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15:11:05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实用20篇)
时间:2023-11-08 15:11:05     小编:纸韵

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细节,尽量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撰写报告时,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报告质量和提供新的视角。不同项目团队的成员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关于XX的报告,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一

时间:

班级:高一(17)班

春节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乐的时光陪伴着每一刻。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乐,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

春节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乐的时光陪伴着每一刻。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乐,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收获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彰显了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信仰。此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经过寒假的仔细调查以及走访,我逐渐地把我所在地的节日习俗整理在一起。在整个过程里我既体会到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特殊含义。以下就是我整理出来的过年时的节日习俗。

小年夜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欢乐过大年的冲锋号。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乐呵呵地围桌吃饭、聊天,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在我们这里小年夜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在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到祠堂(我们当地的话叫做“厅屋”)祭祖,这个仪式是要整个族人都参加。

过年的时候,什么都需要有个新面貌,所以连屋子也不例外。“扫屋”也称“扫尘”,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是打扫卫生。一般情况下“扫屋”是定在二十四号。由于现在的人都不太讲究以前的规矩,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可以了。“扫屋”在当地寓意为扫去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全家人都要参与进来。

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实在的事情。所以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吃的东西

——年糕。我们当地的年糕都是手工制造的,自给自足的。现在还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比较古老的制作方法。我们使用的工具也是近“石器时代”的工具——石磨。首先制作年糕的第一步就是将普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状,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力气来完成的。有了“米粉”这个原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年糕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后得出图片中的成品。它的寓意为步步高升。这种年糕的味道甜甜的,嚼起来很有韧劲,是不错的过年佳品。

这是过年重要的习俗,在很多地区都很流行这样的传统。除旧换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家都希望新年有新气象,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春联也不例外。春联的贴法在我们当地还是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比如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都是有讲究的,还有就是很多春联都是那些老一辈的人自主创作的,完全手工制作。这样的春联既有特色,又能准确的表达主人家的新一年的期望与祝福。

这是最隆重的一天,也是最喜庆的一天。所有人都会在这一天变得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当地人很早就吃过晚饭,然后家里的人都出转悠,拜早年。小孩通常都是最开心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一天玩个不停——放鞭炮、玩游戏、买东西。我们当地还有一个老习俗,就是在除夕夜的整十二点要祭祖。大家都会把自己准备好的年货供奉给祖先,祈求保佑平安幸福。这个仪式完成后就是热闹的时候了,各家各户会尽情地燃放鞭炮,烟花。热闹的气氛会随着漂亮的烟花和响亮的鞭炮声直到天亮。

开年第一天是欢乐的一天,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分享着快乐。大年初一,所有小孩都要起床很早,然后见到大人就要问候。这种不变的习俗一直被默默的传承下来。这一天的早餐一般都是吃米粉,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着米粉,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因为米粉形状都很长,所以它寓意着健康长寿。因此吃米粉的时候,老人吃的米粉越长越好,这是对他们的祝福。

随着大年初五的带来,人们欢乐的情绪开始沉淀下来,为新的一年奋斗做好准备。这一天被当地人称为“散节”,意味着欢乐的春节要告一段落了。我的调研也随着“散节”的到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二

这个寒假是我成为志愿者以来,第一次的假期扶贫助教实践活动。几天下来,我不仅推荐了一些学生,同时陪伴跟随上期志愿者回访了受资助的孩子,去了xxxx乡xx小学。在村长的支持下,走访调查了整个xx村,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受教情况。

仅仅几天的时间,却在我的心里留下太多回忆,孩子们稚嫩的脸旁,老奶奶慈祥的面容,村民憨厚的背影?一幕幕场景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在每次想起的时候一次次的闪现。

这次寒假的工作重点是在xx县xx乡。听上期的志愿者说,以前有的工作时候,天气很不好,路很难走。但这一次工作的这几天阳光明媚,和风微微。在一同去的上期志愿者的陪同和指导下,我回访了受资助的几个学生。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很是激动,热情的面容让我这个新一期的志愿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即开心又紧张。正好有一天村里有村民办婚礼,午饭时间,村民们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但回访工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xx同学的家。去之前,志愿者于婷就给我介绍了她,她母亲患病瘫痪在床,父亲也身体不好,xx还有个弟弟。以前每次去都可以看见躺在床上的母亲向我们微笑地说:“来啦??”我们沿着小路走到村里面,越过山坡,到了xx家里,却发现他的母亲不久前已经离开了人世。当xx的弟弟抱着我们带给他的小书包时,他瞬间哭着叫着他的妈妈。看着他们,我心里难过极了。意识到我们的志愿者活动也许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够多,但的确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很多支柱。

我主要的工作是推荐更多的家庭学习上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中xx的是我心里最同情的孩子。

xx家里只有她的爷爷和奶奶,我是在路上碰见她的奶奶,当她的奶奶把我带到家里给我讲述的时候,和蔼的奶奶即刻流下眼泪哭了起来。爸爸妈妈离婚后,各自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重新建立了家庭。乐乐是爷爷和奶奶抚养长大的。如今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且身体患有重病根本无劳动能力。可是乖巧的乐乐小小年纪就成熟懂事,学习之余照顾着爷爷奶奶照顾着家。我多么希望我这次的推荐工作可以给与乐乐帮助,即使只是一份小小的力量,那也将会是鼓励她坚持学习,快乐成长的精神支柱。

我还去了xx小学,校长既和蔼又谈吐大方幽默。在与校长的交流中,我了解了该校的建成和发展,这所学校就是整个xx村家长和孩子的希望。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这里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天真浪漫,一样的可爱。多么希望“xx”可以帮助到这里,让更多xx村的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快乐地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实现梦想!

清楚楚。听村长讲述了xx村的发展,我们都很是欣慰和幸福,在国家的领导下,生活总是前进的,xx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整个工作下来,我们几乎走遍了xx村,村民们都深深的记住了我们,记住了“xx”。对了,还有一件意外事件,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xx村,xx村名的一件感动的事儿。

那次工作结束后,我们坐车回家,司机是xx村民。当我们下车快回到家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手机丢了,当时都急坏了,真不知道丢到哪里了。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志愿者的手机响了,是那位司机打来的,司机说当他回家的时候发现车上有个手机,想着会是我们当中谁的手机。这位xx村司机,找到其他村名要到另一位志愿者的手机号,就打来了电话。后来他亲自把手机送了过来。

各种心情,在这几天的工作中一一体会,我永远都会庆幸加入“xx”志愿者活动,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快乐工作,为这个计划,这个希望奉献自己。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三

在我认为,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因为那是神州大地所有人民都能欢聚一堂,共享一年的收获,展望美好未来的日子。虽然是同样的一个春节,却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间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得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更加的绚丽多姿。因此出于好奇,我写下了这份实践报告。

这个春节对我来说,映象最深的就是压岁钱了,毕竟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拿压岁钱了吧。同时对于春节长辈给压岁钱的习俗,我也查了一些资料。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说完压岁钱,我们再来说说吃。吃也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有着许多风俗。比如除夕夜烧一条鱼留到大年初一叽,便是预示着“年年有余”等。在这其中,吃饺子可能是大部分家庭在春节都会有的一个习惯。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传统的春节还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这些风俗习惯由来已久并且五花八门,在此我便不一一缀述了。

我认为春节不仅仅是给我们的一个休息玩乐的时间,更是一个了解春节习俗和民族风情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在享受阖家欢乐的同时去发掘与了解这些自古流传至今的灿烂瑰宝。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四

寒假的前期在武汉环境保护局度过了。回想这个过程,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啊,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达到了实践的目的。

开始几天,我和徐海亮是做地表水和工业污水的油的提取和检验方面的。虽然操作很简单,也没有学校里的要求高,不过我认为自己还是不能很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很简单的问题分液漏斗竟没有打开上面的盖子就直接分液。在学校,我们有时在抱怨实验条件差,学的东西没用,在实验室也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有关实验的知识(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意识)。

再者,我有幸和张老师做了水的ph的测定、水硬度的测定、水中汞含量的测定和地表水和污染水中油物质的提取这些过程中,无一不在运用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而且这些可能恰恰是我们认为的无所谓也无用途的知识。

这些是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收获吧。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也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收获是工作的重复性。记得和余老师聊天时,她做水中cr、f等元素的测定竟达30年,现在还在做... 我当时就想起在大学象牙塔的我们,当然包括我周围的朋友,在表达这个观点: 这重复的工作毫无挑战性,也没意义,以后肯定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想,那位老师年轻是可能也有此想法。而后来还的选择做那份重复了30年的工作。究其原因呢,可能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家庭方面的原因是比较重要之一吧。

所以,从现在起,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这样就能多一点收获,少一点遗憾吧!

暑期实践进行到中期阶段,在这个难得接触社会的机会中,我感受很多... 当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方面的。 在出去的这几天,我真正体会到了学校的宁静,那种宁静是一种没有外面城市喧嚣、快节奏、嘈杂的宁静。回想一位耳聋的教育家说过:耳聋是给他另一种享受人生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他一种幸免被这个嘈杂的世界所影响的特权...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感慨,但为了生存这一看似比较低级却又很现实的初衷,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尽管有时有点残酷、有点无奈、有点想逃避,但是只要用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克服掉的吧。即便是最终没有理想的那样成功或是完美,但这个过程是我们用双手去体验的,获得的。

一句话:走路就像读书一样,读的书多了。你就会融会贯通(当然要活学活用),同样走路多,见识广了,就回很快适应这个社会。

其实我们这次实践不仅仅是说把平时所学知识运用,更大一方面是体验一下社会那种氛围,y。

一转眼,暑期实践在不知不觉中跨过一大半,而我们所在的团队以饱满的热情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今天上午在田田广场就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武汉最近几年的水质变化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尽管调查之后发现问卷里的我呢提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体会有两点:

1)社会上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多的接受,有时更多的是拒绝,营销行业有句名言:今天的拒绝为明天接受而准备,今天的冷漠为明天笑脸而筹备。原来只是能用经验和观察去体会(我认为学校里的问卷调查还是比较好做的,所以尽管在校里搞过,但在这里我不想把它作为一次真正地体验)。而这次我们在大街上忙碌的行人中展开调查,更具有挑战性。

2)正如高老师那天开会所说的,社会上跟要注意细节,要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就拿今天的调查为例吧。大家都很忙,所以要尽量减少调查时间,最起码给被调查者一种感觉,不会占用很长时间,我的描述是“请用30秒左右对您身边的环境的变化做一下反映”。还有一位男子正在推水果车,看起来有点艰难,我过去主动帮忙...这些对今天比较顺利搞定问卷有一定的帮助吧!

记住这句话:在这个世上,除了我们的父母和未来的另一半,还有难得的几位知己,他人也许就是匆忙的过客,所以他们没有必要非要接受你的要求,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怎么成熟的想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变化喔!

真快啊! 暑期实践已接近尾声了,这几天坐在车上和在环保局,也包括与潘科长、桂老师、魏师傅等取不同的污水处理厂采样,了解一些化学工艺方面的流程、设备,我格外的珍惜这几次机会。

虽然说现实有时带来会一些消极的思想,不过真正决定的是我们的心态,如何去看待!

记得那天在三金潭污水处理厂的刘副总说,他在上大学期间也很辛苦,除了刻苦学习外,搞些兼职。那时是给长江货船搬运工送冰袋,一次要送300多袋,因为是冰块,有点重又怕融化,所以每次都要用一层层盒子包装,等他过去时,衣服与搬运工的一样:在骄阳的照射下,有时还能看到衣服上的汗珠闪闪发光...

当时我就想起了自己,尽管搞了三份兼职,也没有累到如此地步。我想正是由于刘副总吃的苦太多了,才有今天,可以用英语去和外国厂家谈生意。

虽然这些事我们在励志或是人物传记的书籍都能读到类似的例子,不过在你身边的人不会让我们产生距离感,否则会觉得飘渺...

坦白的讲,我这几天有点小小失落(可能我这人超前意识有点强哈)---那就是我们即将离开这个让我学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尽管这种感觉没有等再过两年我们离开母校那种感觉强烈,但是我想一定会有共同点的。另外我觉得这个大家庭也是我在两年遇到的最有感觉之一吧,裴小丽重返实验室,匡敏在调查问卷时的表现,晚上聚餐之后庆祝卢军和曹金莲生日,还有今天下午我们一起等徐海亮等等都是让我感动的地方,让我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所以我要好好珍惜剩余的两天时光,珍惜点点滴滴...

两天就这样飞逝过去了,噢,不! 是两个星期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过去了,回想一下整个过程----“连载心得”的源泉,让我有幸与这么多积极进取、热情活泼、认真负责的队友度过了令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们就要离开武汉环保局时,我,还有匡敏、刘露,三个人一起离开了,当时我不想回头去看用大理石刻出的“武汉环保局”以及其英文名称“ wu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刻意地向575车站走去...

记得我刚被华农录取时,家人都在关注,从而莫名的对这个火炉长生了一种亲切感,尽管家人之前都没有来过。推置于此,在此之前我觉得武昌是我的亲近的地方。可能也是平时很少去汉口,所以对汉口这边有种距离感、生疏感,尽管她是武汉的核心地带(至少现在是)。自从这几天,每天搭着571的车从学校到中山公园的路途中,我几乎都在观望着车窗外的风景(除了记英语单词外),当然有高楼大厦,也有地摊小卖,还有排长龙的汽车,也有匆忙的行人和锻炼身体的市民。从这些景象中,我感觉到了都市的气息,也感受到了汉口的魅力。

所以我不会再对汉口陌生了......

这篇心得有点像是随记,不管了,只要能记录下自己的足迹,表达我的内心感受即可,有时不用华丽的词藻,深邃的语言,那么多的形容词效果更好!

我坚信这个寒假又是一个既充实又快乐的时期,因为这次实践活动为我开好了这个头。尽管在这期间,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精力,但作为回报的收获已经足够了...

再次感谢能给我提供这次实践机会的所有老师、同学、环境局的工作人员。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五

到今天寒假已经结束了,但寒假里那十天社会实践的经历却依然历历在目。我为佳惠葡萄酒公司做终端超市春节前酒水促销情况的巡查。走遍xx市县一区15所超市,我所得到的不仅是填写在表格上的巡查结果,更重要的是我对超市的经营以及xx市各县区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前逛超市只看商品和价码,从没考虑过其布局、运营之类的东西。在巡查前期简单的“培训”中,我第一次得知,超市的货架一般分普通货架、端架和堆头。在五层的普通货架上,第三、四层是最佳的商品摆放位置,顾客不需要过度地仰头,也需要弯腰或下蹲便能看清商品,所以,这两层摆放的商品应该就是超市的主推商品,当然商品厂家提供给潮湿的经费也要多。对于堆头,特别是促销商品的堆头,更有彩旗、气球、围档等渲染气氛之说。一般说来,一个堆头的大小是1米x1米或者1米x2米,更大的1米x3米或者2米x2米的比较少见,如果超市有这类堆头的摆放,那么其摆放的商品必定是促销商品的重头戏。

从对我们进行简单“培训”的佳惠葡萄酒公司销售部经理口中,我大概了解到,超市促销用的堆头、围档以及颈标(针对酒水)的经费是由厂家提供的。而我们这次巡查的目的就是为佳惠公司提供各超市促销的真实情况(如堆头大小、端架个数、促销人员数量及表现等),以便将结果与超市呈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在该超市促销商品。

上面提到促销人员,使我想到,促销人员数量及表现能特别明显地反映出该超市的经营状况。如威xx县的新合作购物广场,佳惠葡萄酒的堆头是两个1米x2米,而促销人员有三个,每个促销人员对消费者都很热情,即使是对学生身份很明显购买酒水可能性不大的我。双水区的银座一店、二店也都如此。这类超市总能让人感觉到其蒸蒸日上的大好前途。而在六枝县的德达鑫超市和xx县的新世纪超市,佳惠葡萄酒的堆头只有一个1米x1米的,现场无促销人员,看上去经营很萧条,而实际上几乎也是这样的。

关于促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品的摆放。就佳惠葡萄酒来说,在普通货架或端架上,如果颈标悬挂不齐甚至酒瓶东倒西歪或者落满灰尘,不管促销人员多热情地推荐,消费者早就打心底里否定了这个商品。当然,出现这种商品摆放情况的超市,其促销人员一般不会太热情,甚至可能没有促销人员。

另外,这次巡查还带给我远超出超市经营之外的知识。

走过个县区的大街,便能明显的感觉到它们彼此之间不同的人文气息,当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

除去繁华的市区不论,六县之中给人感觉最好的当属经济最发达的xx县。xx年xx县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十九。坐上去xx县的县际班车便感觉到一点奢华,其班车是六县班车之中最豪华的,车上的水城人总让人觉得他们有一种傲气十足的优越感,这大概就是物质上的充裕在精神上的反映了。

第一次到xx县城,隐约能看到一点大城市繁华的气息。走过其主干道之一的中山二路,便可发现其经济发展水平绝不只是略高于其他县。肯德基、一条街三座大型购物广场是其他县城没有也不可能有的。xx县的发展方向完全超越了县级而朝向市级。

众所周知,人们在满足生存资料、发展资料需求的基础上,才会追求享受资料的消费。走完中山二路,我很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鲜花等装饰品特别畅销,而这类商品在我所在的威xx县几乎被列为了奢侈品,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劳苦大众没有闲情逸致去买束鲜花来欣赏。这是让人心寒的差距。

比较xx县和威xx县,出现这种差距有点让人费解但又在情理之中。

xx县有大片的沿海滩涂和芦苇湿地,西部有徒骇河流经,淡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辽阔,土壤肥沃,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还有特色农产品——冬枣。可以说xx县无论发展渔业还是种植业甚至是造纸业等工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xx县的渔业还停留在家庭式发展阶段,完全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海产品未经深加工便售出,毫无附加值可言。再将特色农产品冬枣,县里为了打造冬枣之乡的名声确实耗费了巨资,比如为了方便冬枣出口,负债建起了大高航空城,年年举办冬枣节,其初衷明显是为了xx县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仅靠这些环境建设是远不够的。这些年枣农积累了一些经验,尝到了一点甜头,便开始有点晕了头,无节制的喷施有机肥、叶面肥、果面肥,结果,“维生素丸”活生生变成了“毒药丸”,农药残留严重。这不是自毁名声,而是确实希望沾化政府可以加强管理,重视质量,形成规模经济。

对于威xx县,我不甚了解,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毗邻工业发展城市——毕节,这大概是其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只是外因,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县、金钟县,不知道这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这些大致就是我寒假打工的所见所感所得了,收获颇丰!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六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在河南,春节的祭灶仪式尤为重要。这主要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两人非常疼爱他,可没办法,家中贫困,只能让儿子上煤矿去挖煤。有一次,老汉去探望儿子,在路上遇见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交谈中得知,光脚片是阎王派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儿子,光脚片应允,让他别告诉别人。此事过了三年之后,在腊月二十二晚,老汉将此事讲给自己的老伴,谁知被灶神听去禀告了玉帝,玉帝随之收回老汉的儿子,惩戒了光脚片。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得越晚越好。

饭大家都知道有俗语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样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饮食习惯。湘菜爱放辣椒,辣椒可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顾色、香、味,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啊!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却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鸡,湘潭剁椒鱼头、毛式红烧肉等,均是经济实惠之物,价格与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广受大众食客追捧。

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过年,有一个影响极为广泛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大致道出了北方农村过年的安排。

黑龙江农村与这略有区别: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有(对联),三十走油,初一磕头。其中,贴道有是贴对联的意思,黑龙江农村,按老规矩,水井上贴的对联一般是“道有”,两字为竖着写,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时作为有字的“横”,意思是水连续不断,什么时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类,现在做的已经不多了。

黑龙江农村过年,一般始于腊月二十三,过了正月十五,年算过完了。

1.腊月二十三,要放一挂鞭炮,吃饺子。灶王爷和财神要升天,即将旧的灶王爷像和财神像烧了,有的人家会摆些供品,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腊月二十四,扫房,打扫卫生。

3.腊月二十六、七,要杀猪杀鸡。不急着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库房冻起来。

4.腊月二十八,发面,蒸包子馒头和豆包,一部分作为贡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则为了吃,过年了,女人们也不会天天做饭,也要歇歇,也要过年。吃饭时,就取来热热就可以。现在这样做的也不多了,面食买着很方便。

5.腊月二十九,写对联,贴春联。不仅人住的房屋贴,连鸡窝猪圈羊圈牛圈都贴,印象中,牛圈经常贴的一幅对联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马赛北海蛟龙”,鸡窝贴“金鸡满架”,猪圈贴“肥猪满圈”或“大猪年年有,小猪月月增”。除了春联,还贴窗花剪纸、挂帖和年画。

6.腊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饺子,接神,迎接祖先回来,有家谱的人家,会将家谱贴上,没有家谱的人家,会用红纸写一张“三代宗戚”,贴在墙上,摆上供品供奉。同时,也迎接灶王爷和财神回来。有一些人会印许多财神像到各家送,这是送财,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还要赏些钱的。

年夜饭一般要有猪蹄和鸡爪,意味挠钱靶子,来年多多捞钱。年夜饭不能吃虾和东北人经常吃的酸菜,虾与瞎谐音,酸是变质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饭最好有鸡有鱼,象征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连年有余。晚上守岁。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钱,不吉利。午夜钟声响起,要给祖先家谱和家中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七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在河南,春节的祭灶仪式尤为重要。这主要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两人非常疼爱他,可没办法,家中贫困,只能让儿子上煤矿去挖煤。有一次,老汉去探望儿子,在路上遇见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交谈中得知,光脚片是阎王派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儿子,光脚片应允,让他别告诉别人。此事过了三年之后,在腊月二十二晚,老汉将此事讲给自己的老伴,谁知被灶神听去禀告了玉帝,玉帝随之收回老汉的儿子,惩戒了光脚片。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得越晚越好。

饭大家都知道有俗语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样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饮食习惯。湘菜爱放辣椒,辣椒可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顾色、香、味,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啊!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却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鸡,湘潭剁椒鱼头、毛式红烧肉等,均是经济实惠之物,价格与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广受大众食客追捧。

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过年,有一个影响极为广泛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大致道出了北方农村过年的安排。

黑龙江农村与这略有区别: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有(对联),三十走油,初一磕头。其中,贴道有是贴对联的意思,黑龙江农村,按老规矩,水井上贴的对联一般是“道有”,两字为竖着写,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时作为有字的“横”,意思是水连续不断,什么时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类,现在做的已经不多了。

黑龙江农村过年,一般始于腊月二十三,过了正月十五,年算过完了。

1.腊月二十三,要放一挂鞭炮,吃饺子。灶王爷和财神要升天,即将旧的灶王爷像和财神像烧了,有的人家会摆些供品,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腊月二十四,扫房,打扫卫生。

3.腊月二十六、七,要杀猪杀鸡。不急着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库房冻起来。

4.腊月二十八,发面,蒸包子馒头和豆包,一部分作为贡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则为了吃,过年了,女人们也不会天天做饭,也要歇歇,也要过年。吃饭时,就取来热热就可以。现在这样做的也不多了,面食买着很方便。

5.腊月二十九,写对联,贴春联。不仅人住的房屋贴,连鸡窝猪圈羊圈牛圈都贴,印象中,牛圈经常贴的一幅对联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马赛北海蛟龙”,鸡窝贴“金鸡满架”,猪圈贴“肥猪满圈”或“大猪年年有,小猪月月增”。除了春联,还贴窗花剪纸、挂帖和年画。

6.腊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饺子,接神,迎接祖先回来,有家谱的人家,会将家谱贴上,没有家谱的人家,会用红纸写一张“三代宗戚”,贴在墙上,摆上供品供奉。同时,也迎接灶王爷和财神回来。有一些人会印许多财神像到各家送,这是送财,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还要赏些钱的。

年夜饭一般要有猪蹄和鸡爪,意味挠钱靶子,来年多多捞钱。年夜饭不能吃虾和东北人经常吃的酸菜,虾与瞎谐音,酸是变质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饭最好有鸡有鱼,象征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连年有余。晚上守岁。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钱,不吉利。午夜钟声响起,要给祖先家谱和家中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八

20xx年的春节过得格外欢乐,就连天公也好像受到人间的感染,格外开恩眷顾,接连几天晴空万里,气温也上升到13—14度,可真是风和日丽,春光融融啊!

欢欢乐乐过春节,热热闹闹逛庙会,莫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到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举办的春节河洛文化庙会去逛一逛,那是非常开心的。

正月初一上午,我和朋友就来到了庙会的举办地,只见车辆如游龙,游人如潮水,满园张灯结彩,到处人头攒动,一派欢乐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随着滚滚的人流,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了大门,看到在民俗综艺大舞台前早已站满了观众,一阵阵欢呼呐喊声传来,我们只能从远处隐隐约约地看到舞台上是杂技魔术演员正在表演精彩的节目。

再往前走,在经典戏曲大舞台上正在表演当地人最喜爱的豫剧,在木偶剧舞台上正在表演木偶戏,在洛阳海神乐专区正在表演乐曲,在河洛大鼓书场正在表演河洛大鼓,在少数民族风情区,有民间艺人正在表演非常惊险的爬刀山……每一处都围满了欢乐的人群,每一处都充满了开心的笑声。

在舞狮区,那威武的狮子,抖动着鬃毛,摇头晃脑,蹦蹦跳跳,而且还爬上桌子,登上高高的架子,如履平地般表演着惊险的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在舞龙区,两条红色的巨龙,在众多舞龙人的精彩舞动下,上下翻飞,腾挪滚动,仿佛真龙在腾云驾雾,凌空飞跃,观众们报以热烈的喝彩声。园内还有的地方在表演抖空竹,有的地方在表演抬花轿,有的地方在表演踩高跷,有的地方在表演扭秧歌,观众也可以随时加入到里面扭一扭,乐一乐。当你在园内前行时,还会不时地遇到一队队民间乐队在在巡游表演,他们有的吹着芦笙,有的吹着唢呐,有的敲着梆子,边走边奏,吸引了游人驻足观看,此时,他们也表演得更加投入,园内的欢乐气氛也更加热烈。

庙会表演的,除了这些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节目外,还吸引来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哥伦比亚等国内外大马戏团的表演,在那直径40米,高达10多米的半球形演出大棚内,各国演员大显身手,表演出最拿手的节目,尤其是四位俄罗斯马术演员,身着鲜艳的表演服,各骑骏马,在飞驰的马背上或骑、或吊、或躺,或立,将观众看得心醉神迷,因而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庙会,最初是人们为了祭祀神灵,在寺庙所在地举行的娱乐活动,后来有了固定的日期并在寺庙附近形成了集市。在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庙会也吸纳了许多民俗要素,成为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现在,不仅我国传统的民俗内容得到继承和发扬,还引进了异域风情助阵,使庙会有了新的年味儿。

在民间工艺一条街上,有捏面人的,有画糖稀画的,有写花鸟字的,有捏泥人的,有制作玻璃工艺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因为今年是兔年,最受欢迎的还是用各种不同原料制作的兔子工艺品,成为逛庙会的游人最抢手的纪念品。在游乐区,有的人坐在旋转秋千上在空中游荡,有的人骑着旋转木马在转圈,有的人乘着“海盗船”摆动,有的人坐上碰碰车撞击……欢声笑语,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如果你走累了,玩饿了,就可以到名优小吃一条街上去大饱口福,这里的风味小吃有200多种,除了洛阳当地的各种小吃外,还有北京风味的雪梨,天津风味的大糖堆,东北风味的粘玉米,四川风味的串串香,xx风味的打糕,武大郎的炊饼,海南的元宝蟹、云南的香草饭,激情蒙古烤肉,尤其是新疆塔里木馕饼烤肉王的摊位里,几个新疆小伙子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一边烤着羊肉串,一边伴着动听的民族音乐跳着新疆舞,还在不停地吆喝着招徕顾客,那种载歌载舞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游人,不仅在品尝地道的新疆烤肉,而且在感受个民族团结过大年的特殊体会。有的人还拿出照相机,摄影机,录下这动人的场面。

河洛文化庙会,既有传统的习俗,又有现代的风情,更有土洋结合,中外包容,与时俱进的崭新内容,让河洛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了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的发展,让河洛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九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

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5.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

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6.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7.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8.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

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组成员于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准备: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朝阳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朝阳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朝阳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盛但必须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气。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始吃的。

(8)守岁与放鞭炮:守岁是在准备年夜饭开始的,一直到零点吃完饺子才可以睡觉,在这期间可以看春晚,还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苹果,糖果,瓜子等。在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就准备放鞭炮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放鞭炮创造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0)“破五”:“破五”要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戏:在辽宁建平县朱碌科镇,初六开始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跷,打花棍,跄驴等形式,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年画上常见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戏可看了,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白色幕布后操纵影人,配以戏曲及对话形式。由于评剧是辽宁建平县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评剧唱出来的。

(12)元宵节: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围在一起吃元宵或者汤圆,在朝阳建平县喀喇沁镇会有撒路灯的习俗,而朱碌科镇会有跑黄河等习俗,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很热闹,在城市会有闹花灯,猜灯谜,赏月,燃灯放焰等活动,在辽宁盘锦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都举办为期三天的大型灯展,每个单位会出至少一个声色光俱全的大型灯盏,今年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县展出了一座冰灯,正月十五,人们通过热闹的方式期冀了美好的祝愿。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个人会有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般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与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不管怎样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幸福团圆的好日子的期盼。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们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了解春节而展开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我们组成员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有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大,在实践的同时体验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容易。不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的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这也为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一

这个寒假,学校再次让我们做关于假期的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假期作业的惯例,之前,这个作业我没有特别的重视,所以之前并没有参加之前的评比。这个假期,这个作业我将会好好完成。

放了寒假了,20xx年有两个九月,所以这学期的时间较长,放假较晚。一到了假期,同学们一定在家里都规划好了自己的假期。随着寒假的开始,也寓意着快要过年了。春节,大家并不陌生,这是我国每年都要庆贺的大事。再说春节习俗,有人说,不就是吃饺子、放鞭炮吗?其实不然,我国各地人民的春节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想要了解?我会一一介绍给大家。

我国异地的春节习俗:

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性使其又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祭灶

在河南,春节的祭灶仪式尤为重要。这主要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两人非常疼爱他,可没办法,家中贫困,只能让儿子上煤矿去挖煤。有一次,老汉去探望儿子,在路上遇见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交谈中得知,光脚片是阎王派来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乞求不要收回他的儿子,光脚片应允,让他别告诉别人。此事过了三年之后,在腊月二十二晚,老汉将此事讲给自己的老伴,谁知被灶神听去禀告了玉帝,玉帝随之收回老汉的儿子,惩戒了光脚片。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得越晚越好。

湖南:

丰盛的年夜

饭大家都知道有俗语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这样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饮食习惯。湘菜爱放辣椒,辣椒可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顾色、香、味,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啊!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却都是普通之物,如老姜炒子鸡,湘潭剁椒鱼头、毛式红烧肉等,均是经济实惠之物,价格与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广受大众食客追捧。

拜六神

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拜祖

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并在祖先、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拜祖时,供桌上的礼品不准动;凡祭拜过的供品,除糕点果品外,均要重新煮过或经蒸气热过才能吃。否则,都认为是对神灵、祖宗的不敬。

拜茶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广州: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年初二

开年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穷鬼日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

北方过年,有一个影响极为广泛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大致道出了北方农村过年的安排。

黑龙江农村与这略有区别: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有(对联),三十走油,初一磕头。其中,贴道有是贴对联的意思,黑龙江农村,按老规矩,水井上贴的对联一般是“道有”,两字为竖着写,道字最后一笑“捺”同时作为有字的“横”,意思是水连续不断,什么时候都有。三十走油,是用油炸面制的干果之类,现在做的已经不多了。

黑龙江农村过年,一般始于腊月二十三,过了正月十五,年算过完了。

1.腊月二十三,要放一挂鞭炮,吃饺子。灶王爷和财神要升天,即将旧的灶王爷像和财神像烧了,有的人家会摆些供品,堵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腊月二十四,扫房,打扫卫生。

3.腊月二十六、七,要杀猪杀鸡。不急着吃的肉,外面便是天然冰箱,直接送库房冻起来。

4.腊月二十八,发面,蒸包子馒头和豆包,一部分作为贡品,供奉祭祀祖先用的。另一部分则为了吃,过年了,女人们也不会天天做饭,也要歇歇,也要过年。吃饭时,就取来热热就可以。现在这样做的也不多了,面食买着很方便。

5.腊月二十九,写对联,贴春联。不仅人住的房屋贴,连鸡窝猪圈羊圈牛圈都贴,印象中,牛圈经常贴的一幅对联便是“牛似南山猛虎,马赛北海蛟龙”,鸡窝贴“金鸡满架”,猪圈贴“肥猪满圈”或“大猪年年有,小猪月月增”。除了春联,还贴窗花剪纸、挂帖和年画。

6.腊月三十,早晨要放鞭炮,下午要吃饺子,接神,迎接祖先回来,有家谱的人家,会将家谱贴上,没有家谱的人家,会用红纸写一张“三代宗戚”,贴在墙上,摆上供品供奉。同时,也迎接灶王爷和财神回来。有一些人会印许多财神像到各家送,这是送财,各家是不能不要,而且还要赏些钱的。

年夜饭一般要有猪蹄和鸡爪,意味挠钱靶子,来年多多捞钱。年夜饭不能吃虾和东北人经常吃的酸菜,虾与瞎谐音,酸是变质了的意思,不吉利。年夜饭最好有鸡有鱼,象征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连年有余。晚上守岁。一晚上的垃圾不能往外扔,似乎除夕夜扔垃圾是要倒钱,不吉利。午夜钟声响起,要给祖先家谱和家中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了解了这么多省份的春节习俗,原来各地的春节习俗是不同的。接着,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到92%,剩下的8%都是少数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是怎样的?让我一一介绍给大家。

壮族:

壮族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土话叫卡姆景,二十八包粽子,土话叫包口瓬。壮族春节习俗中待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便处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扫房梁,制作肉粽、糍粑、米花糖、糯米饼等新年食品。晚间,村前寨后传来阵阵清脆的敲饼声,喷喷油香弥漫着壮村小巷。

除夕这天,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堂,吃“压年饭”,迎新春。按壮族春节习俗“压年饭”饭菜要煮多,吃够吃剩,这是预示来年五谷丰登来年有余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要宰大阉鸡,鱼,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裳迎接新春的开始。做生意的人兴在这一天到山上要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期盼新年财源滚滚来。

藏族:

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在傣族春节习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傣族春节习俗: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

回族: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

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头上扎着红发结,穿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彝族: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彝族过年前除催喂肥猪、酿好酒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过年前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砍柴来完成这项准备。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朝鲜族:

春节早晨起来,首先洗簌干净,然后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衣服,祭祀祖先,也就是祭奠供奉在祭祖房的四代祖先牌位。祭奠结束后,需进行新年第一次行礼,即所谓“拜年”。在家人拜年时,接收拜年的长辈需要给小辈一些压岁钱;拜年时,公公婆婆除了给新过门的儿媳妇压岁钱,还会送一些诸如化妆品、头绳等小礼品。家人百年后有祭祖的饮食做为早餐。然后,小辈们又出门给亲戚或邻居的长辈们拜年。春节的年饭一般为年糕汤、打糕、米糕、松饼等。从春节那天起,各种民俗游戏会陆续展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跳板、放风筝等游戏。

这是我所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但其实,只要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才有过年的气息。虽然各地的春节习俗也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地方,我们大家都在庆祝同一个节日——春节!

这是我的实践报告,没有太过绚丽的色彩的文笔,只是想体会在人内心中的一份爱。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二

为响应我校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活动,弘扬优良社会风气;拓展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在饮食、文娱及传统活动等方面对沅江市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调查。

1、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九,贴春联;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开;七不去,八不归;正月十五,挂灯笼。

2、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打扬尘的意思就是大扫除。

一般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每次,我家在二十三这一天打扬尘,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户,尤其是室外那一侧面。一年积攒的灰尘要在这一天清理的干干净净,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打扫,就是祭灶神了。家家户户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打扫干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贡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类的。全家大小要在这时行礼许愿。

3、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xx各地过的时间有些差别。

xx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小年”,xx等地以二十三为“小年”,而xx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不过我家的小年就是这二十四这天。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一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从这天开始,餐桌上就会大鱼大肉不断,一直到元宵过后。

4、二十九,贴春联: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

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头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春联最能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氛围。

5、大年三十熬一宿: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到晚上十二点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

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6、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拜年时,主人会放鞭炮以示喜庆。

7、大年初六,把店开: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同时,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8、七不去,八不归: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

9、正月十五,挂灯笼: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

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就不多说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相隔遥远的家人,朋友一年中有很多机会能相见或交流,所以人们对春节的团圆变得不那么重视了。

但是春节依旧是我心中一个最特殊的节日,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团圆似乎更有一种喜庆和吉祥的感觉,或许这其中就包含了我在每年春节时对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吧。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三

三、实践目的。

为响应我校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活动,弘扬优良社会风气;拓展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四、实践内容。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在饮食、文娱及传统活动等方面对沅江市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调查。

1、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九,贴春联;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开;七不去,八不归;正月十五,挂灯笼。

2、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打扬尘的意思就是大扫除。

一般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每次,我家在二十三这一天打扬尘,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户,尤其是室外那一侧面。一年积攒的灰尘要在这一天清理的干干净净,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打扫,就是祭灶神了。家家户户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打扫干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贡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类的。全家大小要在这时行礼许愿。

3、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xx各地过的时间有些差别。

xx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小年”,xx等地以二十三为“小年”,而xx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不过我家的小年就是这二十四这天。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一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从这天开始,餐桌上就会大鱼大肉不断,一直到元宵过后。

4、二十九,贴春联: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

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街头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春联最能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氛围。

5、大年三十熬一宿: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到晚上十二点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

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6、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拜年时,主人会放鞭炮以示喜庆。

7、大年初六,把店开: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以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同时,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8、七不去,八不归: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

9、正月十五,挂灯笼: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

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就不多说了。

五、实践总结。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相隔遥远的家人,朋友一年中有很多机会能相见或交流,所以人们对春节的团圆变得不那么重视了。

但是春节依旧是我心中一个最特殊的节日,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团圆似乎更有一种喜庆和吉祥的感觉,或许这其中就包含了我在每年春节时对于新的一年的祝愿吧。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四

春节社会实践报告,在春节期间,大家参加了什么社会活动?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以下是:春节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年历史了。

而平时的假期短而分散,因此,春节是旅游旺季。

在此春节期间,我班调查小组针对春节出行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数据并总结出旅游的规律,作为春节出行参考。

你春节是否出行?

你春节出行地点是哪里?

你是以什么方式出游?

你会给亲戚朋友带一些礼品吗?

你出行前会看一些相关攻略吗?

你是自己独自出行还是和家人一同出行?

以上是我们的调查问题。

我们利用网络以及亲朋好友,共发出270张调查问卷(由于部分人春节不止去一个地方,所以数据有重复)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被调查人中出行的人约占:81.95%,说明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在春节出行。

从选择的地点方面看: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欢去南方。

最热门的地方是杭州,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杭州距离我县较近,且交通方便。

上海位列第二,我们认为其热门原因与杭州相同。

另外,许多人选择去海南,厦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许多人都喜欢去温暖的地方。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有少部分人已经开始选择春节出国,这也体现了春节出行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行。

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看:一般离我县近的地方,多数人选择自驾,而少数选择飞机和动车火车的,主要由于他们选择这些地方为旅行的中转点或终点。

而北方的地区,大部分人选择了飞机和动车火车。

因为他们认为自驾游时间很宽裕,而且条件也都会比旅行团好。

这点说明现在自驾游已经占了旅游方式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选择了旅行团出游,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省力,而且还可以有讲解。

我们觉得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可以互补。

在调查时,我们也询问了购票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类跟随旅游团,不需要自行购票;另一类自助游,需要自行购票。

由于网上购票快捷方便且价格便宜,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在网上购票,这一购票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购票方式。

有一些人表明在出游时没有帮亲朋好友带礼品,但许多人表示会帮亲朋好友带些礼品,有些人甚至帮朋友及亲戚带了许多礼品。

而当我们问及礼品的价格时,还是有许多人表示这些礼品的价格有些偏高,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购买而且买的不止一点点。

我们发现,往往出远门的人会习惯性地给亲戚朋友带礼物,而越是旅游热门地点,往往礼品的价格会偏高。

许多人表示在出行前会先看一看相关的旅游攻略,这些攻略都有各自特点,例如,有些人喜欢热闹,就会选择一些热门地点;另一些人喜欢清静,就会选择一些特别的路线。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我县大多数的人会在“春节黄金周”的时候出门散散心,游山玩水。

行前会先看一些攻略,许多人会在“春节黄金周”时期选择与家人朋友一同自驾游去离自己较近的地方出游,而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难得的长假里去一些较远的地方游玩。

并且,我们预测: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和交通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未来我县选择在春节出行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不断上涨。

同时,我县作为一个旅游发展县,相信在未来也会有更多游客来到这里游玩。

摘要: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农历意义上的春天的到来,从古至今,人们对春节非常重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谈“春节”习俗,已今非昔比,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入中国,这些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逐渐向前发展,本次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亲戚走访以及本人地经历总结,对本地的社会习俗改变做出报告。

关键词:春节习俗、改变、情亲、团圆

正文:春节作为中国传承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地位最为崇高的一个传统团圆的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着许多拥有名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最为一个位于较为中部的城市,安庆其实较为具有特色的民俗不是很多,特别是在如今交通越来越来发达,回家团圆不在只有春节的情况下,对于传统民俗的热衷程度也在随着时间消散。

在这个寒假,我对安庆市怀宁县的春节民俗变化做了一个基本的调查。

春节期间除了年前腌腊货、炒米、办年货、制新衣、掸尘、贴春联、贴门神、挂年画、张灯结彩;过年放鞭炮、祭祖,吃年饭、品尝春饼、喝春酒、守岁等。

春节期间,登门拜年、走亲探友、相互宴请,以及观灯、逛庙会等等。

这些基本的普遍习俗外,具有特色还有请祖,开大门,出行等,在食物上有诈圆子,红芋圆子,鸡汤泡炒米等等。

这些都是安庆地区传统的习俗。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春节的习俗就有了一些适宜的改变。

对此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工作相对稳定且家庭生活较为稳定,所以春节最为传统意义的团圆就显得淡薄一些,因为平常习惯了一家一户,所以在乡村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在出现。

1.城市习俗变化

由于家庭主妇不少是上班族或做一家人的年夜饭太劳累,不少人家将年夜饭从家庭移到饭店,花钱享受,一家人聚集在饭店吃年夜饭,有的还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叙友情,谈收获,展望未来,其乐融融。

这样避免了春节期间东家请,西家邀,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弄得人筋疲力倦。

有的利用春节假期出外旅游,欣赏湖光山色,使精神舒畅。

另外,登门拜年的旧俗也在演变。

对一般好友,采取寄贺年卡,写上几句吉祥祝词,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以一张贺年片,联系情感桥梁,激发思念之情。

后来兴电话拜年,打个电话表达新年的祝福,现在则普遍用手机拜年,相互祝福。

除夕夜,过去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屋内生着炭火,以示日子红红火火,围着火盆守夜,长辈讲家族故事,晚辈向老人祝福,并高唱“顺顺顺”、“发发发”的歌谣,长辈喜笑颜开,包给孩子们压岁钱。

如今,除夕夜,家里开着空调,暖和如春,一家人在电视前观看央视春晚,欢欢喜喜守岁,气氛更为热闹。

2.农村习俗变化

从这一系列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春节民俗变化较大,而农村则相对保留了更多的习惯。

因为农村外出打工的较多,所以对于春节可以团圆休息,增进感情相对重视。

但是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腊月二十四,安庆人称为“小年”。

在以前过小年的傍晚,屋内灯火通明,包括牛栏、猪圈、厕所等地方都打开灯。

然后,桌上摆好菜,饭,斟几杯酒,再在户外烧几刀草纸,燃几炷香,放一挂鞭炮,磕几个头。

有祠堂的家族,更加严格。

祠堂内供有祖先牌位、遗像。

族中年长者带着家小到祠堂内燃上一对蜡烛,再敬香、烧纸、放鞭、磕头。

不管那种方式,这种场合都严肃无比。

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

如今相对要开放通融的多了,像妇女不可入祠堂,晚餐规定时间等都已经被改变。

春节作为团圆性节日更讲究亲情和睦。

对于许多不合理的恶俗都摒弃。

使得习俗更加亲和。

除夕之夜“守岁”至零点之后,选择一个吉时,由家主开门放鞭炮,是为“开大门”。

安庆人对大年初一的开大门很讲究。

开大门的寓意是:开门纳财财盈门,抬头见喜喜满好面。

对于这个习俗家家户户都很喜欢,可是他打破了大家平时的生活规律,熬夜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失。

所以如今的人们取其吉意,不限时间,大年初一开大门,放个鞭炮即可。

结论: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农历意义上春天的到来。

从古到今人们对春节特别重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致谢: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给予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对参加问卷调查的表示感谢。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五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一个充实的寒假过去了。在20xx年的寒假,我有了一个充实的、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我度过了一段被人称为“老师”的难忘的,阳光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我成为了一名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可儿时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没有消逝。老师那高大的形象和伟岸的身躯,“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旋律却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在身边回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一石三鸟”的经历。可以实现我的儿时梦想;能多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后来我发现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几种东西。而使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学不到的东西。

在假期前两三周我就找到了家教的工作。虽然做家教的地方离家很远,薪水给的也很少,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是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还是欣然前往了。第一天是试讲,我给两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补习数学,为了能做的更好,我又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时代的课本重新翻阅了几遍,走上了我的人生第一讲。尽管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通过了第一关。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呀。

一回生,二回熟,就这样我便做起了我的“老师”了。可能是第一次给学生做家教吧,我格外认真,每次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很努力的备课,生怕讲错了那一道题。可是这样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我讲错了一道题,当时要是有一个地缝,我恨不得钻进去。就这样我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却很充实,算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家教任务。学生家长也对我很认可,那两个学生也对我很尊敬,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他们管我叫“孙老师”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飘向了天,很自豪,很光荣。那时我才真正的明白人们为什么说老师是太阳低下最高尚的职业。

做了一个月的“灵魂工程师”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的那两个学生在考试中,数学成绩提高了20多分,听到了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我好像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名人民教师了,两个学生的家长还让我下个假期继续去做家教,但是我婉言拒绝了,并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觉得我应该去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更多的丰富自己的人生。

一个月过去了。而我人生的实践经历却才刚刚开始。这段时间里,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我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次经历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从各方面去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的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要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要经历的比别人更多。因为那也是你的人生财富,而且的是无价的。所以,努力吧!只要你去拼搏,去努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会是辉煌的。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历史了。

而平时的假期短而分散,因此,春节是旅游旺季。

在此春节期间,我班调查小组针对春节出行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数据并总结出旅游的规律,作为春节出行参考。

你春节是否出行?

你春节出行地点是哪里?

你是以什么方式出游?

你会给亲戚朋友带一些礼品吗?

你出行前会看一些相关攻略吗?

你是自己独自出行还是和家人一同出行?

以上是我们的调查问题。

我们利用网络以及亲朋好友,共发出270张调查问卷(由于部分人春节不止去一个地方,所以数据有重复)。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被调查人中出行的人约占:81.95%,说明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在春节出行。

从选择的地点方面看:一半以上的人都喜欢去南方。

最热门的地方是杭州,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杭州距离我县较近,且交通方便。

上海位列第二,我们认为其热门原因与杭州相同。

另外,许多人选择去海南,厦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许多人都喜欢去温暖的地方。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有少部分人已经开始选择春节出国,这也体现了春节出行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但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行。

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看:一般离我县近的地方,多数人选择自驾,而少数选择飞机和动车火车的,主要由于他们选择这些地方为旅行的中转点或终点。

而北方的地区,大部分人选择了飞机和动车火车。

因为他们认为自驾游时间很宽裕,而且条件也都会比旅行团好。

这点说明现在自驾游已经占了旅游方式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选择了旅行团出游,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省力,而且还可以有讲解。

我们觉得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可以互补。

在调查时,我们也询问了购票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类跟随旅游团,不需要自行购票;另一类自助游,需要自行购票。

由于网上购票快捷方便且价格便宜,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在网上购票,这一购票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购票方式。

有一些人表明在出游时没有帮亲朋好友带礼品,但许多人表示会帮亲朋好友带些礼品,有些人甚至帮朋友及亲戚带了许多礼品。

而当我们问及礼品的价格时,还是有许多人表示这些礼品的价格有些偏高,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购买而且买的不止一点点。

我们发现,往往出远门的人会习惯性地给亲戚朋友带礼物,而越是旅游热门地点,往往礼品的价格会偏高。

许多人表示在出行前会先看一看相关的旅游攻略,这些攻略都有各自特点,例如,有些人喜欢热闹,就会选择一些热门地点;另一些人喜欢清静,就会选择一些特别的路线。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我县大多数的人会在“春节黄金周”的时候出门散散心,游山玩水。

行前会先看一些攻略,许多人会在“春节黄金周”时期选择与家人朋友一同自驾游去离自己较近的地方出游,而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难得的长假里去一些较远的地方游玩。

并且,我们预测: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和交通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未来我县选择在春节出行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不断上涨。

同时,我县作为一个旅游发展县,相信在未来也会有更多游客来到这里游玩。

摘要: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农历意义上的春天的到来,从古至今,人们对春节非常重视。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谈“春节”习俗,已今非昔比,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入中国,这些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逐渐向前发展,本次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亲戚走访以及本人地经历总结,对本地的社会习俗改变做出报告。

关键词:春节习俗、改变、情亲、团圆。

正文:春节作为中国传承最为久远,保存最为完整,地位最为崇高的一个传统团圆的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着许多拥有名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最为一个位于较为中部的城市,安庆其实较为具有特色的民俗不是很多,特别是在如今交通越来越来发达,回家团圆不在只有春节的情况下,对于传统民俗的热衷程度也在随着时间消散。

在这个寒假,我对安庆市怀宁县的春节民俗变化做了一个基本的调查。

春节期间除了年前腌腊货、炒米、办年货、制新衣、掸尘、贴春联、贴门神、挂年画、张灯结彩;过年放鞭炮、祭祖,吃年饭、品尝春饼、喝春酒、守岁等。

春节期间,登门拜年、走亲探友、相互宴请,以及观灯、逛庙会等等。

这些基本的普遍习俗外,具有特色还有请祖,开大门,出行等,在食物上有诈圆子,红芋圆子,鸡汤泡炒米等等。

这些都是安庆地区传统的习俗。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春节的习俗就有了一些适宜的改变。

对此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工作相对稳定且家庭生活较为稳定,所以春节最为传统意义的团圆就显得淡薄一些,因为平常习惯了一家一户,所以在乡村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在出现。

1.城市习俗变化。

由于家庭主妇不少是上班族或做一家人的年夜饭太劳累,不少人家将年夜饭从家庭移到饭店,花钱享受,一家人聚集在饭店吃年夜饭,有的还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叙友情,谈收获,展望未来,其乐融融。

这样避免了春节期间东家请,西家邀,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弄得人筋疲力倦。

有的利用春节假期出外旅游,欣赏湖光山色,使精神舒畅。

另外,登门拜年的'旧俗也在演变。

对一般好友,采取寄贺年卡,写上几句吉祥祝词,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以一张贺年片,联系情感桥梁,激发思念之情。

后来兴电话拜年,打个电话表达新年的祝福,现在则普遍用手机拜年,相互祝福。

除夕夜,过去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屋内生着炭火,以示日子红红火火,围着火盆守夜,长辈讲家族故事,晚辈向老人祝福,并高唱“顺顺顺”、“发发发”的歌谣,长辈喜笑颜开,包给孩子们压岁钱。

如今,除夕夜,家里开着空调,暖和如春,一家人在电视前观看央视春晚,欢欢喜喜守岁,气氛更为热闹。

2.农村习俗变化。

从这一系列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的春节民俗变化较大,而农村则相对保留了更多的习惯。

因为农村外出打工的较多,所以对于春节可以团圆休息,增进感情相对重视。

但是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腊月二十四,安庆人称为“小年”。

在以前过小年的傍晚,屋内灯火通明,包括牛栏、猪圈、厕所等地方都打开灯。

然后,桌上摆好菜,饭,斟几杯酒,再在户外烧几刀草纸,燃几炷香,放一挂鞭炮,磕几个头。

有祠堂的家族,更加严格。

祠堂内供有祖先牌位、遗像。

族中年长者带着家小到祠堂内燃上一对蜡烛,再敬香、烧纸、放鞭、磕头。

不管那种方式,这种场合都严肃无比。

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

如今相对要开放通融的多了,像妇女不可入祠堂,晚餐规定时间等都已经被改变。

春节作为团圆性节日更讲究亲情和睦。

对于许多不合理的恶俗都摒弃。

使得习俗更加亲和。

除夕之夜“守岁”至零点之后,选择一个吉时,由家主开门放鞭炮,是为“开大门”。

安庆人对大年初一的开大门很讲究。

开大门的寓意是:开门纳财财盈门,抬头见喜喜满好面。

对于这个习俗家家户户都很喜欢,可是他打破了大家平时的生活规律,熬夜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失。

所以如今的人们取其吉意,不限时间,大年初一开大门,放个鞭炮即可。

结论: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农历意义上春天的到来。

从古到今人们对春节特别重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致谢: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给予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对参加问卷调查的表示感谢。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七

xx市各市区及乡村。

xx年1月29日至xx年2月17日共20天。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于xx年1月29日至xx年2月17日期间在xx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如下分配。任鸿鹏同学在美食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安排他与隋拓同学一起在组织活动期间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xx市各市区及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何勇兴与刘嘉两位同学则负责组织活动期间调查xx市各市区及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八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劳动生产的具体劳作方式,体会农村人民劳作的辛苦与困难,从而激励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对得起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一切。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入社会基层,了解了民生实际,自己也增长了社会经验阅历,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了微薄的智慧与力量。短暂的实践活动的结束让我在劳累中得到快乐,在汗水中得到磨练,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残酷的社会就业压力让我不在感到恐惧。我想,只要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并且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这样的社会实践是有必要的,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活动。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三今年寒假,我参加了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市xxxx年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交流会,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与其说是参加,还不如说是参观。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我本人是带着一份好奇之心的。初七那天约上两个同学,一起去感受招聘会的氛围。车刚到站就感受到浓浓的气息,好多人都在等车。终于我们上了车,前往目的地。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某信用合作社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对于这次招聘会,我的看法如下:

本次招聘会几乎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人才,很多公司都只是招聘文秘技工、营销人员,90%以上的学历要求是大中专以上。有部分岗位虽对身高、年龄、工作经验提出要求,但总的来说,对学历的要求低,岗位偏向于简单的操作、销售。

经过在里面一个近小时的观察,我发现,这里面没有适合我的公司或者岗位,也没有我所需要的。或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高了一些,但我确实没看到法学专业的招聘。其实,法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很少与招聘有关。一般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人挨人,人挤人。虽然看上去人才济济,但多数是大专及以下的,此外,名校学子就更少。总体而言,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不足。

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是慈溪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虽然提出了各种要求,学历也在本科以上,但仔细看,所招的几乎都是经济类专业的人才,没有一个岗位需要法学专业的人才。但很奇怪的是公司、银行都是门庭若市,而恰恰是机关事业单位门可罗雀。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本次招聘会学历要求比较低。

看着大家很焦急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岗位,我们的心情还是挺平静的,但也总结出不少问题。不少前辈得出了各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第一,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此外,由于急剧扩招带来需求关系的变化,因此在择业方面大学生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这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的下降,还表现在就业单位因此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换有关。今天的分配上完全短期化,福利安排的个人化和市场化,缺乏保障个人基本福利的整体利益安排和长期激励,严重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早期的稳定性,使得就业单位和大学生个人之间的选择顺序无法吻合,造成严重的矛盾。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四作为一名大二的师范生,能在这个寒假去参与一个教育机构的招生工作以及后面上课的全过程,我觉得这是上天或是社会或是自己给自己的另一种引导,鼓励和启发,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也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去尝试了才能明白了解的。

这个寒假,我来到沙坪坝一个叫回龙坝镇上帮一个教育机构招生,而后就在这里上课,作为一名主修小学教育专业的我来说,上课的主要对象自然就是小学阶段的小朋友们,说得更具体一点,我所负责的班级就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三年级六年级的数学。工作大概就是这样,时间算下来前后差不多二十一二天,时间虽短,但是一旦用心把自己投入到这看似短暂的时间中去,不难发现,很多学习生活的相关学问就在其中,很多人间冷暖就在我们身边。

一、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爸妈亲人的陪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

前期的招生工作,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人间冷暖,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儿童的成长这个话题却是在前期招生工作中的一个尤为触动我心弦的话题。我们的招生工作,不仅仅就是在一个地方摆点招生,而且也要走家串户的去宣传做记录。记得那一天,我是在回龙坝镇上的小学招生,其实我远远的就发觉一位多少有些沧桑的中年男子一直往我这边看了好久,就在我准备离开之前,他向我缓缓而来(右腿有点残疾的症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交谈,发现原来这位中年男子是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有个上一年级的女儿在奶奶家带着,奶奶没念过书,女儿多少受些影响,在思想学习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那位父亲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我听着听着鼻子也跟着酸了起来。从那位父亲的神态里,我能清晰的看出他对女儿的担忧,从他的语调里也能听得出他为自己不能陪在女儿身边的一种亏欠自责与无奈,然而我却透过他的这些担忧和自责看到的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那份深深的爱。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与精神往往两难全,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他们的精神财富,打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这种潮流不是父母们愿不愿去追随的问题,而是他们不得不追随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父母在东孩子在西的局面,长此以往,“留守儿童”也就诞生了。电话线似乎就成了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桥梁,但是毕竟父母在这头孩子在那头,中间隔着不知是多少米的电话线,信息再发达,有些感情还是没有面对面所传达的话语来得亲切深刻。

现实的残酷,苦了我们的父母,也苦了这些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在这个一切以物质需求为基础的社会里,我们的父母不得不带着他们对孩子的那份牵挂远离他乡……但是无论怎样,留在家里的孩子还是懵懂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牵引,所以,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父母不得已的离开而把自己荒废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作为园丁的老师们,我们要尽全力去关爱这些孩子们,从学习思想生活多方面的走进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努力地把这些未来的祖国花朵培养得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

二、我们必须拿出我们的负责真诚勇气来对待我们周边的每个“一”,用实力和信心来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对于前期的招生工作,再辛苦,更多的都是体力上的支付,但对于接下来的上课环节,尤其是对于我来说,即使我是师范生,纵然我有再大的热情,但一考虑到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实战演习,在学校学的东西毕竟在运用的过程中多少有些差距,本就不自信的我,越想越多,再加上周围的人都很优秀,我开始怕了,开始准备退缩了,但是我想,如果就这样走了,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后来,我开始狂看小学每个年级的教材和相关资料,对每个年级的内容进行初步归类,找出重点难点易错点(这些只是我在上课前做的初步工作)。最让我不放心的还是第一天的课该怎么上的问题,为了这堂课,我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第一天不上课,而是放轻松的与孩子和家长交流,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家长的相关意见,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第一天真的来了,实施照着计划顺利的进行着,家长也满意地把孩子交给了我,也许对于其他老师来说,能取得这样满意的结果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但是对于毫无经验的我来说,能取得家长的肯定就是我给了我莫大的坚持下去的勇气。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这些天里,我几乎是没有睡过好觉,经常都是整夜整夜的失眠,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些天里,我真的是在用心的对待我的每一天每一堂课,用心的对待每一份教案每一份作业,用心的对待我所接手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我在用心真诚的付出,孩子们也确实是在收获,最让我满足的还是孩子们都能够数出自己在哪些方面的收获,与此同时,我也真正体会并懂得了用负责真诚勇气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重大意义,也明白了人生就是一个以实力为基础并借助信心来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三、梦想的背后都是脚踏实地的生活,梦想越大,需要付出的就越多。

往往大多数人都愿意向别人耀眼的光环投去赞赏与羡慕的眼光,然而,又有多少人去注意过那光环背后的故事,去关心过那光环背后的辛酸与泪水!

每天看着这里的负责人有时上上网,有时教教小朋友画绘画,有时打打球,也有时下下象棋,感觉他的生活就是备受阳光普照。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才发现,那些轻松自在都是表面现象,他也会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要负责自己的店里的正常运行,也要负责他自己的课程,还要负责管理我们的课程。一天忙下来可能刚端起饭碗还没顾得上吃一口,可能就是一个自称家长的陌生电话,他又得放下碗奔跑到岗位上去。当夜深人静,人们都进入梦乡时,还在做明天亦或后来的计划安排的是他;当别人都在享受寒假春节的短暂相逢时,奔走在外的还是他……他对梦想的那份执着与坚定让人感动,他对梦想的那种脚踏实地与坚持不懈更是让人叹服,我们为之动容,相信生活也会为之动容,相信他的付出一定会换来更美好的明天!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看着别人用辛勤灌溉着自己的梦之花,闭目凝神,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别人的芬芳中,我们也要汲取他们随着“花香”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精神,然后学着去耕作自己的“花园”,等待你的会是满园花色还是满园枯枝,那得看你的付出有多大!也许有人会感叹努力了不一定就会有成功,但是,朋友,你是否也曾想过,你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成功呢!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十九

旅游管理学院专业:酒店管理。

大二。

xx。

刘嘉(09101071)、隋拓(09101061)、何勇兴(09101102)、任鸿鹏(09101106)。

xx市各市区及乡村。

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于xx年1月29日至xx年2月17日期间在xx市各市区及乡村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在开展活动之前,根据我们各自的特长及优势结合实际,进行了如下分配。任鸿鹏同学在美食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安排他与隋拓同学一起在组织活动期间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xx市各市区及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何勇兴与刘嘉两位同学则负责组织活动期间调查xx市各市区及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xx市的文化习俗时,我们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大连人的过年习俗其实和东北人的差不多。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

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正月初六“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糖瓜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因为东北主要人口迁徙到东北的历史不是很久,所以东北的习俗都带有一些外来或是中原习俗在其中,又有流失,又相互融合,聚居于不同地区的人口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送灯在东北来说是一个比较流行的祭祖习俗。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用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说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旺,后代千万。

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春节贴对联的实践报告篇二十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组成员于1月15日至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辽宁朝阳,盘锦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辽宁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朝阳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朝阳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朝阳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盛但必须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气。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始吃的。

(8)守岁与放鞭炮:守岁是在准备年夜饭开始的,一直到零点吃完饺子才可以睡觉,在这期间可以看春晚,还可以吃一些代表平安的苹果,糖果,瓜子等。在零时的钟声敲响时,就准备放鞭炮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放鞭炮创造了一种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欢愉和吉利。

(9)拜年: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0)“破五”:“破五”要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是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11)扭秧歌、看大戏:在辽宁建平县朱碌科镇,初六开始就有秧歌可看了,有高跷,打花棍,跄驴等形式,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回荡,有扮演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年画上常见的公子和丫鬟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到晚上就有皮影戏可看了,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白色幕布后操纵影人,配以戏曲及对话形式。由于评剧是辽宁建平县的特色,多半都是用评剧唱出来的。

大型灯展,每个单位会出至少一个声色光俱全的大型灯盏,今年在辽宁盘。

锦市大洼县展出了一座冰灯,正月十五,人们通过热闹的方式期冀了美好的祝愿。

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近些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对者认为,如果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个人会有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趋于一般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如果不顾现实与民众心理,单凭理想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不管怎样都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幸福团圆的好日子的期盼。

己的调查研究,有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这方面的知识收获很大,在实践的。

同时体验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也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不容易。不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的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使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这也为我们走向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原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3596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