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总结的质量。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精华,可以为我们写好一篇总结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职说课稿篇一
本课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幼教二年的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也与国家加快“海西”发展的深刻战略背景相吻合。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本教学目标应当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目标,不管对于哪一首歌曲其要达到的要求都在于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于强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的介绍、欣赏、分析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方法学生能完整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声乐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歌曲教学,但中学音乐课中唱歌课的常用教学方法、一般的教学过程在集体声乐课教学中还是常常采用的,但终其一点所有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实现教学服务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本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在类似于“近专业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作为一个基础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歌曲结构段落、乐句、音乐表现要素的分析,来提高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提高对歌曲演唱情感的准确把握。)。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作为中职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曲目,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还是能胜任的。教学中重点要解决附点音符、落起节奏、大跳音程等音准节奏上的重难点,在声音控制上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流畅做到有控制、不僵硬,在声音的统一上要做更多的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这几方面都是在教学中要强调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鼓浪屿之波歌谱、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钢琴是教学的基本教具,教学媒体则在于辅助揭示课题中一些相关联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发声训练(本环节为声乐训练的一般步骤,为歌曲的演唱打开喉咙,为声乐训练做好准备,练习曲的选择也跟歌曲教学中常出现的母音、旋律上的难点相适应。)。
1、气息练习。
2、发声练习。
高位置头声区训练,母音训练。
(二)、歌曲《鼓浪屿之波》教学。
1、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
2、了解歌曲,介绍《鼓浪屿之波》。
作品的创作背景: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歌为心声,谁无故园之恋,谁无思乡之情,《鼓浪屿之波》唱出了海峡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情真意切的表达了两岸同胞间的眷恋之情,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着祖国统一的热切情感。(通过作品介绍形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听赏歌曲,找出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通过学生的欣赏感受,分析歌曲在音准、节奏上的难点,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着重解决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词、曲节奏上的对齐。)。
5、按声乐演唱的要求处理歌曲演唱的咬字发音。(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咬字,正确的发声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进一步分析歌曲、理解歌曲,为歌曲的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解析。(从歌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表现内容,歌词的情感含义等方面进行解析,为歌曲演唱准备充分的情感铺垫。将歌曲的曲式放置于这一环节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掌握歌曲之后能更好地分析歌曲的结构段落,掌握歌曲的曲式特点。)。
7、请同学范唱。(了解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全体同学感受独唱的快乐感受。)。
8、音乐活动:歌声飘过台湾海峡。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声乐课作业的布置主要在于让学生课后有练习的空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背歌词、背唱歌曲完整地表达歌曲。)。
中职说课稿篇二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一)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中职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生活篇第十八课。
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利用每一个课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有效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与父母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同学事例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与父母主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插入音乐、讨论会、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煤电煤化工,在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同时,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所以,本节课就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习表达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为了让我校的中职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在本堂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寻找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心理健康》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愉快、可信、亲切、有用,就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能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例如:1、用《烛光里的妈妈》引课,给父母写信时配背景音乐《父亲》,课程结尾时共唱《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情感,体味人间真情。
2、针对我校学生和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夜不归宿,乱花钱,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珍惜父母挣钱的艰辛,本课选取了这两个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亲子矛盾。在表演中感受、加深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晓之以理,还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原因学生探索。
2、案例探索表演解决问题。
3、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4、师生共情抒发情感。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说教灌输知识,而应采用活动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所以用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参与问题的活动中。如:a、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b、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c、当你接受父母的生日礼物时有谁说过爸妈感谢你,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带我到这个世界?d、你们家的月收入是多少?e、你的月开支是多少?体谅父母的给予,反省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二)、我校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培养他们大胆主动的表达感情,把对父母的情感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喊出来,回家做出来(帮父母洗洗碗打盆洗脚水等)。此环节的安排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本课采用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课题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完歌曲,处于感动,回忆最幸福的一刻。设计问题,学生活动寻找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矛盾。讨论、交流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背景音乐《父亲》,师生共情,将对父母之爱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师生互相交流,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的无私付出之上。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大声喊出对父母的爱!怀着激情,怀着感恩,师生共唱《感恩的心》。布置作业:请同学回家做出来: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做做饭等。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体会和体谅父母的爱。
2、课后反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着表达、学着沟通。
以下是我对《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小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讨论分析问题,演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环节中恰当插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来深化本课主体——父爱母爱之亲情,渲染课堂爱的教育的气氛,最后师生共情,将课堂情感掀起高潮。课堂上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设铺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知并获得成长。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空洞的、单纯的说教,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我用现身说法,动情地回忆起我很遗憾的往事及我现在为人母的心情,让学生更易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在整堂课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用“我们”一词,而尽量不采用“你们”字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2、我感到教学设计最自豪的是,我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中,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3、授课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师生共情,抒发情感等环节的铺垫,我感觉我与学生的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的感觉。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假如我的普通话讲得标准些,情绪渲染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许多学生都哭了,原因很复杂,有感动,有内疚,有悔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呼唤了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学会尊重父母亲和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懂得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虽结束了,课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实际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能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加强活动和体验的培养。
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本人认为这节课上成功了。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篇四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给出评价,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很多观点新颖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阔了教师的思路。
(3)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内容贴近旅游活动的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如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
(4)图片展示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理解。
(5)课业驱动法。
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查找相关资料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6)提问法。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让教师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以便掌握教学进度和调整教学方法。当然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讲解。
学法:
1、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大致了解本教材的框架内容(本书的大概的章节)。
2、略读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预习)。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教材、多媒体课件。
1、新课导入。
(小组讨论,活跃思维)(5分钟)。
(1)你眼中的旅游是什么样子的?(回答:旅游就是欣赏风景;
旅游就是吃喝玩乐)。
(2)旅游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活动吗?(是;
不是)衔接过渡:以上问题导入将自然地引出旅游的产生和旅游的概念等知识内容,以便将学生的`思维转到课堂教学容上。
2、讲授新课(60分钟)a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被动的(农业发展的限制;
社会发展所迫使)“自然行为”旅行——主动的(社会和商业的发展所迫使)“自由行为”
教师穿插案例:解释被动的迁徙和主动地旅行的原因,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b旅游源自旅游。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商业的而形成和发展(重点)。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为了推销商品二占领更多的市场)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教师穿插案例:解释商人远游如何促进旅行的发展,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c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其中经济条件起决定作用)d旅游的定义(重点)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备注:该定义强调旅游的异地性、娱乐性、概念包容性。
e游览、旅行、旅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区别:游览:边走边看,步移景异,动静结合,既可以在常住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旅行:空间上的移动,目的广泛(包括就业求学商贸等过程中游览参观)。
旅游: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
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f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图片展示和解说:是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旅游的丰富内容。
课堂讨论:谈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故事。各组派代表发言。(发散思维)(10分钟)。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3分钟)。
5、作业布置(拓展知识)(2分钟)。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回顾课前问题,通过学习对旅游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提升认识)。
致谢:感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指导,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不足之处我一定及时改正,谢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中职说课稿篇五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说课稿篇六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习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好处)。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中职说课稿篇七
“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为本,根据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健美操,注重营造体育情感环境,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兴趣。使学生在动感的音乐、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的互相合作,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为“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本节课通过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学习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的健美,审美内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逐步形成学生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增强体育创新意识,发展协调能力,提高节奏感,培养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转变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学生对健身健美的热爱,在此成长期间,男生素质力量增加,女生形体姿态塑造都为最佳时期。健美操可以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自信心,放松心情,缓减压力。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并能说出四种基本步伐的名称,并知道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是由基本步伐组成。
2、技能目标:90%—100%的学生能参与基本步伐的学习,80%的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基本步伐的变换,并且动作到位,协调优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并体验成功乐趣,愉悦身心。
教学内容: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一字步,v字步,并步,交叉步)。
教学对象:中专二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以及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2、语言提示法;3、递加循环法。
学练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探究性学习。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2分钟。
常规导入: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服饰要求、安排好见习生、简述课的内容和要求。
1、仔细清点人数。
2、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明确学习内容。
适时明确提出本节课内容,形成对新知应用的初步创建。
准备部分。
热身:1、放音乐指导学生热身慢跑,要求动作舒展。
3、韧带的拉伸。
1、教师播放音乐。
2、口令。
3、展示一段健美操。
1、自觉慢跑。
2、认真做准备活动。
3、认真观察教师的展示。
1、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2、教师展示一段健美操,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做热身练习,为健美操上课做铺垫。
基本部分。
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
1、一字步,
2、v字步,
3、并步。
4、交叉步)。
1、教学步骤。
在一个8拍健美操音乐下,跟随节奏。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带操,利用语言手势进行教学提示:做什么?(吸腿、踏步)向什么方向做(向左走或者向右)怎样做(双臂夹紧水平上举至耳朵两侧)什么时候做(4、3、2、走)激励的语言(坚持、加油、很棒)。
3、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给予评价。
1、学生根据节拍,原地屈膝弹动。
2、学习四种健美操基本步伐。
3、在练习步伐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或者手臂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对比纠错。
5、成果展示。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目的:让学生从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结束部分。
在柔美的旋律中,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
1、交流讨。
论自主进行小结。
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扬长避短。
预计课效果。
中职说课稿篇八
《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以,要求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
1、学情。
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目标。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把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3、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我将从“蓄蝶之势”、“入蝶之境”、“识蝶之美”、“诉蝶之情”、“致蝶之意”、“续蝶之缘”这六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
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我多年来的探索。按照惯例,我通过微博发起课文话题,引导学生在预习后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为课堂造势。同学们为男女主人公的命途多舛扼腕叹息,对故事的戏剧化结尾伤感不已,这些发自真情的留言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在导入阶段,请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主题的诗句。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我预设的上课状态。
2、梳理情节,审美人物——入“蝶”之境。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欣赏示范朗读视频,进入情境,由学生点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课的樱子形象并没有实写,只有在语言、神态、动作、着装方面的淡淡几笔,我们仍能感觉到沉浸在热恋中的樱子是个温柔体贴、年轻美好的姑娘。
樱子的美与好,加深了悲剧感。引入鲁迅的名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提出“悲剧美”这一贯穿本堂课始终的名词。
通常,学生整体感知小说后最直观的体验是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认识。对“悲剧美”概念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
3、品评鉴赏,合作探究——识“蝶”之美。
学生自由诵读,换位思考,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感同身受“我”失去樱子那一刻的心情,进而提出,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这种心情?小小说的悲剧美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方式?根据学生在微博上集中关注的“雨”、“信”、“蝴蝶”三个元素,引导学生从“环境”、“布局”、“意象”三个方面来学习悲剧美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得到了落实。
(1)环境的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而“雨”正是本课渲染和强化的自然环境。所以,我将学生在微博上围绕“雨”字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1、文中哪些句子写“雨”?
2、作者是如何描写“雨”的?
3、“雨”带给我什么心理感受?
4、小说以“雨”开篇并贯穿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以“雨”为中心,连环追问,层层推进,学生通过逐层解读,深切体会这雨是泪也是痛,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难。外物与内情相互融合,悲剧美的意境已经营造起来。
(2)巧妙的布局。
在布局上,学生一语道破“信”是悲剧的导火线,贯穿文章始终。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在了解了小小说的定义和写作要求后,通过查找圈划与“信”相关的句子来学习作者高超的小小说谋篇布局技巧。
为此,我还引导学生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同课题微电影,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加深了对悲剧美的体验,并把全文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指向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通过请男女生分别回答,来情境式设想、体验结婚对个人的意义。而此处结婚的喜与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作者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时空人为放大,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
(3)诗化的意象。
本文有不少意象,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就是题目中的“蝴蝶”。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与象征物的共性。
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指出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蝴蝶和樱子的生命都美丽而短暂,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悲剧美。结合预习时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的资料查找,学生指出蝴蝶还象征爱情,由“梁祝”、“庄周梦蝶”等故事体味蝴蝶与爱情的共性,特别是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特有含义。
最后在解题时,学生通过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已经对这“永远”二字有了深刻而到位的诠释。
4、绵绵诗句,寄语笔下——诉“蝶”之情。
此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浓浓的悲剧美中,教学重点已经落实。在这情感蓄累满满之时,给学生一个表达、释放的渠道尤为重要。学生在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把满腔感情化为诗句。当同学们深情朗读着自己的作品并潸然泪下时,我被他们的才情所折服,更为他们纯净的内心所打动。此举不但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较好、口语表达水平突出的特点,而且加深了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
5、感悟人生,深化主题——致“蝶”之意。
悲剧已经发生,主人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失去呢?我用正能量的传递作为结语,教导学生学会珍惜拥有,接受失去,直面人生,在悲痛之外,寻找勇气。
在一曲《山楂花》中,同学们体味着樱子化蝶后的几许期盼。歌词恰如其分地升华主题,乐曲的伤感有利于悲剧美的自始至终。学生被这纯纯之爱所感动,同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6、课外迁移,拓展延伸——续“蝶”之缘。
为了巩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请学生课后寻找、体味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话,在课外寻找与本课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并把学习成果在itools校园个人作业平台实现共享。这两个疑难的梳理对加深体悟本文匠心独具的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大有帮助。
课是结束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本堂课力求突破以下四点:
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细细读、反复品,使其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构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2、创新教法:运用微博、微电影、校园教学平台等学生最常用、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3、形成能力: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各自优势,在教、学、思、做、悟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准,加深了人文素养的熏陶。
4、互动生成:通过深度解读,实现生生间、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互动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整堂课通过对“悲剧美”表现手法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悲剧美”的氛围中。解读这样的诗意小说,课堂氛围与文本气场必须相吻合。本堂课课堂气氛由热到静,但此时的静恰是教学的高潮,因为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理解了爱情的真谛,从而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普希金说:“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请让我谨以诗人的话作为对课文的回应,让爱情,定格在最美丽的瞬间,那一刻忧伤、无奈,却永恒。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篇九
《获取屏幕图像》是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六章第1节。这节课是多媒体素材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后面学习处理图像做好铺垫。获取屏幕图像在工作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如课件制作、简单图片截取等。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snagit软件中截取部分图像、抓取窗口、抓取对象的方法。
2、能使用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3、会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及研究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snagit截取图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多区域、多窗口截屏操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课堂气氛"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小组之间"比"起来。
展现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追踪学习法——讨论研究法——协作学习法。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考勤。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思考:
1、照片有什么问题呢?
2、截取屏幕图像有哪些方法?
引出新知:获取屏幕图像。
(三)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并把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
(1)截取部分图像。
任务一:通过snagit软件对给定图像进行适当的截取操作。
操作步骤:参照视频文件。
提示:截取图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屏幕中有一个放大镜,是帮助用户精确定位和截取的。
问题:当需要截取非矩形的区域时该怎么解决呢?
试试看:对上图进行一个三角形的截取吧。
(2)抓取窗口:在snagit主界面中选择"窗口"选项,按下快捷键或单击"捕获"按钮,此时移动光标到需要抓取的窗口上,围绕窗口形成一个红色边框,单击即可抓取该窗口。
任务二:把下图抓取下来。
(3)抓取对象:在snagit主界面中选择"对象"选项,按下快捷键或单击"捕获"按钮,此时移动光标到需要抓取的窗口对象上,围绕对象形成一个红色边框,单击即可抓取一个对象,例如,可以抓取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等。
任务三:使用抓取对象抓取下图。
机动设计:静态的屏幕会截取,那么动态变化的能截取吗?
综合实践:
板报创意:在资源包任选20张图片,利用snagit截取等编辑完成一个板报的创意。
(四)展示与评价。
评价1:各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应用题目完成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2: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投票,确定优秀组。
(五)课堂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六)布置作业。
作业1:上网查找关于西藏旅游的相关网页,并将其截屏,编辑自己的名字上传qq群、
作业2: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使用snagit完成屏幕录制,并上传至空间。
6、1、2获取屏幕图像。
一、获取屏幕图像的方法。
二、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1、截取部分图像。
2、抓取窗口。
3、抓取对象。
三、snagit软件简单编辑图片。
中职说课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我今天介绍的内容有课程性质与目标等以下五个方面。
在中职学校,英语课程做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在各行各业逐渐普及,最终将成为职场生活所必需的一项基本能力。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使文化课程功能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情感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设计依据与理念。
首先,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而进行设计。
(二)课程结构。
将课程结构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的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是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基础语言能力和职场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并进行合理安排。
(三)课时分配。
这三部分的课时分配情况是,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期开设。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45学时左右,主要在第二学年下期开设。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我校主要是用作高考班教材,在第三学年使用。
(四)教材选取。
然后是教材的选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校选用过重庆大学出版社、外研社等出版的职业中学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现在我校大部分专业正在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模块教材,该教材基础模块共有四册,职业模块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各一册,拓展模块一册。
教材的优势。
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套教材最大的优势是内容简单基础,话题贴近中职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即便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逐渐对英语课程感兴趣,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十分适合中职英语教学。
然而无论多么优秀的教材,也只能是提供极大的方便,而不是包办一切。任课教师需要依据课时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量”和“形式”的取舍,并辅以相应的打印材料,演示文档,录音材料以及网络材料来组装,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例如教研组考虑到春招生初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差等特点,专门为其编定了以兴趣培养为主的趣味英语辅助学习资料。而幼教专业对英语有较高要求,便单独使用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教材。
我们以中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来挑选教材,整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原则。
就像中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普通中学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同一样,职业中学生产制造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所以相应的,不同类型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也各不相同。
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期,英语基础模块的教学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兴趣,夯实英语基础,所以,各专业教学的重难点比较统一,主要是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第二学年的下期,英语职业模块的教学针对生产制造类和服务类专业就各有侧重。对生产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如机械,建筑,汽修,电子等专业,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如护理,旅游等专业,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所以英语课程的重难点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幼教专业,对英语要求较高,便根据该专业的具体需要,将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整合,开设成幼教专业英语,以满足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由于少儿教师应具备的英语素质有听、说、读、写、唱、画、演,所以幼教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将英语基本技能转换成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
这样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型来划分英语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使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师为用而教,学生为用而学,以“必须”与“够用”为原则,促使英语教育功能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中职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大部分是无法升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也相对地越来越差,特别是英语学科。
大量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就业,所以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像英语这样的基础公共课程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认为英语学来没用。
还有地区差异,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初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英语基础教育,个别学生甚至连字母都说不全,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词汇量严重不足,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听说能力差,大多学生讲的都是“哑巴”英语。
面对这样的学情,如何消除学生对英语的偏见,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成为任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的分析。
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需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每一个教学板块所对应的能力训练目标,针对能力训练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明确核心能力目标和选择性能力目标,并在教学中取舍,进行区别对待。
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
各个板块有各自相应的能力训练目标。备课时,教师们手上虽然拿着同样的教材,但由于各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同,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些教学板块的能力目标,再对教学能力板块进行有侧重的选择,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那么听说板块就成了该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所以任课教师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到联系专业实际,丰富听说内容,拓展旅游专业用语,增加听说课的课时数等,而对语法、写作板块的内容就可以做相应的删减和弱化,遵循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原则,避免一刀切,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一个单元所需的课时数大致为7节,但根据所授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也要自行对课时情况进行调整。
三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中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特点,以及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能力训练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将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成两种模式: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首先,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适合语言理性知识的传授,以讲授为主,但形式较单一,传授的内容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后,我们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维立体情景将所讲知识全方位传授,突破语言文字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界限,将语言文字与声像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内容,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合理运用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多媒体手段结合模式,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次,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逐渐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针对不同的任务板块,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支撑教学内容,满足对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
下面以一个单元为例,来反映各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例如,导入板块,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场景,直观导入一个单元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听力和口语板块可设计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两人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习而动,做到ido,iremember.
以及最后的单元任务,是为考察学生对整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设计为实践任务,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进行。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学得主体,掌握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解惑答疑,学生自学,实践应用等手段来促使学生自我提高,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是教学评价。
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如今我们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一)教学团队与条件。
在师资方面,我校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教研组成员的职称情况为高级讲师6名,讲师14名,助理讲师10名,取得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是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条件方面,这两年我校的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幻灯片、投影仪、视听光盘、液晶电视等多媒体的使用,能基本满足英语教学视听方面的需求。
教师方面,我校英语教师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注重个人专业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在重庆市各类英语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屡获大奖。邓龙会老师被任命为重庆市中等专业教育委员会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江津区中等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生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校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营造英语氛围,学生在参与演讲,歌唱、手抄报等各类英语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自信,获得快乐的体验。
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我校幼师专业学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英语的照片。
为了更好的为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尚有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而且我们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继承传统教学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在“主体参与”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地设计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评价方面,专业课程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使各专业知识评价受到重视,而英语教学则缺乏外部强有力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平时的形成性评级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评价都很难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导致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该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
在实践运用方面,虽然在校内我们开展了丰富的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却没有走出去的机会。
英语实践若能像专业课程一样走进企业,走进生产,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学生便会切实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整体情况,感谢大家聆听,请大家批评指正。
以上便是我校英语课程的一个整体情况,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多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篇十一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我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xxx。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这一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们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讨论中学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协作。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自信,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严谨、务实、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
我的学生大多聪明好动,对新鲜的事务比较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狭窄,对学习一些原理知识兴趣不足,我会在分组协作时充分考虑这一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为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分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使用者转变成一个制造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对完成又快又正确的小组进行加分,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本堂课在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配合“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并辅以“多媒体动画特效”、“实物展示”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易到难,逐渐深化,形成水到渠成的局面。
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引入“导生”,让较优秀的学生做为老师的助手,给有问题的同学现场指导与帮助,以高带低,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激励性。导生制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新手段,再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了事情做,就不会因为觉得“都会了”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而扰乱正常教学;学习滞后的同学也能在这些“小老师”的帮助下,跟上教学进度,实现学习目标。将热爱专业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担当配角。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配合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从怎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积极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简单了解。准备课堂同步练习,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把教室搬到车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向学生展示“项目任务”,由生活中具体的印章引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亲眼观察,符合中职学生喜欢探究新奇奥妙事物的特点,不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索“为什么今天要学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完成了从使用者到制造者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探索者。同时,通过动态flash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供直观感悟。
最后以提问的方式:“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帮学生回顾,让学生自己思考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巩固探究。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并穿插“讲授法”、“比较教学法”等,整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具体任务和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从实践中得到结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请学生来总结,提炼收获与不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业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本课采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中职说课稿篇十二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中职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分三个环节:授课-习题练习-情境解析,从而达到“学习-学会-会用”的目的。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首先介绍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根据专业需求本节重点介绍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感觉。我通过超链接使授课内容层次感更清晰,便于学生紧跟老师思路。把每一种产物的特点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讲解毒素时我例举了两个例子:“思念”水饺中毒事件和破伤风,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篇十四
第一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解色彩,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色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讨论学习法:学生在要论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为什么会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因为眼睛的呈像原理。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强调光的重要性。以及物体色彩的原理。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二)新授:
ppt图片分别展示蓝天和红绿灯。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设计思路]:把光波的波长用提问的方式给大家解释出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我们绘画用到不同的颜色。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分组用圆圈涂上颜色代表自己的现在的心情,并加以说明。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呐喊》。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六)课后练习。
观察身边不同事物给我们的感受,下次上课并加以解释。
[设计思路]: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中职说课稿篇十五
《函数的增减性》是中职数学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函数的性质显得十分重要。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表示,能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的直观变化,学生能得到函数增减性。
能力结构。
通过初中对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能力,抽象归纳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学习心理。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从已经学习的函数中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性质,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这种积极心态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本班学生特点。
本班为苹果园中学高一1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数学素养较好。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领会用运动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虽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要用准确的符号语言去刻画图象的增减性,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函数单调性描述性概念的形成。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探究式教学法。以设置情境、设问和疑问进行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山与下山的路线分析(上升、下降)。
学生:分析路线曲线的特点(学生描述)。
展示函数图象。
学生:观察图像、描述图像特征。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纠正错误。
结合增减性是局部性质,学生会用直观描述回答: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学生用图象的感性认识初步描述了单调性,下面进一步将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进行引导。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在此过程中要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区间的知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主要通过观察描述。
在例题一的处理上要强调第三幅图函数在定义域内不是单调的,但是在“小区间”内是单调的。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在此回顾区间的概念。
在有些问题上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例二的第三小题:
y=1/x2.学生对于这一题的解决有很大的难度,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它适当删减。其他题目注意区间的“闭”与“开”,以及与图像对应的关系。
在学生板书是应该注意促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还能是大家更好的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同时板书设计不宜太过复杂,要简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所学知识。作业要尽量简单基础,不能让学生对于作业有种负担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
总之这节课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现况出发,坚持“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
中职说课稿篇十六
齿轮传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第七章机械传动中的重要内容,学好本课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齿轮的各部位名称、了解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对于后续学习机械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根据中职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结合《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齿轮传动的概念,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特点,理解齿轮传动的各部件名称与参数代号。
2、能力目标。
(1)会判断齿轮各部位的名称;
(2)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
(3)培养良好的小组协作能力。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齿轮传动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齿轮相关计算公式从事工程技术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此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说教法。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则源于兴趣。因此,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置工程实际及相关职业岗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在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兴趣的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适时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3)案例尝试法:以具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相关公式解题。
2、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法,相应地采用下列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齿轮传动的概念、分类及传动特点。
(2)探究法、发现法: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或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
(3)尝试法:根据教师提供的工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教材相关表格中的参数,小组协作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1、情境激趣。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工程实际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齿轮的场景,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传动特点。
2、教师设疑、学生小组思考、探究。
在学生兴趣最高点,教师及时设疑,并将学生安排2人一组,参阅教材p142、143学习内容,表7-12,图7-17、18,思考下列问题:
(1)齿轮包括哪些部位?
(2)齿轮有哪几个标准参数?
3、小组协作讨论并相互间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并在小组间相互探讨,最终获得最佳答案。
4、意义构建——案例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5、课堂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工程案例解题结果呈现,并在课堂上,全体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获得最终正确答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6、课堂总结。
安排若干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通常,《机械基础》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练习,根据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中职说课稿篇十七
大家好!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发展的高峰时期,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唐诗两首。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描摹诗人形象。引导探讨诗人此时登楼的形象:我们所描绘的是李白杜甫在楼上看到的风景,而我们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风景之一。此时在楼上看风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种姿态站在岳阳楼上,脸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结合诗歌学生不难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凭轩涕泗流。
(3)感受诗人情感及艺术风格。组与组探讨合作,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展现课前所作的诗人名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字里行间无不显出李白登楼喜悦心情之高;《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唐诗两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篇十八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徐雅琴主编的《中职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中的第八章西服结构制图中的第一节女西服制图中的领子及它的变化款。本次课包括5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1、教材分析。
一件西服主要由衣片,袖子,口袋和领子组成,因此领子在西服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领子只限于一种,那就很单调,所以我们肯定要学会领子的拓展。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服翻领的绘制方法,并且要会去拓展各种各样领子的画法。
(2)过程与方法:先跟着老师画女西服翻领的画法,小组讨论青果领的画法,每组派一名同学上黑板上画图,最后点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服装行业,学会变通,为世界的服装行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1、领子中用到的一些公式。
2、领子的拓展。
3、结构线的处理。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动手为主,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
教师:看看教室里的教师们和同学们,他们的领子都一样吗?有没有翻领的,有哪些领型。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不一样…….青果领。
那么我们首先先来学习女西服的翻领的结构制图。
二、画图。
根据给出的步骤,小组讨论。
学生画一步h0=3领底,h=4翻领。
(2)驳口线通过叠门与领圆弧线的交点与标准领口圆做切线。
(3)领驳平直线按0.9h。做驳口线的平行线。
(4)衣领松斜度定位。
(5)后领窝弧长在领底斜线上取后领窝弧长。
(6)前领窝弧线与领圈线相连,花顺领底弧线。
(7)领宽线取领底高h0加翻领高h的宽度与领底弧线作垂直。
(8)在驳口线上和在串口线上找线段使其8cm。
(9)加深。
三、学生以小组讨论其他领子的画法(青果领)。
1、根据前面讲的来分析。
(1)都属于翻领。
(2)变化的只有驳头。
2、每一小组派人上来画图。
3、小组派人上来修改。
4、教师讲解,并在进行拓展。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虽然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服装款式千变万化,领子也无一不在变化,但是我们制图的方法基本上一致,就是在基本的款式上加以变化,公式基本上不变。
四、板书。
翻领的变化款式。
一、翻领的种类。
翻驳领青果领。
二、翻领的制图。
h=4h0=3。
图和公式。
三、青果领的制图。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篇十九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际上是在前面学习了具体的劳动法律法规后的一节拓展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知法、懂法,更要教学生守法、用法。因此,本节课突出对劳动争议问题的分析解决,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德育目标: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是本节难点。
4、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案例结合,做到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案例分析要从中引伸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案例生动。对教学难点则通过当堂训练方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当堂训练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授新课:
(1)学生回答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引入第一部分知识——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通过双方协商的办法,也可能提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等。)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转入第二部分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根据本案案情,由于女工与服装厂的劳动争议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应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请求劳动仲裁。接下来,任务驱动转入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替案例中的女工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包括学习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中职说课稿篇二十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you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you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说课稿篇二十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中的第三节“集合的运算”的第三课时—————补集,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集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发展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节计划教学时间10课时,已完成教学6课时,已掌握集合、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等),会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初步会用韦恩图和数轴等来解答集合问题。
对于本课时内容,大纲要求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全集的含义,理解在给定的集合的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材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的解的情况,引入全集的概念,然后用三种形式对补集的概念进行描述,这是教材的主体。接着通过三道例题介绍了补集的求法,其中第三个例题综合训练了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并且让学生了解“对偶律”。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1)通过前面的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的学习和求交、并运算的学习,暴露出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之处:对抽象概念理解不透,不会复述概念;对不等式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甚至不能正确用数轴表示交、并运算等。所以本堂课重视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识记补集的定义。
(2)本堂课重点训练学生运用韦恩图和数轴,紧紧抓住集合运算的两个重要工具。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实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层面:了解全集的定义,知道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记住补集的的定义,会用三种形式叙述补集的概念;会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3)方法层面:学会用韦恩图和数轴等工具进行集合的运算,领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重点是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运用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全集与补集概念的理解。
如何克服难点呢?其一,抓住全集与补集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举实例说明;其二,利用数轴与韦恩图,充分结合图象来理解全集的概念与补集的性质。
本堂课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与个别辅导,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总结。
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动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如突破“补集的的概念”这一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对照教材了解概念,闭上课本识记概念,走上讲台叙述概念,小组互相提问概念,由浅入深,扎实掌握补集的概念,又训练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各小组之间竞争学习意识,调动了学生,活跃了课堂。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由看书自学到识记,到复述,对求补集运算的学习由仿做到应用,到提高,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掌握了概念学习和解题学习的一般方法,领会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学生回顾与小结,我制作了四张灯片,第1张是全集的性质,第2张是补集的概念(图表形式),第3张是补集的性质,第4张是交、并、补综合运算的习题。我还利用自制教具辅助补集运算的讲解,这样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在进行课时小结时,学生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个课时的两大学习目标,从而逐步学会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
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程序:练习回顾、自学讨论、交流提升、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练习回顾设计了两道求交、并运算的习题,集合描述方法分别是列举法和描述法,运用工具分别是韦恩图和数轴,目的是检测和巩固交、并运算,为本课时中交、并、补综合运算奠基,再则发现两道题不同之处,由此引入全集的概念,引入贴切,过渡自然。
自学讨论设计了5个小问题,分别采用了填空、图表、解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的学习,初步掌握求补集运算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互相提问学习,突破概念学习这一难点。
交流提升是课堂重点,我设计了一个习题其中有4个小题,与课本上例题3相对应,但略有变化,使学生在自学例题的基础上能够仿做,以达到熟练进行求补集运算,能进行集合的交、并、补综合运算这一目的。仿做,既仿解题方法,又仿解题格式,老师在课堂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出现麻烦,因为它是集合的交、并、补的综合运算题,老师可以对个别基础不好的同学加以辅导,也可以鼓励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老师在帮助学生小结时,要提醒学生重视韦恩图的运用,在小结对偶律时,要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公式的对偶美,以后在学习命题中的“且或非”和事件中的“和积对立”那些概念时,还会接触到这种对偶美。
巩固练习设计3道习题,对本堂课求补集运算的三种题型进行巩固和检测。
拓展延伸设计了一个习题,与中小学奥赛题有点类似,是求补集运算的提高,是数形结合的升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能很好地训练数学思维。
布置作业为学生课外学习巩固安排了3个习题,对求补集运算的三种形式进行训练。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从中有所体会,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很久以后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方法与思想,是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结果。
谢谢。
中职说课稿篇二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资产负债表》。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为了上好本节课,我会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对本节课内容做合适的处理和调整。让教学目标设计更明确,教法学法更灵活,因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等来加以分析。
教材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我先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出自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资产负债表是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中第二节的内容,财务报表是指企业编制的用以对外提供的反映某一时间节点的企业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企业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为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有效载体,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安排上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节课学习结果的好坏势必会对以后财务报告分析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授课,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为了能够更好地合理利用课上时间,学生从课堂内容中获取重要知识,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的准确编制资产负债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积极参与,来对财务报表产生一个较为直观、全面、真实的认识。在学习和实践中体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乐趣,也通过分析推理和结果验证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基于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重点设定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和编制方法。
难点设定为: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积极参与,对财务报表产生一个较为直观、全面、真实的认识。
本次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接受了一定程度的会计基础知识教育,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登记会计账簿的初学者。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及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但是还不能掌握阅读和编制财务报表方法及技巧的会计专业学生。学生对于学习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热情高涨,愿意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归类总结的方法对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期末数”做出推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对自己所做出的判断进行验证分析,证明自己的推断正确,从而加深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认知,学会财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同时增长知识。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主导推进至关重要,教师要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自己归类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后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会加深对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尔文先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归纳整理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来学习。
以上所有的的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一堂精彩的课程,所以我将用以下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一下老师手里拿了这张纸,仔细观察一下。哎,我听到已经有同学说是一张空白资产负债表。同学们,知道这张表是怎么编制的吗?我看大家都很想学习和使用它是吗?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基础会计的知识,也能掌握和运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那今天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一下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新授。
通过实物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注意力快速引到这节课堂当中来。随后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本节课的知识,时间结束之后会进行提问。
通过翻阅课本,学生们能够找到资产负债表概念,知道资产负债表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节点,如月末、季末、年末的企业财务状况。该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且该表上期初余额或期末余额满足于一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由左右两方构成,左方登记企业资产变动情况,右方登记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等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由于同学们对本节课制作资产负债表的要点没有清晰明了的掌握,此时我会提出两个问题:
二、哪些科目需要按照总账科目余额进行计算后才能填列,此时我会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前后四人为一组,给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时间结束后进行提问,遗漏的观点以及不同的地方,找同学进行补充并及时的归纳总结,给予同学鼓励和评价。
当我讲解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的时候,会反复强调账户式结构的规范格式和直接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的项目类别,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积极参与,来加快学生掌握财务数据整理与分析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数据的'能力。在学生自主交流和提出自己的整理、分类方法后,我会再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归类方法,有没有对现有的学生总结的归类方法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
通过共同讨论、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小结为了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下课之前,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依照会计分录登记会计账簿,依据会计账薄所载明的数据,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
结合以前章节所学到的知识及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引用实例进行讲解,在实例的讲解中,学生会参与其中更好地掌握知识。作业回家之后搜集资产的负债表,并进行运算。
在板书上我精心进行了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到简洁新颖,可以突出本节课重点。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79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