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能够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如果你正在编写教案,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
少年王勃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指名说)。
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复述全文)。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王勃教案篇三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后小记:
文档为doc格式。
-->
-->。
少年王勃教案篇四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王勃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气,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干——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扮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假如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扮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俺们也不由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少年王勃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生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滕王阁宴会凝望千古传诵
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指名读课文第三段。指导有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读好词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你从哪儿知道?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联系第三段想一想。写得怎样?师引读: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优美,特别是王勃横溢的才华。假如教学就此结束,只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诵读、体验到秋景自觉地进入王勃的审美世界,变成了王勃的审美需求,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学生的议论七嘴八舌,有的说王勃善于观察,有的说王勃勤于思考能够边看边想,有的说王勃王勃读了很多书,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词语表达学生说了很多,但真正讲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凝()缓()
滕()疑()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节的教学,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伯写诗时的文思泉涌。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少年王勃教案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文档为doc格式。
-->
-->。
少年王勃教案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 。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
1、分析字形 。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少年王勃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
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5.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二.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8.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9.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三.关注人物,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
(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
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
5.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
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
3.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四、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奇才!真是奇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板书:《滕王阁序》千古传诵)那么,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根据回答板书:很有才气)。
4、在后面的课文中阎都督的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奇才”,奇才是什么意思。(才华出众的人,才华横溢的人。)。
(3)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阎都督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哪个词?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齐读。)。
5过渡:同学们,老师有点疑问?王维真的是如阎都督所称赞的那样,是一位奇才吗?答案就在课文中,默读第二~四自然段,找出能看出王勃是奇才的句子,划出来。
6、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从这句话中有三个词最能表现王勃的奇才,你能找到吗?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文思是指的写文章的思路或者叫灵感像什么一样?泉水见过吗?什么样的?这里是指王勃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地不断向外涌出。笔走如飞是什么意思?写作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位诗人曾作过一首《苦吟》,其中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说:诗人在写作时为了把一个字推敲得安稳了,琢磨恰当了,在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这句话写出了很多诗人、作者的心声,因为这句诗说出了他们在写作时的艰辛。
然而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是这样的吗?
(他文思敏捷、才华过人,你们看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这滕王阁序七百多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读出奇才。
7、出示第二自然段。
(1)阎都督举行宴会时邀请的人多不多?想一想阎都督会请一些怎么样的人?你可以联系前文“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想一想。
(会是一些有地位的人,很才气的人他才会请,是啊,都督请是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是当时的一些文化人,也可以说当天的滕王阁人才济济一堂,可为什么这些人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呢?想想这些人当时会怎么想的?写一篇庆贺文章有难度吗?即兴)。
(2)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胸有成竹:有一个典故,是说古时候,有著名的画家,是画竹子的高手,他在画竹子之前,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里的王勃胸有成竹可能看出王勃心里已经想好该怎么写了。是啊,一边是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一边是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样一对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出众、才华横溢!
读,指名分别读。
8、出示名句。
(1)其实,最能表现王勃奇才的,还是那句让都督拍案叫绝的名句。
出示,齐读。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
(3)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
“孤鹜”是一只野鸭。
出示诗文,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美吗?哪儿美?
水天一色,会哪些颜色?“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这是多少绚丽而又壮美的景色啊。
读,指名读,齐读。
王勃用14个字把一个非常美的场景记录下来。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秋天美景,跃然纸上,让我们后人读到这句名句时,产生无限遐想。
带着诗情画意再读这句。
读全文体会王勃的奇才。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学“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
(3)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两个成语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
笔走如飞: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想看看《滕王阁序》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二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四
1、知识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标: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技能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拾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师:什么叫奇才?
4、教师: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3、4小节,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2)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指导朗读。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4)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5)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齐读)。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4、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
四、教学第五小节。
教师:于是(引读)王勃写的千古传诵名文。
1、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了王勃的才气?板书:千古传诵。
五、背诵课文。
1、同学们,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你们愿意来记记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两节。
2、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
六、拓展交流: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
2、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
板书:
9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五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等词语的意思。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自主学习】。
1、我把课文读了。
2、读写字词。
1、把生字抄一抄:查查多音字:少()都()。
2、读一读并理解词语:探望滕王阁姓阎都督宴会才气邀。
请庆贺凝望水天一色余辉灿烂飘荡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
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合作探究】。
1、读了《少年王勃》,王勃给我留下了的印象。
2、品读课文,想想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反思质疑】。
自学后,我还有以下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鹜霞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难点)。
3、学习文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成语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意思。
2、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
为“奇才”?
【合作探究】。
1、读二至四段,思考:宴会当天来了许多人,大家都担心短时间。
内写不出来,不敢写,小小年纪的王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2、为什么小小年级的王勃竟能如此挥洒自如?都督为什么会拍案。
叫绝?
【拓展训练】。
1、积累有关写作的成语:
2、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3、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滕王阁序》选段。
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天人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讲王勃的小故事。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生完成自主学习1,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2、生完成自主学习2,师巡回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3、完成自主学习3,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三、合作探究。
1、ppt出示合作探究一,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后小组代表班级内汇报展示。
四、达标检测。
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五、板书设计。
起因有才气,被邀请赴宴。
其他客人:谁也不敢答应。
经过结果《滕王阁序》千古传诵六、课后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82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