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更加高效有序。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意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步骤的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下是一些典型教案的分析和评价,供大家学习借鉴。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通过一些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后,新教材所特有的。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算法及算理的经验支撑。
在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的解决中,象12×25=12×100÷4这种算法,学生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候我认为就应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用实物来向学生展示每一步的算理,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个难点。
2、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问题一的解决,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见解,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
3、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在问题的解决中,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体现集体的智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这个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及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12×25=12×100÷4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2、解读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解读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1)列式。
(2)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生自主探究,独立计算。
(3)交流各种算法。重点说说这样算的理由。
2、揭示课题。
3、解决问题二和三,交流,说理。
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供学生充分的交流的机会,呈现各种不同的算法,借助情景意义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算理。
三、延伸拓展。
1、灵活运用。
2、拓展运用。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方法的迁移,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学会灵活、合理的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回顾,有利于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掌握。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难点: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
请8—10学生到台前,进行左右手反应能力的游戏,进行2次,出错的下台。
教师对留在台上的学生给予表扬。
学生观察:
第一次下去了几名学生。第二次下去了几名学生,台上留有几名学生。
数字板示:
上台人数第一次淘汰第二次留在台上。
9423。
=3。
台上人数一共淘汰的人数留在台上的人数。
94+2=63。
9-(4+2)。
=3。
9–4–2=9-(4+2)。
教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讨新知。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看?
1、解决例1。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1)学生分小组计算。
(2)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交流、比较。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他们算的对吗?
=175=572。
师:刚才我们所讲的简便计算方法只适用于连减运算.(板书:连减运算中)所以在计算时,要先认真审题。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师:第4题你为什么会先算24+25?第5题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
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演练场:学了这么多的兵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
板书设计:
=134=134=134。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三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学生已能够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合作交流找到规律,使学生解决问题。
1、利用已有知识迁移是学生经常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中,举了大部分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简便方法,让学生看明白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找到了题目的简便方法。
2、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运算规律。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让小组内的同学举例子,看哪些分数加减法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在在学生试做题时,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在最后让四人小组为单位编算式时,让各位学生自主编题,并发现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体现了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展示算式的过程中,又是展示学生解题方法的过程。
3、但是始终一些题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如:5/8-(5/8-1/2)。
5/9-3/7+4/9-4/7。
17/8-(1/8+3/10)。
如何去掉小括号,如何正确的处理加减号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找到简便算法,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四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五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1、重点: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难点: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请8—10学生到台前,进行左右手反应能力的游戏,进行2次,出错的下台。
教师对留在台上的学生给予表扬。
第一次下去了几名学生。第二次下去了几名学生,台上留有几名学生。
上台人数第一次淘汰第二次留在台上。
9423。
=3。
台上人数一共淘汰的人数留在台上的人数。
94+2=63。
9-(4+2)。
=3。
9–4–2=9-(4+2)。
教师小结,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讨新知。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看?
1、解决例1。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1)学生分小组计算。
(2)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交流、比较。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他们算的对吗?
=175=572。
师:刚才我们所讲的简便计算方法只适用于连减运算。(板书:连减运算中)所以在计算时,要先认真审题。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师:第4题你为什么会先算24+25?第5题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
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演练场:学了这么多的兵法我们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下面进行一次军事演习。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
板书设计:
=134=134=134。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六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七
每节毕业总复习课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先去追寻如下几个问题:这节课复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思想与学习方式统整这些内容?学生对该模块有何困惑,在应用中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误,如何利用学生的错例来完善认知与培养反思能力?这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慎思的。
我们知道合理的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定律和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那么总复习阶段,如何对“简便计算”模块再做一次知识统整与求链呢?我们不可否认简便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凑整”,从而达到“简算”,而“凑整”的策略有许多,主要是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拆”与“分解”,而“分拆”与“分解”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定律,是性质等等。我企图通过让学生对简便计算试题的分类活动,让学生逐步体悟到这种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简便计算”,同时通过分类活动,疏通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修复知识、查漏补缺之效。
要提高毕业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能离不开对学生的“读懂”,读懂的内容包括知识层面与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上。于是我设计了几道前测题,调研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收集了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典型错例,通过让学生圈一圈错误、思一思错因、讲一讲对策等多种反思形式,让学生自己走入内心看待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错误的心理成因,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在练习环节,根据典型错例,设计了相应的“跟进式练习”,力图做到“赢在失败”上。
最后再引领学生通过乘法竖式算理以及几何领域(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圆环面积的计算等)运用运算律化简公式的赏析,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72+93+2821×25×4。
(3/8+4/12)×245×46+54÷1/5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4.4×252/5×3.6-2/5×2.1。
25×64×125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5.跟进练习。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明确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能利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点子图、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10的组成,再编算式。
二、活动展开:看点子图,编算式。
(1)出示9+1的点子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图上的意思吗?
9+1=101+9=1010-1=910-9=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书上的点子图编写算式。
(3)想一想:5+5=10-5=。
三、归纳小结:一图4式;
练习九第4题。
四、巩固提高:
(1)找朋友:师3和7是朋友,你还能找出哪两人是好朋友,连线。
(2)练习第2题。]。
(3)学具操作:那出0到10这些卡片,象聪明的大象一样同桌说一说,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五:课后小记: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材分析: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
一、教材分析: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一,这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本课程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延续和加深,开好本节课,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过程、方法目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信息技术应用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更多的交叉学科。
网络化:卫星通信、光缆通讯等构成了立体化信息传送网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和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文本、图像、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认知学科等的融合产生了人工智能。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虚拟的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知识、技能。
5、信息技术的应用。
任务阅读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其作用。
例1:丰富的信息交流手段。
例2: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例5:专家网上会诊。
学生活动: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并汇报。
6、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例举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更加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
7、迎接信息技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交流研讨,理解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8、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进行了阐述,要求大家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六、思考与练习。
2、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师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通过上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新闻报道、市场行情、科技成果、一副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进行信息关于处理、存储等方法的研究发明和应用。举例机器人,监控报警器等这些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主包括了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主要运用在哪里呢?(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交流)。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1)、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的核心,扩展了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展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扩展了人们对信息的控制和使用能力。
4)、传感技术:包括热敏、嗅敏、味敏、光敏、磁敏、湿敏等敏感元件,扩展了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了,大家看书体会一下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思考讨论,完成书本p16的练习。(学生思虑讨论、作答)。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产生于社会,产生于全体的使用者,产生于社会的约定俗成。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猿到人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
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可以大量地生产、存储和流通,更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
4)、电报电话、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人的提高。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浪潮。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知识技能
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课内探究:
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为了满足0.4吨液氢充分燃烧,你会在助燃仓中至少填充多少吨液氧呢?
要求:(1)先在学案上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交流计算依据。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交流。
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2.【提出问题】各小组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思考你的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学生2:需要先设未知量为xg;
学生3:最后还需要作答
……
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得出不完善、不准确的步骤、格式,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自主构建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教师的讲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概括提升,而不是将一个程序化的步骤灌输给学生。
【讲解】教师利用学生的讨论,通过投影讲解强化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要求。
(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正确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与自己总结的解题过程,补充、纠正:
(2)未知量应该设为“需要液氧的质量为x”,不应该有“g”。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且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2、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定律?
3、谈话导入。
二、探讨新知。
1、解决例1。
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1)、分别说算理。
(2)、师:想一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3道题计算出来。(生板演,其余自练。)。
(3)、交流、比较。
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5)、揭题: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数学意识,达到了教师、学生、教材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巩固提高。
(2)47-(13+7)=47-7-13。
2、连线。
师: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
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4、用简便方法计算。
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
5、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更进一步体会到三个数连减在计算上的变化运用,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难点,并深化提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勇于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1)出示算式。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合理在进行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首先通过准备题,复习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整数加减法计算简便。接着,教学应用加法的地自定笋减法的运算性质,使分数加减计算方便。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1准备题
2.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b、你想怎么计算?你认为这样做简便吗?为什么?
c、反馈。
d、看书p142
2.尝试练习:p142试一试
3.说一说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加减四则运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简便方法计算p142、1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p142、2
3.应用题
4.: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便计算,你会哪些简便方法?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简便算法的算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质疑。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在昨天的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
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行改写。
生2:我想知道数的改写有什么好的方法?
……。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
二、解疑。
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忙解决刚才同学们遇到的难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
12×25。
=(3×4)×25。
=3×(4×25)。
=3×100。
=300。
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
小组2:也可以把25改写成100÷4,就是: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
师:这种方法也很巧妙!
小组3:我们组把12改写成60÷5:
12×25。
=25×(60÷5)。
=25×60÷5。
=1500÷5。
=300。
师:你们的回答同样精彩!
小组4:我们组把25改写成5×5:
12×25。
=12×(5×5)。
=12×5×5。
=60×5。
=300。
师:真不错!
小组5:我们组把25改写成50÷2:
12×25。
=12×(50÷2)。
=12×50÷2。
=600÷2。
=300。
师: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小组6:我们组把12改写成2×6:
12×25。
=(2×6)×25。
=2×25×6。
=50×6。
=300。
师:独具匠心,好!
小组7:我们组把12改写成6+6:
12×25。
=(6+6)×25。
=6×25+6×25。
=150+150。
=300。
师:妙极了!
小组8:我们组把12改写成4+8:
12×25。
=(4+8)×25。
=4×25+8×25。
=100+200。
=300。
师:真是绝了!
小组9:我们组把25改写成20+5:
12×25。
=12×(20+5)。
=12×20+12×5。
=240+60。
=300。
师:真行啊!
小组10:我们组把12改写成10+2: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
师:了不起!
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
12×25。
=(4+4+4)×25。
=4×25+4×25+4×25。
=100+100+100。
=300。
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们真行!
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
12×25。
=12×(5+5+5+5+5)。
=12×5+12×5+12×5+12×5+12×5。
=60+60+60+60+60。
=30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独特,老师佩服你们!
……。
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
三、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生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
(同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列式。)。
第一个问题:330÷5÷2。
第二个问题:32×25。
师: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点评。)。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感想)!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1.口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启发学生说出: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
问: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学生把题目做完: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七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七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练习十七第6、9、10题。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十九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习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习。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篇二十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31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