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在撰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学习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借鉴。这些总结范文是由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人撰写的,每篇都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值得大家一读。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一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__年就已经过去了一半,而我也在忙碌的工作中开始总结这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并且准备为下半年的工作做一个粗略的规划,让我能够以部门的正确领导为骨干,自我规划为枝叶,在工作上做到枝繁叶茂,主要工作完成带动次要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来到公司快一年了,从一个眼高手低的大学生变成了现在这样说实话办实事的人事助理,经历不可谓不丰富。这一方面得感谢公司对我的栽培,让我能够在很多事情上帮忙打下手,以此来快速的积累经验,成长获得足够的加速度,对我们__公司这个大舞台以及__行业都有了一些了解,而这些理解对于初入社会的我来说是花再多的钱都不能买到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感谢部门领导对我的照顾,让我在专业知识上提高了不知多少,在工作方面也教导了我很多,使我明白了很多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在明年的工作规划也更多的是围绕着公司和部门工作两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自我学习,努力创造价值。
就目前的工作进展来说,我的知识量还是有待提高的,对于工作上的很多细节和关键点处理我都有着明显的疏漏,需要领导的进一步纠正才能确保不出现问题。这让已经入职快一年的我感到非常羞愧,平日里也在空闲时间努力学习知识和经验,在最近的工作中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因此,我在今年的下半年将继续努力学习,将学来的知识和经验转变成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二、确立工作方向,听从领导指挥。
在工作方面,我毕竟资历浅,很多事情想的不够透彻,在面对工作的时候虽然时不时有着一些奇思妙想,但是最终还是需要领导的指挥来更好地进行工作。因此在下半年,我将继续在做好公司和领导分配的任务同时,积极总结经验,逐渐提出建议,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工作规划。让我的工作规划能够与时俱进,保持足够的时效性,既然领导对工作放心,又让自己对工作上心。
三、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因为工作时间尚浅,因此工作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总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经验我都要将其详细记载,使别人的经验变成我的经验,在不断地积累下,我相信我终将会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
以上就是我的下半年工作规划,略显简陋模糊,更多的是对于我下半年工作的一个激励,我将在下半年根据具体工作设立更加详细的工作规划,在系统而合理的安排下又快又好的完成公司和领导部署的工作。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二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本站的会员“夜望星空”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审计局重点工作、“十三五”总结及2021年重点工作、“十四五”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区审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牢牢把握全区“战疫情、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局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体现政治责任,开展经责迎审。
在省审计厅对我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充分结合兄弟城区工作经验和江干区工作实际,主动上前,全力做好迎审各项工作。一是健全机制。协助区两办做好统筹,组建迎审工作领导小组,覆盖全区66家单位。健全“办公室、综合组、业务组、保障组”的工作架构,明确了“一个口子答复、两条线路分析、三级审核把关”的工作流程和5项工作纪律,为迎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撑。二是深入研判。会同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通过碰头会、专题会的形式,对审计组问询情况、索要资料等举动进行分析,判断关注点和风险点,为后续应对工作提供建议。截至10月底共召开会议50余次,明确事项70余项。三是营造氛围。打造“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联络员”的三级联络体系,根据需求开展多层级联络,积极营造“内紧外松”的工作氛围,确保消息畅通、令行禁止。推行“日报”机制,根据工作日报和主动了解情况,编发迎审工作简报44期,及时通报审计组最新动向和关注重点。四是主动对接。在口头交换意见和书面意见征求环节,主动上前联系对接,服务保障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沟通解释和答复,推动31个问题的边查边改。
(二)发挥审计职能,护航“六稳六保”
围绕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注重绩效,抓好审计监督的主职主业。一是服务好审计委员会。有效发挥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积极作用,服务保障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根据会议指示精神,结合江干区情实际,对2020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进行科学谋划,调整新增经合社专项审计等项目,为基层党组织换届等全区中心重点工作提供助力。二是实施好审计项目。根据工作安排,2020年全年共实施审计项目15个,其中财政审计5个、经济责任审计4个、专项审计调查5个、受省委巡视组委托实施1个。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建议、警示风险,编写情况专报16篇,获领导批示13次。三是保障好抗疫工作。根据全区抗击新冠疫情的任务要求和审计署关于开展专项审计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重点掌握全区用于疫情防控的财政专项资金、捐赠款物和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贴息贷款的规模、分配和管理使用等情况。其中针对街道、智慧城开展摸底调查,发现现金采购等不规范资金支付136笔,总额110.87万元。四是落实好问题整改。注重通过审计整改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提升绩效的积极作用。结合“一把手”操盘项目要求,积极推进历年审计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从党政主要领导经责审发现问题、省市发现问题和三年内未整改问题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推动110个问题的整改落实,目前尚有5个问题未开展实质整改,整改率95.5%。
(三)加强队伍建设,浓厚文化氛围。
深入发掘“人”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审计铁军,逐步强化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一是注重人才培育,优化梯队建设。围绕当前大数据统计的工作实际,招录事业单位人员一名,在财政审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对2019年招录的2名中层竞岗、“双一流”人员安排跨岗位锻炼,帮助快速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尽快形成战斗力。全局工作队伍的年龄、技能构成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注重业务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围绕“新时代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防范经济风险”主题,承办市审计局内审培训活动,组织全区部门、街道、经合(联)社负责人和财务工作者共150人参训。受疫情影响,借助钉钉、在线直播等形式,确保“审计学堂”等日常培训活动照常开展。三是注重作风培育,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培育“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作风。在全局业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背景下,仍然组织人员参与市、区重点工作。组织人员前往彭埠、丁兰、东站枢纽等处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两名干部分别被市、区直机关党委通报表扬。安排一名同志参加省委巡视工作、两名同志参加区巡视工作、两名同志参加省市审计工作,获得好评。
2021年,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进一步加强中心意识,继续围绕全区“三个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审计职责,探索创新工作载体,为维护江干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注重审计质量,在审计项目上继续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努力争优。注重价值引导和标杆带动,加强过程管控,规范、扎实推进各个审计项目。对照优秀项目标准,力争在查处线索移送、绩效审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对内引领各个项目提升审计质量,对外促进被审计部门(单位)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监督,推动实效。坚持将审计的监督作用放在首位,通过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项目的深入实施,加强对资金绩效、政策落实、权力运行等方面的有效监督。加强审计结果分析,注重在体制机制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审计成效,确保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指导,强化内审。强化对基层内审组织的业务指导和常态化培训,提高自我监督管理水平,强化基层单位内审自转,有效发挥“经济卫士”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作用发挥,在成果运用上继续探索。
一是加强审计结果的提炼分析,发挥参谋建议作用。以审计工作为手段,为区委、区政府中心重点工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重点关注“三个区”建设、民生热点等领域,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落实、落细、落地提供建议和帮助。二是加强审计结果的联动协作,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完善联动机制和考核机制,把促进财经领域政策措施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到位作为实现审计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强审计结果的公示宣传,发挥警示警醒作用。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审计公告、整改公告等手段,力争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促进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紧密结合,树立审计积极形象,发挥警示作用。
(三)注重成长提升,在队伍建设上继续发力。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打造政治坚定的审计队伍。围绕习总书记调研审计工作和考察浙江、杭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局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统一全局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打造技能专业的审计队伍。结合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以计算机技术、审计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眼光等角度,积极培育能手、高手,打造“一专多能”的审计干部队伍。加强业务实训,切实增强审计干部查找问题、问题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切实提升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打造自律规范的审计队伍。坚持目标导向,对照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的考核管理,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做到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绩效。工作中增强与基层单位、中介机构的沟通与交流,规范内审、协审程序和文书格式,加大业务和岗位资格培训,使内审、协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注重质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执行“四严禁”“八不准”审计纪律,切实增强审计干部依法审计、廉洁审计的自觉性。
“十三五”期间,区审计局牢牢把握江干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围绕公共资金资产“守护者”、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助推器”、公权运行“紧箍咒”、民生投入“捍卫者”、反腐倡廉“利剑”五大定位,重点推进了四方面工作。
(一)推进了审计全面覆盖。
坚持突出重点、借助平台、整合资源,不断优化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全覆盖”。从聚焦经济工作重点、领导交办事项、向社会公开征集立项建议等多渠道,通盘考虑项目计划,避免横向交叉和纵向重复审计。重点关注财政、税务、发改等具有重点资金管理、分配、使用权的重点部门和单位,关注三公经费、本级政府负债、重大财政资金、重要产业发展基金、社保基金等,五年内实施审计项目80个,查明不规范资金18.37亿元,实施工程价款结算审计437个,涉及资金22.79亿元。围绕g20峰会、抗疫等关键节点,专门实施“美丽江干”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专项审计调查、江干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等项目,全力保障服务中心重点。
(二)推进了审计绩效优化。
针对公共政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公共投资四大领域的绩效开展审计项目,助推实现公共政策绩效的最大化、公共服务效率的更优化,投资管理的规范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三五”期间,共提出审计建议160余条,推动完善、建立机制近60项。此外,坚持将审计绩效与政府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持续向区人大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和整改情况,借助人大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权威。
(三)推进了审计数字赋能。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结合与运用,积极探索“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计算机审计组织形式,深化计算机审计在财政、税务、社保、部门预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其中,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审计项目中,通过对5个部门的8项数据共8998行基础资料进行大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同时借助智慧平台获取外部数据,有效提升身份背景核查、人均收入、重要资产等四方面情况的核查效率,提高了审计质量,获评全市2019年度优秀大数据审计案例。此外,在财政审计过程中,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信息系统的监督力度,揭示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安全、系统不可靠、投资不经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防止假账真审,实现从“仅审数据”向“既审数据又审系统”转变。
(四)推进了审计整改落实。
助推出台《江干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江政发〔2017〕41号),推动审计整改系统上线,推动近三年审计项目整改的上网挂号销号。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对审计项目结果文书反映的应整改问题、应落实建议、应办理的移送事项逐一进行挂号,实现审计整改事项全覆盖,有效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制。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推行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告制度,凡是符合公告条件的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结果,均应予以公告,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照江干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审计事业现状,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重要窗口”建设的大背景要求,江干审计工作还存在问题和短板。一是干部梯队结构还不够健康。目前全局31名干部职工的平均年龄为44岁,但是30、40、50、60岁阶段的比例为5:9:2:15,分布不均匀且中壮年少,预计5年内将有11名干部退休,在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储备上有短板。二是业务能力水平还存在短板。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审计机关不断推动审计“两统筹”、科技强审、大数据审计等新任务、新要求、新标准。对照要求,我们在提升审计思维、掌握专业技术方面还有短板,运用大数据工具的手法还不够熟练灵活。
“十四五”时期,是“重要窗口”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变革和发展的关键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态势中。江干审计工作将切实将审计监督融入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局中,统一到对新时代、新局面的正确判断中,坚持勤于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为“三个区”重要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生态。
(一)找准“政治机关”定位,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准确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职责定位,坚决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完善审计重大政策措施、改革事项和其他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优化细化区党审计委员会领导审计工作的路径、方式,探索党委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的落实、反馈、督查机制。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保障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落到实处。
(二)服务“重要窗口”建设,打造审计助推区域治理现代化样板。
高水平发挥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省市区“大窗口”建设中,努力建设好审计“小窗口”。在财政审计中,进一步全面推进区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全覆盖、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规定体系建立及效能情况和财政制度的完善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聚焦履职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固定投资审计中,推进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全覆盖,重点关注重大公共工程、民生工程等领域,注重投资绩效,揭示违法违纪问题和风险隐患,发挥投资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聚焦“两统筹”体系,提升审计资源配置和项目效能发挥。
坚持源头布局,深化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系统发力、提质提效。牢固树立“审计一件事”理念,优化审计流程,解决被审计单位多次重复提供审计整改证明材料问题。探索“最多审一次”机制,每年对同一被审计单位原则上只安排一次现场审计。大力加强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纪委监委、巡视巡查、干部监督等力量的协作配合,积极探索推进任务联动。密切与人大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人大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
(四)加强“大数据”赋能,实现科技强审体系建设和实际运用。
结合区域工作实际,加大引入、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实现审计数据资源的集中化、审计业务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的智能化和审计决策的科学化。依托“金审三期”工程,巩固和完善审计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加强与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的数据协同,严格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优化数据共享流程。推动非现场数据分析与审计现场作业的融合,充分发挥非现场数据分析的“智库”作用,减少审计现场作业时间。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预研预判和总体评估优势,开展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揭示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趋势,为区委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
(五)注重“全链条”培育,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围绕干部选、育、管、用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与建设“重要窗口”相匹配,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突出政治引领,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突出实干导向,加强需求分析,统筹入职培训、集中整训、以审代训、现场教学等培训资源,提升审计干部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化能力、制度执行力与治理能力;突出梯队培育,加强长远规划,积极构建多元人才格局,优化年轻干部梯次配置;突出文化建设,注重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讲好审计故事。
“十三五”以来,__审计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围绕“发展、改革、法制、反腐”主题,立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严肃财经纪律、助推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__--__年上半年,共审计304个单位,查出有问题资金42.4亿元。其中:上缴财政8991万元,移交审计查出案件线索6件。审计报告被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采纳26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为政府节约资金13.76亿元。先后荣获第七届安徽省审计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全省审计系统审计技术创新年先进集体;阜阳市第十届“文明单位”,阜阳市审计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3个审计项目分别被阜阳市审计局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和“表彰审计项目”;__第十二届“文明单位”、__“四”基层党组织和民生、“双拥”、信访、扶贫工作等16个先进单位。__年__年两次被县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
1、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围绕__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每个季度确定1-2个专题进行了跟踪审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递交高质量的专题审计报告,督促有关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立整立改,促进了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县级财政工作每年的中心任务不同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针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警性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县政府采纳,每年的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都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全票通过。
3、经济责任审计。“十三五”以来,共对62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6256万元,上缴财政1.1亿元。其中,对__中医院原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理。县政府根据市监委监察函和审计建议,成立__中医院工作组,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逐项调查整改。
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__-__年6月30日,共审计502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价款15.1亿元。按照__政府的安排,对__浙商国际商贸城投资情况了审计。该项目上报投资额8.01亿元,截止__年5月,审计摸底估算投资额为6.11亿元,查出项目企业虚报投资金额约1.89亿元。
5、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结果表明:__年以来,__政府债务增长较快、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存在债务风险,偿债压力大,隐性债务清理整改难度大。在既守住防风险的底线、又守住促发展的底线前提下,审计提出了开展政府投融资项目资产清查,逐步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压缩瘦身一批新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和违规变相举债、完善政府融资机制和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等建议,__政府及时采纳审计建议,压缩了当年投资计划,对全县融资平台进行了全面整合,并进行了融资的公司市场化转型。
6、“三税”征管审计。查出县__地税局漏征漏管税款5300万元等问题。有关部门按照县政府安排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了整改。该审计项目得到了__政府的充分肯定,__年10月20日县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研究,给予__审计局记集体三等功奖励。
7、拆迁安置资金跟踪审计。按照__主要领导的安排,对__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5个拆迁安置指挥部和开发区、旧县、大新、赵集4个乡镇__年8月至__年3月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组织实施了审计。审计资金总额28.8亿元。审计发现:五大指挥部及四个乡镇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存在人口认定混乱、虚列支出、虚假营业执照、违反县政府拆迁安置政策、滥发补助等问题。通过对__城关镇桥西社区拆迁安置情况跟踪审计,核减安置面积1.01万o,减少政府安置费用支出0.52亿元。
8、扶贫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对__扶贫九大工程及补贴类49个扶贫项目审计,审计资金总额5.1亿元。审计核减8927万元。移交案件线索一件。
9、对全县乡镇政府和中心校债务置换的审计。共审查乡镇政府债务110笔1472.06万元,核实后确认69笔897.92万元。审查中心校债务214笔2758.98万元,核实后确认119笔828.69万元审计结果引起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据阜阳市审计局的安排,对界首市、颍上县、颍州、颍泉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了交叉审计。同时,还开展了财政存量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全省公立医院债务甄别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教育系统财务收支等项目进行了审计。“十三五”以来,共开展了46项专项资金审计与审计调查。20余人次配合省、市、县纪委的巡察工作。
。按照《中共__委___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太发[___]3号)规定,将原属于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经信委的“国有企业监事会相关职责”、财政局的“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划入审计机关。县委成立中共___委审计委员会,为专门审计议事机构,县委审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审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审计局,内设秘书股。根据《实施意见》要求,文件积极运作,稳步推进,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推进。3月29日,中共___委办公室_____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了《_____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办[_____57号),新《规定》在原来内设机构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子数据与内部审计指导股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股,将原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股调整为农业农村审计股,将原经贸审计股调整为企业审计股,原综合法规股调整为综合法规审理股。4月2日,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_____5月15日,_____审计委员会召开建制后的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_____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和_______年_计工作计划。县委书记、县委审计委员会主任杨波强调:监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要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标本兼治,加强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县长、县委审计委员会副主任刘牧愚要求:审计人员要提升政治站位,审计工作要着眼全局性中心工作,加强统筹、协调配合,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的原则,__年以来,我局为被帮扶的李梁村两委捐赠三台空调、两台电脑,捐资30万元帮助贫困户集体发展黑木耳产业种植。捐资20万元,为贫困户新建了3千瓦光伏电站100个;出资20万元培育苔干特色产业种植,引进安徽万创现代农业发展企业一个(以桔梗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项目),为帮扶村争取财政资产收益项目200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增加收入。协调电力部门为四个自然村进行电改工作。利用“七一”、“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捐资4.26万余元慰问该村老党员、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1、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石。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局中心组会议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引导审计人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宗旨意识融入到骨子里,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注入思想动力,自觉地把对党忠诚内化为服务审计的行动。“十三五”期间,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组织8期120多人次走出去接受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2、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对“三重一大”审计事项均由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并邀请县纪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参加。每年“七一”,局党组都组织全局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__年荣获“__四党支部”称号。
3、抓廉政教育,把形象树起来。“十三五”期间,局党组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压实“两个责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扎实开展“讲重作”专题教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严转提促”活动。按照上级审计机关要求,集中开展作风纪律整治月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审计人员“八不准”纪律,驰而不息纠“四风”,持之以恒转作风。通过个别谈心等形式加强审计人员廉政教育,要求审计人员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尽责担当、让党委放心、政府满意、社会信任的审计队伍。
4、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局党组严格落实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认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中,纳入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人用人的工作内容中。实行舆情信息员制度,抓好舆论引导,严格舆情管控。修订了《__审计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__审计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__审计局新闻宣传审查制度》,制定了《__审计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党员干部上网规则》等,增强了审计人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自觉。全局无信教党员干部。
5、抓制度建设,把尺子亮出来。“十三五”期间,先后修订完善了制定、修订了《__审计局党建工作制度》、《__审计局政治业务学习制度》、《__审计局机关考勤制度》、《__审计局领导领班带班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有效的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6、强化审计宣传,扩大审计影响。“十三五”期间,全局共发表各类审计信息稿件128篇。其中:在省级报刊发表27篇,在市局刊物发表36篇,被省厅、市局和政府网站转载65篇,较“十一五”期间均有大幅度地增长。同时,利用“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五期,悬挂过街横幅十余幅,张贴宣传标语60余幅,印发宣传材料万余份,扩大了审计影响,提高了审计的知名度。
(一)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太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主要目标: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2、深化财政审计。
3、加强民生工程和扶贫资金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5、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建立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6、推进国有资产资源环境审计。一是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三是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7、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一是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二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程序风险、切实堵塞漏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8、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加强与纪监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注重源头反腐,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贪、不能贪的反腐机制。
9、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审计管理。一是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二是依靠大数据增强审计动力。三是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
2、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继续完善现场审核、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内控机制,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考评检查机制。
3、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
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
按照贵办《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的通知》(桐府办函〔2020〕229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2021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到2020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53%以上,县城区建成区面积18.58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4.7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23.24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5.58万人),基本建成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实施棚改项目33个、涉及居民3.2万多户。“十三五”以来,建成骏逸天下、蟠龙首府、溱水半岛、龙城国际、国裕山园城、骏逸河畔、林达阳光城a区等一批功能配套完善居住小区;澜柏湾、临江苑、龙城香郡、龙城御景等重点社会投资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商品房3.2多万套,完成房地产投资220余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打通西门、北门城市交通赌点;老城片区、蟠龙片区、高铁片区路网建设基本形成,燎原南路、燎原北路、龙凤大道等市政骨干道路工程快速推进,城区道路全面提升;东山森林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城区河道治理基本完成;官仓、新站、松坎、水坝塘、九坝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功能全面提升。
(二)具体工作完成情况。
1、农村住房保障情况。__年以来,我县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388户,涉及补助资金18252.1亿元,其中:__年实施2069户、__年实施7194户、__年实施125户。__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启动实施安居工程建设5.2万户,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49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出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书12694份。
2、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__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省、市下达我县棚户区改造任务数32362户。截止目前,我县共计实施棚户区改造34362户(包括__年2000户),总投资约为110.407亿元,其中:__年任务数6220户、__年任务数17100户、__年任务数6542户、2020年任务数2500户。现已完成房屋协议签订34362户,累计拆除房屋面积145.5万o。
3、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__年以来,我县共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201套,总投资约为74181万元,其中:__年―__年共计8501套,投资约为59507万元;__―2020年(“十三五”)共计900套,投资约为14674万元。现已完成交付使用7943套,尚未交付558套,正在实施建设700套,入住率86.28%。
4、老旧小区改造情况。__年,省、市下达我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数为1620户,涉及楼栋数164栋,建筑面积17.71万平方米。按照改造要求,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内道路、强电、雨污管网、视频监控等设施进行改造,规范出行、修建停车场,打造智能化小区管理,全县率先启动教师新村、茶厂家属院、小康城等3个点改造,预计总投资为6480万元,计划在12月底前全面完工。
5、房地产市场开发情况。“十三五”以来我县陆续引进绿地集团、兴茂集团、林达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7家,其中本土企业26家,全县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125个,总建筑面积约521.44万o,预售建筑面积142.3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56.43亿元,成功打造了林达阳光城、骏逸天下、国裕山园城、龙城国际、龙城香郡、蟠龙首府等一系列精品楼盘,带动__城市发展,拉动__经济增长。
6、城市基础配套建设情况。按照“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原则,基本建成以蟠龙大道、迎宾大道、通站大道和桐楚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新城,蟠龙新区、老城片区、楚米片区、高铁片区路网13.86o。建成市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山森林公园、__东站、__北站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着力打造高铁片区酒店综合体、__记忆等核心商业圈。围绕县城周边山水,基本完成城区河道治理和景观绿化,建成滨河公园、东山公园、荣德山公园、堰塘湾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蟠龙广场、高铁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
7、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互动、以产兴城,统筹协调、多规合一”原则,重点打造新站、九坝、官仓、松坎、水坝塘、花秋等12个特色小城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注重产业培育培植,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建设项目293个,累计投资50多亿元,集镇道路、广场、公厕、教育、医疗等设施配套完善。成功申报新站、九坝为省列示范小城镇,花秋、水坝塘、松坎为市列示范小城镇,九坝镇纳入全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和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小城镇,官仓红旗村荣评“贵州十佳美丽乡村”。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城建领导小组,下设城建(棚改)“一室四部”(即:综合督查室、政策法规部、规划建设部、拆迁安置部、资金保障部)和娄、燎、海、楚四大战区指挥部,四大战区指挥长全部由县级领导担任,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服从指挥部和四大战区统一调度和指挥,全力配合、组织做好“拆、建、安、融”四大主体任务,确保城建(棚改)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2、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大对征地拆迁工作考核的通知》和县监察委《关于加大项目督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城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3、强化项目谋划。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市政道路、雨污管网、环境整治、强弱电入地等统筹谋划,形成改造一片、完善一片,同步加强医疗教育、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全覆盖,综合推动城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4、强化招商引资。县委、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相继引进了绿地集团、林达集团、龙宽集团、兴茂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参与城市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打造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5、强化营商环境。结合省市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我县始终强化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跟进,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管理”要求,调动一切要素,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四)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功能配套不齐全。随着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居民区逐渐外延,城市居住圈不断向城市外围、郊区拓展,而城市综合农超市场的规划和建设远远滞后于住宅区的开发建设,造成了部分开发地段学校、幼儿园、农超市场等公共设施配置不足。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区生活污水管网较为落后老化,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较多,污水垃圾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个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未完善,二、三级管网建设还存在差距,运行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城市建设推进较缓慢。部分城市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工,涉及征拆项目因群众抱有依靠征拆想发家致富的侥幸心理,不理解、不支持政府工作,征拆难度较大,项目启动滞后,工程建设周期无限延长。
四是房产市场乱象较突出。部分房开企业因自身资金实业较差,资金统筹和销售管理较为混乱,加之银行融资贷款政策收紧,个别开发建设的楼盘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等资金链断裂情况,继而成为烂尾楼、问题房开。
(一)总体打算。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各乡镇总体规划总体要求,打造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县城以“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的空间规划布局,集镇以32的总体功能要求,按照一镇一特打造小城镇,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城镇建设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构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副中心,建成遵义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桥头堡”,打造贵州最美北大门,围绕“撤县设市”目标,全县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38万人(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达30万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6.8平方米,城镇化率达62%以上。
(二)具体目标。
1、拓展县城区面积。围绕“东连、南拓、西延、北接”总体规划思路,拓展县城区规划空间布局,将官仓、九坝、马鬃、茅石纳入县城区组团,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为城市倍增计划,着力推进蟠龙新区“三横七纵”城市路网建设,构建畅通无阻的城市道路系统。预计至2025年全县新增市政道路5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二、三级污水管网310.51公里,实现龙凤大道、遵桐快线、桐茅快线、燎楚快线等市政道路全线贯通。
3、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持续以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为主抓手,改善县城建成区居民居住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预计至2025年完成棚户区改造3000户,老旧小区改造8130户,建成安置还房7000套,新建公租房1000套,山体公园1个,停车场3个,综合农超市场8个和地下人行通道8处。
4、加快房地产市场开发。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重点引进资质优越、财力雄厚、诚实可信的房地产知名企业,共同缔造城市精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预计至202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3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6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蟠龙新区、高铁片区、南山片区、凤凰山居等一批中高端优质楼盘,带动县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5、加快集镇区项目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推进官仓、九坝、新站、松坎、花秋、水坝塘等12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预计至2025年建成集镇道路36公里,改造集镇路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成停车场21个,活动广场15个,完成1673个村组人居环境整治。
始终围绕“十山环绕、七水汇城”县城总体空间布局和特色小城镇以及老旧小区打造建设要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进高铁片区、蟠龙新区和老城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公共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路网、污水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载体,改善老旧小区住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三是依托路网经济带动,结合g210、g352国道外移改造,将官仓、九坝、茅石、马鬃与县城区统筹谋划、一体经营,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新增建筑面积86万o,其中房地产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1万o,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建筑面积35万o;四是完成城建(棚改)产值53.5亿元,其中:房地产产值25亿元,棚户区改造产值15.5亿元,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产值13亿元;五是提供就业岗位11000人;六是实现城镇化率55.6%以上。
__作为遵义市“一核、两区、三组团”总体框架的北部组团,在“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始终以融入大遵义城市圈为引领,围绕打造30万人、30平方公里的城市构架,按照“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空间布局,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城镇化,确保2025年城镇化率达62%以上。
(一)强化项目建设。始终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建设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和特色城镇建设方面,精心谋划精品项目。
(二)统筹城乡发展。以特色小城镇“32”工程为统领,重点推进新站、九坝、水坝塘、花秋、松坎、狮溪、官仓、尧龙山等一批集旅游、商贸、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努力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
(三)盘活社会资本。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充分利用森航、林达、隆宽、鑫洋、彩阳等现有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本要素,统筹打造__记忆等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四)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十四五”城建工作目标任务和省市县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通过“简”流程、“优”服务、“增”效能,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标、效能提质,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营商成本最低、政府服务、创新活力的营商环境,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五)促进市场发展。按照促消费,调结构,扩投资,防风险的要求,结合省市文件,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促进城市规划、出让土地、房地产发展相互联动,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六)强化城市管理。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狠抓市场摊点、背街小巷整治,下大力解决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突出整治问题房开,坚决打击违法违章建设,理顺物业管理体制,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七)推动乡村振兴。严格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实施乡村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污水等收运系统,打造新时代新生态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五年来,累计开展实施了14个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26个财政审计项目、1590个政府投资审计项目,3个企业审计项目,77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区直部门45个,二级机构31个,企业1个)。查出违规金额17217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67767万元,应缴财政款587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1302万元,完成投资审计项目资金总额346948.09万元,为政府节约资金17926.31万元,移交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审计查出案件线索6件。
按照年初审计项目计划安排,2020年我局共完成7大类25个审计项目。其中署定项目2个(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疫情防控专项审计);市定项目4个(谢家集区法院原院长常炎丽离任审计、脱贫攻坚专项审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调查、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审计);区定项目19个,其中:预算执行审计5个、经济责任审计8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1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4个,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1个。查出违规金额224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678万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3064万元,促增收节支3064万元,调账处理7万元。
一是突出审计重点,强化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重点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和政府投资项目,对社保基金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要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项审计,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意见、建议。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实抓细审计整改工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监督检查,提高整改成效。审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列出问题清单和时间表,明确重点部门持续跟踪检查,加大移送处理力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抓细抓实问题整改,杜绝“屡改屡犯”。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逐步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探索和创新审计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努力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合理谋划审计工作布局。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强化审计监督服务。
二是发挥“两个作用”,有效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一是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和保障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本质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和建设性作用,加强审计调研,注重从宏观上提出旨在规范财经管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宏观决策服务。
三是抓好“四项审计”,切实发挥好审计职能作用。一突出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二突出抓好政府投资审计。三突出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四突出抓好民生资金审计。
先后荣获第七届安徽省审计系统“精神文明单位”;蝉联7届市级文明单位,2017和2019全市审计机关目标考核良好单位,2个审计项目分别被淮南市审计局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和“表彰审计项目”;潘集区第十四届“文明单位”,4次获潘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及潘集区“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等13个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我局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县委审计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xx”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履行“经济体检”功能,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好的发挥了审计监督对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护航作用。组织实施的县财政20xx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项目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表彰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县20xx年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和xx区2018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一卡通”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被市审计局评为全市优秀审计项目;20xx年被评为全县重点工作先进单位。
(一)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局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审计业务及相关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审计监督:
1.加强民生项目资金审计,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一卡通”资金审计、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县新型农村医疗基金、城镇医疗保险等一批全国、全省和全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通过审计,深入查找了各项惠民政策在贯彻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2.加强财政资金审计,促进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拓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延伸审计了县公安局、人社局、检察院、商务局等系统和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及部分镇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审计了预算编制、调整、预算收支执行和预算平衡情况,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中注意从体制、机制和管理层面研究财政问题和提出审计建议,注重审计的整体性、效益性和建设性。重点关注“全口径”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关注“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管理使用情况;关注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政府资产负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将所有纳入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审计人员实时采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数据,及时核实审计疑点,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有效促进了财政预算单位和个人自觉增强财经法纪意识,实现了由事后“亡羊补牢”向事前警示防控的转变。
3.强化专项资金审计,促进专项资金健康有效运行。
结合我县实际,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县20xx年现代农业肉羊产业项目、粮食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x万吨储备库建设项目、县双创示范专项资金等进行了审计。在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维护民生和经济安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项目单位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促使各项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有效运行,最大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县县农业综合开发xx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县20xx年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县xx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xx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县xx村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或结算进行了审计,有效促进项目建设资金安全运行。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控制、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监督服务作用。
5.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运行不断规范。
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查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现象,是否发生资金截留挪用、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审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资产账实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账外资产、资产未经规定程序随意处置,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通过审计,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的意识,促进了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依法理财能力。对25个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交接,真正做到“阳光交接”、“阳光备案”。同时,将部门和各镇专项资金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纳入财政同级审报告中反映,增加了同级审报告的份量,受到人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6.加强对公务支出和公务消费的审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在审计工作中,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审计重点,严格依据国家审计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通过审计,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揭示和整改,促进了机关单位厉行节约和反对铺张浪费。
7.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县委安排,制定了《xx县审计局开展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前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赴开发区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在纪念碑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通过纪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身心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表示要追寻先辈的足迹,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丰富审计机关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审计队伍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局工会于组织开展了生动活泼、趣味丰富的职工运动会。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鼓舞干劲,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经民主推荐,授予x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按照县委办关于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局党支部对“三纠三促”专项行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了各股室,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结合主题教育,认真梳理在履行职责不担当、为民服务不作为、落实任务弄虚作假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一一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建立了整改台账,划定了整改时限,明确了整改责任,并狠抓整改落实。
8.生态宜居搬迁和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全县精准扶贫相关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利用一周时间,挨家挨户逐户调查了解,对民联乡杨庄村、刘信村农户进行走访,同群众和村组干部交谈、讨论,掌握群众详细情况、重点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低保、五保、大病医疗等救助政策,全面排查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思想困惑问题、邻里家庭矛盾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将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的要求落到实处。按照县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对xx乡x个行政村进行“十走”行动,全面彻底发现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问题,现场移交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员,确保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全县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启动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生态宜居搬迁大动员大宣传大推进大落实工作;同时选派干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9.统筹力量,全面完成领导交办各项任务。
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审计力量,全面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坚持机关。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x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x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x多亩,小麦良种繁育x多亩,牲畜存栏x万头,渔业养殖水面x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投资x余万元的x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2015年脱贫x户x人;
2016年脱贫x户x人,x村、x村出列;
2017年脱贫x户,x人;
2018年脱贫x户x人,贫困村x村顺利出列。2019年拟脱贫x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
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x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x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x次,培训人数达x人,x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x人,共计x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x处,建成x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x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x户,x人,其中扶贫户有x户x人,城市低保x户,x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x人,享受60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x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x户,给予每户x-x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80周岁以上老年人x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x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x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x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x个镇级、x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年4月3日,x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四是在脱贫攻坚、扫h除e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新时代,新征程。2021至2025年,x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2025年,将x镇建设成为“生态x、文明x、和谐x”。
一、指导思想。
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x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到2025年gdp达到x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x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x、文明x、和谐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x省道至工业园区10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
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2020年创建二级医院;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
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x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x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四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7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oa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oa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57米,现状坝高34米,总库容68.63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20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510万元,预计在2020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18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1200万元,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划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x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x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x多亩,小麦良种繁育x多亩,牲畜存栏x万头,渔业养殖水面x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x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镇进驻规模企业有x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纺织品有限公司、x纺织品有限公司、x有限公司、x县x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x亿元。二是积极打造x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x纺织”“x纺织”“x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x亿元,其x塑业投资x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x余万元的x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2015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2014年脱贫x户x人;2015年脱贫x户x人;2016年脱贫x户x人,x村、x村出列;2017年脱贫x户,x人;2018年脱贫x户x人,贫困村x村顺利出列。2019年拟脱贫x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x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x‰;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x人,家庭签约人次x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x人,办理慢性病本x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x%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x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x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x次,培训人数达x人,x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x人,共计x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x处,建成x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x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x户,x人,其中扶贫户有x户x人,城市低保x户,x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x人,享受60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x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x户,给予每户x-x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80周岁以上老年人x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x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x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x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x个镇级、x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年4月3日,x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x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x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x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h除e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新时代,新征程。2021至2025年,x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2025年,将x镇建设成为“生态x、文明x、和谐x”。
一、指导思想。
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x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到2025年gdp达到x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x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x、文明x、和谐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2020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x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x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六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我们举办规模较大体育系列比赛,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这几年中,我们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每年利用五一、十一两节,举办全县体育系列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中老年健身展示、自行车骑行等项目,来自全县农村、厂矿、各机关单位、学校不同年龄的'健身爱好者,踊跃参加,达一万余人次,通过比赛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人们参加健身的积极性。每年的8月8日举办全民健身日健身展演活动,每次展演十余个健身项目,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全民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这几年,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目前我县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8人,已逐步覆盖到农村、城区各个健身点,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带动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工作中坚持“刻苦、创新、突破”,同时深化管理工作。在运动员队伍建设上“保老、突中、出新”下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同时积极向上级院校输送体育人才。通过教练们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省、市比赛中,跆拳道、乒乓球项目在各单项比赛中屡创佳绩,在综合运动会中,我县20xx年获xxx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六名,20xx年获xxx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20xx年获xxx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七名。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投资985万元的东光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于20xx年交付使用,项目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的体育馆和一个有四条200米塑胶跑道,场地中间为小足球场的运动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能为人们提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器械健身等多个项目的健身。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这些年我县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和我局利用体彩公益金共为全县近200个村建设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我们还为县城两个公园安装了健身路径。通过这几年的体育场地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健身环境,使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把体育健身深入到千家万户,让体育活动在全县广泛开展。
1、举办“五一”“十一”全县体育系列比赛和全民健身日活动。
2、抓好单项体育协会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社会体育骨干。
二、发挥我县优势,力争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
抓好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选好苗,保好苗,从实践出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1、抓好假期和平常训练日的训练,提高队员技战术水平。
2、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
三、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早日建成我县标准公共体育场。继续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四、抓好体育彩票工作,加强宣传,努力增加销售网点。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七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脚踏实地、乘胜前进,紧盯脱贫攻坚任务不松劲,保持污染防治定力不动摇,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不放松,推动民生改善不懈怠,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号角催征再出发。“十三五”期间留下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从“十三五”的“期末考”迈向“十四五”的“升学考”,进入五年“新征程”,再续发展“冲锋期”,要找准衔接点、新起点和关键点,描画好发展“坐标轴”,迈出向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坚实脚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舒展更加恢弘壮阔的“十四五”画卷。
回眸“十三五”,接力“十四五”,全面梳理找准衔接点,奏响科学统筹“协奏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整个“十三五”的发展主线,从最初的规划布局到如今铺展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焕然一新,“十三五”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鉴往知所行,察风明所向,要在全面梳理、辩证看待中找准两个“五年”的衔接点。既要“收好官”又要“开好门”,既要坚持长远不变的战略目标,将“十三五”的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延续十三五的发展动力;又要适时调整短期规划及中期目标“传动带”,在研判大势中导入“新赛程”,开创崭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要在总结过往成绩中认清发展新规律,在汲取过往经验中把握实践新要求,充分发挥中国体制优势,在统筹全局、前后衔接、利弊同辨、优势接壤中,高质量完成“十三五”向“十四五”过渡的“接力跑”,将“十三五”的规划收官和“十四五”的规划编制工作抓在紧处、落在实处。
落音“十三五”,定调“十四五”,站高望远找准新起点,踏响再谋新篇“脚步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方向是行进的定位。随着“十三五”收官在即、落锤定音,巡礼“十三五”发展成就,谋篇布局“十四五”,要牢牢把握时势所向、根本所在,做到站位高、方向明、思路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民众期盼,找准发展定位,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开门问策,是社会期盼和人民呼声的“回响”,这份规划编制既是起点也是目标,站高望远催生再攀高峰之动力,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把“怎么看”想清楚,在对的方向上凝心聚力;把“怎么干”弄明白,在奋发有为中把事干成干好,在狠抓落实、常抓不懈中推动发展,拿稳“绣花针”,当好“挑山工”,既穿好千条线,又搬挪千万难,扛起人民“幸福筐”,让人民的所想有着落,所思有所寄,所盼有回音,连木成林、聚土成山,实现“十四五”再创造、再突破、再成就。
鏖战“十三五”,点兵“十四五”,深入谋划找准关键点,擂响攻坚克难“战鼓声”。“十三五”时期,中国在“最好时代”里跑出了“中国速度”,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彰显了经济发展的非凡韧性与活力,在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上提炼出了中国经验与方案。稳健前行的中国巨轮一路乘风破浪,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显著成效,在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民生立法、科技成果和文体实力上有新亮相、新成就,淬炼出斑斓多姿的发展底色和发展成色,综合国力持续迈步新台阶。“春风得意马蹄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要找准发力使劲的关键点,找准主攻领域,在持续深化改革中激荡新发展活力。一方面,要做好防范化解风险危机工作预案。加强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调整能力,持续优化社会经济结构,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进一步提升经济韧性,对影响经济的动荡源和风险点做好防范;另一方面,要做好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行动指南。实现社会服务更精细,就业保障更充分,公共卫生体系更完备,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更健全,托举千家万户的幸福,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踢好“十三五”“临门一脚”中,打通堵点与难点,深入谋划“十四五”发展重点,带动“十四五”“进球入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八
“十三五”以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通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大府办〔2016〕48号)(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现将我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规划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确定了4项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从实施情况看,各项指标总体控制情况较好。2020年(数据预测到年底)全区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6起,无亡人、无工矿商贸事故、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十三五”期间,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一般事故减少,无较大以上事故、无重特大事故;无职业危害、职业健康事故。
(二)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一是与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大通街道办事处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区委常委会8次、区政府常务会9次听取了应急管理局工作汇报,区安委会3次和区消委会1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7次会议研究部署汛期防汛救灾工作。加强责任查处追究,坚持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系统,加大考核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强化事前问责事后追责,严格实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意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2)提高依法治安水平。
一是区应急局对市级挂牌督办企业逐家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市级挂牌的20家96项隐患,已整改完毕。我区共通报80家单位125条隐患,已整改完毕。
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等企业安全检查72次,排查整改隐患和问题230条;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已注册企业86家,企业自查自报隐患51条。共处罚企业14家,处罚46000元。
三是大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6月23日,区安委会制定出台了《大通区“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安字【2020】8号),建立工作机制,由区应急局抓总抓统,每月按时汇总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整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单独会诊、逐个击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累计成立检查组61个,检查单位325家,排查隐患311处,整改311处。
(3)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
今年重点组织开展了“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针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工贸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领域:集中开展了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全覆盖。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19次,查改隐患67条,处罚2家。
工贸领域:以建材、机械、工矿、纺织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专项行动。检查工贸企业检查30次,查改隐患101条,处罚5家,9000元。
其他单位:对辖区内学校、医院、小作坊等单位检查23次,查改隐患62条,处罚7家。
有限空间:深刻汲取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5·6中毒事故教训,开展大通区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专项整治,全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都开展专项整治。11个领域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活动,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74处,责令改正15家次。
建筑施工方面:扎实开展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治理行动,突出整治施工现场基坑支护、脚手架等五类分部分项工程,推进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保障性安展工程、燃气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力度。会同市建管处对全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出具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完毕。整改时限到期后,又组织了“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专项行动的整改实效。共摸排1家单位,发现隐患2处,已整改完毕。
交通运输领域:一是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运输管理,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月8日参加安平运输公司应急演练),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品”查堵制度。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以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为重点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消防: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各项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紧盯高层建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城中村、群租房、老旧小区、民俗客栈、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高风险场所,特别是“下店上宅”“三合一”场所,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同一时间容纳30人以上,从事生产经营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建档和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264家,发现火灾隐患528处,正在整改中。
城镇燃气专项检查:因7月7日田区朝阳街道发生一起瓶装液化气爆燃事故,由区安委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具体落实专项检查。检查时间:7月10日至7月14日,排查到大通街道东菜市有两家瓶装液化气换气点、洛河1家两瓶。我局立即对这两家换气点进行的处置,不再经营瓶装液化气换气服务。
特种设备领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要求企业单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对小区民用电梯的安全检查。
(4)提高应急救援与指挥协调效能。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和救援处置,区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响应纳入区安委会统一协调调度,区应急管理局对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防汛抗旱:进一步完善了《大通区2020年度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大防指【2020】14号)。并《调整大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大防指【2020】4号)、《成立大通区防汛抗旱工作指挥部专项工作小组》(大防指【2020】12号),印发了《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大防指【2020】6号)。减灾救灾:印发《大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调整组成人员和单位职责的通知》(大减委【2020】1号)。三是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开展相对应的应急演练,今年组织、参加各类应急演练13家次。加大应急资源储备力度:汛期调用上提坝防汛物资:草袋3万条,麻袋2000条,编织袋5万条,花雨布1万平,桩木40立方米,救生衣500件,救生圈50个,铁丝片300片,铁丝网投1000个,冲锋橡皮舟2只,砂石料210吨。铁锹100把,充电式头灯100台,探照灯8台,应急灯50台,电缆400米,扩音喇叭10台,铜锣6面,帐篷33顶,救生衣400个。
(5)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落实到位。建立部门事故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20年全区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活动。二是抓好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职安全员开展事务性工作和日常检查的辅助工作,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园区的专职安全员不低于4人。
(7)强化“科技兴安”,提升基数支撑能力。
推广应用科技信息化执法手段。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及时记录执法信息,执法文书,同步上传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保障行政执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
(三)主要成效、措施。
印发《大通区2020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开展危险化学品专家指导服务,邀请专家对辖区内危化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督促企业隐患整改到位。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整体上看,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深化落实,安全生产状况好转。但有的任务进展不快、成效不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投保安责险积极性不高,把投保安责险看做是额外增加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负担,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保险,没有完全领会国家推行安责险的实际意义。保险公司也因缺乏针对各行业的风控专业技术人才而未能提供充足的事故预防服务。有的公司只注重收取保费,在开展风险评估和聘请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方面办法不多,甚至基本没有服务。
(2)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
(1)加强企业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装备和安全生产经费经投入。
(2)增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专业人员。
(1)我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严防较大升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亡19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亡1人、自杀1起亡1人,其余40起事故中亡17人全为道路交通事故。与“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发生各类事故亡44人相比,死亡率降低56%,总体形势还是安全平稳的。
(2)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效果显著。借助“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等重大活动,联合多部门、单位,全力开展了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设安全知识咨询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搭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发放宣传品2万余个,接受群众咨询5万人次。我局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完成的很有自己的特色。2018年宣传月活动被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去年抖音短视频火爆,我们立即筹划抖音的拍摄,今年“vlog”(视频记录)火爆,我们又借来无人机等工具拍摄“vlog”,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组织举办的“云课堂”也是深受好评。宣传月年年有,而我们每年都在创新、都在与时俱进,希望能够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不断的去丰富安全月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发发宣传单就结束宣传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将相关内容纳入区委中心组和局党委集体学习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将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局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体宣讲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全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抓总抓统,做好整治行动的牵头人,统筹推进1个总体行动和16个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安排业务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面整治。
(三)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吸取防汛抗旱经验教训,强化汛期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加强水情雨情汛情监测。未雨绸缪,按定额数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强化汛期物资调度,严格物资发放、使用流程,确保平安度汛。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安排人员驻点值守。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应急准备,备齐应急消防器材,合理处置各类紧急状况。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市区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督办工作,结合各位分管副区长督查安全生产计划,安排分管领导督查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制度应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企业一线加强对企业隐患整改的督促工作。
(五)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基层安全监管员参加年度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培训。
(六)做好应急救援建设工作。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更新、储备、调度、分发制度,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精配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装备。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扶。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1)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2)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持续深化、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4)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综合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5)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区域化统筹协调和补偿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扶持民间应急救援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应急救援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多方谋划,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能建成投用。
(四)重点项目。
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建设大通区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总用地面积约90亩,一期用地面积75亩,二期用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约16140平方米,主要建设应急联合指挥中心、消防站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库、防震减灾物资库、事故救援物资库、防汛抢险物资库、抗旱物资储备库、防疫抗疫救灾物资库、森林草原灭火应急物资库等物资储备库。2021年上半年启动该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总投资28997.59万元,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完善大通区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
建议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时间,简化会议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九
“十三五”以来,__审计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围绕“发展、改革、法制、反腐”主题,立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严肃财经纪律、助推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十三五”审计工作成绩斐然
__--__年上半年,共审计304个单位,查出有问题资金42.4亿元。其中:上缴财政8991万元,移交审计查出案件线索6件。审计报告被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采纳26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为政府节约资金13.76亿元。先后荣获第七届安徽省审计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全省审计系统审计技术创新年先进集体;阜阳市第十届“文明单位”,阜阳市审计工作综合考评第一名,3个审计项目分别被阜阳市审计局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和“表彰审计项目”;__第十二届“文明单位”、__“四星级”基层党组织和民生、“双拥”、信访、扶贫工作等16个先进单位。__年__年两次被县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
二、“十三五”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围绕__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每个季度确定1-2个专题进行了跟踪审计,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递交高质量的专题审计报告,督促有关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立整立改,促进了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县级财政工作每年的中心任务不同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针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警性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县政府采纳,每年的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都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全票通过。
3、经济责任审计。“十三五”以来,共对62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6256万元,上缴财政1.1亿元。其中,对__中医院原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理。县政府根据市监委监察函和审计建议,成立__中医院工作组,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逐项调查整改。
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__-__年6月30日,共审计502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价款15.1亿元。
按照__政府的安排,对__浙商国际商贸城投资情况了审计。该项目上报投资额8.01亿元,截止__年5月,审计摸底估算投资额为6.11亿元,查出项目企业虚报投资金额约1.89亿元。
5、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结果表明:__年以来,__政府债务增长较快、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存在债务风险,偿债压力大,隐性债务清理整改难度大。在既守住防风险的底线、又守住促发展的底线前提下,审计提出了开展政府投融资项目资产清查,逐步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压缩瘦身一批新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和违规变相举债、完善政府融资机制和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等建议,__政府及时采纳审计建议,压缩了当年投资计划,对全县融资平台进行了全面整合,并进行了融资的公司市场化转型。
6、“三税”征管审计。查出县__地税局漏征漏管税款5300万元等问题。有关部门按照县政府安排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了整改。该审计项目得到了__政府的充分肯定,__年10月20日县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研究,给予__审计局记集体三等功奖励。
7、拆迁安置资金跟踪审计。按照__主要领导的安排,对__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5个拆迁安置指挥部和开发区、旧县、大新、赵集4个乡镇__年8月至__年3月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组织实施了审计。审计资金总额28.8亿元。审计发现:五大指挥部及四个乡镇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存在人口认定混乱、虚列支出、虚假营业执照、违反县政府拆迁安置政策、滥发补助等问题。通过对__城关镇桥西社区拆迁安置情况跟踪审计,核减安置面积1.01万o,减少政府安置费用支出0.52亿元。
8、扶贫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对__扶贫九大工程及补贴类49个扶贫项目审计,审计资金总额5.1亿元。审计核减8927万元。移交案件线索一件。
9、对全县乡镇政府和中心校债务置换的审计。共审查乡镇政府债务110笔1472.06万元,核实后确认69笔897.92万元。审查中心校债务214笔2758.98万元,核实后确认119笔828.69万元审计结果引起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据阜阳市审计局的安排,对界首市、颍上县、颍州、颍泉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了交叉审计。
同时,还开展了财政存量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全省公立医院债务甄别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教育系统财务收支等项目进行了审计。
“十三五”以来,共开展了46项专项资金审计与审计调查。20余人次配合省、市、县纪委的巡察工作。
三、顺利完成审计机关机构改革。按照《中共__委___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太发[___]3号)规定,将原属于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经信委的“国有企业监事会相关职责”、财政局的“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划入审计机关。县委成立中共___委审计委员会,为专门审计议事机构,县委审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审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审计局,内设秘书股。根据《实施意见》要求,文件积极运作,稳步推进,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推进。3月29日,中共___委办公室_____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了《_____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办[_____57号),新《规定》在原来内设机构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子数据与内部审计指导股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股,将原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股调整为农业农村审计股,将原经贸审计股调整为企业审计股,原综合法规股调整为综合法规审理股。4月2日,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挂牌。_____5月15日,_____审计委员会召开建制后的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_____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和_______年_计工作计划。县委书记、县委审计委员会主任杨波强调:监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要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要标本兼治,加强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县长、县委审计委员会副主任刘牧愚要求:审计人员要提升政治站位,审计工作要着眼全局性中心工作,加强统筹、协调配合,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四、脱贫帮扶。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的原则,__年以来,我局为被帮扶的李梁村两委捐赠三台空调、两台电脑,捐资30万元帮助贫困户集体发展黑木耳产业种植。捐资20万元,为贫困户新建了3千瓦光伏电站100个;出资20万元培育苔干特色产业种植,引进安徽万创现代农业发展企业一个(以桔梗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项目),为帮扶村争取财政资产收益项目200万元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增加收入。协调电力部门为四个自然村进行电改工作。利用“七一”、“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捐资4.26万余元慰问该村老党员、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五、主要做法。
1、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基石。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局中心组会议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引导审计人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宗旨意识融入到骨子里,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注入思想动力,自觉地把对党忠诚内化为服务审计的行动。“十三五”期间,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组织8期120多人次走出去接受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2、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对“三重一大”审计事项均由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并邀请县纪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参加。每年“七一”,局党组都组织全局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__年荣获“__四星级党支部”称号。
3、抓廉政教育,把形象树起来。“十三五”期间,局党组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压实“两个责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扎实开展“讲重作”专题教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严转提促”活动。按照上级审计机关要求,集中开展作风纪律整治月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审计人员“八不准”纪律,驰而不息纠“四风”,持之以恒转作风。通过个别谈心等形式加强审计人员廉政教育,要求审计人员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尽责担当、让党委放心、政府满意、社会信任的审计队伍。
4、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局党组严格落实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认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中,纳入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人用人的工作内容中。实行舆情信息员制度,抓好舆论引导,严格舆情管控。修订了《__审计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__审计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__审计局新闻宣传审查制度》,制定了《__审计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党员干部上网规则》等,增强了审计人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自觉。全局无信教党员干部。
5、抓制度建设,把尺子亮出来。
“十三五”期间,先后修订完善了制定、修订了《__审计局党建工作制度》、《__审计局政治业务学习制度》、《__审计局机关考勤制度》、《__审计局领导领班带班制度》等十几项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有效的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6、强化审计宣传,扩大审计影响
“十三五”期间,全局共发表各类审计信息稿件128篇。其中:在省级报刊发表27篇,在市局刊物发表36篇,被省厅、市局和政府网站65篇,较“十一五”期间均有大幅度地增长。同时,利用“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五期,悬挂过街横幅十余幅,张贴宣传标语60余幅,印发宣传材料万余份,扩大了审计影响,提高了审计的知名度。
五、“十四五”审计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太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主要目标: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2、深化财政审计。
3、加强民生工程和扶贫资金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5、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建立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6、推进国有资产资源环境审计。一是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三是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7、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一是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二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程序风险、切实堵塞漏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8、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加强与纪监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注重源头反腐,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贪、不能贪的反腐机制。
9、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审计管理。一是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二是依靠大数据增强审计动力。三是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
2、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继续完善现场审核、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内控机制,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考评检查机制。
3、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
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十三五”期间,x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x县2016年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依法治县先进县”、2019年被命名为“省级法治示范县”,x县司法局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近五年来,x县司法局先后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先进集体)x次、全县先进单位(先进集体)x次。
一是做好“六五”普法总结表彰及“七五普法”启动工作,筹备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六五”普法总结及“七五”普法启动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方法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七五普法”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统筹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组建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制定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协调小组工作规则、依法治县办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拟定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点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工作要点,于2019年9月筹备组织召开中共x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标依法治县工作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等全力推进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抓实法治宣传工作。2016—2019年,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x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x万余件,发送法治宣传手机短信x万余条。三是全面完成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举措、狠抓监督落实等措施,同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用法、社会法治。x县于2019年5月被命名为x省第二批省级法治示范县。
一是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构改革以来,我局共审查规范性文件x件,对在合法性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督促其认真加以修改,保证文件制定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法律风险。二是大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机构改革以来,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x起,受理行政复议申请x起,依法审结案件x起。三是认真组织行政执法证考试。积极组织全县x名执法人员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率达到x%以上。四是扎实完成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积极动员部署、严格资格审查、严控选任程序,共选任人民陪审员x人、人民监督员x人,顺利完成人民陪审员及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
2016~2019年共排查矛盾纠纷x件,调解成功x件。三是全面完成指挥中心建设。于2019年投入x余万元,建成了集行政会议培训、会见探视帮教、法律援助咨询、社区矫正帮扶、人民调解工作等功能为一体的x县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完成x、x、x、x四个司法所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目前指挥中心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及时完成司法所新建任务。按照“十二五”规划基层司法所建设计划,通过积极协调,严格落实资金及土地,及时完成了吉米、新茶、沙岱、则拉四个司法所的新建任务。
大力倡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介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深入开展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一是先后成立了县法律援助中心驻看守所和驻人武部工作站,依托x等x个司法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可实现全县工作站全覆盖,法律援助服务更深入基层。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x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是认真办好各类案件。2016~2019年,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x件,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援助案件x件,免费接待法律咨询x件,实现了符合援助条件的案件100%受理。
先后选派十余名优秀干警分别到x个帮扶村任驻村工作队及第一书记,通过入户走访、宣讲政策等,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制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2016~2019年共计投入帮扶资金x余万元,用于帮扶村发展集体经济、修建集体水池及村活动室建设等。
机构改革后,一是县委依法治县办、县政府法制办职能职责归并到司法局,内设机构由原来的x个增加到现在的x个,重新调整了人员岗位,每一位干警都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二是人员、岗位结合更加合理,工作职责合理划分,理顺关系,尽可能协调搭配,达到协调运转的目的。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明确了班子成员分工,评分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能独立开展工作,又能相互协作、加强配合。
一是切实抓好“七五”普法总结和“八五”普法的规划组织,认真总结“七五”普法工作经验,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二是加大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司法人员公正司法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各级领导的依法治理观念和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水平。三是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抓好特定对象的法治宣传,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覆盖面、专业性、有效性。
一是进一步配齐、配强依法治县办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依法治县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依法治县工作网络,强化法治工作培训,把依法治县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二是强化依法治县工作的督导考核。把依法治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联合各相关部门,对依法治县工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一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严格落实好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定详细执法监督计划,采取灵活有效方式,不定期对执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检查考核工作。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全县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三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进一步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程序,坚持合法性与可行性并重的审查原则,严格审查把关。
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力度,积极开展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及时化解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调解的效力。全面巩固“德古+法律”、“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县规范化调委会达到x%,全县人民调解成功率达到x%以上。
全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与家庭齐抓共管机制,确保实现24小时、全方位、无缝隙管控。积极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强化督查,加强与法院、检察机关进行社区矫正规范执法联合督查,进一步促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开展。加强刑满释放安置帮教人员管理教育帮扶,健全完善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加强日常排查走访、重点人员衔接管理等。
继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做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质量,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加大经费支出进度,优化案件结构。完善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继续抓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抓好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专项活动开展,加强警示教育。加强机关党建,继续做好“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党费收缴、困难党员慰问、党员主题日等活动。常态化的做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全面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一
xx县林业局“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四五”规划打算xx县林业局“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四五”规划打算x__县林业局“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四五”规划打算县委办: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县林业局“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县委办:
一、“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
__林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始终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处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目标,全县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将林业十三五规划截止目前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林业总产值实现新突破。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5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55亿元,比“十二五”时期翻了。
2.5翻,农村居民从林业上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
5088元,翻了。
2.4翻。
(二)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完成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森林蓄积极量增长。
100万立方米,覆盖率达。
70%,绿化率达。
98%。成功举办。
52届达巴护林联防会议和川陕鄂渝巴山地区第。
61届护林联防会议。森林火灾发生率始终控制在。
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136件,为国家挽回损失。
267万元。扎实开展野生动植物、名木。
古树保护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
2个、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5个、森林康养人家。
30个。森林康养经济年均增长。
5%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26亿元,其中森林康养收入。
30亿元。
((四))林业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积极推动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完成。
268.89万亩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和确权颁证,产权明晰率达。
办”政务服务改革,固化“受理—审批—办结”模式,优化“四办”服务流程,群众满意率。
100%。
__万元,完成长赤、光雾山。
2个标准基层林业站建设,完成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和管护站点建设。
3827人,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
4800元,超过国定贫困线标准。统筹全林业系统力量,林业系统帮扶。
13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
2个非贫困村。
11个,挂联。
356户贫困户,选派。
15名党员干部,组建。
5个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抽派。
30名农技员到乡(镇)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五年来,举全局之力,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助力贫困户稳定增收。
(七)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核桃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核桃面积达到。
31万亩,__核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建成。
__县木本油料基地。
5万亩,精深加工生产线。
发有限公司、四川开元集团等企业相继落户。
__。创建龙头企业。
3个(其中国家级。
1个、省级。
1个、市级。
1个)、培育专业合作社。
158个,示范专合社。
3个(其中国家级。
1个、省级。
1个、市级。
个),培育造林专业合社。
20个,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个。
班子风清气正、队伍纯洁巩固的氛围,确保了林业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二、“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林业系统职工平均年龄。
50岁左右,整体年龄偏大,甚至出现“断层”现象,长期以往,将不利于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闲置林地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我县林地资源丰富,但从流转用途看,流转林地用于原料林基地建设居多,占转让面积的80%以上。截止目前,可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闲置多,如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还没有真正地兴起来。
(三)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和耕地红线的界定,致使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如核桃特色产业每年的新植数量正逐年减少。加之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因生态红线的划定让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一再受限,如中国四川光雾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项目。
(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大部分基层站、所的办公业务用房以及林场管护用房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因配套政策和资金不到位,年久失修,有些甚至变成危房,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和业务需要。
三、“十四五”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目标。
__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72%、森林蓄积量达到。
2350万立方米、城乡绿化率达。
98%以上,康养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林业总产值将突破。
60亿元,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5000元。
四、“十四五”时期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坚持保护优先,将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1.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生态公益林。
104.0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
2万亩、森林抚育。
5万亩。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
16.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
1个、省级森林小镇。
3个。
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
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每年选聘生态护林员。
1400人,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到。
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7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
2350万立方米以上。
2025年,力争将光雾山各类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建成光雾山国家自然公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4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绿色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1.强。
做大做强。
x__核桃特色产业。立足我县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挥。
__人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到。
2025年,全县建成核桃产业基地。
35万亩,低改核桃。
5万亩,稳产丰产核桃面积达到。
20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
2万吨;干果商品率达。
90%以上,就地加工转化达。
50%以上;核桃精深加工能力达到年消耗干果。
1万吨。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1个,新增核桃采穗圃。
200亩,核桃品种收集园。
30亩。全县核桃产量达到。
5万吨,实现年总产值。
18亿元,从事核桃产业林农人均增收。
2500元以上,将。
__县建设成为“秦巴片区最大核桃产业基地”。
2025年,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5个,森林人家。
20个,完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
3个。
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林果”、“林药”、“林禽”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和创建龙头企业和示范专合社,切实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三)坚持重心向下,全面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标准化基层林业站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林业站综合服务。
1500万元,新建。
30座,购置扑火机具和防护装备。
5000台(套、具),全面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二
“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战略目标,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水平,推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1.事故压降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大幅度下降,总体形势趋于持续稳定好转。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6和2019年分别为0.0616和0.0182,降幅为70.5%,均低于“十三五”规划的控制值0.07。
2.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出台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系列文件,将全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写入三定方案。区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完成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多重预案体系。着力构建了具有瓯海特色的“1+x”专业委员会制度。
3.基础短板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10244个合用出租房改造、13786户危旧房排查;城乡危旧房治理率达到100%,山塘水库排涝工程完成率达118%。提升公路安全改造60公里,省和区级安全隐患整治8处,地质隐患点整治工程6处。共建成应急避灾安置场所189处,且区级避灾安置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4.监管效能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共排查整治“厂中厂”企业逾8000家(次),摸排整治在册的“三场所三企业”超过2000家(次)。排查隐患超过50000处,且整治率达到99%。“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执法监管力度,年均立案查处的企业超过200家,罚款数额均超过500万元。
5.应急救援日渐成熟。推进1个总体应急预案和40个区级预案修编工作。建立起23支三防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其中包括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统一调拨机制。组织区级应急演练4场次,参演人数400余人次;各镇街(开发区)管辖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640场次,参演人数17万余人次。
6.数据治理稳步提升。首创“安监云”平台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实施“安全生产云培训”等八大“云”系列监管模式。中介机构云服务开创了为企业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平台,目前社会化已经覆盖全区80%企业,排查治理隐患超过40000条,位居全市第一,并得到冯飞副省长的批示。基于“浙政钉”创造性的实行“一次不跑”,打造人、财、物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实现各项审批“掌上办”。
7.安全宣传亮点纷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瓯海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推进了安全生产月、“8·5”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全国首家企业资助儿童宣教基地、全省首家成人平安教育馆、全温州最大安全文化主题公园等系列措施为“七进”宣教创建多个文化示范点。积极组建队伍参加或者承办温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七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应急小瓯”和“应急小海”等系列瓯海应急品牌相继亮相。
8.防汛防台扎实推进。完善防汛防台组织机构,厘清防汛防台救灾工作职责边界。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告知防汛工作职责,督促责任人尽责履职。年均防汛安全大检查10次,并监督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不断夯实防汛基层基础,完成261个建制村的防汛防台形势图,并进行全面梳理、每年更新。
9.森林安全不断向好。积极推进“引水上山以水灭火”的灭火新模式,共建设森林消防蓄水桶110个。补充和更新专职森林消防队和镇街物资装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数字化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森林火灾形势不断向好,十三五期间,保持发生起数年均下降百分之十五。
“十三五”期间不足及短板:
1.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仍然突出。全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存在共性问题,企业所处环境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搭建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2.风险防控体系科技赋能不足。应急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成果转化率不高,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支撑风险防控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
1.建成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
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工程在本年度完成了从招标到建设再到验收使用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平台打通了应急、水利、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20多个部门现有系统或数据库。为后续应急指挥、应急调度和应急资源的掌控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2.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
自全省全面开展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瓯海区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开展多次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在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以强大的力度着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瓯海区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3.抗击疫情瓯海应急勇敢行动。
4.全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开启“云课堂”传播安全生产知识运用瓯海应急卡通动漫形象“应急小瓯”、“应急小海”讲安全,推出“拿案说事”h5系列漫画,线推上广“行业微剧”系列片;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开展第19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以“云培训”为抓手,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百万员工培训。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我区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瓯海作为的成果示范期。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计划和2021年瓯海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对护航“重要窗口”和践行“八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深化数字应急管理。
以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
2.强化基层应急管理。
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实区、镇街(开发区)、村社等多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加强基层应急设施建设。基层单位要配备和储备消防、卫生、监控、供电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设施和物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储备意识,根据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3.整合应急物流体系。
建设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原材料供应、生产、公路铁水空运输线路、流动资金、潘桥物流枢纽网络、运力等资源信息,促进物流供应链协同。建立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公众参与物流工作的平台,构建社会自救物流信息平台,增强多方共救能力,提升救灾、救助服务水平。
4.开展自然灾害普查。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城市综合抗灾能力。全面调查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实施重点隐患排查,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
5.发展应急服务产业。
围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预警、隐患排查与治理救援服务等领域,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服务站。吸纳风险评估、社会化服务、应急救援等企业入驻站内。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培训,共育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为服务站输入最新鲜的血液,加速各类型应急服务企业的成长。
6.提升全民应急素养。
线上结合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分类别、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分人群,精准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安全职业素养;线下大力开展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宣教基地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由政府引导,基层和企业跟进的瓯海安全生产宣教模式。
7.推进重点领域整治。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全面建设各重大领域管控体系,在规划引领、标准规范、科技兴安、源头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提升各重点领域安全水平。
8.加强森林防火监控。
针对本区林地连片、分布广等特点,布设森林智能化监测探头及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增强森林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林区消防蓄水池基础设施建设,配置适合森林火灾扑救的设备,增强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1.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有效评估各类安全风险,深入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切实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并推动瓯海建设成为国家级安全发展示范区。
2.实施全面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成立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并遴选相关工作人员,以应急管理局为牵头部门联合资规、水利、气象、住建等部门开展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类型自然灾害的风险普查。
3.开展应急产业发展相关培育。
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提升应急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拓展应急服务新类型,促进应急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应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补齐应急产业保障供给短板。
4.进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提升。
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违法行为,务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5.推进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
深化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建设,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建设,逐步实现江河洪水、山洪、台风、暴雨、内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
6.落实执法装备全面保障配备。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配齐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执法执勤车辆和应急保障车辆。
7.提升复合宣传教育培训力量。
培养一支“懂安全、会培训、能宣传”覆盖企业员工、网格员、志愿者、专家团体等全方位立体化宣教队伍。创新宣传形式,依托“安监云”平台,开展基础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加快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培训优质资源数据共享。
近五年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思维,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三项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整治、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纠正安全生产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将我局“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与落实。通过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县、镇、村、组等四级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全社会人人有安全生产责任,人人参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局全面推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镇等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2019年**镇居委会成功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县7镇都完成创建州级安全生产示范镇工作任务;各行政村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工作。机构改革前,加大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各镇安全生产服务站人员配齐配强,根据委托执法权限能全面胜任各镇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逐步形成应急系统选贤任能干部提拔机制。解决了办公场所,新增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局二级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完善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工作,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大力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职业卫生、消防、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常打常治,确保高危行业安全有序运转。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通过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有效防范和治理事故隐患,防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开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整治隐患,把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防控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教育视频“七进”等宣传教育活动,把安全生产知识和警示教育案例送入机关、村寨、企业、学校等单位,深入民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上“安全生产第一课”、系统执法人员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四主两员”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系统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争项目,打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2018年底完成县应急管控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州应急管理局对接工作。完成网上监管执法系统、oa办公系统、高清会议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系统执法人员人人能够进入全省应急管理执法系统进行网上执法信息录入,确保监管执法的公正、公平和严肃性;加强oa办公系统培训和使用,确保局机关干部人人都能使用oa办公系统;目前高清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与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和州应急管理局对接)。
六是进一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十三五”期间,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和“强执法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隐患整改“一单四制”要求,强化综合监管,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6个专项预案编制工作,按照要求,每年在直管行业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局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机构改革后,多职能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新职责、新工作全面理解不透;“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的服务本领、知识欠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扎实工作,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持续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强执法防事故”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着力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二是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1.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2.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3.持续深化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坚决提请县政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4.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完善监管执法质量考评体系,续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推进重大风险“一单四制”,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四是统筹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
1.全面履行“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职责,推动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构建统等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教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2.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全流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协调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早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监测预警,建立预警和灾情统一发布机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会商研判、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专题会商研判机制,提出精准防范措施,提前防范化解风险;3.协调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加紧编制我县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抓紧启动一批防灾减灾重点项目,协调统筹推进建设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早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治理和险移民粮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等七项重点工程,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综合资源。
五是着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会商研判、应急救援处置等制度,规范各灾种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完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应急处置、信息发布、新闻报道、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军地应急联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及时调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早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减灾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提供智力支持。强化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不断提升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3.强化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4.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定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多元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积极探索多道灾害风险分散机制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物资快速保障能力。加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消防救援应急物资整合力度,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合资源,努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5.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三级带班值班要求,建立健全综合值班值守和专业值班值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应对处置可能或已发生的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件;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日常调度机制,平时加强联络,战时加强调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六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
1.强化应急机构建设。认真贯落实《中共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以“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各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以“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制村(社区、居委会)应急服务站点和村志愿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应急指挥平台与州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视频畅通无阻;3.深化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示范镇、示范县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学校、居民创建活动;4.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制度体系,抓好应急管理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全媒体、多方式、多渠道地面向社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七进”“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七是着力打造应急管理铁军。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州和县委要求,抓政治建局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并以之为根本遵循,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局机关支部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制定全县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分批组织全系统干部队伍参加省、州开展的应急管理知识集中轮训。
(四)重点项目。机构改革后,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党组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工作思路,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如下:
一是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做好储备库内辅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物资运输、消防通道建设等。用于存放救灾物资,投资估算**万元。
二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林场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该尾矿库面积20000平方米,已停运,设计坝高57米,现状坝高34米,总库容68.63万立方米,现状堆积尾矿20万立方米,四等库。向上申报资金510万元,预计在2020年完成闭库工作。
三是县烂泥田锰矿区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已完成申报工作)。烂泥田锰矿区有张氏锰业、宏泰锰业和恒源锰业,经十几年开采,总计大约18万立方米采空区需治理。向上申报资金1200万元,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该采空区治理。
四是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还未申报)。准备向上级部门积极申报修建县应急救援中心业务用房、训练场地、救援器材及仓库等建设项目(目前未规划),预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计划在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
“十三五”以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通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大府办〔2016〕48号)(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划之年,现将我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规划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确定了4项安全生产主要指标,从实施情况看,各项指标总体控制情况较好。2020年(数据预测到年底)全区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6起,无亡人、无工矿商贸事故、无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十三五”期间,工矿商贸、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一般事故减少,无较大以上事故、无重特大事故;无职业危害、职业健康事故。
(二)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一是与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大通街道办事处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近期作出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区委常委会8次、区政府常务会9次听取了应急管理局工作汇报,区安委会3次和区消委会1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7次会议研究部署汛期防汛救灾工作。加强责任查处追究,坚持将安全生产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系统,加大考核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强化事前问责事后追责,严格实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贯彻落实《进一步落实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意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2)提高依法治安水平。
一是区应急局对市级挂牌督办企业逐家跟踪督办,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坚决予以处罚,市级挂牌的20家96项隐患,已整改完毕。我区共通报80家单位125条隐患,已整改完毕。
二是开展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等企业安全检查72次,排查整改隐患和问题230条;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已注册企业86家,企业自查自报隐患51条。共处罚企业14家,处罚46000元。
三是大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6月23日,区安委会制定出台了《大通区“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安字【2020】8号),建立工作机制,由区应急局抓总抓统,每月按时汇总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召开调度会,对整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单独会诊、逐个击破,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目前累计成立检查组61个,检查单位325家,排查隐患311处,整改311处。
(3)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
今年重点组织开展了“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针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工贸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危险化学品领域:集中开展了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企业全覆盖。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19次,查改隐患67条,处罚2家。
工贸领域:以建材、机械、工矿、纺织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专项行动。检查工贸企业检查30次,查改隐患101条,处罚5家,9000元。
其他单位:对辖区内学校、医院、小作坊等单位检查23次,查改隐患62条,处罚7家。
有限空间:深刻汲取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5·6中毒事故教训,开展大通区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专项整治,全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凡是有可能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都开展专项整治。11个领域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活动,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74处,责令改正15家次。
建筑施工方面:扎实开展建筑工程安全质量专项治理行动,突出整治施工现场基坑支护、脚手架等五类分部分项工程,推进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保障性安展工程、燃气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力度。会同市建管处对全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出具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完毕。整改时限到期后,又组织了“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专项行动的整改实效。共摸排1家单位,发现隐患2处,已整改完毕。
交通运输领域:一是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运输管理,加强源头监管,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品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7月8日参加安平运输公司应急演练),严格执行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品”查堵制度。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以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为重点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消防: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各项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紧盯高层建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多合一”,城中村、群租房、老旧小区、民俗客栈、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高风险场所,特别是“下店上宅”“三合一”场所,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对同一时间容纳30人以上,从事生产经营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建档和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264家,发现火灾隐患528处,正在整改中。
城镇燃气专项检查:因7月7日田区朝阳街道发生一起瓶装液化气爆燃事故,由区安委办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具体落实专项检查。检查时间:7月10日至7月14日,排查到大通街道东菜市有两家瓶装液化气换气点、洛河1家两瓶。我局立即对这两家换气点进行的处置,不再经营瓶装液化气换气服务。
特种设备领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购置的特种设备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要求企业单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对小区民用电梯的安全检查。
(4)提高应急救援与指挥协调效能。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和救援处置,区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响应纳入区安委会统一协调调度,区应急管理局对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防汛抗旱:进一步完善了《大通区2020年度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大防指【2020】14号)。并《调整大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大防指【2020】4号)、《成立大通区防汛抗旱工作指挥部专项工作小组》(大防指【2020】12号),印发了《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大防指【2020】6号)。减灾救灾:印发《大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调整组成人员和单位职责的通知》(大减委【2020】1号)。三是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开展相对应的应急演练,今年组织、参加各类应急演练13家次。加大应急资源储备力度:汛期调用上提坝防汛物资:草袋3万条,麻袋2000条,编织袋5万条,花雨布1万平,桩木40立方米,救生衣500件,救生圈50个,铁丝片300片,铁丝网投1000个,冲锋橡皮舟2只,砂石料210吨。铁锹100把,充电式头灯100台,探照灯8台,应急灯50台,电缆400米,扩音喇叭10台,铜锣6面,帐篷33顶,救生衣400个。
(5)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
制定《大通区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的通知,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执行事故整改评估制度,督促事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部门事故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20年全区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6)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七进”活动。二是抓好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职安全员开展事务性工作和日常检查的辅助工作,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园区的专职安全员不低于4人。
(7)强化“科技兴安”,提升基数支撑能力。
推广应用科技信息化执法手段。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及时记录执法信息,执法文书,同步上传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保障行政执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
(三)主要成效、措施。
印发《大通区2020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开展危险化学品专家指导服务,邀请专家对辖区内危化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复查,督促企业隐患整改到位。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整体上看,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深化落实,安全生产状况好转。但有的任务进展不快、成效不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投保安责险积极性不高,把投保安责险看做是额外增加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负担,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保险,没有完全领会国家推行安责险的实际意义。保险公司也因缺乏针对各行业的风控专业技术人才而未能提供充足的事故预防服务。有的公司只注重收取保费,在开展风险评估和聘请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方面办法不多,甚至基本没有服务。
(2)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力量薄弱,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
(1)加强企业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培训,强化安全生产装备和安全生产经费经投入。
(2)增强安全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专业人员。
(1)我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以严防较大升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亡19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1起亡1人、自杀1起亡1人,其余40起事故中亡17人全为道路交通事故。与“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发生各类事故亡44人相比,死亡率降低56%,总体形势还是安全平稳的。
(2)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效果显著。借助“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等重大活动,联合多部门、单位,全力开展了安全知识大讲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开设安全知识咨询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搭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发放宣传品2万余个,接受群众咨询5万人次。我局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完成的很有自己的特色。2018年宣传月活动被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去年抖音短视频火爆,我们立即筹划抖音的拍摄,今年“vlog”(视频记录)火爆,我们又借来无人机等工具拍摄“vlog”,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组织举办的“云课堂”也是深受好评。宣传月年年有,而我们每年都在创新、都在与时俱进,希望能够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不断的去丰富安全月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发发宣传单就结束宣传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将相关内容纳入区委中心组和局党委集体学习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局党委宣传工作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体宣讲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全力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抓总抓统,做好整治行动的牵头人,统筹推进1个总体行动和16个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调度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安排业务精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面整治。
(三)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吸取防汛抗旱经验教训,强化汛期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制度,加强水情雨情汛情监测。未雨绸缪,按定额数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强化汛期物资调度,严格物资发放、使用流程,确保平安度汛。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安排人员驻点值守。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应急准备,备齐应急消防器材,合理处置各类紧急状况。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市区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督办工作,结合各位分管副区长督查安全生产计划,安排分管领导督查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制度应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深入企业一线加强对企业隐患整改的督促工作。
(五)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组织全体基层安全监管员参加年度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培训。
(六)做好应急救援建设工作。完善应急物资采购、更新、储备、调度、分发制度,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精配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装备。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贾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扶。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始终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实现"一杜绝、双下降”目标,即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1)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方式,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
(2)全力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约谈和考核制度,确保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上肩;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生产安全管控的双重防火墙;持续深化、危化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继续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推行计划执法、专项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广行政执法系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督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完善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实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管理、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加大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常态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施闭环管理。
(4)加强应急值班值守。落实综合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颊会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完善值班值守设施建设。
(5)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应急救援区域化统筹协调和补偿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小微企业抱团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扶持民间应急救援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应急救援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多方谋划,加快推进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十四五”期间能建成投用。
(四)重点项目。
为加快推进应急体系改革,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我局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建设大通区应急联合指挥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总用地面积约90亩,一期用地面积75亩,二期用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约16140平方米,主要建设应急联合指挥中心、消防站以及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库、防震减灾物资库、事故救援物资库、防汛抢险物资库、抗旱物资储备库、防疫抗疫救灾物资库、森林草原灭火应急物资库等物资储备库。2021年上半年启动该项目,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总投资28997.59万元,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完善大通区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
建议进一步精简各类会议,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时间,简化会议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虽已闭幕,但全会的报告内容值得仔细探讨和研究。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其中,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在看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和公告及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后,内心时时不能平静下来,一个制度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强大,而现在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正日趋完善。我们知道,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而今年的十五规划的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这次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所以说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但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今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有新的变化,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_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值得深思。我们不经要问未来5年将有什么样的“中国速度”?据人民日报消息,中国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速不应低于6.5%。稍早前国务院也提到,20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需要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保持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当经济增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如何将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筹考量,考验政府的智慧。比如“十三五”gdp应该增速多少了?“十三五”,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翻一番,这是个什么概念?从gdp总量翻一番来说,20大数40.15万亿元人民币,翻一番就要达到80.3万亿元人民币。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印象是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也需要翻一番,这个翻一番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做不到的。所以确定了在“十三五”期间依然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期,必须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还会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释放红利、破除困难。
另外一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仔细读“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内容不难发现,建议一共提出了十个目标,分别是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推进扶贫开发等。其中,“十三五”建议提出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和推进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如果解决好了,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更进一步。
上述讲到的两个目标任务具体的讲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应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和各方面的动态,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和“十三五”规划,虽然上面简单的谈了自己一点肤浅的理解但收益匪浅,丰富并且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面。借用“十三五”规划里面的一句话“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同样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自己的一份力。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加大对违建砂石厂、塑料加工厂、加油站等重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
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工作。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五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__所开展了对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学习,使大家受益匪浅,在单位营造了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浓厚氛围。现将自己学习体会简述如下:
一、创新
我国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基点放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一定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下一个五年,我国发展将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在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口,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于首位,处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我们更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化解新矛盾,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党的以来,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不仅是企业生存的内在需要,科技进步的有力武器,更是驱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逆势奋起、持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源动力。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下一个五年,我们要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就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使创新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民生
当前全国各地方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全面动员,进行全面冲刺。与此同时,各地方实施全面精准扶贫攻坚,确保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十三五”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中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正进入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更是“四个全面”同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各级执政者所面临的任务异常沉重,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为思想武器,在以习为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带领下,紧紧抓住当前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民生。可以说,“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从大国到强国的质的升级,人民的幸福安康的基础将得到更加厚实的保障。
只有不断自省反思,不断修正自我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得以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六
“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战略目标,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水平,推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1.事故压降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大幅度下降,总体形势趋于持续稳定好转。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6和2019年分别为0.0616和0.0182,降幅为70.5%,均低于“十三五”规划的控制值0.07。
2.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出台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系列文件,将全区党政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写入三定方案。区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完成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多重预案体系。着力构建了具有瓯海特色的“1+x”专业委员会制度。
3.基础短板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10244个合用出租房改造、13786户危旧房排查;城乡危旧房治理率达到100%,山塘水库排涝工程完成率达118%。提升公路安全改造60公里,省和区级安全隐患整治8处,地质隐患点整治工程6处。共建成应急避灾安置场所189处,且区级避灾安置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已经全部完成。
4.监管效能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共排查整治“厂中厂”企业逾8000家(次),摸排整治在册的“三场所三企业”超过2000家(次)。排查隐患超过50000处,且整治率达到99%。“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执法监管力度,年均立案查处的企业超过200家,罚款数额均超过500万元。
5.应急救援日渐成熟。推进1个总体应急预案和40个区级预案修编工作。建立起23支三防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其中包括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物资统一调拨机制。组织区级应急演练4场次,参演人数400余人次;各镇街(开发区)管辖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640场次,参演人数17万余人次。
6.数据治理稳步提升。首创“安监云”平台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实施“安全生产云培训”等八大“云”系列监管模式。中介机构云服务开创了为企业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平台,目前社会化已经覆盖全区80%企业,排查治理隐患超过40000条,位居全市第一,并得到冯飞副省长的批示。基于“浙政钉”创造性的实行“一次不跑”,打造人、财、物的数字化管控模式,实现各项审批“掌上办”。
7.安全宣传亮点纷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瓯海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推进了安全生产月、“8·5”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建立全国首家企业资助儿童宣教基地、全省首家成人平安教育馆、全温州最大安全文化主题公园等系列措施为“七进”宣教创建多个文化示范点。积极组建队伍参加或者承办温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七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应急小瓯”和“应急小海”等系列瓯海应急品牌相继亮相。
8.防汛防台扎实推进。完善防汛防台组织机构,厘清防汛防台救灾工作职责边界。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告知防汛工作职责,督促责任人尽责履职。年均防汛安全大检查10次,并监督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不断夯实防汛基层基础,完成261个建制村的防汛防台形势图,并进行全面梳理、每年更新。
9.森林安全不断向好。积极推进“引水上山以水灭火”的灭火新模式,共建设森林消防蓄水桶110个。补充和更新专职森林消防队和镇街物资装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数字化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森林火灾形势不断向好,十三五期间,保持发生起数年均下降百分之十五。
“十三五”期间不足及短板:
1.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仍然突出。全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存在共性问题,企业所处环境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搭建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2.风险防控体系科技赋能不足。应急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成果转化率不高,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支撑风险防控创新发展带来的挑战。
1.建成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
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工程在本年度完成了从招标到建设再到验收使用的全过程生命周期。平台打通了应急、水利、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20多个部门现有系统或数据库。为后续应急指挥、应急调度和应急资源的掌控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2.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
自全省全面开展推进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瓯海区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开展多次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在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以强大的力度着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瓯海区打造“重要窗口”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3.抗击疫情瓯海应急勇敢行动。
4.全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开启“云课堂”传播安全生产知识运用瓯海应急卡通动漫形象“应急小瓯”、“应急小海”讲安全,推出“拿案说事”h5系列漫画,线推上广“行业微剧”系列片;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开展第19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以“云培训”为抓手,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百万员工培训。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我区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瓯海作为的成果示范期。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计划和2021年瓯海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对护航“重要窗口”和践行“八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深化数字应急管理。
以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整合各层级、各有关单位的应急资源,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应急装备和设备、风险源信息等基础数据库。
2.强化基层应急管理。
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建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实区、镇街(开发区)、村社等多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加强基层应急设施建设。基层单位要配备和储备消防、卫生、监控、供电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应急设施和物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储备意识,根据需要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3.整合应急物流体系。
建设应急物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原材料供应、生产、公路铁水空运输线路、流动资金、潘桥物流枢纽网络、运力等资源信息,促进物流供应链协同。建立吸纳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公众参与物流工作的平台,构建社会自救物流信息平台,增强多方共救能力,提升救灾、救助服务水平。
4.开展自然灾害普查。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查明城市综合抗灾能力。全面调查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实施重点隐患排查,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
5.发展应急服务产业。
围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与预警、隐患排查与治理救援服务等领域,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服务站。吸纳风险评估、社会化服务、应急救援等企业入驻站内。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培训,共育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为服务站输入最新鲜的血液,加速各类型应急服务企业的成长。
6.提升全民应急素养。
线上结合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根据受众需求不同,分类别、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分人群,精准开展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安全职业素养;线下大力开展以安全教育场馆、体验基地、安全文化走廊等为主体的宣教基地建设、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由政府引导,基层和企业跟进的瓯海安全生产宣教模式。
7.推进重点领域整治。
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全面建设各重大领域管控体系,在规划引领、标准规范、科技兴安、源头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提升各重点领域安全水平。
8.加强森林防火监控。
针对本区林地连片、分布广等特点,布设森林智能化监测探头及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增强森林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林区消防蓄水池基础设施建设,配置适合森林火灾扑救的设备,增强森林火灾扑救能力。
1.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夯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完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有效评估各类安全风险,深入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切实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并推动瓯海建设成为国家级安全发展示范区。
2.实施全面自然灾害风险普查。
成立自然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并遴选相关工作人员,以应急管理局为牵头部门联合资规、水利、气象、住建等部门开展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类型自然灾害的风险普查。
3.开展应急产业发展相关培育。
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发展。提升应急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拓展应急服务新类型,促进应急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应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支持,补齐应急产业保障供给短板。
4.进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提升。
针对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违法行为,务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5.推进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
深化瓯海区“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建设,整合各有关部门资源,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灾害事故监测站网建设,逐步实现江河洪水、山洪、台风、暴雨、内涝、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事故风险的实时综合监测。
6.落实执法装备全面保障配备。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配齐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执法执勤车辆和应急保障车辆。
7.提升复合宣传教育培训力量。
培养一支“懂安全、会培训、能宣传”覆盖企业员工、网格员、志愿者、专家团体等全方位立体化宣教队伍。创新宣传形式,依托“安监云”平台,开展基础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学**台,开发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加快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编制安全培训信息管理数据标准,开发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培训优质资源数据共享。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七
县政府办:
按照贵办《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的通知》(桐府办函〔〕229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20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到20__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53%以上,县城区建成区面积18.58平方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4.7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23.24万人(比“十三五”末增加5.58万人),基本建成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实施棚改项目33个、涉及居民3.2万多户。“十三五”以来,建成骏逸天下、蟠龙首府、溱水半岛、龙城国际、国裕山园城、骏逸河畔、林达阳光城a区等一批功能配套完善居住小区;澜柏湾、临江苑、龙城香郡、龙城御景等重点社会投资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商品房3.2多万套,完成房地产投资220余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打通西门、北门城市交通赌点;老城片区、蟠龙片区、高铁片区路网建设基本形成,燎原南路、燎原北路、龙凤大道等市政骨干道路工程快速推进,城区道路全面提升;东山森林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城区河道治理基本完成;官仓、新站、松坎、水坝塘、九坝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功能全面提升。
(二)具体工作完成情况。
1.农村住房保障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388户,涉及补助资金18252.1亿元,其中:__年实施2069户、__年实施7194户、__年实施125户。__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启动实施安居工程建设5.2万户,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6.49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出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书12694份。
2.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省、市下达我县棚户区改造任务数32362户。截止目前,我县共计实施棚户区改造34362户(包括__年户),总投资约为110.407亿元,其中:__年任务数6220户、__年任务数17100户、__年任务数6542户、任务数2500户。现已完成房屋协议签订34362户,累计拆除房屋面积145.5万o。
3.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共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201套,总投资约为74181万元,其中:__年―__年共计8501套,投资约为59507万元;__―20(“十三五”)共计900套,投资约为14674万元。现已完成交付使用7943套,尚未交付558套,正在实施建设700套,入住率86.28%。
4.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__年,省、市下达我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数为1620户,涉及楼栋数164栋,建筑面积17.71万平方米。按照改造要求,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内道路、强电、雨污管网、视频监控等设施进行改造,规范出行、修建停车场,打造智能化小区管理,全县率先启动教师新村、茶厂家属院、小康城等3个点改造,预计总投资为6480万元,计划在12月底前全面完工。
5.房地产市场开发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县陆续引进绿地集团、兴茂集团、林达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7家,其中本土企业26家,全县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125个,总建筑面积约521.44万o,预售建筑面积142.3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156.43亿元,成功打造了林达阳光城、骏逸天下、国裕山园城、龙城国际、龙城香郡、蟠龙首府等一系列精品楼盘,带动__城市发展,拉动__经济增长。
6.城市基础配套建设情况
按照“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原则,基本建成以蟠龙大道、迎宾大道、通站大道和桐楚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新城,蟠龙新区、老城片区、楚米片区、高铁片区路网13.86o。建成市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山森林公园、__东站、__北站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着力打造高铁片区酒店综合体、__记忆等核心商业圈。围绕县城周边山水,基本完成城区河道治理和景观绿化,建成滨河公园、东山公园、荣德山公园、堰塘湾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蟠龙广场、高铁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
7.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互动、以产兴城,统筹协调、多规合一”原则,重点打造新站、九坝、官仓、松坎、水坝塘、花秋等12个特色小城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注重产业培育培植,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建设项目293个,累计投资50多亿元,集镇道路、广场、公厕、教育、医疗等设施配套完善。成功申报新站、九坝为省列示范小城镇,花秋、水坝塘、松坎为市列示范小城镇,九坝镇纳入全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和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小城镇,官仓红旗村荣评“贵州十佳美丽乡村”。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城建领导小组,下设城建(棚改)“一室四部”(即:综合督查室、政策法规部、规划建设部、拆迁安置部、资金保障部)和娄、燎、海、楚四大战区指挥部,四大战区指挥长全部由县级领导担任,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服从指挥部和四大战区统一调度和指挥,全力配合、组织做好“拆、建、安、融”四大主体任务,确保城建(棚改)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2.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大对征地拆迁工作考核的通知》和县监察委《关于加大项目督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城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3.强化项目谋划。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市政道路、雨污管网、环境整治、强弱电入地等统筹谋划,形成改造一片、完善一片,同步加强医疗教育、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全覆盖,综合推动城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4.强化招商引资。县委、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相继引进了绿地集团、林达集团、龙宽集团、兴茂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参与城市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打造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5.强化营商环境。结合省市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我县始终强化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跟进,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管理”要求,调动一切要素,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四)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功能配套不齐全。随着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居民区逐渐外延,城市居住圈不断向城市外围、郊区拓展,而城市综合农超市场的规划和建设远远滞后于住宅区的开发建设,造成了部分开发地段学校、幼儿园、农超市场等公共设施配置不足。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区生活污水管网较为落后老化,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较多,污水垃圾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个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未完善,二、三级管网建设还存在差距,运行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城市建设推进较缓慢。部分城市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工,涉及征拆项目因群众抱有依靠征拆想发家致富的侥幸心理,不理解、不支持政府工作,征拆难度较大,项目启动滞后,工程建设周期无限延长。
四是房产市场乱象较突出。部分房开企业因自身资金实业较差,资金统筹和销售管理较为混乱,加之银行融资贷款政策收紧,个别开发建设的楼盘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等资金链断裂情况,继而成为烂尾楼、问题房开。
二、“十四五”工作打算
(一)总体打算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各乡镇总体规划总体要求,打造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县城以“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的空间规划布局,集镇以32的总体功能要求,按照一镇一特打造小城镇,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城镇建设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构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副中心,建成遵义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桥头堡”,打造贵州最美北大门,围绕“撤县设市”目标,全县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38万人(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达30万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16.8平方米,城镇化率达62%以上。
(二)具体目标
1.拓展县城区面积。围绕“东连、南拓、西延、北接”
总体规划思路,拓展县城区规划空间布局,将官仓、九坝、马鬃、茅石纳入县城区组团,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为城市倍增计划,着力推进蟠龙新区“三横七纵”城市路网建设,构建畅通无阻的城市道路系统。预计至2025年全县新增市政道路58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二、三级污水管网310.51公里,实现龙凤大道、遵桐快线、桐茅快线、燎楚快线等市政道路全线贯通。
3.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持续以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为主抓手,改善县城建成区居民居住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预计至2025年完成棚户区改造3000户,老旧小区改造8130户,建成安置还房7000套,新建公租房1000套,山体公园1个,停车场3个,综合农超市场8个和地下人行通道8处。
4.加快房地产市场开发。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重点引进资质优越、财力雄厚、诚实可信的房地产知名企业,共同缔造城市精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预计至202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3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60万平方米,全面建成蟠龙新区、高铁片区、南山片区、凤凰山居等一批中高端优质楼盘,带动县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5.加快集镇区项目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推进官仓、九坝、新站、松坎、花秋、水坝塘等12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预计至2025年建成集镇道路36公里,改造集镇路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成停车场21个,活动广场15个,完成1673个村组人居环境整治。
三、年工作打算
始终围绕“十山环绕、七水汇城”县城总体空间布局和特色小城镇以及老旧小区打造建设要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进高铁片区、蟠龙新区和老城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公共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路网、污水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载体,改善老旧小区住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三是依托路网经济带动,结合g210、g352国道外移改造,将官仓、九坝、茅石、马鬃与县城区统筹谋划、一体经营,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新增建筑面积86万o,其中房地产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1万o,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建筑面积35万o;四是完成城建(棚改)产值53.5亿元,其中:房地产产值25亿元,棚户区改造产值15.5亿元,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产值13亿元;五是提供就业岗位11000人;六是实现城镇化率55.6%以上。
四、下步工作措施
__作为遵义市“一核、两区、三组团”总体框架的北部组团,在“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始终以融入大遵义城市圈为引领,围绕打造30万人、30平方公里的城市构架,按照“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空间布局,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城镇化,确保2025年城镇化率达62%以上。
(一)强化项目建设。始终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建设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和特色城镇建设方面,精心谋划精品项目。
(二)统筹城乡发展。以特色小城镇“32”工程为统领,重点推进新站、九坝、水坝塘、花秋、松坎、狮溪、官仓、尧龙山等一批集旅游、商贸、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努力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
(三)盘活社会资本。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充分利用森航、林达、隆宽、鑫洋、彩阳等现有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本要素,统筹打造__记忆等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四)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十四五”城建工作目标任务和省市县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通过“简”流程、“优”服务、“增”效能,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标、效能提质,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五)促进市场发展。按照促消费,调结构,扩投资,防风险的要求,结合省市文件,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促进城市规划、出让土地、房地产发展相互联动,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六)强化城市管理。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狠抓市场摊点、背街小巷整治,下大力解决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突出整治问题房开,坚决打击违法违章建设,理顺物业管理体制,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六)推动乡村振兴。严格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实施乡村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污水等收运系统,打造新时代新生态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八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年,学校充分。
总结。
建校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办学经验,科学研判外语类院校发展趋势,战略性地提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和“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年,学校推出《“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将“双一流”建设作为统领全局的发展战略。学校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特色发展、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时期。
2.外语学科为主干的学科群逐渐形成,学科协同能力显著增强。
有针对性地布局和发展交叉学科,实现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与语言类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辟了外语院校文理交叉、文工交叉学科拓展新路径。学科建设模式进一步优化,大力加强一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外语学科在五大领域上跨院系跨语种发展,推动文文交叉、文理交叉的平台建设。学科专业点稳步拓展,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3个,本科专业数增至50个,授课语种数量达46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并进入i类高峰学科第二阶段建设。
3.思政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卓有成效。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立足人才培养全局工作,构建了“党建+”育人体系,建立了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形成了“五位一体”大思政工作格局,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系统推进思政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建设方面,不断丰富思政课程内容与形式,实现了课程思政所有专业全覆盖,建成了以“听说读写译”为特色的外语院校课程思政体系,以“课程链”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纵深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立了多语种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团队,举办“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系列工作坊,打造一支。
教学。
水平高、思政育人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平台建设方面,以各级智库、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学生海外党小组等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十三五”期间,外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获央视焦点访谈报道,6项改革成果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年学校入选**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年连续三年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高校第三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列,**年英语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4.“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彰显特色,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年,学校在外语类院校中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一流本科建设持续有效推进,**年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依托卓越学院为平台,开设4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的瓶颈,推进了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社会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问题,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上外特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入选首批**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5.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健全,研究生培养能力有效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在研究生培养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从管理模式、学科专业点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校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由一级管理向两级管理模式的转变。试点推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赋予院系更大招生自主权。增设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撤销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学科点进行了更名,设置了“国别与区域研究”“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等二级交叉学科。完善了博导遴选机制,强化了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查和招生资格管理,导师队伍质量不断加强。启动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培养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拔尖人才,入选**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推出导师学术引领计划,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控力度,建立了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与自主奖励体系。
6.多措并举,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启动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为传统人文社科研究的科学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重视面向产学研融合的应用研究,与科大讯飞联合成立口笔译实验室,在机器翻译、人机耦合的同声传译、翻译辅助训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促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发展。“十三五”期间,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持续增加,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不断提升,**-**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2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7项。
7.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持续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多语种社会服务体系,创新文科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运作良好,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性评价以及“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中东研究所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中国智库来源索引(ctti)智库、“高校百强智库”a类智库,成为全国中东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校智库。14个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合力打造区域国别智库集群。推出《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成为“语言生活皮书”中最具综合性和国际视野的子系列。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签约《习近平用典》外译项目,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和治国理政经验国际传播。承办海外孔子学院10所,成为推进中国文化全球表达的重要平台。成立国内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语言博物馆,展现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和中外文明交流史。师生多语种志愿者团队服务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服务**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品牌。立足多语种优势进行“智力抗疫”,构筑疫情防控国际共同体,学校师生主动参与国际对话,编辑全球疫情简报,发表时评文章,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外国语大学12345热线城市涉外抗疫志愿者服务队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对象”荣誉称号。
8.师资队伍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实施战略语言人才特区方案,引进14名战略语言人才,涉及斯瓦希里语等多个“一带一路”语种。实施“志远学者”计划,激励教师围绕重点领域产出高水平成果,引进的志远学者已获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培育出一批科研能力突出、学科梯队合理、整体优势明显的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1名、**市领军人才2名、**市“东方学者”2名、**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际彰显度不断提高,18名教师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或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结构不断优化,拥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从63.5%提升到75.8%,拥有海外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从80%提升到90%以上。
9.高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学生国际交流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在全球知识领域主动发挥作用,海外声誉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合作伙伴已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的429所高校与机构。与西班牙皇家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全球语言体系学术研究。加入联合国语文大会、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非研究国际联盟等重要国际机构,致力于构建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入参与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高层次外籍专家队伍不断扩大,从**年的216人增至**年的340余人。获批2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汇聚世界一流人才构建高端平台。学生国际交流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历生比例持续提高,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从**年的221人提升至**年的437人。
10.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学校继续贯彻落实《**外国语大学章程》,**年制定实施《**外国语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年)》,有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学校坚持和完善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各方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全面梳理了学校规章制度,发布《**外国语大学规范性文件汇编》,并出台“立法法”以规范制度制定,**年入选**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以学术委员会建设为重点推进学术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修订《**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落实学术委员会例会制度,出台了《**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外国语大学院(系、所、部)学术委员会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建设任务+绩效目标+资源配置”有机结合的“双一流”建设机制,持续推进综合预算改革,进一步明晰了校院两级责权关系,扩大了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了院系办学活力,形成了全校层面各单位两级联动、协同推进建设的高效运作机制。
三是牢记使命,始终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勇担高等教育“国家队”的使命与责任;
四是注重创新,大力推进综合改革,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科研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质量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这些是“十四五”期间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篇二】。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嬴”的人社担当,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目标,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交出了一份战疫情、助发展的高分答卷。
一、**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数据预测到12月底)。
安置公益性岗位191人;
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208件,结案1241件(包括上年未结案件110件),结案率94.1%,调解成功率86%。
(二)**年重点工作。
1.聚焦“稳就业”,切实守好民生底线。
全市返岗总人数达到65.16万人,返岗率95.1%。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41亿元,惠及企业9801家;
为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19.4亿元,惠及企业3.3万家。
三是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协调企业安排就业扶贫岗位,利用春节前返乡务工人员集中在家待业的契机,组织19家企业携4600余个岗位赴望谟、兴义“爱心送岗”,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姚就业,并上门为贫困群众送去就业信息和扶贫政策。打造“党建+扶贫”就业服务品牌,建成“党建引领姚望相助-党建联建促脱贫攻坚展馆”,推出党员干部“联十包十”机制,开展走访慰问,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姚稳定工作。开展“优秀在姚务工者”评选,树立就业脱贫先进榜样。进一步加强对望谟5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的就业帮扶,落实“镇镇结对”、“村村结对”,助推贫困劳动力顺利脱贫。成立**巴州·**松阳驻余姚劳务基地联络处,打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促进三地协调发展。截至目前,望谟、兴义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姚就业满三个月达892人。
四是大力扶持创业创新。成功举办第五届农村电商大赛暨“两省四地”青年创业才俊评选,吸引到65个项目报名参赛,并继续邀请松阳、望谟、兴义三个结对地区选送项目参赛。举办就业创业交流大会,推出创业集市、创业成果展等活动,直观展示创业风采,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和创业型区县(市)建设,通过培育创业主体、落实创业政策、开拓创业渠道、开展创业宣传等一系列组合拳鼓励和扶持创业创新。就业创业联合会创业帮扶工作正常开展,目前共有会员125名。
2.聚焦“保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共征缴各项社保基金26.11亿元,支付各项社保待遇66.65亿元,历年累计结余17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5亿元,支付能力为3.2个月。强化社保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扶贫调查率、有意愿参保人员参保率均达到100%。推进社会保险基数网上申报,全市完全申报单位25325家,申报完成率99.89%。
二是落实社会保障待遇。开展养老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大力推广线上认证方式,认证通过率达到98%。做好参保人员养老待遇核准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障)待遇,确保离退休(职)人员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及时做好养老金待遇终止及丧葬抚恤费拨付工作。强化工伤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管理,落实工伤保险7×24小时申报制度,配合做好工伤职工康复治疗管理工作。做好第三代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新增社保卡办理网点,持续拓展社保卡应用功能,积极推进养老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
三是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三个全面取消”自查工作,全面排查摸底涉及财务和社保基金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使用临聘人员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日常内控监督检查,开展基层办业务专项检查,积极配合第三方专项审计,及时分析处理预警信息,做好社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努力将基金运行风险降至最低。积极做好涉刑退休人员、重复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死亡后多领养老待遇人员多领养老待遇追讨工作,截至10月底共有193名多领养老待遇人员办理退还手续,涉及金额190.1万元。
3.聚焦“强供给”,提升人才引育水平。
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参与**年余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姚江英才计划”项目评审工作。提高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质量,指导设站单位做好博士后进出站相关工作,发动在站博士后开展择优资助项目申报,组织设站单位参加博士后招聘及校企合作产学研交流活动,新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推荐符合条件人才参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万人计划”、**“3315”及我市各类人才工程选拔,4人获市杰出人才奖,10人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7人入选市“阳明学者”,22人入选市优秀中青年人才“百人计划”。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学历学位教学工作。征集对口帮扶地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共向望谟、兴义选派90人,并对179名两地选派来姚交流学习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妥善安排。
二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做好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申报工作,加大入学政策宣传力度,受理符合入学条件的企业高层次人才和特定企业骨干人才子女共12人。大力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全市新引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家,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达到12亿元。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专家慰问活动,共走访慰问专家460人,发放慰问费57.15万元。协调相关部门确定浙东小九寨沟景区为**专家免费游览景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工作,及时兑现安家补助等政策。正常有序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资格审查和直接定职工作。
自主评价引领企业2家,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221人,新增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4场,参赛选手中有753人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4.聚焦“抓规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机构改革后,根据各事业单位职能划转情况,完成57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隶和工资关系转移工作,事业单位由原先的235家精减至188家。
二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严密组织招考招聘工作,全方位打造“阳光考录”,实现制度“零缺失”、违纪“零容忍”、考试“零投诉”和监督“零盲区”,完成**年事业单位88人招聘录用工作,指导并配合教育、卫健系统开展招聘,**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招聘132人。加强事业人员出国(境)管理,定期比对人员信息库与出入境备案信息库,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全年共审核汇总登记备案数据503条,撤控备案数据130条,并通过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录入系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形成“岗位有核准、聘用有审批、兑现待遇有依据”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指导10家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岗位变更设置方案审批,完成近4000人岗位聘用和岗位聘用变更工作,实现岗位设置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对接。
三是推进薪酬机制改革。及时办理各项工资福利业务并做好工资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工作,共核准考核晋级23524人次,职务变动、浮转固等4000余人次,核定新录用事业人员工龄工资100余人。加强绩效工资管理,主动与财政部门衔接,根据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并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年度绩效工资和部门奖励基金额度,指导事业单位出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完成全市490余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加大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激励表彰力度,对7名中级及以下岗位援助武汉的医疗队员给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晋升并调整工资待遇,给予防疫一线四个团体(单位)集体嘉奖。
5.聚焦“促和谐”,稳妥化解劳资矛盾。
10次“双随机”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1591家,实现抽查事项全覆盖。
推广使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络平台和“掌上仲裁”,提升群众仲裁体验,截至目前网络办案率为21%。进一步优化办案程序,进行案件繁简分流,对部分事实清楚、标的不高的案件简化办案流程,推行集中大调解,同时增开预约庭、午间庭、巡回庭,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维权。
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劳动关系服务活动,利用各类平台发布疫情期间劳动关系政策解读,组织举办专题培训,指导企业防范经营管理法律风险、依法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引导劳动者和企业共度时艰,共开展培训4次,参加人数1200余人。做好272家企业薪酬调查和141家劳务派遣企业年检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法治人社建设。聘请1名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依法积极应诉,1-10月共发生共发生行政复议案件6件、一审行政诉讼8件、二审诉讼案件3件,已结案件17件,其中通过调解工作促成复议申请人或原告自动撤诉的8件、复议机关或法院维持的9件,无败诉案件,行政争议案件案发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现规范执法、依法治权。
6.聚焦“优服务”,锻造人社铁军队伍。
一是持续推进“跑改”工作。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落脚点,持续抓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着力打造“无证明人社”,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1-10月受理并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业务54.55万件。实施窗口“减窗行动”,人工窗口由年初的34个减少至15个,减窗率达56%。推进“一件事”联办,1-10月共办理失业8205件、员工招聘19124件、个体劳动者创业就业2995件、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3418件、退休5855件。积极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在疫情期间创新推出短信委托办等不见面办件方式,受到群众好评。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延伸,根据基层实际办件能力将高频事项分为3个层级进行下放,方便群众就近办。强化窗口人员纪律管理和业务培训,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按照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局属各相关单位“三定”规定拟制工作,同时根据“整合精简25%左右事业单位”要求,原市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中心、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整合组建市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中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并做好人员转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开展“周二夜学”,做好学习强国、人社练兵比武等学习的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广泛学习多领域知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稳妥有序开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工作,共提任中层副职3名,因机构改革调整中层干部6名,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非市委管理公务员职级晋升41名。办好中层干部研修班,提升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全年共组织集中培训5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基层需求,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参与车站执勤、社区(村)志愿服务、防疫物资生产、“三服务”、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干部在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积累经验、转变作风、增长才干。
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对**年市委巡察组反馈的4个方面31项具体问题,动真碰硬、真抓实改,并将问题整改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制定或修改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23项制度,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工作,狠抓整改责任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机关党委书记、下属党支部设置调整工作。深化清廉人社建设,扩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范围,层层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适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监督,进一步加强下属单位监管,努力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事项办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办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推动**问题及时就地解决,1-10月受理省统一投诉举报平台案件1375件,其中来信7件、来访13件(市长接待日11件)、来电715件、网上投诉640件,按时办结率、回访率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6件(其中主办5件、协办11件)、政协委员提案21件(其中主办9件、协办12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每月推送四次“余姚人社12333”微信公众号、每月编印一期《人力社保工作简报》,讲好人社故事、展示良好形象,1-10月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日报》、《**日报》等省厅考核的重点媒体上发布新闻宣传稿件40余篇(次)。
新增创业实体9.19万家,其中农村电商创业实体1933家。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中国**人才市场余姚分市场,“十三五”期间举办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667场,提供岗位28.0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78万人。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建设,“十三五”期间申报48个社区(村)为**市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其中6个社区(村)被评为省高质量就业社区(村)。东西部就业扶贫取得实效,望谟、兴义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姚就业人数逐年增长。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十二五”末每人每月180元调整到目前的220元。实施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政策,全面实现“五险统征”和工伤保险7×24小时网上申报,加强养老保险(障)待遇享受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监管持续加强,违规领取待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做好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基本实现余姚市民全覆盖。
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招收博士后33人;
推荐13家企业完成**市企业专家工作站报备,其中4家企业获遴选和重点资助;
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万余人次。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人才总量达36.35万人,高层次人才突破7000人,副高及以上职称5500人,高技能人才超过3.5万人。积极探索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单位开展自主评聘改革,改进职称管理和服务。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
(四)人事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严密组织招考招聘工作,“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各类人事考试10场,为全市各级各部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2人。协助教育、卫健部门完成1016名教师、627名卫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流动)管理,“十三五”期间办理事业人员调动(流动)452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稳慎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及时审核完成3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和津补贴冲销工作。开展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兼职清理专项工作,清理规范兼职340人,清退取酬13人,清退经商办企业、投资企业等违规所得并转让股份116人。
(五)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法》明确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劳动保护等劳动者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始终保持治欠保支高压态势,“十三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2804件,为3215人追回劳动报酬1978万余元,因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17件,顺利通过“余姚无欠薪”考核验收。着力提高劳动仲裁案件处理效能,强化案件基层调处,“十三五”期间受理劳动仲裁案件5498件,涉案金额1.77亿元。持续加大**积案化解和初信初访办理力度,努力实现快速回应、高效办结。
三、
存在问题困难。
社保“减免缓返”政策给社保基金特别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劳资矛盾纠纷调处案多人少矛盾凸显,“基层办”力度有待加强;
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窗口服务质量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等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只争朝夕、奋勇攻坚,为余姚争当**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贡献人社力量。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3万人。重点是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一是落实稳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做好新旧稳就业政策过渡工作,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加强用工监测预警。做好重点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监测工作,持续跟进调查疫情对企业用工影响,动态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为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稳企业实现稳就业。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务协作。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深入开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宽劳务协作范围,加强与**、**、**等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协作,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由政府牵线搭桥或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对接,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劳务输入效率,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四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整体创业环境,扶持创业实体成长,提升创业活跃程度。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联合会帮扶创业作用,提高广大会员创业创新能力。举办大型创业活动,打造创业服务品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提供优质平台。
(二)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参保扩面工作。以用人单位和职工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为目标,以未参保和参保率低的企业为突破口,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扎实推进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二是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保待遇调整机制,适度提高社会保险(障)待遇水平。继续打好社保减负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轻装前行。三是强化社保基金风险防控。规范经办机构管理,加大专项检查、第三方审计和违规资金追缴力度,着力提升非现场监督能力,经常性开展基金安全警示教育,确保基金运行安全规范。
”、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等决策部署,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积极落实人才安居、人才子女入学等政策,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关爱服务工作,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二是推进引才载体建设。鼓励符合条件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动提供指导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人才交流培养平台,助推人才集聚。三是做好人才工程选拔。逐步建立全市人才数据库,提前筛选、储备更多符合条件的人选和项目,积极向上推荐和争取,力争在国家、省、市各级高层次人才评选和人才工程选拔方面实现突破。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大做强“阳明蓝领”等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参与技能培训,培育壮大社会培训市场,多渠道培养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五是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职称自主评聘试点范围,坚持并深化事业单位评聘结合制度,积极推进职称社会化和自主评审改革,全面做好工程技术中级、教育系列中级等职称评审工作。
(四)全力完善人事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岗位设置和聘用制为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招聘、流动、考核、培训、奖惩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努力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到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二是加强事业人员招聘和调动(流动)管理。继续夯实“阳光考录”品牌,优化细化计划编报、考试、考察等环节工作流程,以科学考录、精准考录举措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修订完善事业人员调动(流动)办法,规范调动(流动)操作流程。三是深化绩效工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运行情况调研,在政策范围内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绩效工资制度更加完善,分配更加有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完成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的集中使用。
(五)全力巩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巩固“余姚无欠薪”创建成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加大调处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加强法律宣传,狠抓在建项目“六项制度”管理,动用行政处罚、“黑名单”等手段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保持治理恶意欠薪的高压态势,筑牢欠薪“防火墙”,营造不敢欠、不能欠的良好氛围。二是持续提升仲裁效能。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仲裁”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群众用好网络平台,逐步提升网络办案率。推行案前调解机制,力争使争议案件化解在基层。加强与工会、司法、**等部门的协作,提升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处置能力。三是夯实和谐劳动关系基础。推进“双爱”活动提质扩面,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助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积极做好“老娘舅”,引导企业和职工协商一致、共克时艰,做到企业和职工“双维护”。切实做好****工作,妥善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六)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一是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未纳入“最多跑一次”的所有权力事项进行认真梳理比对,不断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减材料、提速度,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多渠道办理及一事联办,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和理论武装,固化“周二夜学”机制,继续办好中层干部研修班,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提高广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坚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加强年轻干部岗位历练和实践锻炼,努力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三是深化作风培树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长效机制。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全系统平安不出事。
五、2021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部署,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着力在风险研判应对、就业服务、用工岗位开发、政策引领、重点群体帮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打造“双创”平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深入开展人社领域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加强爱心岗位开发,积极发挥驻姚劳务协作工作站和职工之家服务功能,帮助结对地区贫困劳动力在姚稳定就业。
(二)实施社会保障提质工程。持续深化“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开展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精准推进残疾人、低保人员等贫困群体应保尽保。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用好用足社保减负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做好电子社保卡推广工作,加快社保卡应用场景中的电子化改造。强化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堵塞制度和管理漏洞,严格防范基金管理风险。
(三)实施人才引培提升工程。打响“姚江英才计划”、国家级留创园等引才品牌,大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才活动,实施全地域全领域全行业招才引智。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地落细落实,推荐符合条件人才参加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和荣誉选拔,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人才培养措施,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力争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培训高技能人才6200人。
(四)实施人事管理规范工程。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根据事业单位岗位特点采取多种招聘方式,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落实事业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健全完善内部分类激励办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五)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工程。加大欠薪治理力度,超前研判可能引发的欠薪问题,狠抓制造业、工程建设领域、企业欠薪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提升联动处置能力。深化基层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畅通来电来信来访和网上维权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仲裁”建设,提高调解仲裁水平。大力宣扬企业关爱职工、员工爱护企业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创建区域性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全面维护法律权威。
(六)实施人社服务提标工程。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深化人社领域群众和企业办事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进一步加大减证便民力度,完成社保、就业等业务系统的省级集中。深化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对窗口单位经办人员、仲裁调解员、劳动监察员等各个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窗口技能比武,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优化服务品质。加强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篇三】。
“十三五”以来,**市统计局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统计局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努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统计事业呈现崭新局面。
一、“十三五”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斐然。“十三五”期间,**市统计局多措并举狠抓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切实为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分析研判全市经济形势提供科学数据,**市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民生生活实现新提升。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4.5%;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037元提升至15282元,增加3245元,年均增长8.2%。
**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3.1%;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本年来首次实现转正;
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0.98亿元,同比下降10.3%;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4亿元,同比下降9.5%;
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79.95亿元,同比增长4.9%。
五年来,我局先后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年度全区统计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市“六五”普法先进集体;
**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市**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优秀配合单位。
(二)夯实统计基础,统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参与市政府目标考核小组对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工作,并负责对各项职能目标完成情况及基础资料进行检查核实。五是完成小康监测工作。积极组织召开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部门联席会,布置相关指标,与自治区统计局反馈指标的一致性进行比对,测算**、**年度**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成**年、**年全市小康监测及数据评估分析工作,形成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为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经济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六是完成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积极主动配合自治区统计局,做好**年投入产出统计调查工作。对全市近四百家投入产出调查单位进行摸底清查,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并对调查对象填报数据质量进行现场核查,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严格按照审核方法对上报数据逐一审核,并就相关数据积极与企业对接沟通核实,确保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七是普查年度数据测算修订。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依据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组织对全市生产总值进行测算。积极主动配合自治区统计局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年全市生产总值工作,积极推进2000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及各县(市)区开展2000年以来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工作。八是推行统一核算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市、县(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改革实施办法》,认真学习《宁夏市、县(区)季度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方案》,按照新的方案要求顺利完成**年一季度及上半年全市和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工作,有效推进各县(市)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全市核算数据衔接。
(三)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农业普查、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是全国性的三大普查,工作环节多、任务重、技术难度大,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局党组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成立**市普查办公室。圆满完成了**-**年我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完成了**-**年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数据质量到达国家标准,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表彰。
并完成了“两员”选聘,及时开展了入户登记工作,为后期人口普查数据打下基础。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扎实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常规性工作,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
对我局门户网站(外网站)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网站安全防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先后购置了33套正版windows7操作系统,全面清理盗版软件,全面完成了我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100%正版化工作目标。
二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做好保密工作。
积极开展保密法宣传教育,增强机关干部的保密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各项保密措施。每年定期开展计算机保密宣传月各项保密宣传工作和保密计算机检查,排查清除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组织各处室、各县(市)区统计局完成vrv客户端100%安装,并利用vrv客户端管理系统开展了常态化的审计、监控等安全管理。多次开展了正版软件安装情况的检查,对未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办公软件计算机,及时组织完成安装,并迎接了软件正版化检查,受到检查组好评。
(五)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有力。
一是加强依法行政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办法》《规定》,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制定《**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年)》、《**市统计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试行)》、《**市统计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规则清单》、《**市统计局行政执法公示实施细则》等制度,印发《**市统计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市统计局行政执法用语引导规范(试行)》等八项制度,全力在我市统计系统范围内规范统计行政执法流程,保障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维护统计执法公信力。二是加强统计法治能力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统计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制定印发了《**市统计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统计领域“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普法责任清单。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修订普法责任“四清单一办法”并予以公告。建立完善以案释法制度,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在执法和管理、服务活动中向统计调查对象开展普法。强化统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加大统计执法活动中“双随机、一公开”宣传力度,认真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的安排部署,及时将“双随机、一公开”事项在政府门户网站、统计内外网进行公示。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每年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不少于100家,截止9月底5年共检查474家企业,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三是加强统计法宣传力度,树立统计执法理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开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的学习宣传,每年举办统计法治专题讲座,学法用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法治意识。5年来,共举办20多起统计法律法规培训班,参培人数达万人以上。通过宁夏法宣在线平台和举办统计法治培训班,不断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法治能力考查测试,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业务及统计法律培训,推进统计法治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统计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统计执法检查、“12.4”国家宪法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时机,积极做好全社会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各类主题、专项法治宣传活动,结合统计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依法维护权益合法表达诉求”、“生态立区与法同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扫黑除恶”等主题及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统计局领导和干部参加现场和网上旁听庭审情况。
(六)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推进。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十九
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我认真学习了全会发布的公报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深被全会提出的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而欢欣鼓舞。从五中全会和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六个坚持来看,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让我感觉到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了,越来越全面了,越来越有高度了,越来越具有忧患意识了,越来越自信了。《建议》中讲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就是指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_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五大发展”就是发展的新理念。
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导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_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建议》提出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到四个方面即“四个推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建议》指出了要把坚持绿色发展贯彻到六个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建议》对坚持开放发展作了五个方面的部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议》提出要把坚持共享发展落实到七个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抓住这一关键期的重大发展机遇,切实贯彻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使“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航道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十二五”期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风险挑战,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明确了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大任务,部署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5年,我们既面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更多的难题、更大的挑战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只有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才能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党对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深化对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认识,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制度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法治思维,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还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让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错综复杂,我们党要时刻牢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同时,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凝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共识,从深厚的群众基础中汲取源源不竭的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建永无“休止符”。面对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必将变成美好现实。
审计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规划篇二十
(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区是全市扶贫开发非重点区(县),全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2户7465人,分布在全区17个乡镇363个行政村。全区2018年实现1037户4062人稳定脱贫,2019年实现897户3376人稳定脱贫,2020年完成剩余8户27人的脱贫任务,全区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区作为全省绩效考核非贫困县系列市辖区内的组团区,在2020年上半年全省绩效指标考核摸底评估中位于12个组团区第一名。
(二)实现产业就业扶贫全覆盖。一是产业扶贫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约1.24亿元,先后实施了股份合作、扶贫微工厂、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140多个,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覆盖率100%。二是就业扶贫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我区每年都通过就业状况调查、劳动技能培训、举办大型劳务人才洽谈会、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推送用工信息等措施,大力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提高贫困群众就业稳岗水平,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全区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扶贫全覆盖。特别是,立足本地优势,开展了“千企帮千户、脱贫奔小康”志愿服务行动,全区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成效更加明显。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2696人实现了就业并稳定增收,其中省外就业达424人,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
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认定1798人。二是在教育扶贫上,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全告知”为目标,扎实落实减免保教费、“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政策。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学生8023人次,发放资助金456万余元,落实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学生共计969人,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45万余元,做到了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三是在安全住房上。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195户(c级143户、d级52户),共计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8万余元,通过建立危房鉴定常态排查机制,确保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四是在安全饮水上。五年来,每年都对全区17个乡镇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跟踪走访、精准对接,委托第三方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全区363个行政村的水样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贫困群众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
(四)全区实现零返贫零致贫。一是开展结对帮扶。由区级领导带头,带领全区1942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结亲戚、交朋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化了结对帮扶实效,提高了贫困户的满意度。二是开展消费扶贫。集中开了“消费扶贫月活动”,我区设立了新洺超市、美食林迎宾路店和嘉德润超市等3个消费扶贫专区,均与扶贫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了扶贫产品专区签署供销协议。先后开展4次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扩大扶贫产品消费带贫能力。全区共认定扶贫产品17个,其中,可利尔种业、紫山怀小米等15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扶贫办审核,线上入驻了消费扶贫展销平台,线下入驻了市消费扶贫专馆。三是开展金融扶贫。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96.5万元,支持70个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手加工等产业实现增收且稳定脱贫。四是实施兜底保障。结合我区实际,及时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2820元/人/年调整为现在的5124元/人/年,确保低保线始终高于扶贫线。通过精准核查、精准施策、兜底扩面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将全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2752人,其中,农村低保2719人,农村特困供养33人,为打赢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实施精准防贫救助。通过招投标,与太平洋财险签订协议,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区财政先后拿出613.7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启动实施精准防贫救助。全区累计实施防贫救助494户,累计发放防贫救助资金419万余元。同时,按照“一帮一”机制,落实防贫救助对象后续帮扶措施,全区无一例返贫脱贫现象,真正从源头筑起贫困发生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五)区划建设工作成效斐然。一是一次性完成三个撤乡设镇工作。自2016年9月县撤县设区以后,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东杨庄、讲武、西苏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落实责任、大力指导,完善设施、改造提升,规范管理、积极筹备,于2017年6月6日至7日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的验收,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2018年2月5日,市政府根据省民政厅冀民函【2017】169、170、171号文件精神,分别下达了邯政字【2018】19、20、21号文件,批复同意上述3个乡的撤乡设镇工作。一次性批复同意3个乡的撤乡设镇工作,创造了区划管理工作历史,对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9个镇、8个乡,全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新建成立18个城市社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牵头的城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主管民政副区长等县级领导干部牵头的两个工作专班,制定了《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方案》,通过外出观摩学习,与组织、住建、临洺关镇及相关村街多次商讨,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主城区新设立了18个社区并全部挂牌运行,添补了我区城市社区的空白,补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短板。
城镇低保对象230户488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1100余万元;
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589户1636人,累计发放资金4800余万元。二是及时调整补差标准。将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2820元/人/年调整为现在的5124元/人/年。将农村特困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4800元/人/年(分散)、5700元/人/年(集中)统一调整为现在的6720元/人/年。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6年的450/人/月提高至现在的702/人/月。三是开展医疗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政策补偿范围内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其它各类商业保险报销后,经本人申请,对个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按比例进行救助。累计救助各类困难对象950人次,救助资金达480余万元。2019年初机构改革将此项工作移交至区医保局。四是发挥社会救助站作用。十三五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2人次,护送返乡123人次,站外托养35人次,协助站外查询受助人员100余次,同时对因盗抢进城的务工人员和因家庭纠纷而出走的无着落人员提供住宿,食物和返城车票等相关的救助服务。
(七)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一是儿童福利院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我区儿童福利院位于西南开发区广府大街西段北侧,总投资400余万元,总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2000平米,设计床位50张,主要提供孤儿与弃婴、家庭无力照管残疾儿童收养服务,是一家集儿童供养、康复训练、特殊教育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通过一线督导、强化调度,2017年11月份,儿童福利院顺利完工,并已投入使用,现有各类院民22人,其中孤弃儿童11人,流浪乞讨3人,城市特困8人。二是实施养老院改造提升。对永合会、小龙马、西河庄等3所敬老院进行了改造提升,全部实现了公办民营。2020年,在刘营敬老院基础上进行改造,完成了区养护院改扩建任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院13家,其中公办养老院1家,公办民营4家,民营养老机构8家,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软硬件建设更加规范,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积极落实高龄补贴政策。“十三五”以来,累计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1000余万元。四是加强孤儿救助和残疾人两补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孤儿202名,累计发放孤儿救助金1000余万元。共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11004名,累计发放残疾人两补2500余万元。五是区养护院建设完工投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护院建设工作,列入全区20项民心工程和10项民生实事内容,及时安排、大力推进。2020年9月15日我区养护院建设完工,并于10月份实现顺利运行。截至目前,我区养护院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总床位100张,总投资157.6万元,规划布局坐北朝南,所有场所均达到了无障碍设计要求,老年人健身场地、休闲娱乐场所配置完备,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日照,室内安装了紧急呼救设备,护理员配备齐全,全院建设达到了三星级建设标准,为老人提供了绿化、美化、亮化、舒适化的入住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全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牢牢守住社会建设的底线,紧紧围绕区委“398156”工作思路,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更加突出全局站位、协同作战、精准施策、共建共治,高质量推进民政事业建设新征程,为建设美丽、经济强区贡献民政力量。
(二)主要指标。
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民政事业发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建成“现代新民政”,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基本民生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日益健全,救助水平显著提升,逐步统一低保金发放标准,救助程序规范公正、方便快捷,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渠道进一步拓宽。稳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
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更加广泛,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增加、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备,老年人助餐、日间照料等基本服务需求优先得到保障。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均达到星级以上标准,幸福院床位数达到2000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比例进一步提高,“医养融合”发展局面基本形成。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区持证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达到300名以上。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城乡社区多元治理局面初步形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治理体制充满活力。城市“三型”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100%。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更加规范,综合监管更加有效,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梯次结构和分布格局基本形成。“四社联动”机制实现全覆盖。
社会福利制度更加普惠。老年人优待、养老服务补贴、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制度全面落实,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展,福利水平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区级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公众自愿参与慈善活动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区慈善捐赠数额显著提升,慈善透明度、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达到100%。发展1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慈善组织,建设2个品牌慈善项目。全区实名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3%以上,构建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地标性慈善设施,打造不少于2个公众参与度高的慈善广场,带动形成一批慈善社区、慈善街道等。
专项社会事务服务更加高效。行政区划规模、结构更加科学,健全区划调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地名文化建设和地名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处区级公益性骨灰堂,17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公墓,殡改安葬设施基本满足民众需求。殡仪馆全面改造提升,全区火化率达到60%以上,惠民殡葬政策更加完善,生态殡葬奖补政策逐步落实,覆盖城乡居民的安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三)重点任务。
1、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民政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孺子牛”精神,集中整治民政系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围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乡村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增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全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村,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动力。
3、履行民政职能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落实重点民生实事,对困难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等三类对象实施分类保障,提高保障标准。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脱贫,助力全区脱贫攻坚。三是发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桥梁作用,继续实施乡村治理三年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四是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低保渐退机制,对脱贫不稳定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救助。
4、扎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强化社会救助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健全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强化各项救助制度衔接,整合政策资源,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激励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科学设定救助标准,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加强各级社会救助设施平台建设,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建设。
5、抓好儿童群体关爱保护。强化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和规范管理,拓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发现、报告、干预、跟踪、关爱等机制,全方位保障权益。加强孤儿保障工作,为孤儿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抓好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加强对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的监管,加大寻亲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网+”寻亲服务。加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将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监护缺失等儿童全部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落实监护责任等政策。
6、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一是大力推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行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信用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相关评估工作。二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行业的主体,规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促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配合医保部门探索建立长期照护服务险,建立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群的长期照护基础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标准与规范,提高专业化照护服务能力。加快区域性敬老院和照料护理区建设,提升敬老机构和救助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发挥农村敬老院区域性示范作用,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敬老院兜底保障能力。推动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养老服务公益行动,推动养老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7、提质升级基本社会服务。一是深化殡葬事业改革。把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加强区级公益性骨灰堂、乡镇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骨灰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巩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乡规民约、矛盾调处等多种手段,稳妥解决殡葬管理实际问题。二是推进婚丧习俗改革,明确操办标准和要求、违约责任和奖惩措施,引导树立厚养薄葬、节地生态、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围绕民众需求实际,逐步推进并完成1处区级公益性骨灰堂和17个乡镇的公益性骨灰堂、公益性公墓建设。三是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达标建设。完善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婚姻状况基本信息共享,推进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完善网上预约婚姻登记服务,探索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模式,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水平。
8、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依法配合组织部门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服务站、合作社“五位一体”的农村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的城市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整合资源,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提高居民参与度,深化社区协商,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日常考核评估管理,完善社会监督手段,加快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自律。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优化社会组织发展规模和结构,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促进全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全面落实慈善法,健全慈善组织公开募捐、信息公开、保值增值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用,引导培育慈善组织向基层延伸,逐步形成区、乡(镇)、村(居)三级慈善组织网络。要加快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福利类慈善组织的培育步伐,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智障残疾等各类特殊群体为服务对象的慈善组织,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慈善组织发展格局。完善区乡慈善网络,创建公益慈善品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支持福彩事业发展。策划社工和志愿服务项目,培育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者队伍。四是规范区划地名界线管理。稳妥推进乡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区发展空间布局。健全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纠纷防范化解机制,有序推进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探索创新界桩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界线管理能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创新和加强地名地址管理,满足社会多样化地名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地名标志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衔接有序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加强地名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9、全面加强民政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配优配强区乡民政干部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法治民政建设,完善民政政策法规,健全民政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严守安全底线,落实各级民政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77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