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1:21:47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8 11:21:47 小编:琴心月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传达的形式。良好的报告应该包括足够的数据支持和论据引证,以增强报告的可信度。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某个特定主题的报告,可以选择相关的范文进行学习。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一

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处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我县尚未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基于以上情况,我组织驻aa镇工作队全体队员开展了aa镇建筑垃圾产生、分布及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

一、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一)占用土地,降低土壤的质量。随着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建筑垃圾堆放点在增多,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建筑垃圾中的某些成分逐渐渗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的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

(二)影响空气的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会产生腥臭,细菌、粉尘会随风飘散,造成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的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三)污染水域。建筑垃圾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受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复杂,一旦进入饮用水源,将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四)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大量的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杂乱无章,占用很多城市空间,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严重影响清洁乡村活动的纵深开展。

二、aa镇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aa镇建筑垃圾处臵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很多细化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为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现象较为严重,如瑞雁社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地方,就存在着严重的建筑垃圾违法倾倒、堆放现象;运输过程中的撒漏现象也较为严重。总的来说,aa镇建筑垃圾管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难度大。随着我县城区的不断扩大,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部分运输业主存有侥幸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违章清运活动,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等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和效率。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使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成了二次污染。

(三)运输市场混乱。目前,我县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这些运输车辆基本上属于个体运输车辆,或在一些运输公司挂靠的车辆,多数没有蓬盖或封闭设施,管理松散,而且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的车辆也有少部分是无牌无证、车容车况差的“黑车”,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建筑工地业主唯利是图,全然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有意招揽这样的低价车参与运输。这些车辆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以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是多装快跑,野蛮运输,逢路就跑、逢空地就倒,造成建筑垃圾一路抛撒,导致很难监控,严重影响市容。

(四)部门协调不够。建筑垃圾的运输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处臵场的统一规划并负责建筑工地源头的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应负责查处建筑垃圾抛洒、偷倒、乱倒等行为;交警部门负责车辆运输违章的查处,对超载、超速行为严厉打击;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要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建筑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而目前,我县仍没有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这是导致建筑垃圾乱倒,运输撒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有利于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卫生。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出符合我县具体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规范性条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认识到乱倒乱堆建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使我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尽快出台《aa县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使我县建筑垃圾管理更为规范,监管依据更便于操作,更为符合实际。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准运条件和资质管理;尽快明确建筑垃圾处臵收费标准。

(二)完善专业机构及专业队伍,建立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aa县建筑渣土管理机构,隶属县环卫站,落实人员和专项资金,对城市建筑垃圾、渣土(泥浆)进行有计划地统一协调和管理,探索源头管理、标本兼治的举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执法联动和协调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渣土管理部门为主,城管、建设、国土、公安、交警、环保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城区为主、城乡协调推进的区域执法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市容监察支队处理为主,市政、交通、公安协同处理的执法新模式。

(三)加快建筑垃圾专用消纳、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的规划建设,为城区及周边建设工地的渣土提供临时性的建筑垃圾和渣土转运的消纳场地。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二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以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以上率下,紧盯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思想认识到位。统一思想共识。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委负总责,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监督落实,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镇具体落实,村(社区)不断深化的工作机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目前,全县12个镇全部成立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镇一策”工作实施方案,218个村(社区)密切联动、层层推进。党员示范带头。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纳入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有效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平台载体,通过举办活动、开展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全县党员2.8万多人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签订率达95%。活动实践引领。利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契机,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进社区、进家庭”“移风易俗文艺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正向引导、全面铺开,呈现良好工作态势。

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保障。制定出台《2018年惠安县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惠安县乡风文明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方案》《惠安县“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惠邑新风”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助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一县一方案”基础上,深入实施“一镇一策略”、“一村一举措”,着力解决落实乡风文明的突出问题。建立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全县12个镇划分为一级网格,218个村(社区)为二级网格,2366个村民小组为三级网格,打通“神经末梢”,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格、格不漏户,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项目带动。实施乡风文明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八个一”特色活动(即设立一个善行义举榜、评树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一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打造一批“身边好人”典型点、制定一个村规民约、健全一批“惠女调解室”、用好一个道德讲堂、培育一支文明志愿服务队)推动文明新风在惠安大地遍地开花。

责任传导到位。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党委(党组)和职能部门落实移风易俗工作主体责任,将移风易俗纳入县委巡察工作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纳入镇对村(社区)综合考核内容。压实责任链条。县委主要领导与全县12个镇签订《2018年惠安县移风易俗工作责任书》,各单位与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责任状,各镇村与农村党员签订“移风易俗示范带头承诺书”。抓好督查落实。制定下发《关于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惠安县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县人大、县政协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视察活动内容,定期开展督查、视察活动,严格执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告制度。

宣传引导到位。强化舆论引导。在惠安县一台一报一网设置“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等专题专栏,目前已推出相关报道82(条)次,取得较好传播效果,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市民理解移风易俗内涵,在全社会营造移风易俗浓厚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五进”活动,开展“芳草之夏”戏剧展演、乡村广场舞大赛、“一村一品”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拍摄移风易俗微电影《幸福之门》、道德模范系列微电影《蜕变》《半岛花开》《守护》等,真正让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泛入户宣传。结合“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五必访”“五必问”,即:困难群众必访,必问衣食冷暖;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必问移风易俗良策;乡村干部必访,必问廉洁纪律;特殊人群必访,必问难言之隐;丧事必访,必问丧事办理过程等,体现人文关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动员群众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不办的新观念。

整改落实到位。健全“一约四会”。全县218个村(社区)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崇武镇破除丧事陋习、黄塘镇简办普度等新式村规民约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四会”积极作用日益显现。整治婚丧礼俗。全县12个镇全部成立丧葬礼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广“五个不超”“五个禁止”,截至目前,全县3600多例丧事均控制在5天以内,节约资金达1亿多元。注重评树典型。培育首批14个“家+文化”典型点和10个“家+文化”特色典型项目,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我身边的好人”、“美德少年”“最美乡村人家”等活动,建设“惠安身边好人主题展馆”,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持续传导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三

杨市村位于枞阳县白荡湖东北稍,境内省级、县级四条公路贯通,交通便捷,是金社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55个脱贫帮扶村之一。全村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辖53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庄,1个街道,人口5700余人(含城镇居民),耕地面积3367亩(其中水田2597亩,旱地770亩)人均耕地0.6亩,山林面积801亩,有三个圩口。今年以来,该村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力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1、人口、劳动力、在外务工人员等情况。

目前全村现有农村总户数1548户,农村总人口5350人,全村劳动力约3870人,在外务工人员有3120人,其中脱贫户外出507人。

2、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成果情况。

该村20xx年有建档立卡279户,人口10xx人,贫困发生率19.80%。20xx年脱贫48户215人,20xx年脱贫19户78人,20xx年脱贫25户109人,20xx年脱贫61户244人,20xx年脱贫65户250人,20xx年脱贫63户12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7%,贫困村顺利出列。20xx年脱贫1户4人,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目前该村易致贫边缘户5户,人口数xx人,脱贫监测户xx户,人口数42人。

3、村集体经济情况。

该村利用集体资源,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想方设法扩展增收渠道,村集体收入由20xx年3.4万元到20xx年24.0997万元,主要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圩田、和水面流转、光伏收益和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分红收益,集体经济状况薄弱。

村两委干部职数有10人,,其中党委5人,村委会委员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后备干部1人,扶贫专干1人女性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村民代表81人,村民组长36人,组织机构健全。

该村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落实了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使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保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20xx年党建引领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富源制香厂,20xx年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枞阳县富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枞金羊业养殖合作社;2019年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实施了5条乡村公路硬化、水利兴修12万元用于4个塘口清淤,村级发展专项20万元入股枞阳县富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中央财政发展资金10万元入股枞金羊业养殖合作社,20万元行业资金实施“万千工程”入股乌金白茶生态有限公司,铜陵市总工会、枞阳县总工会提供帮扶资金37万元新建村为民服务大厅,20xx年扶贫19.5万元进行楼庄小套泵站建设,扶贫专项资金72万元实施老茶园改造和新建钢构厂房。

1、坚持党建统领发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是加强产业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布局,整合自然资源,利用县文化旅游集团平台搭建、休闲采摘、农家餐饮、农事体验活动,与附近的白云岩风景区、狂狮河漂流等观光旅游、户外运动对接起来,增加部分帮扶户的收入。二是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农村专业技术、熟练技术和种养殖技术的能手队伍,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服务人员,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提高科技带头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带动辐射能力。三是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流转部分村民自留山山林和村集体山林对接国家储备林项目,这样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村集体可作为县农投公司委托方对山林进行有效管理,协助公司砍伐经济价值低的杂状树木,种植经济价值高苗木替代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管理收益。四、空心村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村里中青年大量外流导致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成为生活的主体;使之社会活力弱化。表现为村庄内生组织乏力和公共生活退化;房屋闲置老化。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呈现”断壁残垣、破败无序、人畜混杂”等脏乱差现象,既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影响了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格格不入。村两委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国家政策,主动对接县政府乡村振兴局、交通、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力争把改造“空心村”落到实处。将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通村公路、美丽乡村创建、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在一起,可以用补偿金弥补或规划兴建安置房,这样一来,农户得到了应有的补偿,村集体实际掌握了土地使用权,农地的整治可以增加土地的增减指标挂钩,村集体可以增加较多的收入。

3、铺筑返乡人才创业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亲的人更有信心,让愿意返乡创业的能人更有决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20xx年度,县政府安排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万元。根据规划,村集体新建800平方米(造价成本:900元/每平米)钢构厂房一幢,根据预算,附属工程围墙、水泥地坪、排水沟、简易绿化、公厕等尚有资金缺口45万元。目前帮扶单位中:铜陵市总工会承诺支持20万元,枞阳县总工会承诺支持15万元,缺口资金大约10万元。

因村集体经济困难,迫切需要有关单位给予帮扶支持,目前钢构产房项目已在线上挂网拍租,浙江义乌市老板已经有意向合作,主要生产玩具。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村集体研究决定对厂区水、电、路、通讯、土地平整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截止目前,水、电、路土地平整、通讯设施已基本完成,尚有公厕和简易绿化等尚未完成。此外,该项目的实施,可使脱贫群体28户收益,解决就业岗位78人,人均每年可以获得3万多元稳定收入。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根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筑好巢,引好凤,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从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更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我是农发行干部,县乡村振兴局同志说农发行不是帮扶单位,另有藕山镇万桥村是帮扶单位,县农发行领导表示不能支持两个单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我建议村两委一方面向镇帮扶联系人-人大主席汇报,再主动向县人大负责同志汇报,取得支持;建议对接获得我行项目贷款支持的县投发、县建投、县农投等相关企业,共同解决杨市村钢构厂房的10万元资金缺口,力争村办企业早日开工投产发挥效益。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四

去年11月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弧会议之后,亳州市涡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本着统一思想、尊重民意、凝聚共识的理念,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可信度较高的调研报告,起草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上一致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下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破除陈规陋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新风为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封建迷信等陈风陋俗,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以此达到乡村和谐、崇德尚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建章立制遏制不正之风。

为改变这一陋习,涡阳县以移风易俗为契机,持续推进文明乡风活动。这一做法,不仅保持了红白喜庆、摆宴请客的传统习俗,又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很多群众拍手称快!

涡阳县探索建立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自活动开展以来,涡阳县县委高度重视,县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印制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绘制出切实可行的流程图,挂图作战,环环相扣,落实责任,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党员干部因婚嫁丧葬事宜要安排招待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规模严格控制在15桌以内,人数不得超过150人,其他喜庆事宜不得以任何方式通知家族以外人员参加。公职人员办理婚嫁丧葬事宜严格执行五不准,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办理婚嫁事宜,当事人须提前10日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报告;办理丧葬事宜,应在事发24小时内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报告。

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优先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各乡镇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制定移风易俗奖励政策,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村级重引导,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县乡村三级协作,将移风易俗制成一张隐形的网,无形中遏制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迷信等不正之风。

出台婚丧嫁娶规定,就如同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碰,更给了群众一把尚方宝剑,过去遇到喜事、丧事,大家总抹不开面子,现在有了这个硬杠杠,真好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响应,举手赞成。

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构建了丰字型联动机制。形成了县委县政府、县文明办、乡镇文明办、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主线,纪委、监察局、公安局、文体局、教育局为侧线的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文明办主抓,镇村具体实施落实,各侧线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于镇村发现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主线逐级上报,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解决。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促使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工作合力。

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绘制出切实可行的流程图;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县党员干部婚丧嫁娶监督办法的通知》,规定公职人员办理婚嫁丧葬事宜严格执行五不准,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县文明委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考核体系;村级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开展相关活动。

各部门相互联动,加大投入,让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充分利用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镇级公共电子阅览室、480个农家书屋、3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6个农民文化乐园、20个美丽乡村文化中心,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了送戏进村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送图书进农家书屋等。仅,开展送戏进村文艺演出778场次,送戏进敬老院6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668场次,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89万册,订阅报刊1945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还多渠道筹资投入50余万元创作编排了反应孝道文化的泗州戏《伯俞泣杖》,创作了禁毒题材的小品《悔恨》,以及《美丽乡村武楼之歌》、《大平原》等音乐作品,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面是引导,一面是打击,公安、文旅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演出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婚丧嫁娶涉及色情表演农村大篷车,加大非法电台、电视台的整治,20查出两起色情表演的大篷车、捣毁1个非法电台和2个非法电视台,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有力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年全省扫黄打非现场会在涡阳县召开,充分肯定了涡阳县的工作成绩。

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

面对群众的热切期盼,涡阳县首先从婚事大操大办抓起。全县287个行政村,目前已经成立了162个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理事会设立婚嫁服务队,坚持喜事新办,反对在婚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理事会规定:倡导节俭办婚宴,提倡宴请亲友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不随意扩大范围。婚礼前商议婚礼事宜,提倡茶话会,不摆宴席,席桌数量不超过本村红白理事会规定。大力推广自助餐式婚宴等成功经验,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礼品、礼金由当地红白理事会按当地习俗确定,严禁攀比跟风;提倡婚嫁前后晚上不燃放烟花、婚礼当天多使用音响鞭炮;提倡简易宴宾典礼活动,搭建宴宾典礼场所不准阻碍交通、扩大规模和豪华布置,婚庆场所布置费用不超过当地平均水平;提倡使用音响代替乐队;摒弃闹婚房行为;提倡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式婚礼方式。

红白理事会积极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其章程、制度上墙,确保村民知晓度。现在,新婚摆阔攀比的少了,节俭节约的多了;喜事新办的多了,闹婚房搞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渐吹渐劲。

多方教化促进思想转变。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故里善事多,道德之乡善人众。涡阳县依靠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明乡风的培育引得源头活水。成立老子文化办、老子文化研究协会,充分把老子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宣传到家。

在县文明办的统筹下,充分挖掘本地好人和道德模范,目前为止,全县已有中国好人30位,安徽好人18名,亳州好人18人,亳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为扩大好人的辐射效应,在文化中心设立好人馆,在城区各公园广场、主干道路,各乡镇所在地,设立好人宣传标牌,大范围进行宣传;成立中国好人宣讲团、好人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进行宣讲,使好人事迹传遍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不仅如此,该县还利用道德讲堂平台、经典诵读活动,全面引导群众向善、助人之心。26个乡镇(场、街道)、省市级文明单位均设立道德讲堂,至少每月开课一次,每年受教群众多达50000余人。听好人故事、诵读一段经典、送出一份祝福系列活动让群众接受一次次精神洗礼。多方面的教化潜移默化,促使群众从内部转变了思想,为文明乡风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立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打破百年来形成的习俗传统,做好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十分关键。活动开展以来,县文明办印制并发放了40000余份革除婚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介,集中宣传革除婚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各乡(镇)村采取喇叭广播、标语宣传、文化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分别到每家每户,宣传《婚姻法》、《殡葬改革条例》等法律法规,受教群众多达60多万人.次,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县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签订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保证书,坚持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邀请或者接受除亲戚外的人员参加,不接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品。同时,党员干部还切实负起监管职责,对管辖范围的大操大办问题敢于亮剑,敢抓敢管,各村两委与每家每户签订《自觉遵守婚丧喜庆村规民约承诺书》,将村规民约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以此推动移风易俗有序推进。

真督实查促进节俭之风。

为确保工作落实,涡阳县设立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县纪委、组织部、文明办等通过受理群众举报、现场检查、明察暗访、舆论监督等方法,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审核监督,致使本单位干部职工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以此向全社会展示县委坚决破除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坚定立场。

现在,涡阳县通过乡镇动员、广泛宣传、完善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设置长期固定的'宣传栏、签订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自觉执行等环节,有效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股倡勤俭、兴节约、拒铺张、反浪费的清新、文明、简朴的婚丧喜庆新风已在全县悄然兴起。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五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旅游行业管理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就是“政府组织及行业组织通过旅游政策、法规,引导旅游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此类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政府及乡村旅游行业组织,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其主体就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部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如设施需要完善,经营需要规范,规则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维护,行业标准需要确立,这些工作必须且应当由政府来支持、推动,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维艰。

二是行业协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是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行业协会在乡村旅游的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规范作用。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行业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查处违法问题,制止无序竞争等,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起着指导作用。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乏,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此,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推广管理经验、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意见等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让旅游资源优势尽显,充分发挥。

服务作用。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目的地知名度。

调控作用。乡村旅游各产业要素,彼此依赖性强,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甚至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行业管理主体应当全面把握各要素发展情况,并运用行政、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适度抑制过快行业,扶持发展滞后行业,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监督作用。监督是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权威不足。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乡村旅游的政府机构,普遍权力小、地位低,在乡村旅游中难以成为管理核心,缺乏应有的权威。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小,一是国家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乡村旅游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关键环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过问,经营中出了问题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调。如有的家庭旅馆经营多年却从未缴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提醒督促,最终还得协调其他部门解决。

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如乡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饭店、从业人员等进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监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行业管理缺乏依据,随意性大,致使行业管理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造成乡村旅游许多项目未能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不仅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旅游的政府机构,除现有的职权外,根据旅游行业管理及乡村旅游市场监管的需要,应适当扩大一些行业管理职权。

如重点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和餐馆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的监察权等等。此外,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旅游质量监督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旅游投诉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树立行业管理在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当前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旅游市场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查处的情况下,要管住、管好乡村旅游市场,仅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必须要走旅游专业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路子,且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二者结合的办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市县旅游局应下设旅游联合执法大队,长期抽调公安、工商、交通、技术监督、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进行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大队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但业务上接受各相关部门的指导。各部门人员的身份不变,编制不变,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及其编制所属部门的双重领导。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当前,社会监督越来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举报制度。旅游行政部门开设乡村旅游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随时受理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及服务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在乡村旅游村落设立举报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监督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强化新闻监督。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借助新闻的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的目标。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赋予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行业协会是独立于政府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有权力参加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活动。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的一些行业管理职能,让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业检查评比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强行业协会的权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缺乏行业协会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让协会真正起到政府、经营者、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六

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七

xx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xx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59000公斤,油料生产3000公斤,禽蛋产量28000公斤,蔬菜产量50000公斤,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

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

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xx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

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

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

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

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八

我村现有党员34人,青年团员人数逐渐增加。这些青年团员绝大多数活跃在工作第一线,是一群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影响村服务质量的青年后备力量。我社区重视团支部的建设是党总支的一贯传统,并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工作日程,设专人负责主抓团的工作,团的工作及组织建设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组织建设,置身于党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党团共建,做好四带”是我社区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一贯做法。

一、从抓思想上入手,从思想建设上带。

团支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党的政策,学习与时代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社区党总支每年的党员党课教育,这些党课教育都通过团支部和青年党员向广大团员青年传达,同时每次党课学习都将团员吸收进来参加,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横向联动的党团教育良性循环,使团员青年能尽早接受党性教育,培养党性意识。

二、从组织建设上带,增强团支部的战斗力。

一是在建设团支部架构上下功夫。有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为了方便管理,党总支成立党建带团建领导小组,并根据情况设立了2个团支部,与党总支部保持一致,使每一个团支部能直接在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能够直接参加党总支举行的各项活动。二是在团干部的配备上下功夫。我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各一人,村团支部委员均为一线业务骨干,使村团支部在日常工作中能把团的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其次是重视发挥青年党员的作用,在村干部选拔任用中注意推荐优秀的青年党员担任社区重要岗位职务。三是建设党团“推优入党”、“推干荐才”互动平台,实现党建与团建的人才共享。党的新鲜血液主要来自于团支部,我村把“双推”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完善“推优入党”的工作机制。

三、从人才培养上带,增强团支部的吸引力。

一是注意发挥团干部的作用。党总支本着对团干部充分信任和培养锻炼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给团干部压担子、交任务。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村团支部坚持执行“文化兴村,以文化人”的社区文化发展方针。各种大型活动均在党总支的具体指导下由村团支部牵头组织。组织开展了每年社区的迎春文艺会、庆七、一党的知识比赛、卡拉ok演唱等,均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活动使团干部的组织策划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热情,更使团支部的影响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强青年业务培养和提高个人素质。青年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培养是村党总支的工作重心,村里多次召开青年后备干部会议专题研究,并确定由村里团员参与,利用村现代化的教育设备,由青年后备干部自行就个人所长展开业务知识的传授,党总支具体组织实施,对全体的青年后备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现在社区党总支又制定了青年后备人员定期汇报工作、思想动态制度以及撰写社区简报任务,在社区团支部的配合下,先后精心组织开展了青年后备人员规范化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教授为青年授课、加强对青年业务骨干的挖掘和培养,尽快使青年后备人员成才。

四、从开展活动上带,增强团支部的影响力社区党总支对团支部开展的各类活动。

从活动经费、场地、组织形式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凝聚青年、带领青年。找准青年活动结合点。我村团支部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以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为突破口,将共青团工作与村各项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把“青年文明号”的规范化要求与本职工作的优质服务挂钩,发挥青年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同时,村团支部还以不同时期社区的中心工作为重点,让青年工作与社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村管理工作中,青年们始终坚持“以服务村民群众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改变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村青年后备人员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村党总支的好评。

在村党总支的领导和带领下,村团支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还将加强和团支部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做好推优工作,继续结合社区中心工作,切实开展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摸索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方法,再创佳绩。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九

(全文)

,供大家参考。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确立文明新风,引导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笔者借假日走亲访友之机,对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封建迷信、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陈规陋习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隐隐的“痛点”,也成为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遏制婚丧陋习与不良社会风气,推进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改变,切实饯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浩荡洪流。

三是待客中的不文明现象严重。打麻将者通宵达旦,酗酒划拳现象经常发生,不文明的闹婚行为越演越烈,不但增加事主负担,还容易滋生一些社会问题。

(三)奢华宴席:在婚丧嫁娶客事操办过程中,宴席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全鸡、全鱼、带把肘子缺一不可,烟酒的档个不断攀升,每桌酒菜价值均在400-800元之间,宴席数量也多在60-150桌之间,给事主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四)随礼负担:受“礼尚往来”与“水涨船高”世俗观念影响,随礼数额从过去的10元、20元,到现在的50元、100元,机关干部少则100元,多则数百元。一般家庭每年随礼要3000-10000元上下,不少人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随礼、难堪重负。

(五)客事繁多:在操办婚丧嫁娶的同时,借助孩子满月、父母祝寿及生日、乔迁、升学、升职、参军、购车、立碑等理由进行宴请,宴请理由和范围不断拓展,也曾在某网络媒体看到过因出狱而大摆宴席庆祝的报道。

“咱们北方人都好面子,婚丧客事行情必定上涨,有钱人“涨”了面子,没钱人“涨”了债务,此风绝不可再“涨”。其实,大部分家庭都盼着,村里能牵头恢复上次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白理事会”,抓紧管一管、治一治,彻底消除基层干部群众的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多年来养成的陈规陋习就会随之瓦解。”家住城关街道办白灵社区的老曹感触颇深。

据掌握,该村为于两年前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与本村喜庆事宜的操办准绳、规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开,并纳入“村规民约”。凡需要办理婚丧客事的家庭,必须及时报告社区红白理事会及村(居)“两委”,并在统一引领下按章办理。目前,白灵社区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参加引领婚丧客事百余例,取得了更好地效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四、建言献策。

(一)突出着重树正气。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着重内容的“文明家园”建设,遏制农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形成节约光辉、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落实。

(二)强化宣传。

教育。

引导。以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讲堂、农民夜校、村广播室、善行义举榜、文化(墙)广场等为主阵地,以农村集(庙)会、文化活动、红白喜事为契机,加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把握时代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地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优秀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正反案例说教与算帐对比等形式,引导群众确立健康高雅、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三)加强。

制度。

约束管控。要深入。

调研。

探究设置“陋习曝光台”,对不听劝戒大操大办的人与事及时进行鞭笞与曝光。

(四)开展民风家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农村社区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培养形成崇德向善的纯朴民风与厚道家风,以移风易俗为重要内容,挖掘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宣传推广一批优秀的家风家训典型。通过讲家风故事和记录家训、讨论家训、晾晒家训等形式,使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等优秀家风家训成为每次家庭成员传承与崇尚的美好价值理念。

(五)深化文明家庭创立。结合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坚强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统一准绳、统一安排、统一程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道德模范、渭南标杆、陕西好人系列创立申报评选活动,做到“三到户三上墙”,即创评准绳、申报评议、定星挂牌“三到户”,评创评准绳、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户户参评、户户挂牌,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当文明户,扎实推动移风易俗进入千家万户。

(六)狠抓文明村镇建设。抢抓“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机遇,不断巩固扩大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精神文明阵地,积极组建“邻里守望公益志愿者服务队伍”,倡导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充分利用农闲与传统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业余时间,占领群众的思维阵地,潜移默化引导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十

20xx年,xxx镇党委政府、民政办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所包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300户群众,就树新风、摒旧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6项内容的调查了解,今年,又经过调研,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当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造成精神和经济压力很大;19%的人认为有压力但可以承受;5%的人认为没有压力。对xxx镇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满意率、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知晓率和通过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来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赞成率均达到99%。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婚丧等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的占95%。

二、主要成效。

一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前,婚丧事一般大操大办三天,亲戚、邻居全帮忙,招待、应酬等消耗了主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事情办理完了,人也累的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现在,办理婚丧事宴请天数少了,招待的人少了,办事的程序简化了,花的钱也少了,相比之下主人也轻松多了,其他人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来。

二是节约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在xxx村进行调研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反映,自全镇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该村已经有十余户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全部按照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执行。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后,每户每年可省下吃喝、人情往来开支6000元左右,照这样计算,每年可为全村群众节省资金二十万元以上。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婚丧事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婚宴规模和范围缩小,既减轻了主人的经济负担,又减少了酒后打架斗殴等闹事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了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群众摒弃婚丧宴请攀比斗富的心态和喜、丧事大操大办的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新观念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方式在全镇迅速得到推广,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五是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镇xx个村陆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是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镇、全县都造成巨大反响,大多数群众都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xxx镇的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党员干部认识上有偏差,对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结婚彩礼和酒席标准还需要探讨和研究;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村民担心只是一阵风,不能够长期坚持抓下去等问题。

四、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统观念和历史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根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喇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宣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群众所得的实惠,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搞好宣传,在全镇形成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很多村民存在一定的顾虑,那就是这项活动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民的顾虑,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镇上要出台相应考核措施,村里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会议可以吸收德高望重的、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参加,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重新制定细化本村的村规民约,用来规范约束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保障该项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要继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根本保障。针对农村外出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农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党政事业干部、经商的企业老板等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让他们理解支持镇、村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树立新型婚俗观、丧葬观和消费观,在全镇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十一

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朋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全市青年的`优良品质,然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情风”、“办酒风”不仅增加了群众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人际和谐,送礼之苦、人情之累、浪费之巨,已成社会公害。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精神,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现就开展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活动,向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如下倡议:

倡导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倡导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少办、小办或者不办,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简朴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办喜事,自觉抵制“你有我有互攀比、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用高洁的行动,改变落后的习俗。

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企盼和团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争当新青年,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文明传播的倡导者、勤俭节约的先行者、世风转变的实践者,为xx振兴和美好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共青团xx市委。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确立文明新风,引导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笔者借假日走亲访友之机,对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封建迷信、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陈规陋习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隐隐的“痛点”,也成为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遏制婚丧陋习与不良社会风气,推进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改变,切实饯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浩荡洪流。

三是待客中的不文明现象严重。打麻将者通宵达旦,酗酒划拳现象经常发生,不文明的闹婚行为越演越烈,不但增加事主负担,还容易滋生一些社会问题。

(三)奢华宴席:在婚丧嫁娶客事操办过程中,宴席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全鸡、全鱼、带把肘子缺一不可,烟酒的档个不断攀升,每桌酒菜价值均在400-800元之间,宴席数量也多在60-150桌之间,给事主造成较大经济负担。

(四)随礼负担:受“礼尚往来”与“水涨船高”世俗观念影响,随礼数额从过去的10元、20元,到现在的50元、100元,机关干部少则100元,多则数百元。一般家庭每年随礼要3000-10000元上下,不少人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随礼、难堪重负。

(五)客事繁多:在操办婚丧嫁娶的同时,借助孩子满月、父母祝寿及生日、乔迁、升学、升职、参军、购车、立碑等理由进行宴请,宴请理由和范围不断拓展,也曾在某网络媒体看到过因出狱而大摆宴席庆祝的报道。

“咱们北方人都好面子,婚丧客事行情必定上涨,有钱人“涨”了面子,没钱人“涨”了债务,此风绝不可再“涨”。其实,大部分家庭都盼着,村里能牵头恢复上次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白理事会”,抓紧管一管、治一治,彻底消除基层干部群众的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多年来养成的陈规陋习就会随之瓦解。”家住城关街道办白灵社区的老曹感触颇深。

据掌握,该村为于两年前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修订本村的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与本村喜庆事宜的操办准绳、规模,在村公开栏进行公开,并纳入“村规民约”。凡需要办理婚丧客事的家庭,必须及时报告社区红白理事会及村(居)“两委”,并在统一引领下按章办理。目前,白灵社区红白理事会已累计参加引领婚丧客事百余例,取得了更好地效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四、建言献策。

(一)突出着重树正气。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着重内容的“文明家园”建设,遏制农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天价彩礼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形成节约光辉、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农民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增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得到进一步推广和落实。

(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以乡风文明一条街、道德讲堂、农民夜校、村广播室、善行义举榜、文化(墙)广场等为主阵地,以农村集(庙)会、文化活动、红白喜事为契机,加大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把握时代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地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等优秀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正反案例说教与算帐对比等形式,引导群众确立健康高雅、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探究设置“陋习曝光台”,对不听劝戒大操大办的人与事及时进行鞭笞与曝光。

(四)开展民风家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农村社区或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培养形成崇德向善的纯朴民风与厚道家风,以移风易俗为重要内容,挖掘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宣传推广一批优秀的家风家训典型。通过讲家风故事和记录家训、讨论家训、晾晒家训等形式,使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等优秀家风家训成为每次家庭成员传承与崇尚的美好价值理念。

(五)深化文明家庭创立。结合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坚强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统一准绳、统一安排、统一程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及道德模范、渭南标杆、陕西好人系列创立申报评选活动,做到“三到户三上墙”,即创评准绳、申报评议、定星挂牌“三到户”,评创评准绳、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户户参评、户户挂牌,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当文明户,扎实推动移风易俗进入千家万户。

(六)狠抓文明村镇建设。抢抓“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机遇,不断巩固扩大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精神文明阵地,积极组建“邻里守望公益志愿者服务队伍”,倡导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充分利用农闲与传统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的业余时间,占领群众的思维阵地,潜移默化引导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十三

xx村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逐渐富有的同时,也慢慢滋生了人们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种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使得人情成为一种债务,请客成为一种负担,人人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脱离,苦不堪言。为改变这种局面,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特向全村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厉行节俭、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坚持“革陋习、树新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顶住他人的“舆-论”压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铺张,敢于破旧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创造浓厚氛围。各村组要把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倡导村干部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酒宴等不良习气。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

三、长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会新风气的形成。各村组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移风易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迅速的投身到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潮流中去。从参加一次文明祝贺,举办一次简约仪式做起,用实际行动,为优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去创造。告别陋习,才能走向文明。在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广大干部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努力,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摒弃陋习,走进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为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xx村贡献力量!

xx村村民委员会。

20xx年9月9日。

我村有四千多人口,居住在较为分散的六个自然角落里,长期以来,在旧传统影响下,乡里的习俗较多,民情民-意复杂,难以统一,一些不文明的习俗影响制约着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因此,为响应党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全面贯彻xx届一中全会以来的文件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特作以下移风易俗的'改革倡议:

每年正月初六为我村的旧俗——巡境日。在崇尚科学文明的新时期下,建议把这日子改为民俗文化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活跃乡村喜庆气氛,增进村民的友谊与团结。

全村原有的大小佛生日共计10个,其中全村参与的“圣祖妈生日”、“大人公生日”、“相公生日”、“普渡”计4个。届时宴请宾客,歌舞昻平,果然热闹非凡。殊不知如此繁多的节日给村民造成了人力、精力、财力的浪费。过多饮酒,也给交通安全造成隐患。由此,建议村民每个佛生日庆祝丰俭自酌,但请客全年只要一次,定于八月初一,其余只上香烧金钱,不用请客。

嫁女按原俗,嫁女人家要组织多人挑着糖果饼干到家家户户分发,虽是分享婚庆喜悦,但最后糖果饼干也很少人吃,难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我们觉得这些人力、财力可以节约起来,用于捐助公益。诗口角落先行一步,破除这个旧俗。家宇、章枝、家计、香银等同志婚庆新办。倡议全村学榜样,树新风。

旧俗:如逢丧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奔丧吊唁,送帛金几许,亦为人之常情。然而,丧家回礼,又是毛巾、肥皂、甚至雨伞等东西,造成浪费。建议丧家只回赠毛巾一条,文明节俭。鼓励丧家把节余下来的钱捐助教育、慈善、投入公益事业建设,造福家乡、更有意义。

原旧俗,讲排场、铺张浪费,攀比规格,造成浪费。为此提倡喜事新办,酒席限于15席,不劝酒,避免因酒滋事,因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这样文明节俭,益于事主,也益于客人。

以上倡议望党员干部带头执行、争做改革模范。广大村民积极实施,树新风、去旧俗,共同为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出力献策,贡献力量。

望乡亲们参照执行。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篇十四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二、xx镇“移风易俗”做法和成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四、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2821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