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21:00:14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8 21:00:14     小编:文轩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整理。在编写教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样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让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借助11题对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计算。

(说说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101页2题画面收集数学信息。

2、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汇报)。

四、汇报交流。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鼓励。

五、教师提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

1、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找出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

六、及时反馈。

解决练习二十三9、11、12题(结合11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七、学生谈收获。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二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3、小结。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应用。

1、例1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a、12厘米b、12平方厘米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a、8×4b、8×8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天想像,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写有句子的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讲个故事: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这个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地问:“是不是害怕了”,“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多么自信,这就是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请同学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理解词语。

1.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2.疲惫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再忍受了。

3.惬意:满意,称心,舒服。课文是说年轻人给大叔捶背后,大叔感到十分舒服,对年轻人的表现满意。

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5.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能有。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学生a: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看出他们又饿又累。

学生b: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出他们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4.小组内进行讨论。

5.全班讨论。

学生:年轻的逃难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说明他急需食物。当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仰起头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当听到说没有活时,他“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告诉大叔“我不能不劳动,就得这些食物”。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年轻人虽然急需食物,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当听到没有活儿需要他干时,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些失望。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

学生b:在大叔提出让年轻人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他的语献态度看出他一定要先干完活再吃饭。

学生c:年轻人蹲下来,轻轻地给大叔捶过背后,才接过大叔送给的食物,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出年轻人虽然已经很饿了,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食物。

老师:大家分析得不错,年轻人为什么非要劳动后才吃饭呢?

学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讨饭的乞丐,他把自己做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6、重点理解投影片打出的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前半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说的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年轻人是个逃难者,的确一无所有;后半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他百分是个富翁”是结果,“他有尊严”是原因,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成功了,从一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五

1、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对书法的热爱及简单的审美。

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1、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练习纸课件。

一课时。

导入。

示《坐姿要求》。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按《坐姿要求》要求坐端正。

二、新课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示字旁和衣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一起认识两个新的朋友——示字旁和衣字旁。

1、“写写偏旁”。

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1)示字旁: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首笔为侧点。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第三笔写垂露竖,与侧点对齐。末点靠近竖画起笔处,并注意与首点的变化。

2)衣字旁:与示字旁同理,撇点和末点的位置稍低,并注意呼应。学习书写示字旁和衣字旁,可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相似之处和细微区别,力寻求教学突破口。

2、讲“穿插”

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太紧太松都不行。为了更好地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穿插”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边空间有余,而另一边又有长笔画不得舒展,就可很自然地“穿插”,让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咬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祝”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三例字指导。

1、学习示字旁及含有示字旁的字。

1)学写“示字旁”:首笔写右点,俯点启下;第二笔写横撇,横宜短,左低右高,夹角莫大;第三笔垂露竖写在点的正下方;最后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右点。横撇可张扬一些,以显神采。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祝”“福”两个字。

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示字旁的字,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

示字旁的字具有祝福、祈祷的意思。出示“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如何写好“祝”和“福”这两个字。请你观察观察我们如何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指名回答。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

祝福。

“祝”,左右结构,左小右略大。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福”,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福”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展示评议。

指名回答:这幅作品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品的优点。

5)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改。

2、学习衣字旁及含有衣字旁的字。

1)学写“衣字旁”:俯点启下,横撇的夹角莫大,折角对点。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撇点和右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衬”“衫”两个字。

“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寸”字,横短,竖钩长,点偏上,靠近短横,“寸”的横可穿插衣字旁最后两笔撇点的上面。

“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三撇的最后一笔撇的撇尖可穿插到衣字旁末点得下面,三笔撇由短到长,间距相等。

3)同桌互评,看看谁得的红星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六

教学目标:

1.流利读文,理解课文。

2.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教学难点: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教学资源:非网络资源。

教学策略:启发式,读中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指导(3分钟)。

认读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a指名读,纠正字音,这组词语给我们什么感觉?(痛苦、难受、悲伤等)。

b做做“缩着身子”的动作,理解“轻轻叹息”,无奈、哀伤;体会“苦苦等待”,你有过“苦苦等待”的时候吗?带上感受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快活地成长健康的身体操场上奔跑草地上游戏。

a自由读,感觉心情如何?

b快乐地齐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二)感悟课文内容(17)。

1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第1小节)自己读、指名读、评价:哪里读得好?

(2)比较句子:

a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b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3)感悟句子,想象朗读,读出兴奋的语气。

2、学习第2小节:

(1)(出示第2小节)自己读。师: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多可怜呀!小鸟也是这样的,你想帮助它们吗?赶快拿起马良的神笔来实现你的愿望吧!男女生赛读。(读出喜悦的语气)。

(2)师:我不仅关心小树、小鸟,还关心着身边的伙伴。

3、学习第3小节:

(1)(出示第3小节)自由读:你读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

生1:我读到“不幸”时,最想帮助西西。

师:西西怎样的“不幸”?(双腿残疾等)。

生2:他没有了双腿,只能坐在屋里,也就是说他不能……(生自由发言:不能奔跑、不能游戏……)。

(2)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师:他需要一双好腿,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读出沉重的语气)。

(3)此时此刻,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为他做点什么?齐读第3小节。

是啊!关爱别人,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4、学习第四小节:发挥想象,依照课文写一节诗。

(三)快乐阅读(10)。

资料城里也有很多关爱别人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去认识、向他们学习一下。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10分钟)。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拥有一颗善良关爱的心。

1..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

2.画一画,写一写:在这个世界上幸福总是和不幸共同存在的,我们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画什么?帮助谁呀?把你的愿望画下来或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活动有两个层次,由浅入深,有收到放,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画太阳让小树成长。

假如画谷粒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画好腿让西西奔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七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设计理念]。

一、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以点带面,提高阅读品质。抓住重点句,并以此辐射全文,以点带面,提升阅读整体性,提升阅读品质。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神态、行为和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问题一)。

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并且鼓励求异思维。

五、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并尝试用一句话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格言创作),以进一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的目的。

六、加强评价,激发兴趣。重视课堂评价,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个性化朗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写“双手健全的乞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学――对学――群学”。

2、通过交流理解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学完本课的感受(格言创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四、拓展与积累:

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试自己创作格言。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神态、心理、语言、行为和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并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问题一)。

二、难点: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作者在课文中写他有什么作用?(问题二)。

[教学准备]。

1、放松心情,与学生交谈。

2、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3、上课――问好――(向听课老师敬礼)。

[教学过程]。

1、师:请同学伸出右手在空中跟老师一起书写。【板书:尊严】生:书空练习。

2、师:谁来说说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生:生答。

师:在生字本上把这个词语规范地书写一遍吧!强调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生:生写字。

师: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请看黑板。

3、补充板书:“为了他的”,请齐读课题。师:“他”在这里指的是谁?生:乞丐。

师:哪个乞丐?

生:独臂乞丐。――【彭武壹板书:独臂乞丐】师:谁为了他的尊严?

生:妇人(女主人)。――【彭武壹板书:女主人】。

4、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看大屏幕,举手填空――段。

一个(独臂乞丐)来到一座庭院(乞讨),女主人没有施舍给他(钱物),却要求乞丐(搬砖)。乞丐整整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并且从中受到了启发,若干年后竟然成了一名(成功人士)。

师: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你们敢挑战吗?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一试?――句师:你说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的故事内容介绍出来。

师: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她的孩子也不解的发问,女主人怎样回答呢?谁最先找到了答案?请你朗读。

6、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来说怎么就不一样了?

请大家把语文书打到p73页,让我们一起找寻答案。

7、掌声有请我们本节课的学术助理!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八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中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再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我给出有启发性的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等,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另外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时,我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九

3.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敢于提问,自主读书,合作讨论,直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人,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读课题:

师: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告诉我们,是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王维

师:王维是谁?谁来告诉我们?

板书:长安

师:读得真好,但老师还想见一见王维,谁来扮演王维作一个自我介绍?

师:佳节指什么节日?什么时间?又有哪些风俗呢?

板书:九月九日

板书:兴高采烈

师:请你接着老师的话说下去,用上兴高采烈。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

师:谁还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长安人们的兴高采烈?

师:王维兴高采烈吗?那他怎么样?他想到了哪些人?还想到了哪些事?

板书:山东兄弟

师:这就叫思绪万千。

板书:思绪万千

师:你有过思念的.感觉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达你的思念?

师:可是当时还没有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就连写一封信,也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寄到家乡。作为诗人的王维表达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写诗。

1.朗诵:

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唐朝大诗人王维为我们朗诵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读诗

师:诗写得棒,读得也棒!连我都想读了。谁敢和我比一比?

师:我读诗的水平可不简单,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读几遍。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3.小比赛

4.谁能背诵这首诗?

师:现在谁明白了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师:谁来帮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首诗写完整。其余的同学请在底下默写。

(提醒书写和握笔姿势)

评价:

师:连粉笔字都写得这么好看,你的钢笔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这个词书本不要求会写,你都能写出来,真不简单。

师:你回家还想做什么?

师:课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

兴高采烈

长安

九月九日

山东

思绪万千

(王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兄弟)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十

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而且也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与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

3、我们从哪里钻到课文这个湖里去研究呢?

师:其实呀,“钻进”课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从题目钻下去,也可以从插图钻下去,还可以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钻下去。今天,我们就从课文的题目“钻下去”吧!请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4、课题中强调的是哪个词?“集合”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矛和盾的这一次交锋,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把它们的优点集中在了一起。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两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了呢?矛和盾的集合,厉害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部分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2、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碰撞出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点?请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

4、你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汇报收集的资料。

5、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说说“合二为一”的意思。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

师: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我们一起读读。

(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意思?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自由练习练习吧。

师:大家读了这段话,都在笑,笑什么?

师:大家看看课文的题目,再想一想。

师:你体会得真好!的确,文章什么时候该详,什么时候该略,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大家才上三年级就能体会到这一点,不简单。

三、学习第1~4自然段。

过渡:坦克一出现在战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请大家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1、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这三个带有“然”字的词在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师:从“忽然”这个词语,我们知道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情形。板书:产生想法。

师:“固”是本来的意思。“然”呢?

师: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板书:修正想法。

师:说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个带“然”字的词语,还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把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这些内容都是围绕课文的题目来写的。

师:那,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的题目吧!

四、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

过渡: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请齐读——课件出示:

1、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师: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

4、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5、至此,我们从题目“钻进”课文,细细地把课文研读了一遍。请大家再读读课文题目,看看这篇课文题目强调的是什么呢?(集合)。

6、同学们,其实“集合”,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也是一门学问,大家到了高年级,还会在数学中学到许许多多关于集合的知识(板书“?”);“集合”,不仅仅是一个道理,也是我们生活中永远也离不开的法宝,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你看,我们学习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没有哪一样东西不是集合的产物(板书“!”);“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尽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样,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东西(板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带着这样三个标点符号(?!。),到生活中去寻找集合的学问、集合的法宝,创造出更多新生事物来。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从课文的题目钻进课文中去研究,又回到课文题目中来,读得深透,读出了滋味,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因为我和聪明的你们“集合”在这里,学了一篇关于“集合”的课文,懂得了“集合”的道理,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我们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吧!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产生想法?

修正想法!

延伸想法。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十一

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十二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十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

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2、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笑一笑,唉,我怎么发现有的`同学有几个牙没有了?哪儿去了?

生:我换牙了。

生:谁换了1颗牙?2颗牙?3颗牙。

师:有这么多情况,大家能记住每个同学换几颗牙吗?(不能)。

二、调查整理,体验过程。

1、畅谈想法。

生1:可以请每个同学说一说。

生2:可以请他们分别举手表示。

2、引出课题:像同学们所说的数一数,并且把换牙的人数记下来,这个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课题。)。

3、小组合作,尝试统计。

组内分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调查自己组的换牙情况。

4、交流统计结果和记录方法。

如学生想不出,可由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

5、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刚才几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6、整理各组数据,把全班情况统计在黑板上。

7、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图、表反映的数据,充分发表见解。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小组活动,统计自家人口。

(1)下面我们用先记录再整理的方法来统计一下自己家有几口人。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组中每个人家有几口人记录下来,再把每家人口的数量整理在表格中。

(2)交流记录方法和统计结果。

(3)说说从统计结果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4718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