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表达自己对作品观点和情感的机会,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写读后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读后感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读后感既可以是对作品整体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其中某个细节或主题的深入思考,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见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范文,来了解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写作,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创作,写出一篇真正符合自己风格和内涵的读后感。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一
读这本书源于看了行走的力量这篇报道,一件事情做了八年,是怎样的一种坚持?看这本书也有自己内心的向往,向往着布达拉宫,向往着雪域高原。
看了几页就放下了,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所耽搁。朋友介绍可以听书,赶紧从手机上下载。读书的是个女声,还有配乐,这样听书真是一种享受。
一个穷苦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年幼时父母离婚,他与大弟跟着母亲生活,小弟则跟着父亲,小弟后来有了继母,继母的儿子大陈坤一两岁,小弟在父亲新组建的那个家里日子也并不好过。在听到两个孩子去爸爸家拿钱,闻到肉香味,爸爸却没有留他们吃饭,两个孩子饿着肚子走回家,我当时眼眶发热,特别想哭。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里成长起来的陈坤,其性格也异于常人,他敏感、自卑、孤寂,他好强、坚韧、独立。特殊的环境有时会毁灭一个人,但有时也会成就一个人,陈坤应当属于后者。
成名后的陈坤,收获了鲜花、金钱和名利,物质上该有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生活品质也与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陈坤,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所带来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想反,他陷入到了更加迷茫的深渊之中,他觉得今天取得的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太不真实了。这时候的他开始静下心来,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不断地自我剖析,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那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行走,不是简单的旅游,也不是享受,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我去过那里,也不是拍拍照留存纪念到此一游证明我来过。行走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行走?行走,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看见不一样的自己,挖掘出自己未曾有过的潜能。行走在前面的路,充满着未知,遍布着荆棘,蜿蜒曲折,艰难困苦,但你毫不畏惧,勇于尝试,发起挑战,把它踩在了脚下,这就是行走的力量。也许这也是他组织这次行走的目的。
他在自序中写到:我只需放松行走,一心行走,不管前途风景万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又蕴含深沉的身影,在生命中的低潮,走到西藏,这个被众人当作是荡涤心灵的地方,净化光环背后的阴晦,一步一步走完整个旅程,回归心中的平静。
这本书听了两遍,利用碎片时间,在主播抑扬顿挫的读声中,在轻柔的音乐中,脑海中会出现一幅幅画面,犹如身临其境。
我也应该走出去,净化一下心情,反省一下自己,走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二
一本洗礼心灵的书。在陈坤实行“行走的力量”这项活动时,我不再好奇他生为一个演员的特质,而是在接触到他的内心世界后,让我有种清新和畅然的深刻之感。他是一位非常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人,由于早期因成名过早而陷入膨胀和低谷,后来他又通过打坐和读书的方式,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书中一直在强调的“行走的力量”,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行走中,去除内心的杂念,找寻心中原始的力量,并相信它。这不只是一场身体的游行,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前行和探索。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只有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去经历,才会去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变化,才会在戒除一些浮躁后,找寻到本真的内心,感受到它最原始而强大的力量,并且相信它。有时候,我们总是被外部世界的种种所困,其实就是忘记了去聆听自己的内心,刚跟着心走。
行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行者不息,只有不停的行走,不论你的步伐是快还是慢,你的内心总会变得强大,而这一切的过程,也会逐渐使你变得坚强和强大。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陈坤是一个很有灵性和慧根的人,书中的内容也是旨在探索人的内心最深处,那个万物为一位的灵魂之魂。在不断关注它的过程中,相信我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像自己,并且探索到一个更丰富和幸福的世界。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三
之前对陈坤并没过多的了解,只是之前看过他的一两部电影。读之前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大概这又是一本明星的畅销书罢了。读到一半发现并不是现象中的样子……………本书没有华丽丰富的语句,却用简单朴素的文字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陈坤!也给我留下了个人生中要思考的几个点:
本书全文围绕着西藏行走的故事、穿插讲述着陈坤成长的一些经历。都脱离不了一个主题:信念。不论爬山还是人生、都需要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任何困难坚信自己并付诸行动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到达顶峰。
若你一直相信“巧合”和“幸运”常伴着你,而你又恰巧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恭喜你,因为你一定有一个可以期待的人生。
我和坤的童年经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上学,虽然外表坚强却遮掩不住内心的自卑。上小学时感觉大城市的孩子总是要比自己聪明很多、学习理解能力快、能歌善舞、活泼开朗。自己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默默的看着他们羡慕着他们。长大后慢慢才明白自己一直都很优秀、只是长久以来的自我心理暗示使优秀的自己变得压抑、自卑。
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不用理会别人的怀疑或轻视,我真的可以,我能够做得很好!
一直以来我也有坚持禅修打坐习惯,所以文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切身体会坤他内心的感受!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平静、对每个人无分别心。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人人平等!
对于禁语这点很重要!(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我能理解坤的本意。其实禅修的意义并不在于打坐本身、这些只是形式。重点在于控心!只要能控心、静心、空。无论你是行、立、坐、卧都可以。所以行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我们一心专注于行走内心就会安静下来,会发现内心的另一个我并和他产生对话。如果在行走过程中一旦与他人交流。大脑就会产生思考,内心就会混乱。很难达到心神身合一。信念系统就会紊乱。所以禁语是很重要的。
来西藏之前我并没有登过山,但我相信万事万物皆相通的道理。我把多年来练瑜伽和打坐掌控气息的经验用在了爬山上。
匀速呼吸,放松,配合步伐的节奏。
最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细细感受经历过的一切,嘲笑、鼓励、轻视、打击、关爱、病魔、这些都是促进自我成长的美丽风景。大概是心境变了,所有事都变成了最美好的!
所以,有时候,微笑和鼓励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压也未必是坏事,只看对面的人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这一切。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四
记得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就特别想买,但是因为备战高考,就暂时搁浅了。高考之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这本书抛诸脑后了。这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看到,于是在书店呆了整整一个下午把这本书大致翻了一遍,后来便觉得自己一定要要把这本书买下来不可,因为我没想到一向不爱流泪的我在书店竟然多次因为书中的文字而眼眶湿润。
认识陈坤是从《金粉世家》中的七少爷开始,所以我一度认为陈坤就是一个带点忧郁,有点耍酷,气质像梁朝伟但又不如梁朝伟成熟稳重的普普通通的男演员。但是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明星光环只是世人看到的表象,在内心深处,他与普通人无异。也许他只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多了一些幸运,用他自己的话描述就是“碰巧陪友人考学,我却考上了;碰巧陪同学试镜,我却被选中了;碰巧做演员,我却爱上了表演。无数的巧合在恰如其分的时刻出现,改变和游戏着我的每一个瞬间,所以,是‘巧合铸成了有趣的陈坤’。”当然,窃以为这只是陈坤自己谦逊的说法,如果只有“巧合”。而没有他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又何来今日的陈坤?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读完这本书,感动的瞬间实在是太多天多,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陈坤,他有辛酸有无奈,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孩子时的那种惊喜与彷徨,当他第一次听到儿子讲出五个字的开心与激动……种种他与儿子相处的细节让我觉得,原来,当爸爸是一种这么好玩儿又幸福的事情。
书中陈坤几乎是以自述的方式讲完了他这几十年的人生。从他小时候的家庭到他的大学时代;从他的事业低谷讲到他人生的高潮;从他的父母讲到他的儿子;从他的每一部戏讲到他因戏结缘的挚友;从他最初的梦想讲到他的“西藏行走”……总之,这不仅仅是他写的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人世浮沉的普通人的心灵独白,我能够地感受到他的挣扎、痛苦、欣喜……也能感受到他的茫然、不知所措以至最后最完美的蜕变。虽说他的人生不可复制,我们可能也没有他那么多被“幸运”砸中的机会,但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这个无常世界的风云变幻,如何对待自己随时可能潮起潮落的人生。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一旦成功,一旦从一无所有走到繁花似锦,便很容易在成功的喧嚣中迷失方向,也许我们渴望成功,追求成功的信念也很坚定,但是一直坚守内心纯真的信念却很容易崩塌,最终可能也就成了小王子口中最市侩的“大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一种境界,一种“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境界,要在现世人生里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
“打开挡光板,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拉萨的土地上,而天穹辽阔无边,寂然无声。此刻,我感觉自己像一只鹰,正在云中穿行,寂静。凝重、安详的云朵是我孤独的伙伴。我闭上眼睛,听风从耳旁呼啸而过,享受气流擦过‘翅膀’的速度,感受我的‘翅膀’所能承载的力量,心里充满骄傲的感动。”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五
提到西藏第一想法那是个神圣的地方,那是离蓝天最近的地方。
一直对和“西”相关的地方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中国最辉煌的时代发生在西部,或许也是因为喜欢佛教,也或许因为在中国越往西离蓝天就越近。
近两年看了几本书中都提到了西藏或藏民,年初搜索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开始没太在意作者是谁,看了十几页,才发现是那个演员陈坤写的,在这演员们都争相出书写自传的时代,莫名的反感,然后弃了半年。
现在重新捡起来看完,从写作文笔上很一般,但故事很真切。经常看到电影电视剧的花絮中演员们都会说他们都在很认真的演很辛苦,是良心之作等等,突然觉得成功路上所谓的艰辛痛苦只不过是常态而已,不是炫耀的资本,更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准。
本科辅导员训斥我们的时候说过一句印象很深的话“你没有成功那是你还不足够优秀,不足够努力”,不能因为你努力了,付出了艰辛就要求成功,我觉得这是一种绑架。
最后要学会接受,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五取蕴,只是常态罢了,并不是所谓的不堪忍受的波折。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六
每个人的心里,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纪与他相遇,从此遥远地喜欢,默默地祝福,关于他的一切却在不知不觉地关注中,支撑起青春岁月里,那些最灿烂最明媚的日子,虽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从未有过交集,他却成为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怀着不够单纯的初衷,早早预定下这本书!想要了解他的故事,为了更好了解自己。而越了解自己,似乎才能越明白别人!然而认真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阅读之前,期望从中得到的满足!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著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陈坤的文字,正如他自己,踏实干净,直来直往,不过分不张扬,没有玲珑剔透的词藻,更多的是心灵感悟,却如手术刀般冷静精准剖析自身内在,最为令人叹服!
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
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很多人对西藏的神往,是虚荣心作祟,谁不想为人生履历添上值得炫耀的一笔;就像我看书前信誓旦旦对朋友说,今年一定要想办法加入他们的团队,跟着一起行走,阖上书页,我明白不用追随任何人的脚步,我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片刻宁静,心绪平稳而空寂,关照并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用最难忘的记忆,铺就印在我们心底的足迹!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真心感谢陈坤书中的那句: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得走你的坚强!对现在的我来说,很受用。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七
刚开始看这本书也是被书名所吸引。
“行走”和“西藏”似乎一开始就是两个神圣而又宁静的词语,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两个词背后蕴含的深沉的宁静与神圣,你就可以为此而落泪。
我不喜欢追星,也基本上不会去关注娱乐圈的事情,几乎不刷抖音、不看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以为这就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声音,成为最真实的自己。然而并不是这样,我仍旧被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被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恐惧与逃避,被自己对自我的否定弄得心潮涌动,难以平静下来。
不去浏览网上大量的信息,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过是外在的形式,真正要静下心来的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心是如何对待外界的一切的。陶渊明可以身居闹市,却依旧“心远地自偏”,而真正隐世之人却可能早已失去了改变和追求的热情。
我一直很渴望有这么一个机会去行走,去感受行走的力量,之前曾经有两次看到“徒步沙漠”的活动,却在各种原因或者说借口之下放弃了,看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迷惑,“行走”是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实践的,感悟不深,却非常向往。希望有一天我的双脚真的走了无数的路,走到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走到我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坚定,走到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深邃。
如同陈坤所写:。
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
走起来,你才知道你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浮躁。
走起来,你才了解一切都是庸人自扰。
走起来,你才体会困难都是过眼云烟。
走起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内心比脚走得快。
走起来,再不走,就被别人赶上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八
看完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慨与感动。之前只是看过他演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只知道他是一位一炮而红的明星,仅此而已,不是很了解,所以更谈不上喜欢,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便深深喜欢他的个性与率真,佩服他的洒脱与超然。
作为一个一炮而红的明星,有人称之为“暴发户”,还有人说他是“花瓶”,而面对来自上天突然的眷顾,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他内心的纠结与抑郁、复杂与不安。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不到别人留过的汗水与泪水,看不到别人背后艰辛的付出,只是关注眼前看到的一切表面,而嫉妒的永远都是别人收获的成果与辉煌。
看着书中拍的那些盲童的照片,看着志愿者们留下的眼泪,突然想起我们大学时去聋哑学校的时候,当我想起那些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明亮有神的眼睛,我不禁想问:是我们在安慰并影响着他们,还是他们在传递正面能量给我们的同时悄悄改变着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而对于他们,只不过比现实中的人们看到的、想到的要简单许多罢了。
只有当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接近自己的内心,才能够更好的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没有谁能够永远陪伴谁,除了自己。然而,我们总是试图在外寻找同伴,讨好、将就,害怕失去,恐惧孤独,最终却冷落了那个最忠实的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其实一切都不是偶然,一切都是必然。巧合也是一种缘分,一步不多,一步不少,恰巧合上步伐。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九
最近看了几集陈坤演的电视剧《脱身》,其实没有迷恋过他,因为人到中年确实容易“丧偶”(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少),我现在的偶像是“优点”,所以某种程度上,只要别人有优点,学习起来,已经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样说来又好像很多人都是我的偶像。跑题了,无意间看到推送他的一个采访和微博,随即昨天在当当上下单买了他写的两本书,今天早上到了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地铁上,家里面,工作后,只要有空我就看,这本行走的力量看完之后,心中充满了力量感,一种相信美好,相信坚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的力量感。
全书从行走在西藏而展开,书中把陈坤自己的纠结,痛苦,不安,迷茫,成名之后的得失,还有自己的所有心历路程都描写刻画的怎么说呢,感觉就像这个人就在你身边,那么真实而生动,立得起来是我觉得文章写的好的一个标准。
书的内容可以自己读,而我只想说说我的读后感,不想具体描述书的全篇,想读的话可以自己购买,不贵但是蛮值的。
陈坤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一个勇于表达自己所有优缺点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狠,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相信别人,只看见别人优点的人,一个乐观主义的悲观者,一个感性真实的人,一个博爱的人,假如我从来不相信星座,那么此刻读完这本书,我莫名的优点相信了,我想我应该是“陈坤座”吧。
他所有的纠结我大抵可以体会一些,一直相信人是完全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经验和教训的,那句子非鱼的后半句就是子非我,即使我不是大明星,即使我没有身价过亿,不妨碍我能些许理解他那种“单纯”的初心与真实。
而他也是一直秉持着要做事,先做人的态度,身体力行的做自己。不管是天涯还是博客,我都不是忠实的粉丝,体会不到娱乐圈所谓的黑暗,但从陈坤的这本书来看,我觉得娱乐圈不过是另外一个社会,看见光明的人,到哪里都是阳光,看见黑暗的人,到哪里都是地狱。而陈坤就是一个永远看见阳光的人,大胆的推测,他确实也说过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即使会看见别人优点,但那也只是他为了社交而生存的技能,大抵上很难有人可以走进他心里,他应该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吧。
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学着复杂,其实不知道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简单与真实。这本书,深奥么?不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么?也还好。但是这本书真的够真实,够真诚,够打动我心。
分享给你,愿我们都能理解那份行走的力量,其实就是那份坚持的心,那份相信自己的心,那份“初心”。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更多。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一
源自对陈坤的好感以及希望以后能去西藏走走找找攻略的想法看了这本书,演员出身,行文用词没有作家那般严谨有序,话语很直白,不掩饰情感上的快与不快,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读者敞开,结合自身经历的见闻感悟,同样让人感同身受。为人处世,当明是非,辨善恶,坦然乐观,不畏艰难,如行者般勇往直前永不止步。附上书中的几句话:。
1、人生的好与不好,都是值得珍惜的感受。我们唯有坦然面对并且乐观和感恩地往前走,才能融入到存在之中。
2、你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因为每一刻都是完全不可能重复的。我们的脚步不会蹚过同一条河流,我们不会再营造出同一个场景,就算你刻意营造,也不是这个时间,不是这个天气,不是这个心情。一切都是不可重复的。
3、世间没有偶然,只有巧合;而巧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意识对于各种因素的巧妙组合。
4、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
走起来,你才知道你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浮躁。
走起来,你才了解一切都是庸人自扰。
走起来,你才体会困难都是过眼云烟。
走起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内心比脚走得快。
走起来,再不走,就被别人赶上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二
前些日子,心血来潮想读一下陈坤的《突然就走到西藏》。说实在的,陈坤算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但不知是有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总觉得演员的写作只是在博取观众的眼球以及增加一些噱头的把戏而已。但,《突然就走到西藏》彻底改变我之前的想法。
这本书叙述的是陈坤跟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西藏一起行走的故事以及陈坤对自己生活感悟的描述。“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是一次由陈坤工作室组织的一个公益项目,因为自身的经历,陈坤希望能够向社会传达出正面的力量。“外在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相互影响。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其实对我们这些只能在屏幕以及一些报纸杂志中接触到明星的普通民众来说,明星真的是遥不可及的。而在这样的距离中,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明星的生活就是过得很好,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我们奋斗多少年才能得到的东西。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惊奇的发现,作为一个明星,陈坤对自己是如此苛刻到令人佩服。他喜欢禅定,独自一人的坐在无人的空间里,享受心灵的入定。他也有过梦想,为自己的梦想也做过努力,尽管不能实现,但他却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努力拉近自己与梦想的距离。他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石头,而他的成功只是因为被幸运之石碰了一下。所以,他觉得这次的行走可以成为一次使石头发光发亮的活动。于是,他努力的想要向那群大学生传达自己的信念,尽管发生过观念上的冲突,发生过双方对对方的不满,但是,最终还是使得这次旅途中的人收获了不少。
在陈坤述说西藏之行的章节中,最令我产生共鸣的或许就是那个盲童学校发生的事件了。西藏的盲童学校有着很多身世孤苦的孩童,在陈坤一行人到来之前,或许他们从未接受过如此多人对他们的关爱。陈坤更产生了带其中一个盲童离开的念头。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就是“学会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希望泯灭令自己很难过的时候,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这一切。只有面对,才会强大。因为生活总是随机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过这样的生活就如你所愿,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总会发生。与其令他只会等待别人的救助,何不让他提前适应这一切,然后在困境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生路呢。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三
这不是一个演员的自传,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自白。
前段时间在网上不记得是宁财神还是王小山推荐过这本书,我一看是陈坤写,想想应该好不到哪去吧。后来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评价确实挺高。于是就把它收录在我阅读计划的书单之内,但我也就是这么做了一个记号而已,留意着,以后碰着了就买本来看看,随缘,我也不会刻意去找它。
前两天陪朋友在地下城买吃的,路过那个小书摊,我顺便看看,这小书摊从来就没主动给过我什么亮点,除非我自己列个单子让老板给我进货,他这几乎没什么我感兴趣的书。而那天我发现了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颇为眼前一亮,但是到了月底身上没钱,就也没买。谁知回去后,晚上睡觉一直惦记着这本书,毕竟一本曾经关注过的书,忽然出现在眼前,不买心里挺痒痒的,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向同学借钱把它买了回来。
这本书不紧不慢的看,我两天读完。其实很多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很痛苦,但是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类似饱腹的满足感,有时为了那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痛苦几天乃至几个月。陈坤这本书,读来不痛苦,平淡,轻快,难得是读完之后依然有满足感。
这本书的大背景,是讲陈坤组织的一西藏行走的公义活动。他在北京召集了十名大学生随他进藏,以徒步行走的方式经行一次他通过自身经历悟到的修行。这种层次的公义,在娱乐圈里已经是很难得了。书中还夹杂一些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演艺生涯,原来陈坤从小也是个苦孩子,我就喜欢苦孩子。
其实陈坤的文笔并不怎样,火候不够,语言也略显琐碎,但贵在诚恳,一切诚恳,纯粹的文字都是富有力量的,本书通篇描述了一场历练与成长。
有趣的是,我发现陈坤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人,从书中描写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他的处事原则与方式并不聪明,经常会运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并信奉一些歪理,文学底蕴也不是很高,但是人不坏。他身上有一样很珍贵的东西,就是“自省”,在面对一些错误时,他总能通过自省达到悬崖勒马的作用,并且从他写的东西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他确实不断的悟道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一种福德吧!
他组织的这次西藏行走的活动以及他赋予这次活动的意义,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他在经历贫穷、痛苦和迷茫的时候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与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当然也有些我不认同或者觉得不高明的地方,但是能看到一个人成长,不论是谁,我想都是一件欣慰的事。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我对他的成长经历有兴趣,对去西藏的行走的活动有兴趣,但对书里说他的拍戏生活则完全没兴趣。因为他还没有成为一个有艺术沉淀的演员,也几乎没什么好作品。第五章通篇说他拍戏的生活,文笔也不好,个人建议可以不看。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娱乐圈普遍存在的毛病,从陈坤的一些处事方式和言辞举止上看,感觉他挺娘的,平常光看外表完全没发现啊。书里写的他在一些比较触动的事物场景面前总是容易眼眶湿润或者鼻子发酸,不过他也有一股娘气的韧劲。
最后一章,是十个大学各自的一篇日记,让人感动,陈坤还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至少升华了十个人。书中有些平淡的小智慧,但是要细心发现。有几句话我比较喜欢:
“万物皆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全身心的坚信某种力量时,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幸福!”
“当你学会开始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中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不那么强大。它像云朵之于天空,稍带滑稽和无所归属的样子滑过,从来不曾因为它而改变天空的蔚蓝。”
但愿这本书能给比较宅的人带来一些出行的勇气!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四
也许是个人原因,我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我一直对与常人不同的自我对抗着,我咒骂自己,责备自己,羡慕别人。骂自己愚笨懒惰不善交际不苟言笑喜欢独处悲观忧郁等等,我能列举太多自己的缺点,而总是回避自己的优点。我几度怀疑自己有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发现我在一点点了解自己,懂得一些自身的问题很多都是环境影响而造就的,20多年的崎岖小道造就了一条扭曲的河流,很幸运我还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给自己一条宽阔的大道,减少自己的束缚和枷锁,随心而行。
今天在地铁里看到一个人为了躲避人群而缩紧的肩膀躲避之后尴尬的不自在的肢体动作,突然有同情之心,因为每天的我就是这样,活在别人的眼里,为了避免伤害而刻意保持距离,每天恐惧着出错恐惧着被侵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逃避一切不安全感下的伤害。
因为想去西藏,我开始找关于西藏的书,就找到了这本,这本书读的也算蛮快,当做它是一剂补药,去给自己的内心每天植入一点养分。当书读到最后一页我很不情愿,怎么就读完了,还没看够呢。
我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到底自己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不甘心做一个平庸之人,总在冥冥中觉得自己将会创造什么改变什么,但眼下的自己,因为固陷在生存里,而暂且搁置了自己的初心。也许还需要时间吧。希望我自己的西藏之行可以顺利和有所选择和放下。想说的还很多,但还是要回归工作了,做着不知所云的工作,暂且为了生计和给梦一个落地之所。相信生命还是会眷顾认真待事的自己。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书中,陈坤自述了从大学至成名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行走的力量”这一公益活动的记录。在这本书里,他不是演员,只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行路人。你可以看到平实的人们,看到一种坚持,一种意志。看到他们在海拔几千米上寻找,感悟。同时,你也可以学会一些东西,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拥有梦想。
书中有这么一段,我特别喜欢。写的是陈坤在未成名时,在北京胡同瞎逛。一次,他走在长安街上,书中如此描述:“我一个人在长安街上走,看到高楼大厦里的万家灯火,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有一天,这些亮着温暖灯光的窗子里,有一扇窗是属于我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留在北京,用我的努力为自己打拼一个立足之地”,脑子不禁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华灯初上,光影迷幻的北京街上,北漂人倔强的身影无声伫立。这时的他,在心底默默地种下了念想——留在北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念想,正如刘墉在《方向》中所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陈坤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我看来,幸运不过是催化剂,更为本质的,还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拥有梦想,就有了信念,就有了向前的动力。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梦想是能与你相视一笑的,影子般伴你左右,助你成长。你若不放开握着梦想的手,它定不会弃你而去。
寻找自己。
书中在接近尾声,写道:“正如我,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当你学会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那么强大”。
繁华快速的现代都市,行走变成了步履匆匆,阅读变成了走马观花,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各种事务缠身的现代人,更应该去学着行走,学着寻找本我。行走让人平静,让人心安。在的环绕下,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寻自己的价值。面对迷惘,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拨开面前的迷雾。阅读是行走,登山是行走,思考同样也可以是行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走在你我眼中,同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形式。放下愁闷,用你的方式去行走吧。调动你的身体和心灵,去触摸世界和灵魂,去感受与,去倾听花香和鸟语,去寻找你自己。
心如磐石。
坚定,这是陈坤一行人走过崎岖之路的法宝。倘若不是一心向着远方,向着天似水般清透的西藏,又如何能忍耐下烈日、高原反应以及险峻的山路呢?深藏在雪山高原之中的西藏,静谧且神圣。每年,有千万人走上这条朝圣之路,他们便是其中平凡却又特别的一队人。陈坤在队中,不是璀璨荧光灯下的演员,而是一个领路人。他有自己的小脾气和怪癖,却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正是这样的他,带给了整个队伍力量,他的背影,给了队伍中每一个人坚定和依靠。队伍中,不乏体力支撑不住,选择放弃的人,这也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同样尊敬他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再坚持一天,在坚持一天,就到了。他们心中这么想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正是心灵力量之所在。我相信,梦想和自我一直在你心中,所以,去寻找吧!“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如此美好。”最后,以书中的句子作为总结,你我共勉。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六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读得非常快,甚至让我自己都有些难以喘息——因为它是如此的一气呵成。陈坤在书中以“行走的力量”活动为线索,讲述自己的成长,出名,反思,行走和那些他悟出的道理。
作为读者,我看书时一方面惊叹陈坤本身性格的强势与对自我认识和把握的到位,另一方面却更加向往行走,尤其是像去西藏这种改变一生的行走。陈坤本身信佛,童年孤僻的他很享受独自打坐,静心修行。所以在行走一开始,队里关于“禁语”的规定就在第一天出现了问题。由于在高原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且行走本身就是一次个人的修行,对于在行走中讲话是非常分散精力的事,所以“禁语”是很必要的规定。
可当10名大学生和陈坤同时上路时,陈坤和工作人员有交谈,其他同学也以为禁语可以就此打破。纷纷开始张嘴讲话,到行走快结束时,陈坤问大学生有哪些人破了禁语,所有人都举了手。陈坤顿时大怒,一言不发转身朝山下走去,走到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把手里的登山杖用力朝石头上砸,登山杖几下就断了。
到了晚上,紧张的气氛更是火上浇油,有同学质疑陈坤自己首先打破的禁语,可陈坤却想告诉同学的事,不要关注他干什么,而是应该做好自己。双方展开了激励的辩论,最后却谁也没有投降。最终还是陈坤自己反思后,走到同学宿舍,先向同学道歉然后以自己从小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他做行走的初衷和原则。终于,同学们也理解了这位大哥哥的想法。整理心情,他们继续出发了。
如今中国的驴友越来越多,而此次“行走的力量”只在北京的大学中招募自愿者。从一万八千人中多番选择培训,最终选出十名很适合“行走”的大学生。可在最后的队伍里,多了两位海南的大学生。他们自身也非常喜欢旅行,但由于报名的限制。他们没有能报上名。最终,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陈坤。在打了一个月的工筹够路费后,他们一路“搭车”从北京一路前行,穿过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最后是到达西藏。
两个年轻的大学生,用招手搭车的方式走完了京藏线之旅。他们每一次到达新的地方,接受人新的帮助,就会拍下照发微博@陈坤和@行走的力量。虽然他们历经了许许多多困难,在西藏也如愿找到了行走的力量的队伍。但出于对其他十位大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团队规定的严守,陈坤代表团队狠心拒绝了他们的加入。可是,行走本就是一件坚定的事。当陈坤从拉萨坐车去羊湖的路上。看到两个身影在前面走。两个大学生看到他之后说“坤哥,我们只是想跟在你的后面走。”陈坤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拍拍他们肩膀说,上车!这也让我相信,陈坤这一次的决定,也是更完美了他的行走。
后来的后来,他们还越过了海拔超过5230米的垭口,去了盲人学校。在盲人学校里,陈坤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叫扎西赤美的小男孩。他从那个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可他却没有个对那个男孩有特别的不同,或者说更多的关爱。他说,害怕小男孩因此会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希望陈坤会回来,这样一来,其实是对他的另一种残忍。“残忍”,陈坤的观点又一次震撼了我,对于平凡的我和许多人来说,如果喜欢,那一定会更多或刻意地关爱他,我就是这样,喜欢就让他知道,喜欢就让他过得比别人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环境的不变性甚至说是社会的残忍。所以,读别人的行走也是一次修行。
当我们真的忙到一种不知道在做什么的状态,请一定要停下来,不要慌,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做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坚强。
这不是一个演员的自传,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自白。
前段时间在网上不记得是宁财神还是王小山推荐过这本书,我一看是陈坤写,想想应该好不到哪去吧。后来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评价确实挺高。于是就把它收录在我阅读计划的书单之内,但我也就是这么做了一个记号而已,留意着,以后碰着了就买本来看看,随缘,我也不会刻意去找它。
前两天陪朋友在地下城买吃的,路过那个小书摊,我顺便看看,这小书摊从来就没主动给过我什么亮点,除非我自己列个单子让老板给我进货,他这几乎没什么我感兴趣的书。而那天我发现了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颇为眼前一亮,但是到了月底身上没钱,就也没买。谁知回去后,晚上睡觉一直惦记着这本书,毕竟一本曾经关注过的书,忽然出现在眼前,不买心里挺痒痒的,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向同学借钱把它买了回来。
这本书不紧不慢的看,我两天读完。其实很多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很痛苦,但是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类似饱腹的满足感,有时为了那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痛苦几天乃至几个月。陈坤这本书,读来不痛苦,平淡,轻快,难得是读完之后依然有满足感。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七
这本书中,陈坤自述了从大学至成名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行走的力量”这一公益活动的记录。在这本书里,他不是演员,只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行路人。你可以看到平实的人们,看到一种坚持,一种意志。看到他们在海拔几千米上寻找,感悟。同时,你也可以学会一些东西,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拥有梦想。
书中有这么一段,我特别喜欢。写的是陈坤在未成名时,在北京胡同瞎逛。一次,他走在长安街上,书中如此描述:“我一个人在长安街上走,看到高楼大厦里的万家灯火,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有一天,这些亮着温暖灯光的窗子里,有一扇窗是属于我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留在北京,用我的努力为自己打拼一个立足之地”,脑子不禁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华灯初上,光影迷幻的北京街上,北漂人倔强的身影无声伫立。这时的他,在心底默默地种下了念想——留在北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念想,正如刘墉在《方向》中所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陈坤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我看来,幸运不过是催化剂,更为本质的,还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拥有梦想,就有了信念,就有了向前的动力。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梦想是能与你相视一笑的朋友,影子般伴你左右,助你成长。你若不放开握着梦想的手,它定不会弃你而去。
寻找自己。
书中在接近尾声,写道:“正如我,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当你学会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那么强大”。
繁华快速的现代都市,行走变成了步履匆匆,阅读变成了走马观花,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各种事务缠身的现代人,更应该去学着行走,学着寻找本我。行走让人平静,让人心安。在大自然的环绕下,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寻自己的价值。面对迷惘,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拨开面前的迷雾。阅读是行走,登山是行走,思考同样也可以是行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走在你我眼中,同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形式。放下愁闷,用你的方式去行走吧。调动你的身体和心灵,去触摸世界和灵魂,去感受日出与日落,去倾听花香和鸟语,去寻找你自己。
心如磐石。
坚定,这是陈坤一行人走过崎岖之路的法宝。倘若不是一心向着远方,向着天似水般清透的西藏,又如何能忍耐下烈日、高原反应以及险峻的山路呢?深藏在雪山高原之中的西藏,静谧且神圣。每年,有千万人走上这条朝圣之路,他们便是其中平凡却又特别的一队人。陈坤在队中,不是璀璨荧光灯下的演员,而是一个领路人。他有自己的小脾气和怪癖,却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正是这样的他,带给了整个队伍力量,他的背影,给了队伍中每一个人坚定和依靠。队伍中,不乏体力支撑不住,选择放弃的人,这也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同样尊敬他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再坚持一天,在坚持一天,就到了。他们心中这么想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正是心灵力量之所在。我相信,梦想和自我一直在你心中,所以,去寻找吧!“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最后,以书中的句子作为总结,你我共勉。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八
在此之前,对陈坤不甚了解,连他出演过哪些作品都不知道,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他,通过他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成名之后对自我价值的迷茫与思索、以及学会接受现在的自己并发起“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希望把积极正面的力量传播给更多的人,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真实、很认真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的人,通过阅读他的文字确确实实给现在的我很多的力量与启发!
在“行走的力量”徒步过程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行者,什么是“慢就是快”。行者不在于你走得快还是慢,关键是你要不停地走。行走不息的人才是行者。无论在徒步的过程中还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要做一个不断向前走的人,只要不停,我们就会不断向前。我们只有去行走,才会去经历;去经历,才会被磨炼,才会终达目标。行走同时表明一种态度,一种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态度。而且只有行走,才会展现我们旺盛的生命力,释放我们的生命力,让我们的生命在不断行走中延续和释放。行者不息!
上面是今天看到的最后一章参加“行走的力量”的大学生写的一段感想,我觉得写得很好,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十九
全书从行走在西藏而展开,书中把陈坤自己的纠结,痛苦,不安,迷茫,成名之后的得失,还有自己的所有心历路程都描写刻画的怎么说呢,感觉就像这个人就在你身边,那么真实而生动,立得起来是我觉得文章写的好的一个标准。
书的内容可以自己读,而我只想说说我的读后感,不想具体描述书的全篇,想读的话可以自己购买,不贵但是蛮值的。
陈坤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一个勇于表达自己所有优缺点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狠,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相信别人,只看见别人优点的人,一个乐观主义的悲观者,一个感性真实的人,一个博爱的人,假如我从来不相信星座,那么此刻读完这本书,我莫名的优点相信了,我想我应该是“陈坤座”吧。
他所有的纠结我大抵可以体会一些,一直相信人是完全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经验和教训的,那句子非鱼的后半句就是子非我,即使我不是大明星,即使我没有身价过亿,不妨碍我能些许理解他那种“单纯”的'初心与真实。
而他也是一直秉持着要做事,先做人的态度,身体力行的做自己。不管是天涯还是博客,我都不是忠实的粉丝,体会不到娱乐圈所谓的黑暗,但从陈坤的这本书来看,我觉得娱乐圈不过是另外一个社会,看见光明的人,到哪里都是阳光,看见黑暗的人,到哪里都是地狱。而陈坤就是一个永远看见阳光的人,大胆的推测,他确实也说过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即使会看见别人优点,但那也只是他为了社交而生存的技能,大抵上很难有人可以走进他心里,他应该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吧。
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学着复杂,其实不知道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简单与真实。这本书,深奥么?不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么?也还好。但是这本书真的够真实,够真诚,够打动我心。
分享给你,愿我们都能理解那份行走的力量,其实就是那份坚持的心,那份相信自己的心,那份“初心”。
走着走着就到了西藏读后感篇二十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
by——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更多。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43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