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见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不要带有个人偏见。下面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一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的内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加上学生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课业较多,学习任务重,数学内容又比较枯燥,部分知识点难于理解,使得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大部分教师还依据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高考做准备。而新课改的要求是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成绩的好坏。所以,就新课改的需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的质量急需提高。
二、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学质量的对策。
为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需要的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包括学习的重心如何选择。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理论性比较强,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的甚至会放弃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交流,加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念,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加自信心。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深知他们的所需所想,做到因材施教,适时地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内容,尤其是新的知识,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的创新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吸纳更多好的建议,学校也应该经常组织数学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精神,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3.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和教师都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而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原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做到有效的互动,通过问答方式或是知识点相关的小故事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4.数学教学情景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数学课堂,如多媒体的使用,对于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将课程内容做成课件,使内容生动具体,易于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研究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研究数学知识的深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二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给环境、水体及交通等各方面造成威胁,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的生态问题,限制了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够看到多样性的景观。很多领域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生存环境,从多角度探讨城市结构和形态发展的科学性及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生态景观应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而兴起,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滨水生态廊道能够有效改变原有的恶化的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城市生态格局,将景观和生态等相关理论知识相融合,规划出更加美化的城市环境。
2滨水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及其效应。
城市的景观设计,廊道作为整体的城市轮廓的决定着,将各种城市流连接起来,起到分割景观的作用,影响着城市整体的格局,可以将城市廊道分成两种,一种是建立在交通干线基础上的人工廊道,还有一种是建立在河流植被基础上的自然生态廊道。
2.1平面布局——滨水生态廊道效应。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设计生态廊道能够吸收、降解城市内居民生活释放的各种污染物,有效缓解城市人口的密度,疏松城市交通,人们即使是生活在城市也能感受到绿色,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建立绿色廊道,将自然生态廊道和人工廊道相结合,形成星状的分散式的景观,避免城区大范围、大区域的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的城市条件比较好,有很多的水源和绿地,清洁水的覆盖率也高,那么这样城市的生态规划也会较为简单,环境也会不错,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绿地率和人均面积可以说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因此,绿地和水源对城市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2.2立体布局——规划发展效应。
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有平面布置之外还有例题景观布局,毕竟绿地在地面上会有高度存在,也就是绿地的立体性,在绿地面积确定的时候,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对绿地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性,可以尝试让绿地朝着垂直的方向发展,实现方体绿化,比如,同样是一公顷,林地就要比草地的生态性要好很多,效益也不错。绿化指标指的是覆盖比例和人均面积,一般用来显示投影状态,算作平面的指标。需要使用绿积量来衡量城市绿地的生态价值,看城市的绿地覆盖率的高低,这是一种立体的衡量指标。能够有效反应在特定的区域内的土地上的植被覆盖的总体的体积,体现城市的绿化程度,这种衡量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提高绿色形象。对城市进行立体生态布局,考虑到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以廊道的高大的乔木种植为主,将灌木和草地种植相结合,这种规划方式能够在城市绿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性,在我们,很多城市在进行廊道的绿色规划的时候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草地,只为了方便省事,这种单一的规划方式仅仅带来了视觉的美感,实际的生态意义并不大,不值得借鉴。
2.3城市规划发展效应。
对城市进行滨水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能够将城市中原始的较为单一的绿色地块相联系,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型规划景观,提高了城市景观设计的连续性,为城市的景观整体的规划提供了秩序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绿色的环境,城市滨水生态廊道建设提高了区域规划产业的有效性,为城市中商业、旅游及房地产等的规划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3城市滨水廊道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开发区和建成区的关系。
很多发达国家在规划城市滨水廊道的时候,很重视对开发对象的位置的选择,大多数的选择都是考虑在已经建成的地区周边或者直接选择在建成区的内部,这样规划方式有两重益处,因为在滨水廊道开发的初始阶段,各项设施的建设比较缺乏,需要借助城市已经建成区域的相关设施,提高开发区域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一旦开发区域建成以后,已经建好的区域又可以借助新开发区域的带动作用,发展振兴。目前,我国的很多正在规划中的或者是已经开始建设的滨水廊道地区基本都是和当地已经建成区域有关联,例如,杭州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浪费,降低用地的密度,已经规划在离城区有一段距离的滨水区建设新的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新规划的绿地建设对原有的区域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重点要考虑新旧城区的联系和协调性,让两城区在建成后能够实现多方面功能的互补。
3.2陆地和水体的关系。
对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和规划重在绿地,但是也要注意,所谓滨水廊道的规划其优势性就是临水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既要关注路堤的规划也要考虑到水体区域联系的设计,要在水质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水质情况的好坏对滨水廊道的规划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水体的保护不仅是开发区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在规划设计中要协调好上下游的用水和排水的关系,对于影响水质关系的用水要进行适当控制,例如,网箱淡水养鱼,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还有的旅游区域自己净化能力弱,要尽量避免水体污染。此外,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规划陆地和水体的时候要坚持共享性,公共陆地和水体要互相配合,美国夏威夷的瓦基基海滩的设计值得借鉴,几乎每个旅社承包的海滩都作为游客的共享空间,以人性化的设计为原则,我国的城市规划也可以进行借鉴,在确保规划的生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
4城市滨水生态廊道的开发目标。
4.1拉动经济发展。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一个项目想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环境,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靠近江河湖海的城市最先进行的就是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其中因为转变经济形式产生的问题,在以前因为靠近水源而建立的企业等特殊情况,那些建筑物就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驻地,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运输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还是依靠水力,这就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土地方面的问题,土地资源贫乏,如此说来,即使在这些地区建立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项目,也对当地的发展不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有条件开发滨水地区的城市,则开发工程应和全市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滨水旅游城市,应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潜力,顾客对本地滨水地区各种设施的需求,最终的.目标是借助滨水地区开发来促进全市旅游业的新发展。
4.2创造就业机会。
对于现在的社会状况而言,就是业是每个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充分对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举个例子来说,一些公司不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不会让那些闲置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上级部门选择的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加以调查,要能让人们长期的工作下去。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商来说,利润是一切的基础,但站在人民的角度,就不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4.3创造城市面貌。
对于这些地方的开发,最不拐弯抹角的方法就是对城市的基本条件进行优化,其中当然包括了很多内容,首先要对周边的水环境进行优化,当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同意一个项目入驻这里时,不能只关注他们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多大的利润,应该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不做损坏国家利益的事情,就像一些饭店餐馆之类的用餐场所,过度捕捞海里的东西就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关于现有的公共空间,开发海滨地区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的优美环境,让大家欣赏到更加优美风景,吸引更多的资源加入,大家共同发展。
5结论。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生活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于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只有好好保护他的环境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下去,环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景观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三
[3]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m]·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10.
[5]赵祥奎,刘兵,沈向.闶林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作叫[j].会论坛,2008,4(27):20.
[7]肖笃宁,石铁矛,阎宏伟.景观规划的特点与一般原则[m].世界地理研究,,7.
[8]乔峰.论高校校同景观的文化内涵[j].2006,6.
[9]黄滨.文化景观概述[m].2005,12,16.
[16]闻觅真.校园文化艺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
[18]闻觅真.校园文化艺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人学,2007.
[19]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李慧,段艳红.校园绿化设计原则研究[m].平原大学学报,2004,(10):8-10.
[24]常俊丽,王浩.大学校闶绿地文化景观的传承-以郑州华信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94-18396.
[25]劳里著,欧林,王晖译·景观建筑学[j]·世界建筑,2003(3):21.
[26]卢仁,金承藻.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朴,1991.
[29][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等译.华夏出版社,:83280。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四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优化标准。
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备课,因为每个班学生不同,因此教学设计也不同,教学设计要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追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的最优化。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做到:教学设计要注重整体性、可变性、创造性,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确定课堂的组织形式,然后勾勒出教学的顺序,对于数学概念设计、数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等,要做到有条理,避免出现各种失误教学。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备课优化从几个方面着手: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刻苦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的重点、难点,备好教学用具以及备好教法与课程开头等,备课优化是教学优化的重要环节,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数学课程语言以及数学概念的优化。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语言要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严谨、准确、精炼,富有逻辑科学性,可以增强学习的效率,对于数学概念,要抓住本质属性,新课程的标准特别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概念的讲解中,应注意概念设计的引入情景,在情景的设计过程中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问题的情境要适合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以及能力特点等,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景。
(四)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开发智力,将学到的知识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学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当中相互启发拓展思维,开发学生活跃、富有想象力的头脑,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总结。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的理念在不断更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进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需要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打造一个高效课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去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找到更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教学。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五
在工程设计中,要对建设公路的规模、对应的技术标准以及整体技术指标等进行整体运用,对于公路施工中平、横、纵三方面组合而成的三维线形予以关注,尽最大限度做到视线良好以及线形连续。在进行公路勘察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好取土位置,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来达到将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目的。在进行公路路面设计的阶段,要对过去传统的定线方法进行改变,以此来降低公路工程的造价。
选取适当的技术指标以及公路施工标准。
公路的总体设计是多专业综合性的复杂学科,进行公路施工之前应该依照我国的公路规划、公路具体施工地点的公路功能、路网规划、长远发展以及综合交通体系等对公路的具体等级标准予以确定。当项目公路总长度比较长、施工难度比较高以及受地形制约严重时,能够对公路采用不同的施工设计速度,于此同时公路不同施工设计之间的路段衔接应该予以有效的协调。在进行公路等级确立的时候,可以根据对公路的整体进行综合考虑来采取合理的超前预测,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减少将来对公路等级进行提高的时候所出现的浪费以及污染情况。在进行选取公路技术指标的时候,首选将那些比较灵活的布线方法,与公路施工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进行公路施工的时候,公路部分路段会出现达不到相应标准以及规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对这些路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论证,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技术、安全以及经济的比较,以此来选择出最优设计方案。
做好山区公路的选线工作。
山区公路的选线多以隧道贯通,公路隧道建设要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对山区公路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要考虑施工和营运环境,对隧道总体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论证,以保护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在山区进行公路的施工时,还要对公路施工所在山区的地质地貌进行分析,例如对山区可能出现的泥石流、滑坡以及断裂等自然地质灾害进行勘测与监测,在进行山区公路的勘测以及监测的时候,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例如借助gps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等技术对山区公路周围的地质灾害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进行研究与分析,这样做能够在进行山区公路施工的时候尽量避开常发地质灾害的地点,以及能够有效地对桥梁以及隧道的位置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借助先进的gps定位技术避免山区公路坡面不稳而出现滑塌现象,对于那些不可避免的施工地段,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超前分析和预测,以此来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搞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工程。
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公路沿线的绿化工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公路与沿线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还能够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且还能够有效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此提高沿线公路的环境质量。在进行公路沿线的绿化工程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公路施工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苗木的选取,与此同时,还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对于当地的苗木应该有效考虑。在公路沿线的挖方边坡可以种植一些爬藤植物;对于公路的挖方土边坡,我们可以进行种植一些沙棘耐旱的植物;对于公路沿线两侧,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对视线进行诱导,还能够对公路两侧出现的不协调以及不利行车的构造物进行遮蔽。
做好水土与环保保持方案。
在进行公路建设的工程中不仅对大量的农田予以了占用,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环,还因为在公路施工中要进行大量的填挖改造,从而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同时在施工的阶段,由于施工机械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以及施工中所产生的噪音,都对人与自然造成危害与污染。随着时代的进步,公路施工方的认识逐步提升,在实际进行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公路施工与公路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以此进行水土与环保保持工作,对于在公路施工阶段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强化施工管理工作。
公路的施工方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对于服务于此公路工程的设施,例如工棚以及料场等在保护环境的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在具体公路施工的阶段,对于那些噪音比较大的施工项目应该对其的施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对于便道要进行及时洒水,使其不出现扬尘的情况,对于未使用完的材料应该进行封闭式的堆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崇尚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而道法自然中又要求做到无为,先秦儒家强调“天人合一”思想,“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老子论“无为”,庄子论“逍遥”。老子提倡自然,也提倡无为。道家尊敬自然的法则也尊重人的本性。所以,作为行动之源的人,在学习道家文化时,要搞清楚自己,搞清楚自然,然后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在道法自然的影响下,走进大自然,向自然学习,从中获得仿生的概念,现代设计中的仿生设计在这个方面诠释得最透彻,它是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作为模拟对象,可选取局部也可以从整体出发,找到可利用点进行巧妙的构思,从而有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的原型的新生物。例如选择一朵花、一棵树,也可选择一个整体的花群、树群等进行直接模拟,cactus仙人掌衣架就是选取整株植物群为模拟对象,塑造出一个造型逼真的实用性衣架,贴近自然,表现自然。
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一步步成熟起来的,它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地发展创新。通过以上的了解,新中式家具在设计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也不是纯粹的模仿借鉴,更不是简单的重组。它在设计时有着自己的思想语言和一套设计原则,我们也可以从里面找到创新思路,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律,根据其语言系统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设计原则。
1.遵循古代家具的基本特征:具备流畅、简练的线条,完美匀称的比例,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合理科学的功能尺寸。2.遵循现代家具风格的基本特征:简洁、大方、实用、美观。3.融入一定的思想或平静理性的符号,做到造型大方雍雅、灵空隽永,内涵通透脱俗、意境幽远,集东方禅者寂、静、清、明、智、慧、圆、通等精神风貌于一体。
(二)创新思路。
1.对传统中式家具和新中式家具造型语义及创新理论系统研究,在充分地的理解道家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功能和新装饰的基本设计理念,在一定的思想及原则指导下设计和开发新型家具。
2.创新设计要做到功能上进行扩展、技术上进行更新与改良、造型上进行延续与重构。一些设计师从家具“少则多”“道法自然”哲学中领悟其妙境,推出了其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中式家具设计产品,例如丹麦椅子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一生中设计的椅子超过500条,被称为“椅子的大师”。汉斯瓦格纳于1949年设计了“y型椅”,明椅中的美学在现代设计中再生,从明式家具中吸取造型元素,进行减之又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不断提纯的连续进程,剔除到可能的最基本的元素:四条腿、一个座位、椅圈和扶手,简化处理,从而成就了现在为人赞叹的“they-chair”。汉斯瓦格纳的'牛角椅(thecowhornchair)从动物群中憨厚勤劳的牛身上吸取灵感,以牛角为设计出发点,靠背部分有着其身影所在,靠背中间部分的榫卯设计带来了一些花样。座面同样为竹材质,色彩也是很明亮的淡色木纹理,还原自然。这一生态特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样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三、结语。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结合的高雅,提倡自然无为。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家具中有一定的体现,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明式家具官帽椅,安静、肃穆,有一种威严感深藏其中,它让人自然体会到道家文化的威严与不容侵犯。现如今的新中式家具虽然没有像明式家具那么正襟危坐,却也带着几分严谨在其中,多半也是受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既保留又革新。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中,中国传统家具风格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探讨模式,新中式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思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背景的。我们应该弘扬利用有时代特点的民族特性的传统元素,将优秀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融入一定的文化思想,巧妙地进行创新,使设计既体现出民族精神,又具有时代感,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人们喜爱的家具,将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世界语言共同汇成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设计。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七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先通过对一道题目的观察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不断的实践,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活动课程内容。
设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活动课,最根本的用意就是以学习为基本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想要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材料来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首先能够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真正地融入课堂中来,并且自己能够产生自己新奇的想法,来与大家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答案和意见做出评价,从而对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见解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2)结合实际,联系生活。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还要遵守实践性原则,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生活实际,按照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操作性强的内容。刚才我们涉及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就涉及有了想法能不能去实现,也就是说想法现不现实,能不能够去实现。
(3)涉及方面广。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两个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会有很大的差异呢,或者是有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只选取这个例子而不是其他类型的例子呢。这里就不得不考虑活动课它的广泛程度了。它涉及的领域之广,所以说每个人都不可能想得那么全面,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在取材和发表想法时会有很大差异,往往也会意想不到。
根据活动课程的原则,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讲解一道或者两道数学题,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到火车站的距离,再从火车站到一个学校的距离,然后假设要从学校运货物去另一个学校,然后让学生想出,用时最少,花费也最少的路线。在课前利用这样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引出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记住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大脑,增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的有效率。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数学课堂实行活动课程已经是发展的要求,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上实行活动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八
[1]王楠,邵毅明,周娜娜,阎宏涛.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视错觉现象分析[j].公路与汽运,,(07)。
[2](美)jr布洛克.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
[3]杨阿联.格式心理学与建筑设计[n].中国旅游报,.
[4]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46.
[5]贺俊杰.透视与错觉[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98.
[6]随艳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院校风采,2010.
[7]刘跃国.浅谈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8](英)查尔斯麦基.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9]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n].吉林美术出版社,:38。
[10]熊圣.视错觉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
[11]李蔚.神奇的空间魔术——谈视错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建材,(2)。
[12]张引良.浅谈符号学与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j].中国-东盟博览,2012。
[13]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1.
[14]er,onandvisualart[m]苏茂生,台北:大陆书店,1975:11.
[15]周东梅.视错觉在环境空间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06:7.
[16]熊兴福,刘金萍.析视觉负后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08):1.
[17]蔡从.浅谈视错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艺术广角,2011(04):58.
[18]康波,万铮.中国古典园林.2010:10.
[19]朴哲龙.人眼光学结构的研究[d]吉林延吉:延边大学,2007:6.
[20]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文集: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5.
[21]张建琴.浅析图底反转的`创意与表现[j].音体美,2007(04):545.
[22]刘宏,李哲媛,许超.视错觉现象的分类和研究进展[j].智能系统学报,2011(02):1.
[23]黄英艳.室内设计色彩的错觉与幻觉.:1。
[24]钱明阔.视错觉经典:法国国旗的秘密.
[25]沈复.浮生六记[m].山东:青岛出版社,2011:19.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九
[4]张涛.当代大学校园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6]孙磊磊.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王鹏著.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1。
[9]高占祥著.论校园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10。
[10]黄希庭等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6。
[11]李道增著.环境行为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3。
[12]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4。
[13]关肇邺.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建设.世界建筑.
[14]阮仪三.校园环境设计.时代建筑,1988.2。
[15]李橘梅.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16]陈家琦.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j].山西建筑,.7。
[17]欧诗,陈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探析[j].规划师,2003.9。
[20]张惟钰.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龙坞镇为视窗,从田园景观类型研究的角度来探寻当今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根据问题的逐步深入分别从尺度、生态、人文的角度逐步展开,每个方面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与之相对应。作者试图通过用田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来扩展景观审美领域的新空间。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城镇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光辉灿烂的前景。但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城市化中“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1]的标准化建设,把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小镇变的如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乡土文化,也随着环境的无机化、单一化而走向消亡。
田园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性、场所性的景观设计手法,正是为了解决乡村城市化中日益人工环境化、非人性化等问题被提出来。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简单的材料构造,营造一份迥别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龙坞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龙坞镇地处杭州西南侧,离市中心仅为15公里,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总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379人,其中农业人口7688人。境内植被繁盛,茶园密布,有山林14640亩,茶园5080亩,是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地。
这里的田园景观与城市景观截然不同。首先它大部分以人力完成,很少借用机械,因此不会对自然造成致命的破坏;其次,田园景观是生活和劳作的景观。它不加修饰,强调人们参与其中。村民很少凭视觉感受刻意去营造它们,更多是通过生活和劳作与周边环境发生关联。这种亲密的参与互动,是田园景观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内外的互动,田园景观就“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一个已死的事件,一个深度美学化了的不包含意义的体验”[2]。
向乡村学习的田园景观设计,正是城市设计和乡村城市化建设中应该导入的方向。然而城市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很多无法回避的事实,怎样把田园设计的一些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营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1.亲和性。
1.1人性的尺度。
田园中,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的高度。如龙坞镇顺因山势而形成的茶园,大多是沿着等高线而建;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会超过人身体的`高度;田地面积也以农民一天可以耕作的面积为划分单位。可以说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
田园景观中追求功能的机动性和多样性。如祠堂,婚丧嫁娶时被用作置办酒宴的场地,平时不用的时候就被用来堆放农务器具。收获季节时,农田不仅是晒草料,晒稻谷的好场所,还是孩子们最好的游戏场地。在用地日益紧张的现代都市里,这种具有多功能性的景观设计更值得提倡和推广。
2.生态性。
2.1多变的地形。
土与人具有多重的关系,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泥土在田园随处可见,而在城市里,却被盖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视土的设计应用,在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土的大面积引用是重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没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地表的水分就容易流失,很难形成丰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积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使单一平坦的城市地貌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功能复杂的城市中,利用土来塑造多变的地形,形成具有田园趣味的景观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施瓦茨在明尼阿波利斯联邦法院前的景观就应用堆土来塑造大大小小的土包,因为泥土的可塑性较好,土包的形状变得有机并且富有变化,与周边冷漠硬朗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渗透的基面。
田园中基本上以由多孔质的材料构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的表面都存在着很多孔洞,材料之间的交接也有很多缝隙,因此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植物自由生长,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这里并不是说要完全杜绝人造材料,而是通过适当的加工改造使原本严实的材料具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多孔质、多渗透表面。
3.精神性。
3.1静谧――心灵的皈依。
构成田园景观的静谧美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在乡村,不时出现的野鸟、鱼虾给人们提供了与多种生物接触的机会,它们从本能上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温惜和爱怜。这与我们看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时产生的感情一样,片中萤火虫对营造那种温馨凄美的视觉感受功不可没;其次,田园中柔和的、较小起伏的曲线形式景观,有助于安定情绪,使人沉静;此外,随处可见的果树、农产品,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味觉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最基本的依赖感。
3.2安逸――意象的可读。
凯文.林奇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接着又说:“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它是一种与迷失方向之后的恐惧相反的感觉。[3]”田园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如河流和道路的走向形成了鲜明的方向性,使地域变得容易理解;村落的入口处往往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最为标志物。在城市中,塑造可读的、易于理解的区域的标志景观有利于增加城市空间的安逸感。
3.3厚重――时间的累积。
人的一生可谓白驹过隙,朝发夕至。而自然的博大深远,使自然中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累积,形成一种具有古老感的优美。哪怕它们逐渐朽化泯灭,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人们面对自然的这种深沉的、耐人寻味的沧桑美时,都会忍不住沉静下来。这就是田园景观表现出来的厚重美。
这种美,可能是路边一块布满苔藓的石头,田间一段风化了的栅栏,也可能是屋外一面斑驳的石灰墙,林边一处荒芜了的瓜棚。作为产生这种厚重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有机材料的使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的变化。因此在城市景观中应该添加一些具有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唤起场所的历史感,它可以是一块老石,一棵枯树,或许是一些关于城市的老照片。
三、结语。
缘起于现实中景观设计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参照了乡村景观的一些特征,本文从城市化进程中过于激进粗放的现实出发,并结合了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艺术研究生课程“景观形态学”的课程,初步探讨了田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为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设计上的策略和思路。特别感谢武荷荏教授、导师钱江帆教授的指导。
注释。
[3][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4月第一版.p2。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第一版.
2.〔日〕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著,李树华、杨秀娟、董建军译.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中国林业出版社.年2月第一版.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一
中文摘要。
第一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引入辅导教师制度的构想。
第二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编写规范思考。
第三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媒体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整合。
第一节成人教育体系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广播电视教育的沟通与整合。
第三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沟通与整合。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二
因地制宜不仅是在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传统民居设计元素流传下来的一种建筑方式。在现代居民建筑设计中也要遵循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影响。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桂北传统民居根据现状地形、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2动态接触空间。
动态接触空间指的是在建筑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建筑距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由于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很多人在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都具有较多的独立性,与周围的人没有过多的交流。而建筑作为一种拉近人与人距离的载体,在桂北传统建筑中,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拉近。在现代居民建筑中也应采用此形式的建筑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在居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归属感,并能将社会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承。
3.3景观和意境的创造。
景观和意境的创造在现代居民建筑中已经有较大的应用,只是相对于传统民居建筑来说还是缺乏一定的生气。景观的布置能够使得室内空间增添活力,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在桂北传统民居中,人们很注重意境对建筑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定的文化气息并且能够体现出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4结语。
虽然现代居民建筑设计元素有很多种类型,并且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以及改造,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传统民居设计还是有较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桂北传统民居的设计体现了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受破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特色,将其运用于现代居民建筑设计中能够丰富地方文化特色,对于现代化城市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震宇.传统居民建筑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
[3]徐慧宁.李云.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三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入发展,协同工作模型已广泛应用到各个建筑设计环节,其在整体规划设计、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水平和效率,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虽然协同工作模型已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是我国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模型设计理论,从而限制了协同工作模型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入发展。
(1)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完整的呈现出来,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型来实现,设计师通过这个工作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自己的设计内容,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三维效果,使设计师从中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协同工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设计效果,达到设计目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与其他工作模型相比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其将流程模型、虚拟模型、资源管理模型等多个模型种类集合起来,使建筑设计方案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通过协同工作模型,无法在二维空间上展示的建筑结构可以在模型构造的三维空间上得到展示,设计师可以以此为参考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使设计师更好的掌握空间关系。总之,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是通过一个虚拟的模型平台将整体空间关系展现出来,同时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和建筑功能。(2)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模型类型工作模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常规的分类标准,即应用目的可以将工作模型分为设计模型和表现模型两大类。设计模型是在平面设计图及其他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所制造出来的模型,主要作用是辅助设计师在整体上掌握建筑结构关系,设计模型并不会呈现出详细的建筑细节,而表现模型则恰好相反。表现模型重点呈现的是建筑细节,包括建筑的美观性和形象性,表现模型设计对制作的精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表现模型所表达的正是完整的建筑形态和功能。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四
一、纵观文人园林的历史发展
我们看到了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看到东方哲学影响下的审美格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式。挖掘文人园林的意境营造绝不是追求旧文人的生活模式和心态,而是从中感悟空间的东方哲学,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构架,极具东方气质,追求与自然相融的意境,寻求单纯物质空间带来的精神享受。如何在人为的空间环境中打破与自然的隔绝;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再造精神的无限性,将人、自然、空间三位一体有机的融合。这些空间营造的手法与思想很多可以被当代设计借鉴。
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追求单纯的自然品位,远离华丽、琐碎、堆砌、庸俗和过分的装饰,力求一石一木传达情致,用极小的空间营造丰富的审美意境。在文人山水园林的山水美学意境中,可以被现代空间设计借鉴的手法和理论思想很多。首先,在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步随景移,移步易景,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段。它注意时间和空间层次的流动性,在少量的时间里体会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审美,景物与周围环境或开或合,或虚或实,不必强求整体设计的定式,依环境造空间,依时空求变化。在设计中选材经济、朴素、雅致、格调清新,直接触发人们心灵的本质。当代空间设计中很多案例都试图追求这是空间布局的意境美。例如,刘家琨设计的《何多苓工作室》。他在建筑的中间安置了天井,这看似简单的小小天井积聚文人山水园林的特质。“天井四壁封闭,特意拔高,对外成为物质性的主体,对内则强化了空无,这个天井是为空间的存在性和东方精神而置的。”
在这个天井中人们不能直面天空,但可以透过四周形态各异的窗看到天井内不同的景致。阳光也由于墙面的反射变得柔和了起来。人随着时间变化体会自然地微妙变化,怡景怡情。其次,在造园手段上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到园林设计中“小”的问题。文人园林中既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上下动态把握,也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远近打量把握。例如,王澎主持设计的上海顶层画廊,在不大的面积内营造出一个极富动态的空间,利用开合墙面和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形成空间的复杂和变化。坐在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周围是一片黑暗,穿过一扇透出微亮光线的门窗,使人感觉自己是坐在一个室外的庭院,产生矛盾的虚幻空间感。在王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小空间复杂时空的设计思维。又如,在美学观点上文人园林强调“形”,而不是“型”。关于“形”,萧启宏先生的解释为影子,“影”因轮廓形成形状,而“型”是人为之物“,形”却是物我合一。所以文人园林中门窗、隔扇、剪纸花窗、透漏的假山,无不因影子而产生致幻致虚的意境。影与形互为关系,不断重构,形与无形相互交替极具现代感。所以被当代空间设计借鉴。例如,王晖先生设计的“左右间酒吧”,酒吧利用镜子和镜面不锈钢的折射和反射所表现出来影的“无形之形”,引起观者新奇的感受和有趣的遐想。再如,在空间功能上文人园林不单是满足简单的私密性,而是同时要满足可游、可居、可观、可行的观点。一些建筑如:台、楼、阁、亭、廊,皆朝四面有不同程序的开敞,称“厅空间”。这种“厅空间”成为文人园林的主导形式,满足了文人看与被看的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一种“厅空间”被当代设计师所借鉴。房屋的中间有庭院,建筑绕庭而作。
二、人生活于园中与自然融合
是独立精神的放松,使建筑在自然面前甘当配角,使自然成为审美主体。文人园林设计是整体思维的产物,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容纳着最丰富的内容。这如同中国文化的另一代表——围棋一样,只有黑白两色,但其组合变化却是惊人的。虽然只是略举了几个小小的事例,但可以看出它给我们当代的空间设计带来的深刻影响,当代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它的精神内涵和造园手段为设计所用。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五
1.传统古典家具的局限性。
新中式家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思路,但也正因为如此,其在创新设计上停滞不前。并且因为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只是一味地仿制,设计者又缺乏对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文化的理解,从而导致新中式家具的文化内涵不高,造型单一,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基本要求。这大大阻碍了新中式家具的发展,并将古典家具的遗留问题转嫁到了新中式家具当中。
2.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人的思想中,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用红木材料做成的古典家具,这也导致许多设计者在设计中式家具的时候一味地使用花梨木、紫檀等红木材料。而且由于设计者对古代文化的认识高度不够,只是单纯地照搬式样,缺乏相应的创新,导致真正的新中式家具少之又少。即便设计出精美的式样,由于现代家具加工工艺的不完善,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再加上市场营销模式等方面出现问题,使得新中式家具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传统家具的式样更加重视,甚至高于对材料的要求。而在新中式家具中,许多设计者重视的是材料的贵重与质感,忽视了对家具式样的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新中式家具的市场竞争力。
1.发展前景广阔。
现如今,新中式家具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新中式家具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觑。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借鉴古典家具设计的基础上,对西方先进加工工艺的学习研究,使得新中式家具的外形与质量都能逐渐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全新的方法来改善新中式家具,从而大大提高新中式家具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2.家具风格日趋成熟。
新中式家具在艺术风格上已经逐渐找到发展方向,并将功能性最大程度地融入到艺术形式当中。在风格类型上,新中式家具与其他家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在内涵反映上,新中式家具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将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主题,大大提升了家具本身的文化内涵。
3.家具市场逐渐成熟。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以洋为荣”的思想已经淡化甚至消失,消费者对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产品变得越发信任,新中式家具也逐渐受到许多消费者的认可。简单、大气的造型,具有艺术气息的新中式家具是现代人所钟爱的类型。它们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味,更能在简约生活的同时,带给人艺术的享受。同时,家具市场的整体活跃也大大扩展了新中式家具的市场,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新中式家具必须与中国传统的古典家具区分开来,但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工艺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家具设计当中,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式家具。
在对家具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对所设计的家具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的过程中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条理性。“概念设计”是在家具设计领域极其重要的一种设计方式,其定义为: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与其组合,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而作为新中式家具来说,概念设计不仅要对家具设计本身提出相应的方案,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运用进行设计。本文对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原创性。
家具设计,就是要不断创新,要强调每类家具本身的设计属性,设计者在设计家具的过程中要拿捏好借鉴与创新的度。虽然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极难超越,但设计者应该以一种原创的视角来审视这样的艺术品,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艺构建出古典家具的灵魂,使得家具不仅有现代的艺术气息,还有传统文化的精神。
2.可行性。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为了单纯的设计,而忽略了实际的生产。概念设计要服务于实际,将设计的精美落实到实际加工当中,只有当真正的产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它才具有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家具仿古是家具产业很庞大的一个版块,无论从造型、款式还是材料、结构,无一没有对古代家具的模仿,力求保留古典家具的原始韵味。但如果一味地仿古,就很容易脱离现代生活。要知道,现代的环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都和古代完全不同,因此,新中式家具应该更加注重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利用现代工艺的基础上,保留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将传统家具的精髓和文化都充分展现出来。
(三)拓宽市场。
根据调查显示,中式家具在整个家具市场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新中式家具的份额就更小。因此,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新中式家具的特殊民族内涵,就需要拓宽市场。细化来说,要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人们的基本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营销模式。
(四)转变消费理念。
目前,人们对新中式家具还不够了解,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新中式家具的文化内涵不清楚,企业对新中式家具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新中式家具的特点与文化内涵进行大量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新中式家具的优点,从而打造本国的民族品牌。企业要主动与政府寻求合作,力求民族文化在新中式家具中得到传承,转变人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主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中式家具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利用现代的先进加工技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具当中,从而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中式家具。消费者要支持和鼓励中国本土创造的品牌家具,这样才能让设计者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动力,使中式家具在一代又一代的家具设计者的手中不断发展、进步,进而在世界家具行业占据重要的位置。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六
【内容摘要】由于公共艺术不同于建筑、环境艺术等功能性为主的专业,亦有别于艺术性和纪念性极强的雕塑专业,因此其模型的创作也有独特性。一般在实际应用前的设计阶段,除去对公共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创作之外,就其方案的实施与作品效果的深入研究,需要借助模型实体的辅助来完成。因此对于公共艺术而言,模型的设计和研究成为其作品落实和完善的必备过程。作者认为,需要在传统模型概念的基础上,与公共艺术这一新兴专业相结合来探究其模型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从而推动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进而使整个艺术设计领域形成一个更完善的体系。
公共艺术顾名思义是由“公共”和“艺术”组成的。“公共”代表公众的、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是社会的主体,即大众的;“公共的”是共有、共享的概念;“公开的”是说信息观点要公布于众。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公共性。公共艺术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包括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观念、以艺术为媒介构建或者反省人与环境新的关系,其不仅是超越物质符号本身、提供隐蔽的教化功能,关键是经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批判、质疑,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根据。
城市化背景下,公共艺术是为居民生活环境空间提供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融入到城市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的成长需要依托一定的成长环境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作为公共艺术模型设计的灵魂的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在一定的设计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在人群的生活空间中影响人们生活行为的客观存在,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方向和目的具有决定意义。在具体时期和地区的独特环境中,不同的人文活动和社会形态会产生各异的地域性社会环境要素,从而影响一定范围内的艺术创作。
(二)人文活动。
人文活动指在一定范围的区域中,人们依据生活习惯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要使其与相近人文活动中的人能够各得其所、相对独立,又要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关照。
(三)人群结构。
人群结构指在一定活动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人员的关系网络,由于性别、职业等不同,可分为单一活动群体、简单关联群体、网状关联群体及自由群体。单一活动群体是指由单一公共活动组成的活动群体,如学校、军队等固定群体;简单关联群体是指有线性联系的`合作群体,如商业群体;网状关联群体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有复杂交织关系的群体互相活动组成的相对稳定关系;自由群体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特定活动方式的群体,如广场中的活动人群。
二、公共艺术设计思路。
公共艺术进入消费市场,其艺术设计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可选性、实施性和灵活可变性。而任何的设计都需要在一定的步骤和思路下进行,才能使该设计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一)以市场供求为依据。
设计者要有经济头脑,学会掌握社会信息和市场信息。以市场的供求为依据,以买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前提,按使用对象和人群结构设计出多标准、多类型、多档次的系列化作品,使其投入市场后具有可选性。
(二)造型设计要具有灵活可变性。
公共设施是耐久消费品,为了适应几十年使用周期中人们对审美要求的变化,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在保证时代特点和经济的前提下,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结构、不同人群活动类型发展状况的需求。
(三)设计要具有可实施性。
公共设施是在公共领域中展现地域价值观、提升艺术品位的设施,除去具有功能需求、艺术美感,还需要在比例、色彩、运输、安装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和自身结构的协调统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纸面绘制方案按比例进行模型设计,作为实施性的探讨和研究。
三、公共艺术应用模型设计特点及要求。
模型是根据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思,按缩小或者放大的比例,用易于加工的材料制作成的样品,用于表现设计的具体面貌。由于资金、环境、技术等实际情况的具体限制,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只能停留在模型设计阶段,可见模型设计对于公共艺术的作用之大。
(一)模型设计随着设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艺术模型的设计应针对实际设计需求进行变化。在设计方案确定的前提下,按同等比例进行缩放,以展现实际设计效果,应根据艺术效果选定不同的比例。1.模型比例对于以显示环境活动特色为主的公共艺术设计,针对的主要是感官刺激,因此一般体量较大,大多模型选择缩小比例。但作为指导设计深化与后期施工安装的模型设计,应尽可能具有设计预想的细节表现。因此,不可局限于固定的比例,应按照表达的复杂程度,选择尽可能表现主要设计细节的比例。2.模型材料模型制作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材料,模型的材料会影响模型设计的质感、形态、表现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针对设计本意所体现的艺术效果,选择恰当的模型制作材料,成为模型设计效果成败的关键。就造型而言,在面对平直简洁的造型时,可选用质地较硬,不易变形弯曲,但容易打磨的材料,如模型板、木料、玻璃等。若设计的随机性较强、需要根据设计者的需求随时变化和修改,则应选择可塑性较强的材料,如abs板、有机玻璃板、纸、草等,甚至是电线里的铜丝、牙签。凡是能用来表达形体的,都可以加以利用,而且材料的范围还会随着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扩展。因此,对模型制作人员而言,要在多种材料中进行最佳组合,在了解和熟悉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在模型的设计中,材料色彩的感觉也是对设计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在同等体积下,色彩深浅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因此,在有扩张力的视觉效果中,应用明度较高的材料进行表现。而深色多有神秘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科技色彩较重的模型设计中,适当采用深色材料可以增强设计的神秘感。同时,色彩对温感、平衡感、重量感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制作者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构思,最终拟定合理的模型设计方案。通常对于表现设计方案最初阶段的模型,应使用方便快捷的材料、工具,用简单的工艺对方案的整体形态、空间关系进行塑造。在概念草模阶段力求快速、准确地表现形体的基本关系,反映界面和体量的关系。在扩展模型阶段,探讨与完善设计方案。其中,框架结构制作多用木质、金属、塑料等线形材料,反映内部构造以及建筑的支撑关系;体块结构多用石膏、泡沫、板材或黏土材料,快速、有效地反映形体外部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进一步推敲设计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模型尺度随设计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模型设计作为作品落成前的参考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整体效果上模拟真实效果,这就需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度:过大则耗时耗力,过小则难以展现细节。总体而言,为研究整体效果而设计的模型,应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度,便于设计者对其整体观察。而对具体设计细节要进行探究的模型,则需要选择较大的比例尺度,至少应以满足双手操作的空间来完成细节模型的设计。模型设计的另外一个功能在于展示设计效果,而非单纯作为设计者的设计工具。这就需要从观察者的角度寻找合适的比例,若作品威严庄重,如纪念性雕塑,需要选择较大的模型比例,增加观察者心中的厚重感,并以对称的布局方式来摆放;而对于灵动活泼的公共艺术作品,或者面积较大的作品,如秦皇岛的红丝带广场,则需要用较小的比例模型来体现整体的设计动感,让观察者明白整体的设计意图。
(三)模型的表现随着设计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者的目的,往往是公共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不同的设计目的会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方向,而作为表现设计者设计思想的模型设计,也需要随着设计者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公共艺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环境之中,从其作用分类可以归纳为功能性作品,如装置艺术;精神性作品,如城市雕塑。在功能性作品中,模型设计需要表达作品的功能属性,让作品具有功能性和多变性,同时赋予其设计美感。精神性作品主要体现作品所在环境的文化境界和艺术品位。因此,在这种模型设计中,往往更加偏向于对形体美感的把握,设计的空间比例更加以精神需求为主,同时能够从模型中体现出所处环境中人们的精神文化认知共鸣。
结语。
当前,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的应用范围,从建筑领域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和工程技术领域,为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和商业活动提供服务。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以人居环境为服务目标,应用范围广泛且发展潜力较大。在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过程中,需要模型设计作为设计者思想展现和进行更深层次设计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唱瑞芬.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2).
[2]蒋健武.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的必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10).
[3]钱媛园.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包装材料与工艺浅析[j].中国包装工业,(13).
[4]王智睿,贺庆文.模型空间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3).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七
1、正文两页左右,建议用五号字、宋体、单倍行距。摘要、参考文献、附图等不计算在两页限制之内。
2、打印版论文上交的最后期限是期末考试开考前,即2009年1月3日19点前。电子版论文最后上交期限为2009年1月3日23点59分前。论文过期不收,按零分处理。
3、论文要同时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版,电子版提交地址是lunwen1@,电子版以提交后24小时内收到助教回复为提交成功的标志,如果没收到回复,请联系助教。打印版建议在2009年1月3日上午答疑时提交(答疑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可以交给任何一个助教。
4、论文要运用原理课所学相关知识、原理、分析框架对某一问题、现象等进行分析,要有自己的分析、立论等。
5、论文要按照经济学论文的格式撰写,具体见第二点。
二、经济学论文的基本格式。
2、下面是我节选的几个要点。
论文的第二页应提供以下信息:(1)文章标题;(2)最多二百字的中文摘要;(3)三个中文关键词。
论文章正文的标题、表格、图、等式以及脚注必须分别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等编号,二级标题用(一)、(二)、(三)等,三级标题用1.、2.、3.等,四级标题(1)、(2)、(3)等。一级标题居中,二级及以下标题左对齐。前三级独占一行,不用标点符号,四级及以下与正文连排。
图表格式可以参加本帖的附图。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八
1.1地域性。
城市园林景观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一特点不但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固有的一个基本属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园林在植物种类等各个方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比如我国北方城市中,在其园林中最为多见的树种就是落叶树木;而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其园林内的树种大多数是常绿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1.2效益性。
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植物景观的效益性,同时,还必须包含城市园林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生态效益。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作为一门艺术的园林景观,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还必须将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城市园林景观效益的体现,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不懈追求的重要内容。
1.3包容性。
植物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设计与植物搭配的方式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城市园林景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幽径、假山以及多种多样的植物等方面。将园林景观的包容性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且对其包容性进行不断提升,是展现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手段。
2.1因景得宜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形。由于地点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园林景观会进行灵活多变的景物组合,依山靠水,将自然美景都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对园林景点的布置而言,地形的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
2.2安全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区,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空闲的时候到景观区休闲、娱乐。但是园林景观区同样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极易出现安全性事故。所以,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安全性充分考虑其中。例如在池塘的边缘,可以设计具有装饰性的安全护栏,从而避免人们不慎掉入水中;应该定期对一些玩具或者运动器材进行维修、加固,甚至是更新,以便有效确保居民的安全。
2.3实用原则。
我国古代的庭院具有田园气息,在庭院中通常种植各种草药或者果树。然而,不论是庭院还是城市园林景观区,所种植的植物功能都必须符合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尽量在园林植物种植中实现绿化、美化、香化等。换句话讲,就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将植物的各种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例如花色、叶色、姿态以及体形等,以便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周边绿地中常青,同时,保证植物色相的多样化,使园林绿地的艺术性得到提高,进而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情境。
在城市园林的立意布局与景区中不同主题的分配,以及园林的精神功能与物质内容等均展现多元化的美学思想与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才使得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而言,具有极为深远的启迪意义。
人类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后世子孙的发展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得以转变。怎样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不仅能够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符合,同时,还必须具备鲜明的现实意义,这就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逻辑方面所急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古典逻辑推动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园林的快速发展,并使其辉煌于全球;假使现代逻辑无法进行本质性的改革,那么就难以推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变革。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施瓦茨与沃克等人,在设计理念与思路上都或多或少受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极为繁杂,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思潮对其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由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种类的艺术出现交叉与融合,进而实现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清晰的分类,是较为困难的事情。然而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下,即不仅能够充分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必须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符合。
3.2注重现代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自然景观的表达方面,人们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并且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打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加以改进,同时,也对美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通常,古典园林在技术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与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观的完美表现,不能使景观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极为有利,同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内融入最新的设计素材。所以,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发挥着极为深远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其设计灵感均来于自然,自然景观是不断更新、不断改变的。植物的枯荣、四季的交替以及河流的枯竭等,都将推动自然景观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引入的现代技术因素中,更为重大的意义就是对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进,例如系统观、平衡观等。在引进最新观念的帮助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对自身的设计观念进行更新与转变,将设计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且将周边生态环境的范围与影响纳入考虑的范畴,例如和不同种类的鸟类、昆虫、动植物等之间的关联性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上述因素加以高度重视。
四、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活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区内的景观环境,已经逐渐发展为人们极为关注的内容。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受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高质量的人文环境所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城市绿色园林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另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加以设计与规划时,应该摒弃原有的成见,不局限在现有的经验中,不断发挥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建设富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优美的城市生存环境。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十九
摘要: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当前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强化途径作简要探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如何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来解决传统人事管理所遗留下的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
1当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事管理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理念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才观较为狭隘。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定义存在局限性,将其概念只限定于某一技术领域的技术人才。这一现象与国有企业的历史原因和企业经营现状有关,通常来说国有企业由于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滞后性,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技术人员便成为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许多企业在这种人才观的影响下往往过度依赖技术人才,从而忽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致使企业的人才储备和人才体系出现缺位,已威胁到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国有企业由于自身地位更是占用了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二是,国有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往往只关注企业的物力资本,对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意识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本质已成为对人才的竞争,国有企业若是依旧以成本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必将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产生消极的影响。三是,缺乏绩效管理意识。过度强调平均主义一直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来作为薪酬制定的依据。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中都引入了绩效管理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将考核流于形式,形成一种“填表、打分、发奖金”的固有模式,由此看出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中的正确[1]的绩效管理意识并未树立。
1.2选人用人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中的人事管理相比其他企业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企业选人用人工作更加复杂,并常常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几下问题。第一,高层管理人员难以管理。一方面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通过行政部门委派而来,由于人员自身所带有的行政级别,人员进入企业后其晋升、薪酬待遇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挂钩,缺乏最基本的利益动机,因此常常出现高层管理人员工作懈怠,难以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行政特性大于管理职能,因此这类人群自身管理理念于管理水平都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的要求。第二,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较为滞后。目前,国有企业在人才选用的问题上仍存在权利过分集中的问题,当人才处于权利高度集中的用人体制之中时,能否得到认可只能依赖高层管理者的态度。同时,这种滞后的用人体制无法确保用人工作的公平性、公开性和规范性,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第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机构较多、闲置人员较多已是普遍问题。同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还面临着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企业招聘的新人才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能力,但由于没有新的空缺岗位,这类人群只能从事基层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学历低、年龄大的老员工比重比较大,这部分员工往往占用了更具技术性的岗位。
1.3人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考核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现有的考核制度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考核标准不明确,实际操作缺乏实用性。首先,受到国有企业固有平均观念的影响,人员考核制度在制定时缺乏量化的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时无法通过考核来体现员工之间的差异性。其次,通常来说,考核标准是以员工的职责和工作业绩为基准,但目前国有企业的职责划分多不明确,工作业绩也难以体现到个人,使得考核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标准作为衡量依据,从而无法判断员工是否完成了本职工作。第二,考核结果难以量化。国有企业的人员考核以定性考核为主,并且往往以考核者对员工的主观印象为依据,这样的评定方式很容易造成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误判。第三,考核方法单一。自从绩效考核引入国有企业以来,相应的考核方法也逐渐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通常来说考核方法分为三种,其一,针对员工个人的360度考核结果确定最终考核系数。其二,采取表格填写的方式收集考核信息,并由管理团队直接确定员工的考核系数。其三,根据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和个人评议结果确定最终系数。然而现实操作时国有企业的人事部门更倾向于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更为简单的'考核方法,忽视了跟踪动态考核的重要性;第四,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考核结果应当作为企业人员晋升、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并没有将结果加以合理利用,考核结果的差异性并没有体现在人员岗位变动或是工资调整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考核自身激励功能的发挥。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2.1提高人事管理的意识,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有企业已失去了物力资本上的绝对竞争优势,因此人才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国有企业要将人事管理提升到一个战略新高度,打破原有事务性工作的局限,积极将人事管理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相整合,并以此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其次,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通过设立专业的职能部门和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来积极开展人才的开发、利用、培养与管理工作[2]。
2.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推行选人用人法治化。
首先,企业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为基本原则,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做出必要调整,实现企业的管理人员向职业经理人转变;其次,企业要完善当前的用人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精简企业内部机构,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企业要推行选人用人的法治化,使得人员招聘工作朝向透明化、规范化发展;最后,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并通过采取竞争上岗的机制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3量化考核标准,恰当运用考核结果。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在人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量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标准即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确定考核标准,其中目标管理包含了设定目标、分解目标、最终结果三方面的内容,员工对每个环节目标的完成度都将成为考核中的重要依据。第二,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方法。从定性考评来看,企业仍可采取传统的个人谈话和自我总结的方式,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和价值态度进行评价。从定量考核来看,可引用国外企业通用的计分考核方法,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内容分解为可量化的评分点,并且在员工自评的同时可引入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多方面不记名评分,以确保考评的客观和准确。第三,真正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绩效评定之中,与此同时要力求发挥考核的多元作用,促使考核成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之一。
3结语。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中在管理观念、人才选拔、人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要将提高管理意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量化考核标准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3]赵建业.国企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j].现代企业文化,2010(34):72―73.
论文模型设计思路篇二十
【内容摘要】由于公共艺术不同于建筑、环境艺术等功能性为主的专业,亦有别于艺术性和纪念性极强的雕塑专业,因此其模型的创作也有独特性。一般在实际应用前的设计阶段,除去对公共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创作之外,就其方案的实施与作品效果的深入研究,需要借助模型实体的辅助来完成。因此对于公共艺术而言,模型的设计和研究成为其作品落实和完善的必备过程。作者认为,需要在传统模型概念的基础上,与公共艺术这一新兴专业相结合来探究其模型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从而推动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进而使整个艺术设计领域形成一个更完善的体系。
公共艺术顾名思义是由“公共”和“艺术”组成的。“公共”代表公众的、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是社会的主体,即大众的;“公共的”是共有、共享的概念;“公开的”是说信息观点要公布于众。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公共性。公共艺术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包括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观念、以艺术为媒介构建或者反省人与环境新的关系,其不仅是超越物质符号本身、提供隐蔽的教化功能,关键是经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批判、质疑,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根据。
城市化背景下,公共艺术是为居民生活环境空间提供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融入到城市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的成长需要依托一定的成长环境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作为公共艺术模型设计的灵魂的公共艺术设计,需要在一定的设计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在人群的生活空间中影响人们生活行为的客观存在,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方向和目的具有决定意义。在具体时期和地区的独特环境中,不同的人文活动和社会形态会产生各异的地域性社会环境要素,从而影响一定范围内的艺术创作。
(二)人文活动。
人文活动指在一定范围的区域中,人们依据生活习惯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在公共艺术设计中,要使其与相近人文活动中的人能够各得其所、相对独立,又要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关照。
(三)人群结构。
人群结构指在一定活动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人员的关系网络,由于性别、职业等不同,可分为单一活动群体、简单关联群体、网状关联群体及自由群体。单一活动群体是指由单一公共活动组成的活动群体,如学校、军队等固定群体;简单关联群体是指有线性联系的`合作群体,如商业群体;网状关联群体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有复杂交织关系的群体互相活动组成的相对稳定关系;自由群体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特定活动方式的群体,如广场中的活动人群。
二、公共艺术设计思路。
公共艺术进入消费市场,其艺术设计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可选性、实施性和灵活可变性。而任何的设计都需要在一定的步骤和思路下进行,才能使该设计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一)以市场供求为依据。
设计者要有经济头脑,学会掌握社会信息和市场信息。以市场的供求为依据,以买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前提,按使用对象和人群结构设计出多标准、多类型、多档次的系列化作品,使其投入市场后具有可选性。
(二)造型设计要具有灵活可变性。
公共设施是耐久消费品,为了适应几十年使用周期中人们对审美要求的变化,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在保证时代特点和经济的前提下,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结构、不同人群活动类型发展状况的需求。
(三)设计要具有可实施性。
公共设施是在公共领域中展现地域价值观、提升艺术品位的设施,除去具有功能需求、艺术美感,还需要在比例、色彩、运输、安装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和自身结构的协调统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纸面绘制方案按比例进行模型设计,作为实施性的探讨和研究。
三、公共艺术应用模型设计特点及要求。
模型是根据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思,按缩小或者放大的比例,用易于加工的材料制作成的样品,用于表现设计的具体面貌。由于资金、环境、技术等实际情况的具体限制,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只能停留在模型设计阶段,可见模型设计对于公共艺术的作用之大。
(一)模型设计随着设计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公共艺术模型的设计应针对实际设计需求进行变化。在设计方案确定的前提下,按同等比例进行缩放,以展现实际设计效果,应根据艺术效果选定不同的比例。1.模型比例对于以显示环境活动特色为主的公共艺术设计,针对的主要是感官刺激,因此一般体量较大,大多模型选择缩小比例。但作为指导设计深化与后期施工安装的模型设计,应尽可能具有设计预想的细节表现。因此,不可局限于固定的比例,应按照表达的复杂程度,选择尽可能表现主要设计细节的比例。2.模型材料模型制作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材料,模型的材料会影响模型设计的质感、形态、表现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针对设计本意所体现的艺术效果,选择恰当的模型制作材料,成为模型设计效果成败的关键。就造型而言,在面对平直简洁的造型时,可选用质地较硬,不易变形弯曲,但容易打磨的材料,如模型板、木料、玻璃等。若设计的随机性较强、需要根据设计者的需求随时变化和修改,则应选择可塑性较强的材料,如abs板、有机玻璃板、纸、草等,甚至是电线里的铜丝、牙签。凡是能用来表达形体的,都可以加以利用,而且材料的范围还会随着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扩展。因此,对模型制作人员而言,要在多种材料中进行最佳组合,在了解和熟悉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材料,做到物尽其用。在模型的设计中,材料色彩的感觉也是对设计效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在同等体积下,色彩深浅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因此,在有扩张力的视觉效果中,应用明度较高的材料进行表现。而深色多有神秘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科技色彩较重的模型设计中,适当采用深色材料可以增强设计的神秘感。同时,色彩对温感、平衡感、重量感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制作者根据科学合理的设计构思,最终拟定合理的模型设计方案。通常对于表现设计方案最初阶段的模型,应使用方便快捷的材料、工具,用简单的工艺对方案的整体形态、空间关系进行塑造。在概念草模阶段力求快速、准确地表现形体的基本关系,反映界面和体量的关系。在扩展模型阶段,探讨与完善设计方案。其中,框架结构制作多用木质、金属、塑料等线形材料,反映内部构造以及建筑的支撑关系;体块结构多用石膏、泡沫、板材或黏土材料,快速、有效地反映形体外部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进一步推敲设计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模型尺度随设计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模型设计作为作品落成前的参考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整体效果上模拟真实效果,这就需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度:过大则耗时耗力,过小则难以展现细节。总体而言,为研究整体效果而设计的模型,应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度,便于设计者对其整体观察。而对具体设计细节要进行探究的模型,则需要选择较大的比例尺度,至少应以满足双手操作的空间来完成细节模型的设计。模型设计的另外一个功能在于展示设计效果,而非单纯作为设计者的设计工具。这就需要从观察者的角度寻找合适的比例,若作品威严庄重,如纪念性雕塑,需要选择较大的模型比例,增加观察者心中的厚重感,并以对称的布局方式来摆放;而对于灵动活泼的公共艺术作品,或者面积较大的作品,如秦皇岛的红丝带广场,则需要用较小的比例模型来体现整体的设计动感,让观察者明白整体的设计意图。
(三)模型的表现随着设计目的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者的目的,往往是公共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不同的设计目的会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方向,而作为表现设计者设计思想的模型设计,也需要随着设计者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公共艺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环境之中,从其作用分类可以归纳为功能性作品,如装置艺术;精神性作品,如城市雕塑。在功能性作品中,模型设计需要表达作品的功能属性,让作品具有功能性和多变性,同时赋予其设计美感。精神性作品主要体现作品所在环境的文化境界和艺术品位。因此,在这种模型设计中,往往更加偏向于对形体美感的把握,设计的空间比例更加以精神需求为主,同时能够从模型中体现出所处环境中人们的精神文化认知共鸣。
结语。
当前,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的应用范围,从建筑领域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工艺美术和工程技术领域,为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和商业活动提供服务。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以人居环境为服务目标,应用范围广泛且发展潜力较大。在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过程中,需要模型设计作为设计者思想展现和进行更深层次设计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唱瑞芬.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2).
[2]蒋健武.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的必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10).
[3]钱媛园.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包装材料与工艺浅析[j].中国包装工业,(13).
[4]王智睿,贺庆文.模型空间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3).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38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