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整合和提炼信息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发现问题。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用统计数据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一
本学期将对原有规章制度重新审查、充实、完善,使之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真正能用制度去管理人、教育人、评价人。对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偏差,不断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校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以添置。完善物品采购制度,根据采购物品的价值大小,做好采购审批制度及物品的验收归库工作。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优质服务,树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高尚的新形象;通过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校工作中心和工作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健全后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从学校工作需要出发定岗、定责,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记录,事事有落实。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反映、多听意见。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不当甩手先生。坚持多上门、多服务、服好务。完善“每日巡视制度”,后勤处人员对学校环境、绿化、校舍、公共设施维修、设备使用等进行每日巡视,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反馈。学校各部门、班级等提出的报修,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维修,并作好记录。
责任明确,借还依照学校有关制度执行,学校的固定资产不外借。如有损耗及时维修,日常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充分发挥仓储管理员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增强师生对校产的爱护意识。完善校产维修报修制度,由相关人员将报修单送到后勤处,以便及时安排:维修完毕,由报修人负责验收。加强对校产校具的管理,提高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到妥善管管,合理使用,正常维护。每期期初要对校产校具、设备、图书进行盘点整理,责任到人。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学器材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严禁乱拿、乱用、乱丢、乱放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加强用电、用水、办公耗材和日常检修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为学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建立执行采购、审批、报销、领用制度,规范物流过程控制,强化行政仓库管理。认真积极听取师生意见反馈,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师生要求。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全方位做好学生的营养餐发放服务工作。本学期开启学校固定资产排查工作,也请相关部门、科室给予大力配合。
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鼓励使用的同时,加强管理,对使用情况、设备情况以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埙坏、遗失等。加大校产校舍的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及日常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奖罚和损坏赔偿制度。对学期初发放的日常用品、班级用品、门窗、窗拉手、台凳等实行承包管理,做到谁损坏谁负责。
1.继续做好“助学公交”运行工作,为家长接送学生排忧解难。
2.做好中午配餐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教育局精心指导下,任城区教体局按照“安全营养至上、分期推进实施”原则,着力筹划开展集中配餐工作,我校积极响应,9月1日任祥校区开始中午配餐工作,9月19日总校区开始中午配餐工作。
1.传达学校工作计划、各科室工作计划;
2.参加各学科召开备课研讨会,传达学科工作计划;
3.制定教研组、班主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4.上好开学第一课;
5.开展好大、中队委员会议;
6.组织教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
7.青年教师常规培训;
8.一年级家长学校活动;
9.启动中午配餐工作;
10.队常规教育,各年级确定红领巾争章计划;
准备迎接市少先队互检互学互评活动,整理创建市少先队规范化学校资料;
13.十一假期号召队员进行博物馆研学(总校);
14.中医药知识学习(分校)。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跟进指导;
2.“大汉遗风”汉文化文化艺术节活动;
3.甲骨讲堂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待定);
5.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总校区);
6.加强学生常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
7.开展“庆国庆”“喜迎^v^”系列活动;
8.新队员分批入队仪式;各中队开展队干部竞选;大队部跟进红领巾争章活动;
10.“博观博物”系列知识比赛班级初赛(总校);
11.中医药知识闯关大比拼班级初赛(分校);
12.鼓号队训练。
1.常规材料阶段性督查活动;
2.一至五年级家长学校活动;
3.汉碑讲堂活动;
4.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任祥校区);
5.“浸润书香,快乐成长”习作大赛;
7.消防安全教育及疏散演练;
8.中医药文化论坛(分校);
9.“博观博物”系列知识比赛决赛(总校);
10.中医药知识闯关大比拼决赛(分校);
11.鼓号队训练。
1.班级读书会活动展示;
2.青年教师展示课;
3.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
4.开展“国家宪法日,一起学宪法”主题教育活动;
5.进行冬季安全教育;
6.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7.阳光少年才艺大赛;
8.大队部跟进红领巾争章活动;
9.鼓号队训练。
1.撰写学科及科室工作总结;
3.评选“任城实小最美教师”“任城实小十佳教坛新星”;
4.评选优秀社团;
6.庆元旦活动,新年板报;
7.“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
8.班主任绩效考核;
9.假期安全教育;
10.散学典礼。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男生____人,女生____人,共计____人。其中有____名住校生,____名跳级生,____名转校生。一少部分是本县的。是一个从学前班即将过度到小学的班级。本班主要以英语、数学、语言为主,科学,社会。健康,美术,音乐为辅。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较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现幼儿对幼小衔接的需求增大,因此,本班的工作重点将围绕“让孩子快乐、幸福、发展”,严格按《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教学,发挥我班的优势,着重“读、写、算、音乐、美术、语言”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二、教育教学工作:
1、重点工作:
(1)、继续进行“将英语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幼小衔接”为主线,进行工作。
(2)、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前期准备。幼儿从大班进入学前班,经历角色过度、心理过度、行为过度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转折期。如何使幼儿逐渐适应和调整呢?应该让孩子建立幼儿有序的学习、有序的生活。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将“读、写、算、音乐、美术、语言”作为幼儿的.学习工具,有计划、有层次的进行引导与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敏感度,增强任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心理、知识技能、社会等方面充分准备,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3)本学期我们主要采用了蒙氏数学和幼儿拼音与识字的特色教学,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自己操作探索,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催进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除了特色教学以外,我们还安排了“康轩学前教学”它从培养幼儿的五大领域和八大智能入手,将活动细化为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性强的小活动。有配套的幼儿用书,学前拼音等。
2、基本工作: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重视体育活动,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儿身心健康,并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看图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能运用材料制作一些有创意的纸工等。
(5)、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有始有终;能与人商量来解决纠纷,在活动中乐意合作、轮流、分享;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评价同伴行为的能力。
(6)为了让幼儿顺利的渡过,请家长转换角色和孩子一起过度,尽量不要让孩子晚上睡得太晚,要有一定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让孩子早上迟到,从现在就给他树立一个时间观念,懂得我每天每个点都要干什么。让孩子充分的利用好这一年去衔接一年级的各种习惯。(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三、卫生保健工作:
1、秋季是一个多发病的季节,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认真观察,大力宣传,尽力避免各种疾病的隐患。若是孩子生病不能按时入园,请向班里的老师请假说明。
2、注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确保幼儿的安全。
3、针对幼小衔接,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学习自己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仪表、整理被褥等。并加强幼儿为群体服务的意识,做好值日生工作,建立相关的观察记录、检核表,对比幼儿的发展、变化。
4、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阅读姿势、保护视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长。
5、定期进行睡具的暴晒、清洗、消毒等各项常规卫生工作。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老师采取约访、电话访问等方式尽快和家长沟通,通报现状,使本班的决策顺利实施,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和配合。
五、社会文化活动:
本学期的社会活动包括:散步参观周围的社区,国庆节,冬季运动会,圣诞节、元旦联欢会等等活动。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做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通过做课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自身成长。近几年来,我校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科研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立项或结题,实现了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零的突破,斩获区级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两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今年,学校针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前部署、乘势而上,工作安排如下: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通过课题带动对我校教师进行分层培养。
以课题组为单位,继续根据假期计划,推进“共读一本书”,同课题组以选取的科研书目,制定读书计划,定期交流读书心得。
以教师专业发展和课题研究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提升专题讲座,加快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校科研水平。
(六)。
作业改革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也是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更是“减负”的核心要点。从“作业研究”到“作业管理”,“作业革命”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校制定了《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作业设置与批改制度》,对作业设置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作业质量的监控做了具体要求。其中书面作业设计采用“基本作业+拓展作业+特色作业”的模式。“基本作业”是必做作业,其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做好,达成目标要求。“拓展作业”“特色作业”是分层选做作业,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学期,学校举行了以“落实双减,快乐闯关,”为主题游学乐考活动,活动将学科知识与闯关游戏巧妙融合,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无纸笔化期末测评,旨在通过趣味闯关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学期末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为了保证这次游学乐考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一、二年级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测评场地、相关流程、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部署。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检测性强、趣味性浓的闯关题目,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平面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整个过程采用了游戏化、趣味化通关得星的形式,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整体评价。
无纸化测评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测试氛围,不再局限于一张张试卷和一个个分数,更加关注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还原快乐教育的本质,学生们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掌握能力,完成学科知识的测评工作,其中不仅凝聚着老师们的育人智慧,更丰富了学校评价体系的内涵。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采用“游学乐考+知识挑战赛”的方式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性评价,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确保减负增效提质。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四
(1)教师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应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生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2)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等。
(6)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一下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7)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1、定期进行大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的双向观摩和座谈活动,互相交流,熟悉对方的教育手段和特点,使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接近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师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继续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把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以减轻儿童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过渡期内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
2、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_我要上学了_主题活动。
(8)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工作。对大班、学前班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与小学老师的沟通、交流,使她们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9)让家长了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师可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类似小学生但又有别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可请家长协助完成。
做好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五
1、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a、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b、数学方面的渗透。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班级日常工作: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配合教研组开展音乐、体育学科的研究。我们将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提高活动组织的艺术性,通过与同事间的互相学习与反思,我们将使这两门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展。
3)在活动区组织设置中积极向蒙班学习,做到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4)在显现班级教育教学特色的同时,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及大型活动:新学期新操排练与评比;音乐、体育学科的观摩及评比;“三八妇女节”以年级为单位的亲子活动;组织班级幼儿参与“小博士知识竞赛”;积极准备“庆五一”诗歌、故事展示会;做好庆“六一”英语周汇演工作;大班毕业典礼。
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
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3)继续对新生家访、旧生约访,加强平时电话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4)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5、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教师团队合作及专业成长:
通过上学期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合作的氛围,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这种好的团队精神,在工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及时反思,在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的音乐素养,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超越自我。
总之,我们希望本学期的工作能给孩子能留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先进班级而努力。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六
从新的课程方案,今年中高考数学等理科试卷难度陡然增加,国家对于高校强基计划的实行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国家对科学技术、劳动实践学科的重视,从中折射出国家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
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创新化”三个层面,学校创新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和德”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了学校校本课程群建设,构建了tip校本课程体系。tip是英文“theme”(主题)、“integration”(融合)和“project”(项目)的简写。是指各课程以主题聚焦,建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既有学科内容的融合,又有实施方法的融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经验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tip校本课程体系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科学探究领域”六个领域进行横纵双向建构,以弥补原有课程的不足,同时项目课程群凸显了实践性和探究性。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七
以我校汉文化和甲骨文特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为例,学校立足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以汉文化、甲骨文特色文化、中医药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拓宽文化空间,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全校学生普及与推广,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以汉文化、甲骨文特色文化、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
研发汉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甲骨文特色校本课程,着手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读本,与语文、传统文化、科学及课本剧社团等课程相融合,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特色课程体系。
建设汉文化长廊(总校孝德亭)、甲骨文文化长廊(任祥校区)。
围绕每一个主题项目,语文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吟诵诗文、美术学科老师指导学生习书法、绘美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表演传统歌舞;体育教师教授养生操、八段锦;劳动和综合实践教师引领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实现学科相融,素养提升。可以通过知识展板、宣传墙等的形式,将学生创作的手抄报、简笔画、漫画、散文、诗词等作品进行展览,增进对汉文化、甲骨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每年6月份在全校各年级组织开展“甲骨有道为少年铭”甲骨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甲骨有道为少年铭”为主题,围绕甲骨文图书、报纸、期刊,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向全校师生传播甲骨文文化知识,打造校内甲骨文特色活动。
每年10月份在全校各年级组织开展“大汉遗风”汉文化文化艺术节活动。以“大汉遗风”为主题,围绕汉碑、汉乐舞、汉绘画等主题,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向全校师生传播汉文化知识。
依托济宁博物馆、汉文化博物馆、任城王墓,开展校外研学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家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社区、实践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等资源,将与汉碑、甲骨文有关资料进行创造性整合及优化调整,形成丰富的学校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搭建有效平台。
借助高校师资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多方支持,挖掘家长教育智慧,融入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可聘请古文字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汉文化、甲骨文知识普及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与汶上联谊学校成立课程联盟体,进行教育资源共享。
打造“甲骨讲堂”“汉碑讲堂”,采用“讲述式”“交互式”“活动式”讲堂形式,鼓励学生走进讲堂,把了解的济宁汉碑有关文化理解经过整理和解读展示给全校师生;突破多种组织方式,可以是一人主讲或多人同讲或师生共讲,评选出“小讲解员”“小传承人”“小书法家”三激励学生在活动、互动、体验中全程全员主动真实的参与。利用重要节庆日、少年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公众号、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开展“文创我来”跳蚤市场、甲骨文临写大赛、临碑大赛、碑刻传承人讲座、“讲汉碑故事润文化校园”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发展与创新。
“单元整体教学”能打破知识的碎片化现状,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层次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此,学校提倡各教研组打破以往教学定式,以校本教研为平台,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新思路。语数英教研组可以选定1—2个单元,全组教师共同研讨,组成教研共同体,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老师负责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思路的撰写,有的老师负责单元起始课,如语文的字词课,有的老师负责精讲精练课,如精讲课文的教学,有的老师负责拓展运用课,如略读课文教学;有的老师负责单元知识梳理,即语文园地的教学;有的老师可以教学口语交际或习作。大家亲历单元整体教学之后,将研究成果付诸笔端,记录自己研究的过程。
“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常态高效课堂,任城实验小学在“厚德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和润课堂”,倡导“和而不同、启智润心”的教学之风,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和润课堂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着力点,把“以生为本”作为最核心的教学理念,聚焦“导学-自学-互学-展学-拓学”五个环节,构建“五学五润”教学流程。上学期,学校举行的语文数学及综合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较好地展示了学校“和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体现了和润课堂教学五学五润课堂教学流程,即,创设情景,激活动力,,自主学习,培根固本。小组合作活跃思维,,交流展示舒展才智,,拓展延伸丰盈果实。本学期,我们的校本教研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继续完善和润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八
本学期,我们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组员老师团结互助,始终以一股蓬勃向上的士气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做一下回顾总结:
开学初的一个月里,孩子哭、家长愁、老师忙。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成为保育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我们小班年级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已有经验,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孩子泡在一起,试着将更多的情感因素溶入到烦杂的保育工作中,既注重孩子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观察他们情绪上的点滴变化,主动和他们亲近,抱一抱、摸一摸、说一说、笑一笑,用直接而温馨的关爱行为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班级环境。事实证明,这种情感化的保育工作符合小班幼儿的需要。如今,从不愿上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从不愿自己吃饭到大口大口自己吃,从不会穿衣到学着自己穿,从不敢参加活动到争着要在集体面前露一手……在这其中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小班组老师深感欣慰。
学初,我们年级组内就协调、分配好每个教师的备课内容,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在充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备课,然后其他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在年级组内我们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一位老师开展好一个活动时,会及时地和同事交流自己活动后的感想,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保证了第二位教师更好地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制订的计划有不合理之处,进行了调整,以使活动内容循序渐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做好班级家长工作,早在开学第四周里,我们召开了小班家长会(讲解接送卡的接收替换等),以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进行家园沟通。本学期,我们力求将家长工作细致化,实效化。通过调查得知,我们小班有近90%的幼儿是与祖辈居住在一起,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日常的接送任务都由祖辈担任。而祖父母们往往文化水平不高,育儿观念陈旧,较难沟通,使家园共育难达成同步。同时,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缺乏全面的了解,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重智力启蒙轻社会化发展的不良倾向。因此,我们将家长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学初主动与新生家长沟通,详细介绍本学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意图,耐心、细心地回答他们的疑惑,让家长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级、老师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方法;其次,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调动家长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如:发动家长为班内的主题教育收集资料,制作教、玩具、鼓励家长写下育儿心得,相互交流、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亲子游艺、电话联系等,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达成家园同步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学期的工作接近尾声,作为小班组的一员,这一学期,我感受到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对幼儿的关爱以及同事之间的浓浓友情,愿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在新的一年中,再创佳绩!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九
2022年国家课程方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我校幼小衔接定标领航。我校幼小衔接教研团队多次组织两校区骨干教师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小衔接研讨会、推进会,共同研讨入学儿童应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状态。本学期,我校将依托《幼小衔接视域下主题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一下工作:
基于前期调研工作,结合两校区办学(园)特色,我校幼小衔接教研团队遵循小学的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的去小学化的原则,顶层架构幼小一体化衔接课程,科学规划幼小联合教研,以儿童为中心设计幼小衔接活动,举办幼小衔接家长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儿童入学需求为纵线,以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展为横线的“一纵三横一主线”的幼小衔接模式,助推幼小衔接一体化发展。
我校聚焦幼小衔接学生习惯培养、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等幼小衔接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系列化、深层次、持续性的深度教研。
幼小衔接只有以儿童为中心才能有效实现“科学衔接”。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如幼儿园孩子到小学参观,到一年级教室体验上课,让孩子们感悟一年级与幼儿园的区别;“学长有话说答记者问”活动,邀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现身说法”,帮助弟弟妹妹们做一名“有准备”的准小学生;小学举行新生入学仪式,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小学,认识班级、认识老师、认识同学,学会排队入校、离校,了解小学生一日常规,消除入学恐慌,建立入学自信。本学期,在原有活动基础上继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过渡,旨在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提高学习成绩。而双向互动则强调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我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重要性和积极效果。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都有了显著的改变。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渐进式地适应这种改变,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困惑感。通过与小学教师、同学的互动,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的学习要求和课程内容,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小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
其次,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可以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效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之间进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把握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期望,共同协调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发展。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让教育更具连贯性,促进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可以降低幼儿的学习压力。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任务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可能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而通过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接触到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要求。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提前预习,熟悉小学的学习方式,减少转变过程中的压力。同时,小学课堂的双向互动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减轻他们的压力。
第四,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双向互动,帮助保持和传承了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和优势,并加入到小学的教育中。幼儿园注重的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自主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可以在小学阶段得到持续发展。而小学注重的知识与技能的磨练,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延伸发展。这种双向互动的衔接,使得教育在质量和效果上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幼小衔接双向互动需要教师、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师、园所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目标。教师要加强与园所和家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信息的畅通和资源的共享。幼儿园和小学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课程衔接和教学方法转变,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过渡和发展平台。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学习成绩;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效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以降低幼儿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教师、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新一代。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一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近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习、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习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习,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1、幼小衔接家长会感受。
参加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了解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了解了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如: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
2、幼小衔接家长会体会和建议。
要更多地与老师沟通。尤其是现在大班阶段,要求严格了,要学的东西也多了,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单独预约老师进行沟通,估计时间上不允许,家长忙老师也忙。其实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时候进行沟通,不要一送到幼儿园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马上离开,稍停一下,多跟老师聊几句,这样的沟通还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建议以班为单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外出活动交流。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一般最后都要进行结束性的总结,如: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不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状况,重要的是获取了很多让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需的知识:要从时间上互相靠拢,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能更好的协助孩子们踏上新的起点,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的结语。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主要内容可以会议的主要内容上介绍,如: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接下来,老师围绕“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小学新课程的特点、聚焦习惯、家长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家长上了一堂“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课。家长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浅。也可以从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的方面来写。
幼小衔接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工作内容与情况,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如可以总结家长的来园情况,向家长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是如何回应的,家长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衔接家长会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认识,锻炼意志,发展能力这一原则,注重家园配合,一日活动的渗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创设大量行为实践机会,创设教育途径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由知到行的转化,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如:通过本次家长会,我们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了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这是幼小衔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为家长分析出现衔接“陡坡”的原因。比较分析了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二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过渡,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幼小衔接的双向互动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重要性,它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一段: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
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而在小学中,他们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一些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如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等,让幼儿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幼小衔接中逐渐适应小学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段: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中,家长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桥梁。家校合作对于保障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至关重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可以为幼小衔接的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方向。同时,家长也可以得到专业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教育幼儿。我们学校通过定期家长会议、家校互动平台等渠道建立起了良好的家校关系,这对于幼小衔接双向互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段:精心设计过渡活动和材料。
为了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我们学校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中精心设计了各种过渡活动和材料。比如,在幼儿园中可以逐渐引入小学生活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逐渐使用大字本、课本等,给予幼儿一定程度的接触。而在小学中,可以通过校际交流、拓展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生活,进一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逐渐引入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需求。
第四段: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
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中,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幼儿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不仅面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还需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在这个重要的生活转变中,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我们通过班级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确保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有效性,我们学校进行了评估和反思。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方式,收集幼儿、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还要对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关注幼儿在学习、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只有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让幼小衔接的效果不断提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精心设计过渡活动和材料、关注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评估和反思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效果,这些都是促进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的关键。我相信,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推动下,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会得到更好的促进和支持。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引出主题,概述文章内容)。
幼小衔接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双向互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往往是割裂的,导致孩子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难以适应的问题。而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实施,即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平滑的过渡,培养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和优秀品质。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二段:增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连贯性(阐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中,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连贯性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育虽然与幼儿教育不同,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许多必然的联系。幼儿园时期的学习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发展的基础,而小学则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舞台。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衔接,可以让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顺利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例如,幼儿园可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小学可以继续延续和发展这些优秀品质。
第三段: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互动(讲述幼小衔接中的具体手段)。
在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互动方面,多种手段可以采用。首先,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们应该建立紧密联系,分享教育经验和资源。其次,幼儿园和小学可以组织联合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互动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再次,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建立完善的学习档案和交接制度,确保幼儿的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延续。
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实施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在衔接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帮助。其次,它提高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实施,可以让孩子们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社交环境,避免了转变过程中的困扰。再次,它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够学会理解和相互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段:结语(总结全文,进一步讨论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重要性)。
在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确保质量和效果。双方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对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不仅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孩子们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双向互动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四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以下是由本站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9年最新幼小衔接课题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们的期望也变了,儿童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客观上,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个方面,如师生关系不一样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样了;幼儿园以动静强弱搭配为主,而小学以听为主,没有玩具、游戏;要求也不同了,幼儿园里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给孩子的身心两方面带来许多的不适应,还会使儿童感到陌生和恐惧,从而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将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幼儿园、家庭。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将使孩子在以后的社会中“社会适应能力强”,“我要独立”,“自主性强”十分重要。
“幼小衔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缩短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那么,怎样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健康、快乐的成长,便成了我们时不以待的研究课题。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幼儿园与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环境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幼儿园单方面的向小学靠拢、关注知识的提前储备等错误倾向,为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我园结合现阶段我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幼小衔接的课题研究,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达到入学的平滑过渡。我们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将研究的重点由“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转变为“幼儿园、学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尽快适应孩子的需求”,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即: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幼儿与小学生、教师的之间的沟通),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与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本课题研究初步确定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启动探索阶段。
1、加强对相关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为下阶段开展研究做好思想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2、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使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进一步的认识,分析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内容,讨论其可行性。
3、召开家长会,家园共育,了解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初步探索幼小衔接的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对幼小衔接进一步调查,讨论修定幼小衔接。
工作计划。
2、课题小组对各班计划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进行修改,并着重准备环境与材料。
3、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研讨,进一步验证幼小衔接的功能与价值。
4、观摩与研讨,集中讨论并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策略上发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衔接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5、课题小组成员观摩幼小衔接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交流,帮助寻找解决方法。
6、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
7、分享交流,教师们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活动指导策略的心得进行分享。
第三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
1、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对入小学后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情况。
2、在前阶段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和报告,相关论文、随笔集结成册。
以行动研究为主,以实验法、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参观、相互听课、家园相互联系为研究途径。
一、对我园历届大班毕业并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孩子们入学后不适应的具体情况。即每年6月末对幼儿的入学趋向进行记录留档,新学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据幼儿的入学去向,到相关的小学对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孩子进行访谈调查,从教师、家长及幼儿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情况。
二、通过与学校沟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具体方法是:
1、组织教师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两大教育机构的特点,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学年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方法,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三、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有关有关幼小衔接的具体教育计划,更好的做到家园一致,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2)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恰当有趣的方法,向幼儿进行汉字的渗透,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3)结合幼儿实际活动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4)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5)结合主题活动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学校、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了解小学教师。
通过以前的一些研究,我们体会到“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使幼儿在入学的衔接上获得了不少的帮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指在教育观念上的沟通不够。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沟通与研讨,而且教师们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是对待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的教师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问题,而小学教师多是以教学内容和课堂要求为中心,找孩子和家长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许多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问题。
2、幼儿对学校了解不深入,情绪情感落差较大。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随意选择多种材料进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教师给予每名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并教给幼儿调控的方法,在这种宽松、轻快的环境中,幼儿情绪愉悦。这与上学后的比较紧张、较有压力的环境形成了对比,造成了部分幼儿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的现象。
3、家长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多读几首诗歌、认几个汉字、做几道题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态来的实惠,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各种习惯的培养不很重视,包办代替,冷暖呵护,是父母认为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养不够。
交往能力培养不够,是主动与别人交流方面不够,这些与幼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关,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5、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在遵守规则方面,幼儿园的规则多是非常具体的,针对某个活动的,并且多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既具体又形象。幼儿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儿遵守。而学校规则多是事先定好的,学生必须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儿刚入学后不适应,造成了部分幼儿在学校的规则遵守方面的不够。
(二)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
a、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首先是幼儿园教师方面,需要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每个孩子的长项是什么,使小学教师尽快的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使孩子入学后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小学教师要注意多向幼儿园靠拢,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注意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b、加强幼儿与小学之间的沟通。
把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与幼儿游戏、聊天,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幼儿也深入到小学课堂与小学生共同听课,熟悉学校生活。
c、幼儿与学校的沟通。
针对幼儿的问题,设计好相应的目标,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学校,接触教师和小学生,有针对性地打消幼儿由于不了解学校而造成的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向往学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强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a、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它们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活动,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动,有了主动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点,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有目的的向别人进行提问,体验在寻找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与人交往的快乐,并提供不同材料,让材料去刺激幼儿合作,体验合作成功后的快乐等等。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抓住契机,引发幼儿与他人主动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养。
让在幼儿交往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合作的意义,抓住时机以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强化幼儿合作的行为。对于一些比较自私的幼儿,引导他们认识到怎样与别人交往,让他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意识上,要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幼儿在上一年级后,对于学校的规则、教师要求不能主动的遵守,需要别人提醒。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加强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需进一步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园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通过以前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心理能力的衔接;再有,制约孩子入小学后以至将来上中学、大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从小班开始,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许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指家长一年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的衔接问题,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等的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还需要不断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将会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五
新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将担任源南镇中心幼儿园_班与中b班的保育员。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将集中全部注意力做好卫生和配班工作,不任意离班,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下面我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做一下总结:
1、负责班内室内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保持本班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
(1)按常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周围环境干净。做好大小扫除工作,每周小扫除,每月大扫除。
(2)按制度做好本班儿童生活用品、玩具、教具等物品的消毒工作:
毛巾每天消毒1次;。
水杯每日消毒1次;。
玩具、教具、用具,根据需要日消毒,周消毒或月消毒。
2、根据本班教育教学要求做好配班工作。
(1)保持儿童生活作息制度,贯彻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2)负责夏季室内消灭蚊蝇,冬季室内保暖工作;。
(3)配合教师进行晨、午检,协助保健员带儿童看病,督促教师给幼儿服药;。
(5)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耐心细致,态度和蔼;。
(6)仪表整洁,以身作则,处处做儿童的表率,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
3、努力钻研业务,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六
在学前教育领域,“学习品质”已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的热点。大家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品质是反映幼儿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幼儿所要获得的那些技能,而是幼儿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一般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自信心、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理想的学习品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一次笔者有机会观摩上海名师的体育教学活动,上课的老师在介绍自己的活动时说:“我们开展体育活动不是为了让幼儿跑得有多快,跳得有多高多远,而是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爱运动、会运动、能运动,把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开展体育活动也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而是要关注体育精神的塑造。所谓体育精神,包括不服输、不怕困难、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累也不怕、受伤也不怕、团队精神、荣誉感等……”名师的一席话让我感触良多,其实他所讲的不正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吗?不就是在体育活动中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意志力、增加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吗?仔细揣摩他的体育活动教学,的确是在努力实践着他的教育理念。
一、关注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活动的前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会产生自发性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同时教师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幼儿生性好动,平时总喜欢跑和跳,这是我们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有利条件。幼儿参加活动的直接动机是愉快、好玩,凡是愉快、好玩的活动,兴趣就高;任何被动、强制性的活动,都将扼杀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显然,培养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是提高幼儿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
教学片段:中班“有趣的布袋”
活动开始部分:
教师将布袋一个个抛给幼儿,幼儿像接球一样将布袋接住。
师:把小布袋摊在地上,注意分开一点。
幼儿将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布袋打开来放在地板上。
教师巡回检查,同时帮助幼儿调整相互之间的距离。
师:像床一样地把它打开,然后舒服地躺在上面。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动作。
师:躺在床上,眼睛闭上睡觉,做梦了,在梦中举起双手拍四下。
幼儿有节奏地拍四下手。
师:举起双脚拍四下。
幼儿随老师的口令拍四下。
师:手和脚一起拍四下。
幼儿四脚朝天兴奋地拍四下。
师:在梦里用手抓抓头。
幼儿像猴子挠痒一样轻轻地抓抓头。
师:在梦里用脚抓抓头。
幼儿发出“啊”的惊讶声,然后尝试着用脚抓抓头。
师:有人抓到了,有男孩有女孩,动动脑筋就抓到了。
师:用手摸摸耳朵。
幼儿没有声音,听口令摸了摸耳朵。
师:用脚摸摸耳朵。
幼儿叫起来:“太难了。”同时想多种方法用脚摸耳朵。
师:没有完成没关系,可以再试试看。
师:用手摸摸鼻子。
师:选一只脚摸摸鼻子。
幼儿又兴奋地叫起来,并尝试完成老师的任务。
师:在梦里翻了个身,屁股朝上,试一个新动作:两脚抬起来,试试用两手抓两脚。
幼儿尝试新动作。教师巡回查看,当发现幼儿能做起来时,就用双手抓住他的双手双脚轻轻地拎起来。被拎的孩子开心地笑起来。活动现场传来一阵阵哈哈的欢笑声。每当一个孩子完成任务就被老师拎起,兴奋地大笑,开心极了。
师:现在从小床上起来。这个小布袋不仅可以做小床,还可以变化出很多好玩好玩的花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注意是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方法。而且想出一种方法再想第二种,想出第二种再想第几种?(幼儿回答第三种)看谁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必须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出发,着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老师的准备运动采用了游戏情景练习法。老师设计将小布袋变成一张小床,让幼儿在床上做梦。平时幼儿已习惯用手去触摸五官,而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尝试用脚去触摸五官,幼儿感受到不同身体动作的可能性,而且这些动作对幼儿的柔韧度、动作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发展,同时幼儿又感到非常的有趣。
二、关注幼儿学习动机的调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片段:大班“玩椅子”
活动的基本部分。
师:给椅子排排队,排成一座小桥。摆好的幼儿拍到队伍最后。
幼儿每人将自己的椅子按顺序排成一排,老师调整为:
师:这是一座不是很笔直的小桥。我们要从小桥上很平稳地走过去,不能掉下来。走过小桥后排到队伍后面。
两名幼儿顺利地走过小桥。
师:这很简单,关键是要走得漂亮,抬头挺胸。
对于胆小的幼儿,教师轻轻握住他的手臂。一轮结束后老师改变椅子的摆放位置。
有个别幼儿不太敢参与活动,老师轻轻拍幼儿的屁股给予鼓励,并语言提示。
师:手臂往上甩。走得稳一点,走得漂亮一点。
一轮后老师改变最后两张椅子的造型。(一变)。
老师边保护幼儿在椅子上运动,边说。
师:一二三走,过关。
再变最后两张椅子。(二变)。
师:你们敢闯关吗?
轻轻地拉住幼儿的一只手,幼儿跳过后摸摸幼儿的头给予鼓励。(三变)。
(箭头所指示的是幼儿跳跃的方向)。
师:谁来挑战一下?
师:你来试试,可以帮助你的。
师:慢慢练,你们一定可以的。
【分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要调动幼儿的需要,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学习动机是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只有把它调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老师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一张张小椅子有什么好玩的?小椅子变成了一座小桥,并且要从小桥上平稳地走过去。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幼儿感觉没有难度。一遍结束后,小桥摇身一变,变成了起伏不定的山路,有时很平坦,有时又“重峦叠嶂”,最后要从容地跳过关口。小椅子的变化,一下子就激起幼儿的兴趣,挑战困难,也挑战自己。关口的设计是由易到难,这符合幼儿的心理,希望能很快达到老师的要求。开始幼儿独自跳过一张椅子显得很轻松,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又注意适当地鼓励幼儿,当幼儿胆小不敢做或面临挫折的时候,教师轻轻拍一拍幼儿的肩膀,或用信任与鼓励的目光面对幼儿,告诉幼儿“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试试看,你会成功的”,这样会使幼儿忘记胆怯,直面失败。当幼儿成功了,教师或轻轻拍拍屁股、柔柔地摸摸头,或是用一句满怀鼓励的话语,如“我为你感到高兴”“你真棒,继续加油哟”等,这些都会使幼儿保持更浓厚的兴趣继续进行游戏。
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经过长期、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动化了的心理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因为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已开始发展,肢体动作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所以学前期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
教学片段:中班“有趣的布袋”
结束部分。
师:我们现在变成一位魔术师,拿好你的道具――布袋。
幼儿开心地迅速拿起一个小布袋。
师:准备好了吗?把布袋放在舞台上,然后围着布袋走一圈,边走边说变――变――变,然后对着布袋吹口气说“胖子变瘦子”。
幼儿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有模有样地表演着,将布袋进行了对折,布袋变成一半大小。
师:我们继续变魔术,绕着它边走边说变――变――变,然后对布袋吹口气说“高个子变矮个子”。
幼儿兴奋地按照提示做着相应的动作,布袋变成四分之一大小。
师:再来变――变――变,吹口气,矮个子变成小个子。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布袋变成了整齐的小方形。
师:把变好的魔术整整齐齐地放到这里。
教师手里拿一个布袋,幼儿将自己的布袋一个一个整齐地放进老师的布袋。学具收拾整理结束。
【分析】在幼儿的公开课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结束后,老师会积极主动地将幼儿的学具迅速的收拾整理完,幼儿晃着双手离开活动场地。而这位老师采用角色扮演的办法,一个个变成魔术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胖子变瘦子;高个子变矮个子;矮个子变小个子”,一步一步将自己上课用的布袋,整齐地收拾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非常开心,也很欣赏自己的成就。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我们要努力创设条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主动性、坚持性,鼓励孩子自我创造、自我反思,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关注与深入研究,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七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教育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就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兴趣起着动力和促进作用,培养音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八
六月,幼儿园大oxiang.com班的孩子面临着毕业进入小学,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面临这样的转变,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周围所有的人都在为孩子做着充分的准备,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暗示”下似乎也觉得自己能够真的成为小学生了,可是成人是否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去关注孩子的想法?当我们班级的一个孩子怯怯地说:妈妈让我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可是那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怎么办啊?我感悟到,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是如此的重要。的确,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新的学习方式,面对如此多的未知数,孩子心理存有担忧是很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准备好如何在新的转变和处境里减少负面情绪,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去积极适应变化。
从各方面的信息(初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教师)反馈:一年级孩子入学,往往出现下述情况,第一天很新鲜、很开心,第二天就有许多小朋友情绪低落,感到小学的生活没有幼儿园开心。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而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因此,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效果。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前儿童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必须在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特别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6月——7月。
大三班全体幼儿、教师、家长。
1、专家专题讲座。
2、幼儿外出参观。
3、模拟小课堂。
4、宣传园地。
5、家园共育。
(一)环境准备。
1、心理环境:关注良好氛围的营造。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同时,着力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及自控能力。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发生新的变化。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一日生活多由老师提醒和引导,进入小学后,更多的是幼儿的自我管理,能控制冲动,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因此,从思想上让大班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升入小学,需要不同于幼儿园的"自我管理",加大力度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2、物质环境:注意适当调整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她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
(二)知识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而幼儿园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提醒与引导,多为无意注意,容易游离。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经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入学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但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点的衔接上,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三)实施内容。
主题1——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实施:
1、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
2、把幼儿带进小学生课堂,比较两者教学氛围与组织形式的不同。
主题2——时间、内容上的衔接与调整实施:
1、内容与技能上的衔接。
(1)学会整理。
(2)学会生活。
(3)学会自主。
(4)学会劳动。
(5)善于倾听。
(6)自主阅读。
(7)握笔训练。
2、物品上的准备每位幼儿坚持每天背小书包来上幼儿园,选择每天要带的生活用品。
主题3——结合新课程学习活动的衔接实施:
1、模拟小学课堂教学,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小学生之家""小课堂"等区域,创设与小学接近的学习环境,模仿小学生上课、写字等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2、根据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组织幼儿生活、学习、游戏、运动。
主题4——我们毕业了实施:大班毕业典礼家长方面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体形式有:
1、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家长园地、成长快乐利用家长园地、幼儿每月一次的成长快乐手册,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配合与支持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家园互动充分运用好家园互动这一平台,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次,把幼儿的情况及时用qq、微信群中进行反馈与呈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家园合作与培养,以求发挥其优势,改正其习惯等各方面的不足。
4、其它时间与形式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教师方面:
1、结合教研活动开展幼小衔接研讨活动。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4、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聆听、视频、记录提升幼儿的观察、倾听和表示能力。
幼小双向衔接课题篇十九
幼小衔接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幼小双向衔接培训则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开展的一项培训,旨在让教师们了解和掌握幼小衔接的各种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联动性和连贯性。我最近参加了一次幼小双向衔接的培训,并在其中获得了不少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从理论上认识幼小衔接
在幼小双向衔接培训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幼小衔接是为了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更加顺畅,让孩子们在适应小学新环境的过程中避免产生紧张和不安。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幼小衔接机制,加强教育联动,实现教育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育环节的衔接与转化,从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和谐的、无缝衔接的教育过程。
第三段:实践探索幼小衔接的策略
除了了解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外,我们还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学习了如何探索幼小衔接的策略。具体而言,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沟通合作,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成长情况,并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一些相对重要的教育节点进行有计划的对接。此外,我们还需要开展一些特殊课程和活动,比如学生班级联欢、集体游玩、教育实践活动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们适应小学新环境的能力。
第四段:个人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幼小双向衔接培训,我个人感到受益匪浅。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幼小衔接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我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了一些幼小衔接的策略和方法,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对孩子们的教育成果和品质有所提升。最后,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学习,我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围,从而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成果。
第五段:结论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小双向衔接培训则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幼小衔接对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希望未来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幼小双向衔接培训的覆盖面和深度,让更多的教师和孩子们受益于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84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