己选择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在爸爸刚离开我们的那段最痛苦的日子里,她依旧为了我选择了坚强,才使我能顺利的完成这三年的学业。

“羊跪乳,鸦反哺”,现在我要毕业了,我要成为妈妈的依靠,让她放心,安心,开心的度过每一天!

感谢我的爸爸,虽然他在一年前离开了我,但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在我的生命里,他总是那样不善表达的爱着我,默默的支持我,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和快乐的生活。

但是现在,女儿即将毕业,开始新的生活了,可是爸爸却再也看不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怎样撕心裂肺的悸痛。

我会很努力很努力,不会让您失望!

感谢我的爱人-马孙亮,是你给了我支持和力量,让我如此幸福的面对新的人生!

最后,想对自己说,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努力,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和更加精彩的人生!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四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双语国家,1969年通过的首部《官方语言法》正式确定了其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加拿大既是英联邦的成员,又是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的成员。早在17、18世纪,法国人就率先来到魁北克这一地区。法语自然也成为该地区言语交际的主角,但民族语言的命运与民族政治的命运息息相关。19世纪,随着英国殖民者的武力入侵和美国经济腾飞带来的文化渗透,统治者的语言逐渐浸入到加拿大法语中来。从环境位置上看,魁北克地区已经完全被英语区包围,在北美洲这个英裔人世界中生活了近400年后,英语化已成为加拿大法语的最大特点之一。尽管魁北克人不断采取一些语言抵制政策,如法律上的限制,法语也只能在课堂教学、家庭交际、宗教事务活动中保持绝对地位,而在公共行政、商务金融、工业科技中均伴有英语的使用。因此,英语外来词充斥了加拿大法语语言,从日常口语到书面语中的词汇句型乃至语法,英语都极大地改变了加拿大法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五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诚然,韶光易逝难免心生感喟,只是其中的欢乐却是很多很多。

感谢父亲和母亲!

读研始自父亲的心愿,由于体制的种种原因,大学毕业后,没能继续深造,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

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可以从“热门”的新闻专业来到“今人多不弹”的古代文学。

没有一丝功利的去学习和生活,是他们给我的宠爱。

感谢所有的老师!

感谢我的导师王德保先生。

本科时听他讲陶渊明,只得一个“好”字,却令学生记忆良深。

刚开始的学习,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受;由个人喜爱到课业研究的有所规求,也多有不适,而老师信中的殷勤寄语,几次随性的谈话,却时时给“懈当的学生添注几分清明。

感谢老师在专业和生活中的教诲!

感谢中文系所有的老师。

感谢文师华老师的耐心和李精耕老师的宽容,感谢尹蓉老师古道热心的'帮助!

感谢所有的同学!过去九百多个日子的朝夕唱和我会一直记得。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六

语言是人类社会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意义结合的符合系统,是作者用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作为毕业论文形式方面的构成因素之一的语言是毕业论文赖以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基本问题的唯一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毕业论文写作尽管需要具备选题、取材、构思、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但这一切都必须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体现,来完成。语言表达的水平直接影响论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了解语言的特点,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写好毕业论文。语言的表达效果,直接关系着论文的质量。因此,过好语言关,也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

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各类文章尽管文体不同,各具特点,但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共同的,这就是准确、简练、生动。毕业论文的语言表达同样要求做到简捷、明快、形象、生动、pb确、科学。

(一)语言要准确、科学。

1.用词要做到准确、无误,合乎事实。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的语言质量如何,与选词的准确程度关系极大。用词准确了,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准确。

用词准确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第一,要注意辨析词义,要仔细区别近义、同义词在含义上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我们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必须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并在反复精选的基础上,使用最恰当的词语。汉语中的近义词、同义词很多,有些近义词粗看起来,意思区别不大,但若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含义完全不同。例如:

“才干”、“才华”、“才能”这三个词含义相近,却又有细微差别,它们都表示有较高的能力,但侧重点不同;“才干”着重指办事能力,“才华”着重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才能”不仅用于重要的实践活动,还用于思维活动。

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选词、用词上注意掌握“分寸感”。

在汉语词汇中,除了很大一部分“中性词”以外,还有一些词语是能通过其特定的含义体现出鲜明、精妙的感情色彩的。例如:“他终于死了,享年十二”,“享年”是敬词,通常用于晚辈对长辈,这个词用在这里读来使人感到别扭。成年人―写小孩,是不该用这个词的。

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区别词的褒贬色彩。比如:“坚定”、“顽强”是褒义词,“固执”、“顽固”是贬义词。其次要分清语意的轻重。比如:“责备”、“责怪”、“指责”、“斥责”这几个词的语意,一个比一个重,使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分。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七

自1994年至今,走过历程的中国互联网,带给中国公众不仅是应接不暇的网络奇观世界的同时,其多样性的语言生态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受网络社会技术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与现实社会语言暴力诸多的差异。图符化、群体极化等显在特征和一件件现实事件在网络社会里形成“暴力狂欢”。网民面在新闻网站、虚拟社区、bbs、微博等诸多网络区隔内留下海量的暴力痕迹。“虐猫事件”、“铜须门”、“死亡博客”等众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人关注。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只有厘清概念,科学界定,才能客观、理性地面对网络语言暴力这一现象,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概念由内涵和外延组成,前者是概念涵盖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后者是其包含的对象与范围。综观当前对学界、业界两个方面对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的看法,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概念内涵的三种观点。

1、语言说。即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暴力语言。如金君俐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它是指网络世界的那些具有‘暴力’特征的语言。”[1]这一界定将暴力(violenc)等同于语言,仅仅注意到了暴力的表现手段,而从本质上忽略了暴力的行为特征。事实上,自西方学术界研究暴力(violenc)现象以来,无论是早期仅仅将其看做是对肉体或经济的伤害行为,还是后来将心理和语言暴力也纳入其中,都无一例外地将暴力(violenc)界定为行为。如阿拜特格尔指出“暴力不仅表现为纯肉体的行为,而且也可以有心理的和语言的多种暴力形式。”[2]可见,将网络语言暴力等同于网络暴力语言的界定是不合适的。

2、行为说。与语言说相对的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一种行为。如杨东伟、李惊雷认为“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行为说内部又分化为“言语行为”、“侵权行为”、“舆论行为”等。如邱业伟,纪丽娟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由某一网民在网上公布的某一信息引发的,众多网民利用网络搜索获取该信息中的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并公布于众,进而在网上发表大量侮辱、诽谤言辞或不当评论进行攻击,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造成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严重损害甚至可以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大规模网络集体侵权行为。”[4]而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舆论行为”的学者则指出该行为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网民在意见表达中使用侮辱、谩骂与人身攻击等语言暴力,二是舆论对当事人构成直接或者间接伤害;三是表现为网民的群体性行为,是多数人对少数人意见的压制。”[5]符合以上特征即为网络舆论暴力(或语言暴力)。

3、权利说。即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话语霸权。李宪玲认为“网络语言暴力,具体说来就是在属于新兴媒体的网络上,采用霸权的方式,用不道德、不符合常人思考范围、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词语,通过组织没有逻辑顺序的语言,剥夺了他人的一些话语权力,导致的结果是对他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甚至是身体伤害。”[6]任敏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是“暴力显现在语言中,就是用语言霸权的形式剥夺他人的平等交流的权利,企图用这种语言来强制别人接受自己偏激的思想,从而对他们的思想或者心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二者都将概念的本质属性界定为“话语霸权”。

(二)概念外延的两种观点。

网络语言暴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即网络语言暴力这一行为涵盖哪些对象。从目前概念界定来看,表现为以下几种:

1、语言说。金君俐,杨东伟,李惊雷,李宪玲等认为网络语言暴力的范围限于语言,如“以语言为武器”、“以语言为媒介”、“用不道德、不符合常人思考范围、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词语,通过组织没有逻辑顺序的语言”等。持这一观点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暴力的语言表征主要是辱骂、侮辱、诽谤、嘲讽、诋毁等人身攻击性言辞。

2、信息说。这一观点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暴力由言语攻击行为、人肉搜索行为、隐私公开行为等多种暴力形式组成的共同体,如邱业伟,纪丽娟等。

语言说和信息说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网络语言暴力由个体或者群体实施,且具有强制性、攻击性,都是以语言攻击行为为主体。区别在于信息说将暴力的范围拓展到舆论事件全程中由网民发出的各种攻击行为。这一观点主要由传播学界和传媒界的学者提出。

辨析各方学者和网民对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的看法,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的界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语境。

网络虚拟空间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语境,由于网络虚拟语境的特性,网络语言暴力在暴力语言的表征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因网络语境的隐匿与自由,使得网民在发表意见时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从而产生比现实语言暴力程度更深的暴力语言;由于网络语境的超时空性,使得网络语言暴力往往由个人行为出发,大多会形成网络群体语言暴力景观,而且受到群体影响,以及技术的强化,网络暴力语言会愈加极化,加深暴力程度。由此可见,网络语境是网络语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场域。因此,由网络转入网下(社会现实语境)中的的.延伸性的暴力言语行为不能算网络语言暴力。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要素。

关于构成要素,有学者认为是“客体、主体和实施方式”三要素。[7]网络语言暴力由暴力言语行为的场域、施与方、承受方和暴力语言四个要素组成。施与方和承受方是语言暴力的施、受双方,施受双方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因此,会形成多种关系。如个体对群体、个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等多元互动关系,并且个体与群体之间也会相互转化。暴力语言是网络语言暴力的手段与工具,是否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是其是否称为“暴力”的关键。这4个要素构成了网络语言暴力这一特殊场域的言语行为。

(三)网络语言暴力的功能。网络语言暴力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带来明显负面效果,其负向功能显而易见。更有歪曲和违背事实真相、蛊惑人心、恶意侮辱等言论将网络受众和舆论事件引入歧途,甚至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利用,造成错误舆论导向。这是网络语言暴力的负功能,如网络谣言、谤言、群体对骂等。但网络语言暴力也有其正向意义。由事实出发,对现实社会事实存在的,由媒体或网络曝光的“假、恶、丑”等现象,网民使用言语的利器,借助网络的自由空间,对其实施言语制裁、舆论监督,从而对其形成心理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再心理或事实上接受网络的宣判和制裁,甚至会影响行政、法律和社会的进程。

(四)网络语言暴力的影响。

网络语言暴力因其攻击性和伤害性本质而给承受方带来身心伤害。但从功能角度而言,这种伤害又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伤害和消极伤害。

由以上网络语言暴力概念的语境、要素、功能和影响这四个方面来看,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网络虚拟空间中,网ming运用具有暴力性(讥讽、嘲弄、咒骂、侮辱等)的书面、口语、图符等多种手段对他人(个人或群体、组织等)实施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的言语行为。

狭义:网络虚拟空间中,网民不顾事实真相,运用具有暴力性(讥讽、嘲弄、咒骂、侮辱等)的书面、口语、图符等多种手段对他人(或群体、组织等)实施恶意攻击和伤害的言语行为。

从广义上,网络语言暴力包含正负两种功能的语言暴力;从狭义上,网络语言暴力仅指具有负面功能的暴力行为。我们认为,从功能角度界定网络语言暴力,能够比较全面关照、客观评价这一特殊场域的复杂现象。解决前文呈现的概念界定纷争,为评判和管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奠定理论基础。

[1]金君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和对策初探》,《新闻实践》20xx年第4期。

[7]陈代波:《关于网络暴力概念的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xx年第6期。

法语语言学论文篇十八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随时都会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朋友。在人们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文字语言并不是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唯一的方式,肢体语言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交流的预期效果。然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肢体沟通方式,不同的人也用不同的手势传达自己的表情。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之间的交往频率一直处于上升中,学习肢体语言的不同与共同规则,将会有助于中美国两国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16399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