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梳理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岜沙苗寨心得篇一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这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位于黔东南偏僻的山谷中。一路上都是盘山公路使人不知道要去向何方。目的地,或许在转弯的一刹那出现,或许被山万千阻隔。
终于,不知道转了多少弯,绕开多少山头后,目的地终于到达了。
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和此处的偏僻并不相称。若不是各种现代物件提醒我,我还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城镇。
时至正午,我们来到了一家饭馆,席间,主人向我们敬酒,酒像丝线一样棉柔而过。在欢快的歌声中,酒也带上了几分香甜。
突然听到一阵乐声,店主人告诉我们,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吃新节”,庆贺新一年的粮食成熟收获。
饭后,在苗寨最高的观景台向下一望,溪水将寨子一分为二,风雨桥上过往的行人已如黄豆一般大小。远处,越过群山,似乎能够看穿天边。
下了观景台,我们来到溪边,哪有一场斗牛赛,在河滩上,原本一动不动的牛听到号令后,便如发怒一般,直冲向对方,“砰”地一下撞到了一起,紧接着用尽全身力气顶了起来。僵持一会后,一头牛脚下一滑,便被顶开。获胜的牛由于惯性又向前冲了一段距离。围观的人为获胜者叫好,获胜者也一同欢呼起来。
溪水并不深,涉水过河,河水甚是清凉。过了河,离开斗牛赛场,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走着,四周越来越寂静。欢呼声,吵闹声已经遥不可闻,与原先的闹市完全不同,只有隔着墙听到的做饭声。这座原本应该寂静的村寨终于在角落处展现了它原本的面目。
忽然看到有一些人正在作画,画风看起来像印象派的。他们不断挥动画笔,将这一瞬间完美的光影与他们的恬静的内心用画笔记录下来。
中午的酒并没有喝多少,并且这种酒度数也不高,但是在这一刻,我却陶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
这一刻,我认为,这里——远离闹市,藏于山腰的角落,已经不在偏僻。
因为,我的心离这里并不远。
岜沙苗寨心得篇二
国庆节,我们来到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玩。
我们先坐观光车来到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苗寨尽收眼底。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共有八个寨子,六千多人。
苗寨的房屋都是每户人家自己修建的,分为三层。第一层用来养猪牛等牲口;第二层用来居住,外面阳台的栏杆是苗族姑娘靠的地方,所以当地又把阳台称为美人靠;第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和酿酒的地方。
整栋房子都是用木头建的,一不用铁钉,二不打地基,三不用一张图纸,却能抗六级地震。如果搬家,还能把整栋房子都抬起来。房顶正中央有一个上圆下弯的标志,下面弯弯的代表月亮和牛角,上面圆圆的代表太阳和圆满。
我们继续坐车来到山寨里,街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有卖肉串的商人,有在小店里织布的婆婆,还有在广场跳舞的苗族姑娘。这些姑娘们头发都盘在顶上,还扎了一朵粉红的大花,显得格外漂亮。
苗族姑娘的服饰很有特色,不仅有粉蓝黑黄等各种颜色,居住的地点不同,裙子的长短也不一样。住在山脚的穿长裙,住在山腰的穿半身裙,住在山顶的则穿短裙。为什么住得越高穿的裙子越短呢?原来是为了方便爬山涉水、下河洗衣。
苗寨的食物主要以酸辣为主。苗家酸汤锅吃起来酸而不腻,土豆饼又香又脆、酸梅汤清凉可口。我最喜欢吃的是黑毛香猪烤肉串,放养的香猪用大火烤过之后,一阵肉香便扑鼻而来,一口咬下去,肉质鲜嫩、美味可口。
正吃着烤肉串,夜幕便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山里每家每户都打开了灯,象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在山里眨着眼睛。远远望去,非常壮观,寨子像披了一件金光闪闪的纱衣,西江苗寨真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
岜沙苗寨心得篇三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
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岜沙苗寨心得篇四
在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风景如画,还保留着苗族传统的西江千户苗寨。
进了大门,就看到一些苗族老汉穿着传统服饰,吹着一种乐器-笙。笙的声音悠长浑厚,使人心宽胸旷。
漫步在小巷里,交杂着小贩喊“杨梅汁,杨梅汁”的声音,我们看到了对岸的吊脚楼。从水里立起的一根根木头,支撑起那古色古香的楼房。
走过小巷,就来到博物馆。大门上,用烫金字写着“苗寨博物馆”五个大字。它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了苗族的风俗传统、饮食习惯。第二层是服饰,第三层是药草,红砖、白瓦,使得整个博物馆非常庄重。
看完博物馆,就来到风雨桥。风雨桥连接了东西两岸。走上风雨桥,风雨桥分为四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精美的花纹,向两边极目远眺,偶尔有几只鸭子从水面上游过,“嘎嘎”地叫着。还有几个村民,走过田埂,哼着家乡小曲干着活,河面还吹来阵阵清风,若是与别人聊天一个下午,你一定觉得这儿是人间天堂。
走过风雨桥,爬上一座小山头,就来到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千户苗寨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前看,是千户苗寨最热闹、最现代的一个地方。晚上,那儿灯火通明、歌舞院在这儿最显眼,只有它发着银色的光,其它的都发着黄的绿的光,像许多士兵簇拥着一位美丽的皇后。
西江的千户苗寨是个美丽的地方,希望你有时间去细细游赏。
岜沙苗寨心得篇五
苗族,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民族。这个暑假,我和爸妈一起去往贵州西江的千户苗寨,感受了祖国的少数民族――苗族的风情。
之前我在书中,看到过苗族的女书文化。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有幸见到了苗寨老人亲手写的女书。女书高高瘦瘦,正如苗家姑娘纤细的身体。苗族的扎染也别有风味。只消一段棉线和一块方布,便能氲染出一朵朵蓝花。
走出扎染的店,一种奇特的歌声牵引着我,进入了一个小巷子。那是苗寨的“嘎歌古巷”,走进去,别有一番风情。我踩着小碎步,仰望头顶一排淡雅的油纸伞,阳光调皮地从缝隙中越过,倾泻下一排透亮的帘子。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歌声的发源地。是苗寨的老人们在唱古歌!他们的眼角泛出一波波皱纹,额头上也有不少涟漪。看他们拿着珠串的手,松垮的皮肉垂了下来。和他们握手时,我感觉那粗糙的纹路好像刻着岁月的痕迹,体会到那世代迁徙生活的艰难和辛酸。再听他们的'歌声,浓厚、沧桑又纯朴的音质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困苦,但低沉忽转高的声调,又透露出他们的乐观。
夜幕很快降临了,从高处鸟瞰山寨,家家点起了灯火,满山遍野地闪烁着,有如天空中落下无数的星星。这时长桌宴也开始了。十几张桌子连成一线,在路中蜿蜒十几米,然而桌上的饭菜早已十里飘香。长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苗族的小伙子们捧着芦笙吹着欢快的曲调,姑娘们伴着节拍翩翩起舞,她们发冠和裙裾上的小银铃便叮叮当当地响起来,甚是悦耳。开动前,大家过来共同举杯,齐声高呼“好酒”!好不热闹。苗家姑娘们用水牛角,把酒从高到低分别灌进客人的嘴里,这便是苗族礼仪中最隆重的“高山流水”。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欢声笑语在苗寨的夜空久久回荡。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长桌宴终是散了,但贵州多彩的风土人情会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岜沙苗寨心得篇六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岜沙苗寨心得篇七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岜沙苗寨心得篇八
岜沙苗族部落仅2000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岜沙苗寨心得篇九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缘聚在此,我是即将带你们游览古朴苗寨的能说会唱的小黎导游啦。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贵州。
在即将进入美丽而神奇的岜沙,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它。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属从江县丙妹镇,由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四百多户两千多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这个苗族的分支是随着他们的先民“九黎”部落在逐鹿大战战败后,从东方长途跋涉迁徙过来的。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进入岜沙,你们可以看到这里树木幽深,古藤缠绕,浓荫蔽日,不禁让人感叹。感叹树怎会那么多?我给大家解开疑惑,在岜沙,如果盗伐树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120,即120斤米、120斤酒和120斤肉,以此来请全寨人食用,作为惩罚。这三个120是不是挺有意思呢?除此之外,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有栽树的优良传统。就是在这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我们现在踏上进村的石板路,吊脚楼层层叠叠地蔓延开。岜沙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来到岜沙,朋友们会像我一样对岜沙的穿着感兴趣吧?男子身穿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身背腰刀,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却又极为精美,百褶短裙,配以古色古香的刺绣图案,还配银项圈、手镯。其名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
大家看到岜沙男人最独特的发式了吗?这也是最令人称奇的,苗语称之为“后棍”。剃发工具用的竟然是砍柴的镰刀,剃完后将剩余的头发束于头顶,盘成鬏髻。而岜沙男人头上蓄留的发髻是有一定寓意的,它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今天有幸看到岜沙16岁成人礼仪式的剃头,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大家都有听说岜沙是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并且每每走过我们身边的男人都是拿着火枪的,因此火枪是不得不提的。枪是阳光下岜沙男人的影子,他们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岜沙苗人的老祖宗用枪是为了打猎防身,后来则是为了防止盗贼来偷牛。除此之外,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鸣火枪的巨响能直入人心,那庄重热烈的气氛不是锣鼓鞭炮所能及的。最让岜沙人引以为荣的是,岜沙人被给予特许,这样岜沙就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火枪部落。而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特别的地方,慕名而来,来感受这个与世隔离的境地!就如现在的我们的到来。
大家是否听到了热闹非凡的叫喊声?这可是岜沙别具一格的斗木牛比赛表演呀,大家亲临现场去看看吧,我在表演场边上等大家。
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途就接近尾声了。我们了解了岜沙的火药枪、镰刀剃头、禾晾和斗木牛等,感受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朴文化,也对火枪部落一探究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我们贵州旅游,谢谢你们!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
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第一天——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的少数民族十分多,有侗族、苗族…...今天,我要走进颇有风味的苗寨,感受苗族的风味及苗族人的热情。
哪里的苗家最多呢?当然是西江的千户苗寨,那里有近1400多户居民,个个都是土身土长的苗族人。一进大山,就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打开车窗,一阵阵凉风朝脸上吹来,感觉好极了!车子开了近1个小时,才到西江千户苗寨。
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我们的车穿过一座桥,开上了山顶,到了千户苗寨的最高点。当车子开进的时候,一群穿着鲜艳衣服的苗族人正在欢迎我们,他们有的在吹奏芦笙,有的在跳舞,也有的在放鞭炮。下了车,他们就立马迎上来,向我们问好。
大家往里走进,发现他们的房子大多为吊脚楼,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
这时,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拥了上来,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苗族衣服,请我们穿上,妈妈穿上了一件红色的长服,衣服上绣着许许多多鲜艳的花纹,有红色、蓝色、绿色、橘色的,五彩缤纷;头上戴着一个银色的头饰,头饰上有花,有星星;如果摇几下头,那些银器还会沙沙作响呢!真像一位苗家妇女。而我呢,却穿着一件黑色的戎服,衣服上有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头上则带着阿拉伯人戴的盘帽,帽子上挂下一条带子,带子下端有一个橘色的绒球;裤子黑黑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爸爸的衣服也和我一样,大家站在一起如同一个苗族家庭,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天越来越黑,我们来到了吃饭的地方,一进入寨子,就受到了苗族姑娘的热情款待,她们每人端着一碗自家酿的米酒,唱着敬酒歌,只要我们一上去,就必须得喝一小碗米酒,就连我这一个小朋友也得喝。轮到我喝的时候,我将嘴凑近碗里,一故刺鼻的酒味进入鼻子,好不容易喝下去了一杯,还要我再喝一杯,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手碰了碗,天哪,我大叫,出于礼貌,我强迫自己喝了下去。进入房间,发现有一中间有一张很长的矮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苗家菜。大家入位以后,开始吃起来,快要吃完的时候,苗族姑娘又来到了我爸爸的面前要我爸爸喝酒,我爸爸先是喝了一小杯,由于手碰到了杯子,要重喝一杯,只好再重喝,可爸爸却不同意了,喝了这么多酒,不能再喝了,苗族姑娘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筷子夹了一块白斩鸡,给爸爸吃,爸爸凑过去吃,就在这时,姑娘飞快地往爸爸的嘴里灌酒,爸爸实在吃不消了,夺过姑娘筷中的白斩鸡,往嘴里塞。敬酒结束了,姑娘又把矛头对准了妈妈…….后来我们才知道,唱歌敬酒是苗家对贵宾的招待。
天色已暗,往山头望去,点点灯光如同闪闪发光的星星煜煜生辉,把整一个山头、整一个苗寨都照亮了,这样的情景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苗寨之旅是我贵州之行的第一站。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一
暑假里,我们全家去了贵州省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为什么叫“千户苗寨”呢?是因为聚居着一千二百多户苗族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在那里我领略了苗寨独特的风景,苗族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乘车从贵阳市出发,经过四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西江苗寨。一下车,远远望去,整个苗寨坐落在幽幽的山谷里,一座座青山蜿蜒起伏,把寨子包围在其中,一条清澈曲折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把整个苗寨一分为二。
走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它们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气势恢宏,从山脚一直建到半山腰。
顺着道路向前走,寨中的主干道上游人如织,沿路而行,一路美景让人沉醉,路边、屋外、屋内,到处是苗家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传统银饰、服装、竹雕等风格独特、美不胜收的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走到半山腰,来到了一栋吊脚木楼,它是由杉木建造而成的,共有三层,每层都有房间,吊脚楼的木楼梯极陡,走起来嘎嘎作响,觉得晃晃悠悠的。二楼的窗边是美人靠,这是苗族妇女们做手工活的地方。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能看到对面山坡上的吊脚楼,层层叠叠的,像一座宝塔。走在房间的地板上,声音特别大,不论是地面、墙面还是屋顶,到处都是木质的,到处充满了木香味。
坐上观光车,我们来到了山顶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放眼四望,整个寨子尽收眼底,我被看到的一切所震撼——郁郁葱葱的山上,密密麻麻的覆盖了一层风格相似、色彩一致的苗家吊脚楼,山脚下有零星散落的梯田,滚滚的白水河流向远方……我靠在护栏上欣赏着这自然淳朴的美景,感到心旷神怡。
下山后,我们参观了苗寨博物馆,在馆内我了解了苗族的历史和苗寨的变迁。苗族是一个坚韧、勤劳、纯朴、智慧的民族,在遥远的古代,他们从内陆迁栖到深山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成了现在规模宏大的苗寨,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美丽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和苗家人淳朴、善良、勤劳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介绍苗寨的特点和背景(约200字)。
苗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是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苗寨成为了了解和体验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苗寨以其原生态的环境和民俗风情而闻名,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第二段:探索苗族的文化和传统(约300字)。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在苗寨中,我见证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苗族的芦笙节、苗年、苗族的婚俗等。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丰收和祈福的机会,同时也是传承苗族文化的载体。在苗寨里,我有机会参与到传统艺术表演中,如舞狮、踩高跷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独特精彩,让我深深感受到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段:品味苗寨的美食(约300字)。
苗族的美食是苗寨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苗寨的美食以大米、玉米、土豆等主食为基础,结合当地特色的蔬菜和水果,烹饪出丰富多样的菜肴。在苗寨里,我品尝了苗族的腊肉、苦瓜炒肉、酸笋等传统菜品,有的清淡爽口、有的酸甜可口,让我百味尽收。此外,苗寨还有许多独特的食品,如酸酱、养生茶等,都是我闻所未闻的美食享受。
第四段:感受苗寨的人文景观(约200字)。
苗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山水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苗寨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采用独特的彩绘装饰,富有民族特色。同时,苗寨还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溶洞、山谷、瀑布等,让人流连忘返。在苗寨漫步时,我被苗族人民的淳朴和勤劳所感动,他们欢迎游客的到来,介绍苗寨的历史和文化,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苗寨的美丽。
第五段:总结和体会(约200字)。
苗寨之行让我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苗族的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食的独特和美味更是让我流连忘返。苗寨的人文景观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这次苗寨之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对苗族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魅力。
总结:通过这次苗寨之行,我深刻理解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苗寨不仅仅是一座山寨,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从苗寨的传统节日、美食、人文景观中,我领悟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智慧。苗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探索和体验,我更加自豪和珍视中国的多元文化。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三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山地的苗寨里。我有幸踏足苗寨,亲身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和苗民生活的独特之处。在与苗族人民的交流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苗族的文化。
苗寨深藏着苗族的独特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民歌、舞蹈、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节日。其中,我最为震撼的是苗族的花山节。在节日里,苗族人身着传统服饰,高歌助兴,舞狮乐队以及民间乐器轮番上场,整个苗寨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大舞台。苗族的文化不仅仅陶冶人心,更是一种对祖先的敬意和传承,令人深感敬佩。
第三段:苗寨的生活。
苗族人民热情善良,他们追求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走进苗寨,可以看到苗族人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托手跳起了喜庆的舞蹈。住在一起的苗民,更是像亲人一般团结友爱。他们乐于助人,实行互助共建,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村民的及时支援。这让我感到苗族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苗寨位于山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苗民在山间开辟了稻田,种植了绿油油的水稻,山水与稻田融为一体,构成了如画一般的风景。而苗寨的木屋和青瓦白墙更是增添了古朴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苗寨里,每一片山也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每一棵树也都有一段岁月的痕迹。这样的美景让我魂牵梦绕,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从苗寨的文化到生活,再到美景,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苗寨的独特之处。苗寨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基石。苗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爱与友情,让人感到温暖与希望。苗寨的美景则是大自然赐予的馈赠,令人叹为观止。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就是,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力量,我们应该爱护和保护大自然,让这样美丽的风景能够流传下去。
总结:
走出苗寨的大门,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思考。苗族的文化、生活和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苗寨,亲身感受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为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岜沙苗寨心得篇十四
写生是绘画的基本功,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近日,我有幸前往贵州省探访了一座苗族寨子,感受到了写生的乐趣。在那里,我沉浸于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观察和描绘苗寨的景色与人物,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并深刻体会到了写生的意义。
第二段:苗寨自然环境与人物描绘。
苗寨位于山区的深处,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我席地而坐,用画笔描绘苗寨的自然景色。寨上的竹楼错落有致,被蓝天映衬得格外美丽,我将这幅图画起来,尽可能地表达出寨子的原生态美景。
除了自然环境,苗族人的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画了一位苗族女子,她身着传统服饰,头戴银饰,美丽而独特。我用颜料还原了她温柔的笑容,她身上所散发的淳朴气息,和苗寨的环境构成了一副凝聚着苗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画卷。
第三段:苗族文化的感悟。
苗族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丰饶奇特的精神财富,而在苗寨我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苗族人有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节日,例如阿诺节和马皮节等,这些节日都具有浓重的乡土味道。我尝试描绘了一位苗族男子在阿诺节上的舞蹈场面,他们嘹亮的歌声和舞动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些画作,我更好地理解了苗族文化的瑰丽与多样性。
第四段:苗族人民的纯朴与坚韧。
在苗寨的日子里,我近距离地和苗族人接触,并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纯朴和坚韧的生活态度。我画了一位勤劳的苗族老人,他用一把稻草织起了一顶细致而精美的竹帽。他告诉我,这是他们留传下来的技艺,代表着他们对土地的感恩和珍惜。这个画面让我反思了自己时时刻刻珍惜当下和努力拼搏的必要性。
第五段:写生的意义和收获。
通过在苗寨的写生经历,我体会到了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无穷的学问,绘画是需要观察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我也感悟到了写生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记录外在景观和人物形象,更是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传达文化内涵。通过写生,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艺术修养,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文化和人民的生活。这次苗寨写生之旅不仅给了我艺术上的收获和感触,更让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与生活相融合、与人文相交融的体验。
总结:
苗寨写生之旅是一次深入接触苗族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宝贵体验。透过画笔,我切身感受到了苗寨的美丽景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人们的纯朴善良。通过绘画,我不仅记录了苗族的生活场景,还将这些体会和感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次写生之行不仅提升了我的艺术修养,更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文风情和生活的真谛。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写生体验,让我以画笔记录美好,体验生活的丰富与多样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54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