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教学的指导和评价依据,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应具备评价和反思的功能,通过及时的反馈和修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优秀教案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一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1.口算。
2.笔算:743366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7个56的和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20个56的'和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5627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作业本p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一、复习引入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4
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87呢?
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四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五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六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30×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九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位值表、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这里的口算题,即使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1)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2)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8+5=1350+13=63。
b.38+2=4040+23=63。
第7种方法。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置表)。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b.35+25=6060+3=63。
第9种方法。
(本着“留足够得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师:其实,挑两样东西的.方法很多,你看。
38+29挑的是什么?
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
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置表上先圈后写。
2个同学详略。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在是习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我们去玩个游戏。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一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
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做一做
56+37= 46+24= 29+5=
三、巩固练习
教材15页4、5、6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五、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二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三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 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 ,运用观察、 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仍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中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题组比较,进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视通过估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出示例题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板书:
38—25=。
44—25=。
44—38=。
(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
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
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3)把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
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
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教师指明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
(一)巩固口算,加强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把题目做成一张张精致的蘑菇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把蘑菇卡片作为奖品送给说得好的小朋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五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1、做一做1、2题
2、练习四1、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数学教案篇十六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的起始探索学习,经历探索、交流算理的过程形成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围绕这样的目的,我准备了这节课。虽然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有些许的遗憾,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但通过参加这次说课、讲课也让我在思索后获益多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学数学,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自主构建,26+12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利用小棒拼摆,计数器摆数,进而形成竖式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感悟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尽管课前预设到一年级孩子组织纪律会很乱,老师的课堂要求必须准确、到位、直接。但当孩子们手里拿到小棒,小棒的新奇往往大于老师的问题,以致耽误了时间,甚至个别孩子始终沉浸在小棒的乐趣中。因此,熟知一年级的学生兴奋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点。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点,要及时操控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一但调动起来,不能盲目的放手,抓住讨论的讨论点抛给学生。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设计时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当第二个学生直接问题,我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认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试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感知。正是在这个部分处理的过于拖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设计既要体现层次感,又要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明确这个环节本课时中所占的地位,要在时效性的基础上体现环节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的一颗星,这样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评价不但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调控课堂节奏的功效。
纵观本课时的教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的,也让我对青岛版的新教材,对这群闪耀着灵动、充满着变异的一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谓收获多多。
收获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计算教学的价值
通过备课,研读教材,我明确了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主题图和情景,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直观操作――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其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注重让学生经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倡适度训练,加强基本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计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样可以精彩纷呈。
收获二: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良好的说、听、评、比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试讲,到正式讲所用的都是别人的学生,两次次上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闪耀着灵动孩子、演绎了充满着变异课堂。从两位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技巧,使我对叶老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从低年级培养了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开出艳丽的奇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我们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魅力无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9847760.html】