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22:52:1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13篇)
时间:2023-11-08 22:52:18     小编:FS文字使者

写一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总结?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值得我们仔细研读和学习。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二

(教科书第64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课题)。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课本第66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合格率(教科书第页67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1.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难点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引入课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

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2.、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

2.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

0.3560.025。

数学学科(五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备注栏。

3、说一说。

1.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

2.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如,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第3、4题。

板书设计合格率。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教学后记。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3/。

8、2/。

3、5/。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生c: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师:通过刚才拿铅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课本34页“画一画”)。

3、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本35页第二题)。

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五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实物导入,能贴近学生实际。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三份,而这节课,不再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了.但教师掌控要好,是把几个东西分一分,但还是要平均分.事先教师准备学具(不同数量的圆片)直接引入,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强调要平均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教学目标。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新授课。

一,(复习引入)激趣定标: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48/57/711/1836/1251/1719/1450/50。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出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自学互动: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b,4中4是什么数1/2是什么数。

d,3中3是什么数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4,教学p71.例4:(1),把4/4,8/4化成整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4/4=4梅4=18/4=8梅4=2。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板书:7/3=7梅3=6/5=6梅5=。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

7/38/215/59/413/1311/630/11。

练习,提高能力。

p71.做一做。

三、适时点拨:

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四、测评训练:

练习十三第4、5题。

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6、8题。

板书设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七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八

韩娜。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获得倍的概念和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标准量”与“被比量”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把谁看做一份,谁有同样的几份,所以谁就是谁的几倍”这样来描述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课件,练习纸教法:

演示法,提问法学法:

动手操作,交流,猜测。

一、由“比差”激趣引入。

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倍的认识)说得真好,他说出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把这个倍写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同学站在这里,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孩子他欺负你,你是不是比他矮?你服气吗?不服气对,找一个比他高的。

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比他(高),这个人比他(矮),这个人有没变?为什么你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一个人比他高,一个人比他矮,所以我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其实这个孩子给我们说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我们中间的人是不是在和不同的人相比较啊?跟不同的人比较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明白的举手。这个道理都明白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孩子们,和不同的人相比,以不同的标准,那么就有不同的结果的。板书“比”二新授认识“倍”

1、认识一倍。

孩子们,看过来,几朵黄花?一起说。(3朵)3朵是多还是少呢?(少)那要看他跟谁比对不对?好的,现在仅仅三朵是黄花摆在这里,没有比较,其实不能说多和少。

好的,一样多相等一倍是一个意思。

2、认识两倍,三倍。

现在你们注意看,红花还正好是黄花的一倍吗?那这个时候可以说红花比黄花(多一朵),也叫一倍多一。红花现在比黄花(一倍多二)红花现在比黄花?那这时红花比黄花多一倍对不对?我们可以说红花一共是黄花的?(两倍)。

来,继续。两倍多几?两倍多几?两倍多几?我听到这个时候有人说现在这个时候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重复三遍吗?其实我之所以要他说三遍,因为他说的很重要。

3用“标准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描述谁是谁的几倍。

这个时候红花真的是红花的三倍?可能有人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看出来的呢?谁能说明,请上台前来。

孩子,现在红花与黄花相比,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面向大家。红花的数量是几?,黄花呢?9除以3等于3,9里面有3个3,当然红花就是黄花的三倍。

除了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解释以外,9里面有3个3,所以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三倍关系还可以换个解释,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圈起来)黄花三多圈一圈,红花三朵圈一圈,数一数红花有几个圈,就是黄花的几倍。

他不仅解释了,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想非常清楚的话,他好像还少圈了一个圈。(生圈三朵黄花)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我们刚才这位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还做了图示。我们刚才这位专家是把黄花看作一份,请问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红花就是黄花的几倍。

好,孩子们,继续想,如果这里再有3朵红花,黄花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说红花应该是黄花的(4倍)。

你们太会学习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要感谢刚才这两位同学。

二、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2、描述多种形式下的倍数关系。

这个道理都清楚了?来看看,此刻红花是黄花的?(3倍)那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那如果我继续像这样下去,红花永远是黄花的?(3倍)。

这样看可能有的小朋友会产生疑惑,那仔细观察,老师变个魔术。

下面把什么花看做一份?那红花有相应的这样的几份?那红花一定是黄花的?

3、渗透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

那我反过来,这个白线段如果是30,绿线段是多少?这个超越你们的水平了。

4、猜测绿线段是黄线段的几倍。

5、渗透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思想,理解“比”的标准不同倍数就不同。孩子们,既然你们如此的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小问题要你们帮忙。

他说有三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把黄花看作?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3倍)。

他还说有两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把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2倍)。

虽然红花没变,但黄花变了,比较的标准在变,红花一开始跟一朵黄花比,又跟两朵黄花比,又跟三多黄花比,又跟6朵黄花比。跟不同的标准比,当然这个倍数会发生变化。太棒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看来老师今天难不倒你们。

三、动手操作,拓展练习。

几朵黄花?(12)现在看,黄花这里边有倍数吗?黄花是谁的几倍?没有人和它比,没有倍。那要是没人跟他比,那我跟自己比好不好呢?12朵是12朵的几倍?(一样多吗,一倍)。

没人跟他比好像很难过,那我们做做游戏。

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有几朵红花?(1朵红花)黄花呢?现在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11倍)张嘴就来。

(3朵红花)我现在又翻一朵,第二幅图,圈一圈,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

(5朵红花)好的,孩子们,我再翻一朵,这个时候黄花和红花比,还有没有倍数关系?说没有的也对,说有的也对,说没有是没有整数倍。但倍数关系同样存在。来圈圈看,最后一幅图,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不够两倍,1倍多2.(6朵红花)想象一下,再翻一个什么效果?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8朵红花)再来,一起说吧,红花是黄花的两倍。那这个时候黄花非要和红花比,黄花是红花的够一倍吗?那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呢、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今天学的倍如果没有比较有倍吗?

四、总结验收。

你们今天表现的很好,我请你们个自己鼓掌是他的三倍,你们告诉我要鼓几下?那鼓掌吧。

okok,这个鼓掌意思我们同学今天每个人都很棒,谢谢各位!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九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十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十一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习: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八、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倍”的含义。

“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根据乘除知识中“份”的要领扩展而来的。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展应用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都赶来采摘,看小猴子的收获,你能看清苹果和桃子的具体个数吗。(出示乱摆的水果)。

师:同学们看,桃几个?苹果呢?比比他们的数量,发现什么了?生:苹果比桃多3个,

师:你一下就看出来了,真了不起。我们也可以说桃比苹果少3个。师:以前我们学过用多少比较两个数量,这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其实除了比多少,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师板书‘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认识“倍”。

师:三个桃子圈起来看作1份(教师边说边圈),那苹果有这样的几份?生:2份。

师:桃子是3个,苹果的个数是2个3.我们就可以说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2倍。

师:我们把三句连起来读一遍。(生读)。

师:我们以什么为标准看作一份生:3个桃子。

2.对比分析,感悟“倍”。

(1)师:小猴子还采摘了一些苹果呢,现在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几倍?

生:3倍师:是这样吗,拿出探究单,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倍数关系指名展示,说说为什么要3个3个圈,突出3个为一份。

(2)师:如果再加上三个苹果呢,现在苹果的个数又是桃子的几倍?

指生说。

(3)师:(生说完后,师把苹果乱放),现在苹果的个数还是桃子的4倍吗。

师总结:倍数关系比的是数量,怎么摆都可以。(4)对比:

师: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生:苹果的个数是几个3,就是桃子的几倍。

师:同学们现在认识倍了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手指游戏,应用概念。

谈话:既然认识了倍,我们来玩个有关倍的小游戏,愿意吗?

听清楚要求,老师出手指,同学们出的手指数必须是我的2倍,先仔细观察,等我说开始的时候,你再伸出手指。

2、错误辨析,理解“倍”

师:(课件出示小猪收获的水果),小猪说的对吗。

生:不对,菠萝应该两个两个圈。

师:2个西瓜看一份,菠萝要2个2个圈,圈出3个2,菠萝的个数就是西瓜的3倍。

3、对比分析,深化“倍”

(1)引思:帮小猪纠正了错误,下面我们看看小狗的问题。

生:没有桔子。

师:这么多的猜想,我们一一来看看。桔子是1个,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几倍生:12倍。

师:桔子是2个呢,用草莓摆一摆,摆出倍数关系。生: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6倍。

师:那桔子是3个、4个、6个,结论又是什么样的呢,赶紧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师:当我们不能正好摆完的时候,草莓和桔子之间也是存在倍数关系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梨的2倍多2个。你看用倍比较的范围更大了。

4、有趣的倍数现象。

(1)师:熊猫用它收获的水果也摆了一个,同学们看,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生:苹果是梨的3倍。

师:按照三个苹果一个梨的规律再摆了一组,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生:还是3倍,梨是2个,苹果是6个,所以苹果是梨的3倍。师:再摆一组呢?生:还是3倍。

(2)师:我们再来看一道,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

生: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3倍。

师:仔细观察(课件依次减少红条的份数),现在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

减到只剩下如图。

师:现在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呢?生:半倍。

师:这是留给同学们的思考,有兴趣的可以课下探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方法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倍,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倍数关系?

生:摆一摆,圈一圈。

师:首先找到比的标准,再摆一摆,圈一圈,找到有几个这样的份数,就是它的几倍。2.抽象提升。

师:注意观察,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图都拿掉。剩下些什么?生:红圈和绿圈。

师:比比红圈和绿圈的个数,说说他们之间的个数关系。生:红圈的个数是绿圈的4倍。

师总结:比较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也可以用今天学的比倍的知识来解决,谢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倍的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一个分数单位,能理解并准确找到这个分数所在的整体。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整体和单位一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注意:有的同一个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

3、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四分之三。谁是单位“1”?

虽然都是四分之三,它们表示的多少一样吗?为什么?

5、选一选。

6、在正方形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个二分之一是()。()个四分之一是1,5个八分之一是(),七分之三里面有()个七分之一。

你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7、下列哪些分数更接近0,哪些分数更接近1?分别填入圈内。(培养学生的数感)。

画图帮助学生理解不到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0;超过二分之一的分数更接近1。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5044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